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在研究碳材料中的應用

2020-12-07 騰訊網

(來源:「carboncatalysis」)

電子高能損失譜中的內殼層電子電離譜含有未佔有狀態密度等有關電子狀態的信息,可以進行各種材料的電子結構與成鍵的分析。

碳是催化化學中最常見的元素或材料,除了各種用作載體的碳材料外(活性炭、石墨、工業炭黑、納米碳管及類金剛石材料等),催化劑上還經常有反應過程形成的積碳。有非晶無序的,也有半石墨化的積碳。在實驗上通常用電子能量損失譜的電離峰近邊精細結構來判斷碳材料中的碳鍵形態。

圖1 金剛石(a)和石墨(b)晶體結構模型

眾所周知,碳可以形成金剛石(sp3)、石墨(sp2)、非晶(sp3及sp2混合)及各種納米碳等不同結構的材料。

金剛石具有圖1-a所示的金剛石型晶體結構,碳原子與周圍的4個碳原子結合(sp3雜化,4配位)。這時的C-C結合為σ鍵。利用EELS分析金剛石材料能觀察到由激發1s電子躍遷至σ*反鍵軌道而產生的損失譜。

石墨具有如圖1-b所示的石墨型晶體結構(六邊形層狀結構),C與同一層面上的三個C原子結合(sp2雜化,3配位)這時C-C鍵也是σ鍵,結合能與金剛石的σ鍵的結合能一樣,但是碳原子本應該有四個結合鍵,對於3配位來說,還剩餘一個結合鍵,這個鍵與六邊形層面外相鄰C原子結合,形成π鍵。因此用EELS分析石墨時,在K電離峰升起的能量位置首先可以在284 eV處觀察到對應於π鍵的π*峰。還可以在291 eV處觀察到σ*峰。

從圖1-b的石墨晶體結構看出,石墨是各向異性的晶體。σ鍵和π鍵方向垂直。這一各向異性也反映在電子能量損失譜上。當入射電子束平行或者垂直於石墨的c軸時,譜中心σ *與π*峰的相對強度上變化顯著(圖2)。

對於非晶碳材料,在π*的位置上可以測量到很小的峰,這表明它只含有少量的3配位鍵。另外σ *能量位置上的峰變得很寬,這表明σ鍵的原子間距不是一定的。對於金剛石材料如果能在其高能損失譜觀察到π*峰則可以確定在其晶界或晶格有缺陷處有3配位的C原子。

圖2 非晶碳、金剛石和石墨的電子能量損失譜。因為石墨結構各向異性,電子束平行c軸和垂直c軸的損失譜顯現明顯不同的近邊峰精細結構。

節選自《現代催化研究方法新編》第二章 辛勤,羅孟飛,徐傑主編

深圳華算科技專注DFT計算模擬服務,是唯一擁有VASP商業版權和全職技術團隊的計算服務公司,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原始數據,保證您的數據準確、合法,拒絕學術風險。

相關焦點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 耀斑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ApJ,2020,904,1)上。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
  • npj: 自動估測材料參數—X射線吸收和電子能量損失譜
    建立自動定量分析實驗測量數據並從中獲取材料參數的方法是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由日本材料結構科學研究所和國立材料科學研究所(NIMS)的Kanta Ono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以X射線吸收譜和電子能量損失譜為例,探討了主要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在所有測量中,相似性度量與材料參數(晶體場參數)均良好對應,其中Pearson相關係數受到噪聲和峰展寬的影響最小。
  • 超全面鋰電材料常用表徵技術及經典應用舉例
    (4)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  利用入射電子引起材料表面電子激發、電離等非彈性散射損失的能量,通過分析能量損失的位置可以得到元素的成分。EELS相比EDX對輕元素有更好的分辨效果,能量解析度高出1~2個量級,空間分辨能力由於伴隨著透射電鏡技術,也可以達到10*10 m的量級,同時可以用於測試薄膜厚度,有一定時間分辨能力。
  • 超微研究 — 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而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由於樣本對束流敏感、原子序數低,元素差異小等原因,使其應用受到限制。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分析型電鏡與元素分析配件的結合,逐漸實現了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那麼,生命科學研究中為什麼要使用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又有哪些作用呢?
  • 黃維院士、朱紀欣教授課題組綜述|電化學能量存儲中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結構調控工程
    文章深入探討了生物質衍生碳材料的類石墨結構、層級孔結構、表面官能團結構、異質原子摻雜結構和複合結構的調控方法,針對生物質衍生碳材料在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中所存在的存儲位點少與擴散動力學差等問題和潛在的解決方案進行分析和討論,並對未來發展提出展望。
  • 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宇宙中95%以上的可見物質都處於等離子體狀態,在恆星、超新星遺蹟、星系、行星狀星雲、X射線雙星和活動星系核等研究中均涉及等離子體原子物理過程。雙電子複合過程伴隨的退激輻射往往可以作為診斷等離子體中電子溫度、密度的有效探針。同時,由於雙電子複合是一個共振過程,共振峰結構中包含了離子的能級結構信息,通過精密的雙電子複合速率係數的測量,可以解析出靶態離子激發態能級結構,進而開展如QED檢驗、同位素移動測量、超精細誘導躍遷壽命測量等系列基礎前沿研究。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研究表明,生長出的碳納米管的直徑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納米催化劑顆粒的大小。由於碳納米管的管徑和長度的比值(長徑比)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碳納米管的性能,催化劑的製備成為了 CVD 工藝中最核心的環節。但是催化劑材料的選擇、顆粒的直徑控制需要反覆地進行大量試驗才能加以確定。同時,碳納米管催化劑的動態行為十分複雜,隨著碳納米管的生長,催化劑的表面被重構。
  • 自由電子與新型材料結構相互作用的研究進展(中)
    研究結果表明,自由電子是產生、檢測和調製石墨烯納米結構中等離子體激元的有效手段。論文利用電子能量損失譜(EELS)的方法計算了費米能級為0.5eV,弛豫時間為0.5ps的石墨烯中等離子體激元的色散特性和激發概率。如圖27(a)所示,可以看出,只有在左部區域內才能夠有效激發石墨烯中的等離子體激元,而在頂部、底部和右部,由於受到帶內和帶間朗道阻尼的影響,激元不能被有效激發。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以反應器尺度為例,因為碳納米管產品從形態上看並不是一種均勻的物質,欲實 現碳納米管這一類新型納米材料工業生長反應器的設計,還需要工程基礎研究 的創新結合。碳納米管的電阻和其長度及直徑無關,電子通過碳納米管時不會產生熱量加熱 碳納米管。電子在碳納米管中的傳輸就像光信號在光學纖維電纜中傳輸一樣,能 量損失微小,是優良的電池導電劑。4)優異的導熱性:碳納米管具有極高的導熱率,室溫下導熱率是金剛石的 2 倍, 是目前已知的最好的導熱材料。
  • 高碳材料帶來低碳生活,TESCAN帶你了解「神器」的神奇
    今天,小編帶你了解RISE在碳材料中的新應用,閱讀完記得分享喔?碳材料結構功能廣泛,是目前關注和研究最多的新材料。但是對於碳材料的分析,在傳統掃描電鏡系統中也只能給出一些形貌信息,EDS的分析作用又相對較弱。除此之外,很難獲得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而RISE拉曼-電鏡一體化系統的出現對掃描電鏡在碳材料領域的分析可謂邁出了一大步。
  • 基於碳材料和二氧化錳的複合型超級電容器性能研究
    1.引言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30968.htm 超級電容器是介於電池和傳統電容器之間的一種新型儲能器件,因其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優良的循環充放電性能,在大功率儲能、電動汽車和不間斷電源方面具有較為廣闊的應用前景。
  • 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英國知名研究公司IDTechEx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對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從有機半導體到量子點,從碳納米管到導電粘合劑等創新材料,是實現眾多印刷和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基礎。IDTechEx通過對該領域主要廠商的深入分析,剖析了各種材料的商業應用前景及挑戰,並按材料類型和應用提供了詳盡的10年期市場預測。 自2002年以來,IDTechEx一直在研究新興的印刷電子市場。
  • 近代物理所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宇宙中95%以上的可見物質都處於等離子體狀態,在恆星、超新星遺蹟、星系、行星狀星雲、X射線雙星和活動星系核等研究中均涉及等離子體原子物理過程。雙電子複合過程伴隨的退激輻射往往可以作為診斷等離子體中電子溫度、密度的有效探針。同時,由於雙電子複合是一個共振過程,共振峰結構中包含了離子的能級結構信息,通過精密的雙電子複合速率係數的測量,可以解析出靶態離子激發態能級結構,進而開展如QED檢驗、同位素移動測量、超精細誘導躍遷壽命測量等系列基礎前沿研究。
  • 【物化】螢光材料CaAlSiN3電子結構以及力學和光學性質的理論研究
    復旦大學的王松有教授及臺灣國立中興大學的蘇萬生博士等使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螢光材料
  • 清華大學:碳納米管/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碳納米管(CNT)/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積,中孔結構,可調節的表面性質和高化學穩定性,因此具有作為有機廢水處理吸收材料的巨大潛力。這些屬性使它們能夠在高濃度或高溫下承受苛刻的廢水條件,例如酸性,鹼性和鹹性條件。儘管已經報導了大量有關CNT /石墨烯基納米材料在有機廢水系統中的性能的工作,但其實際應用仍存在挑戰。
  • 室溫超導新突破:碳基超導體的臨界溫度更高了!
    眾所周知,在一般材料導電過程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超導體在傳輸過程中則幾乎沒有能量耗損,還能在每平方釐米上承載更強的電流。目前,超導材料只有在低溫環境下才會具有超導性。尋找在低壓、高溫下實現材料超導性的方法並將其用於生活中,可謂是應用物理界的重大使命沒有之一。
  • 碳納米管全球高校應用研究7大領域!
    近年來,國際高校在碳納米管的諸多應用領域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包括電子領域(電晶體、傳感器等)、生物醫療領域、航空航天(研究用太空飛行器鏡片、複合材料增強體、功能材料)、軍事領域(生化防護服和地雷、爆炸物探測器)、能源領域(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太陽能熱光伏設備)以及雷射器等,其中,碳納米管在電子器件、醫療領域以及傳感器方向有著較為廣泛的應用。
  • 直接觀測單缺陷聲子譜!
    2014年開始,Nion R&D公司製造的Nion UltraSTEM掃描投射電子顯微鏡(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TEM)裝備了新型的能量單色器(monochromator)和電子損失譜儀,並且實現了10 meV以下的能量解析度。這種突破性的能量分辨能力打開了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觀測材料聲子譜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