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物理所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2021-01-08 瀟湘晨報

宇宙中95%以上的可見物質都處於等離子體狀態,在恆星、超新星遺蹟、星系、行星狀星雲、X射線雙星和活動星系核等研究中均涉及等離子體原子物理過程。隨著X-ray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近十幾年來,人們利用太空天文臺的觀測數據結合理論模型可以得到天體等離子體的密度、溫度、元素豐度、電離平衡及電子速度分布等關鍵信息,從而能夠深入理解天體形成及演化規律。電子-離子複合是等離子體環境中重要的碰撞反應之一,精確的電子-離子複合速率係數是天體物理和聚變等離子體建模最基本的輸入參數之一。雙電子複合過程伴隨的退激輻射往往可以作為診斷等離子體中電子溫度、密度的有效探針。同時,由於雙電子複合是一個共振過程,共振峰結構中包含了離子的能級結構信息,通過精密的雙電子複合速率係數的測量,可以解析出靶態離子激發態能級結構,進而開展如QED檢驗、同位素移動測量、超精細誘導躍遷壽命測量等系列基礎前沿研究。

重離子儲存環結合電子冷卻裝置為開展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學實驗研究提供了較好的實驗平臺。基於重離子儲存環開展的電子離子複合精密譜學實驗具有較高的能量分辨,且其電子-離子相對能量可大範圍精密調製,是唯一能夠精確測量低能碰撞複合截面關鍵數據的實驗方法,尤其在相對碰撞能量較低的範圍內,儲存環雙電子複合實驗具有獨特優勢。近幾年,基於儲存環DR精密譜學研究發現,對於具有複雜結構的離子,過去的理論方法無法給出可信的DR速率係數,很多計算結果甚至比實驗低兩個數量級。

近日,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聯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英國思克萊德大學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基於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冷卻儲存環HIRFL-CSRm,開展了類碳鈣離子40Ca14+和類納氪離子86Kr25+的雙電子複合精密譜學實驗,獲得了質心系碰撞能量為0-90 eV範圍內的電子離子複合絕對速率係數,並將實驗結果與最新的理論Flexible Atomic Code (FAC) 和AUTOSTRUCTURE計算的結果仔細對比,解析出每個共振結構的來源。同時,從雙電子複合速率係數得到了可用於等離子體建模的等離子體速率係數,並與此前的理論數據作了對比研究。如圖1所示,對於Ca14+離子,發現之前用於理論建模的光電離等離子體溫度區間的速率係數計算結果比本次實驗結果小兩個數量級。如圖2所示,對於Kr25+離子,發現電子關聯在DR低能段具有重要的貢獻,理論計算必須考慮混合能級的強耦合效應。實驗獲得的DR精密譜可用於研究高電荷態離子的能級結構從而檢驗各種原子物理結構計算的理論方法,並可為天體和聚變等離子體診斷和建模提供高精度的基本輸入參數。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ApJ 905 (2020) 36) 和 (Phys. Rev. A 102 (2020) 062823)上。研究工作得到科學技術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以及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支持。

圖1.類碳Ca14+離子的雙電子複合精密譜和等離子速率係數。(左圖)為0-90 eV範圍內複合速率係數譜,灰色陰影為實驗測量結果,藍色和紅色實線分別為FAC和AUTOSTRUCTURE理論計算結果,豎線為理論計算各共振態結構。(右圖)為等離子體速率係數,黑實線為實驗結果,其他數據為此前的理論計算結果。

圖2.類鈉Kr25+離子的雙電子複合精密譜和等離子速率係數。(左圖)為0-15 eV範圍內複合速率係數譜,黑色實線為實驗測量結果,紅色虛線和藍色點線分別為FAC和AUTOSTRUCTURE理論計算結果,藍色陰影代表Δn=1的躍遷貢獻,豎線為理論計算各共振態結構。(右圖)為等離子體速率係數,黑實線為實驗結果,其他數據為理論計算結果。

【來源:中國科學院科技產業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高電荷態離子雙電子複合精密譜研究獲進展
    雙電子複合過程伴隨的退激輻射往往可以作為診斷等離子體中電子溫度、密度的有效探針。同時,由於雙電子複合是一個共振過程,共振峰結構中包含了離子的能級結構信息,通過精密的雙電子複合速率係數的測量,可以解析出靶態離子激發態能級結構,進而開展如QED檢驗、同位素移動測量、超精細誘導躍遷壽命測量等系列基礎前沿研究。
  •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近代物理所在超導離子源高電荷態鈾離子束流強度研究中獲進展 2019-09-11 近代物理研究所 近代物理所離子源研究組利用超導磁約束結構、磁場新構型和微波饋入新方法,解決了高電荷態等離子體約束和電子碰撞電離產生並引出高電荷態離子束的問題,自主設計研製的超導ECR離子源是目前國際上性能最好的高電荷態離子源之一(如圖1所示)。
  • 「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重離子研究裝置(LEAF)」項目科學目標研討會...
    「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重離子研究裝置(LEAF)」項目科學目標研討會召開 2017-05-31 近代物理研究所   5月25日,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項目「低能量強流高電荷態重離子研究裝置
  • 趙紅衛獲國際離子源領域最高獎"明亮獎"
    >我國超導高電荷態ECR離子源研究獲重大進展 近期在美國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離子源大會上,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趙紅衛與美國勞倫斯貝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核科學部副主任克勞德拉依尼斯(Claude Lyneis),88英尺回旋加速器室主任戴妮婭拉賴特訥(Daniela
  • 氟甲烷分子離子解離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張為俊課題組在氟甲烷分子離子解離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美國化學會期刊
  • 氧化石墨烯複合態毒理效應研究獲進展
    作為石墨烯類納米材料,氧化石墨烯由於具有諸多優點,作為衛生醫學、化學化工、電子產品、環境保護技術等的關鍵功能材料迅速進入了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它也會不可避免地釋放到生態環境當中。  「目前,有關於氧化石墨烯的研究多是側重於分析單純的氧化石墨烯的生物影響,但關於氧化石墨烯的複合態所產生的毒理效應尚未被有效闡明,因此,本項目重點研究氧化石墨烯在複合條件下的環境行為與多方位生物效應,彌補相關研究的不足。」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
    依託蘭州重離子加速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近代物理所」)取得了以新核素合成、短壽命原子核質量測量、重離子腫瘤治療、輻照誘變育種等為代表的一批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重離子科學與研究技術和區域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 物理所在反鐵磁金屬氮化鉻超薄膜的電子態相變研究中獲進展
    X射線吸收譜也證實了CrN中的Cr離子保持+3價,沒有探測到氮空位,具有準確化學計量比。研究利用磁交換偏置和極化中子反射技術測量了Ta/Co/CrN多層膜,證實了CrN薄膜保持其反鐵磁特性。進一步研究表明,與過渡金屬氧化物薄膜普遍在5至6原胞層出現電子態轉變不同,CrN超薄膜在厚度小於30原胞層時才會發生金屬-絕緣體相變,同時伴隨著CrN晶胞體積增加、原子密度和載流子濃度急劇下降(圖2)。
  • 中科院物理所|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利用像差矯正透射電子顯微鏡實時原子成像技術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揭示了CeO在激活條件下氧原子各向異性擴散的原子機制。
  • 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應用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7月2日從河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環境治理研究所獲悉,該研究所王洪傑教授團隊與清華大學曲久輝院士團隊合作,在北京同步輻射裝置支持下,在複合過渡金屬氧化物吸附材料開發與吸附除磷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為此類功能材料的開發及應用提供了新的科學線索,相關論文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和《美國化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
  • 近代物理所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臺應用學術研討會
    一、會議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臺、EBIS超低能重離子平臺及分析測試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合作,促進低能重離子束在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核天體物理、表面物理、材料輻照、X射線及可見光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科研人員在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分析測試水平
  • 海森堡模型能譜研究獲進展
    所謂動力學性質,主要是指譜學行為,如關聯電子系統中的準粒子(quasiparticle)能譜,如量子磁學系統中的自旋波磁振子(magnon)能譜。這類能量、動量依賴的譜函數,可以告訴人們量子多體系統的本質信息,且與現代凝聚態物理學的實驗手段直接相關。
  • 硫化亞鉑表面態輔助載流子複合及其光學非線性特性研究獲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微納光電子功能材料實驗室研究員王俊團隊在二維非層狀半導體硫化亞鉑(PtS)超快載流子動力學特性和光學非線性特性研究方面取得進展,揭示了PtS在光電子器件設計和應用方面的潛力。論文於10月29日在線發表於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9b06782)。
  • 近代物理所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臺應用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
    一、會議目的  為進一步加強國內外相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業單位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320kV高電荷態離子綜合研究平臺、EBIS超低能重離子平臺及分析測試在相關學科領域的合作,促進低能重離子束在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核天體物理、表面物理、材料輻照、X射線及可見光等領域的應用,提升科研人員在材料科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分析測試水平
  • 納技術 理化所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仿生智能界面科學實驗室在高性能銀納米線離子液體凝膠複合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柔性透明電極在電子與光電子產業的發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製備眾多電子與光電子元器件不可缺少的光電功能材料。目前,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在透明有機聚合物基底上,採用溶膠-凝膠、化學氣相沉積、真空蒸發沉積、濺射沉積、脈衝雷射沉積等方法引入氧化銦錫(ITO)導電薄膜。
  • 合肥研究院在共振磁擾動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所EAST大科學工程團隊研究員孫有文課題組的博士何開洋在共振磁擾動(RMP)下高能離子損失模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自主開發全軌道模擬程序結果以Full-orbit simulation of fast ion loss under resonant
  • 紀念 | 核界泰鬥有馬朗人先生與近代物理所
    ,徑直奔赴了地處西北的近代物理所,一連數日潛心學術交流。自此之後,有馬朗人9次到近代物理所訪問交流,介紹創新思想、前沿進展等,了解近代物理所科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情況並提出建議。
  • 進展|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白雪冬研究員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
  • 電子束能量損失及能譜演化研究獲進展
    日前,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太陽物理研究室副研究員唐建飛等人基於耀斑大氣模型,通過討論庫侖碰撞以及感應電場引起的能量損失,研究了電子束沿著耀斑環運動時的能量損失及其對電子束能譜的影響,並進一步探討與其相關的觀測效應,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 物理所在氧離子輸運動力學的原位電鏡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白雪冬課題組在過去十多年裡,利用自行研發的原位電鏡技術,觀測表徵功能氧化物中氧離子及其傳輸動力學過程,在離子調控結構相變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