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衛獲國際離子源領域最高獎"明亮獎"

2020-11-23 儀器信息網
趙紅衛獲國際離子源領域最高獎「明亮獎」

我國超導高電荷態ECR離子源研究獲重大進展

 

近期在美國召開的第十三屆國際離子源大會上,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長趙紅衛與美國勞倫斯貝克利國家實驗室(LBNL)核科學部副主任克勞德拉依尼斯(Claude Lyneis),88英尺回旋加速器室主任戴妮婭拉賴特訥(Daniela Leitner),近代物理所客座研究員、著名美籍華人學者謝祖棋4人被授予2009年度國際離子源領域最高獎項「明亮獎(Brightness Award)」,以表彰他們近幾年來在超導高電荷態ECR(電子迴旋共振)離子源領域取得的傑出成就和做出的巨大貢獻。

 

ECR離子源是產生高電荷態強流離子束的最有效裝置,主要應用於各種重離子加速器、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等基礎研究領域,同時在半導體、離子注入和材料改性等工業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

 

由趙紅衛領導、謝祖棋任顧問的近代物理所離子源小組,經過優化設計和集成創新,突破了國際上沿用20多年的傳統ECR離子源磁體結構,獨創了一種把產生軸向磁鏡場的螺線管線包置於徑向六極鐵內部的「冷鐵」超導磁體結構,在世界上首次研製成功了具有原創結構的超導高電荷態ECR離子源(SECRAL)。該離子源在18GHz微波頻率和18GHz與14.5GHz雙頻微波工作模式下先後產生了高電荷態離子束流強度的多項世界記錄,近期又在24GHz微波頻率下再次創造了多項高電荷態離子束流強度的世界記錄,如455微安Xe27+,152微安Xe30+等,這些離子束流強度已大大超過美國貝克利實驗室28GHz超導ECR離子源VENUS的結果。趙紅衛在第十三屆國際離子源大會上的報告被國際同行評價為最受注目的特邀報告。目前已有多個國外著名實驗室表示要與近代物理所合作,拷貝或購買該所研製的超導ECR離子源。

 

近代物理所研製的該超導ECR離子源於2007年投入蘭州重離子加速器運行,到目前為止,已累積供束2000多小時,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臺已投入長期運行供束的第三代高電荷態ECR離子源,使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的束流強度和整體性能大幅度提高,為開展相關重離子核物理和原子物理研究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實驗條件。由該超導ECR離子源提供的78Kr束流,經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加速後,用於短壽命不穩定核質量精確測量,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實驗人員已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鑑別並以10-6精度成功測量了63Ge,65As,67Se等3種新核素的質量,在國際同行中引起極大的關注。

 

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ATLAS加速器運行部主任帕都博士在已公開的獲獎提名信中指出,在國際ECR離子源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和美國貝克利國家實驗室兩個小組在過去幾年裡,獨立構建和開拓了第三代高電荷態ECR離子源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首次證明了第三代高電荷態ECR離子源技術的可行性,並成功展示了第三代高電荷態ECR離子源優越的性能,使基於大型離子加速器(如美國FRIB,德國GSI FAIR和歐洲CERN LHC)的許多新的研究機遇成為可能。同時他評價指出,近代物理研究所研製的超導ECR離子源在18GHz微波頻率下性能處於目前世界領先水平。「明亮獎」評獎委員會的評價指出:「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超導ECR離子源為發展更加可靠、簡單超導磁體結構的第三代28GHz ECR離子源開闢了一條新路。」

 

「明亮獎」是由法國博格茨儀器公司資助,由國際離子源領域的知名專家提名,通過設立的國際評獎委員會最終評選,主要獎勵在離子源物理和技術領域取得的已被證實且得到廣泛認可的創新和傑出成就。「明亮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只獎勵1項成果,在國際離子源大會上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本次是第四屆頒獎。第三、二和首屆獎勵分別授予了德國DESY實驗室負氫離子源專家皮特斯博士、俄羅斯杜布納JINR實驗室電子束離子源「之父」道耐茨教授和美國布魯可海文國家實驗室電子束離子源專家皮克因及畢貝兩位博士。

 

近代物理所超導高電荷態ECR離子源項目曾是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也得到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和科技部相關項目的資助。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 陳創天院士獲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5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榮獲2013年度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的Laudise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的國際晶體生長協會首個最高獎
  • 許晨陽獲「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據美國數學會(AMS) 官方網站消息,2021年度科爾代數學獎(Cole Prize in Algebra)頒給許晨陽教授,以表彰他在代數領域取得的最新傑出成果科爾代數獎每三年頒發一次該獎項和科爾數論獎設立於1928年,被認為是數學中代數分支領域最高獎項之一。也是其他更為著名獎項——比如菲爾茲獎、阿貝爾獎——的前哨獎之一。許晨陽教授在北京大學完成本科學業,在普林斯頓大學完成研究生學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博士後職位。
  • 北京大學校友許晨陽斬獲全球「代數領域最高獎」-科爾代數獎!
    這些成果為模空間理論開闢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因為此前專家們認為模空間理論只適用於一般型的代數簇和Calabi-Yau簇。這可以被視為由Shigefumi Mori首創的極小模型綱領的一個巨大擴展。;2008年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2012年回到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任教;2018年秋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2020年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
  • 李文輝博士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 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來源:金融界網站金融界網站訊 11月12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李文輝博士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有著傑出貢獻。
  • 薛其坤胡偉武獲北京科技最高獎
    龍芯中科供圖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首次頒發「人物獎」;獎金標準調整,最高獎300萬元/人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與計算機領域專家、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偉武榮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
  • 2020年度北京科學技術獎提名公示 31人獲最高獎
    2020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經結束,進入公示階段。此次共收到提名書633份,有31人獲北京市科學技術最高獎——「突出貢獻中關村獎」提名,其中包括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生物晶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程京等多位抗疫科學家。
  • 他在B肝治療領域獲重大突破,引發國際轟動,斬獲全球最高獎!
    11月12日,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1989級校友、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李文輝教授,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 萬書波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
    今天,山東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濟南舉行,會上,宣讀了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萬書波獲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根據《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有關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議、省科技廳審核、省政府常務會議同意, 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人選)共
  • 中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
  • 伊朗女數學家首獲國際數學最高榮譽「菲爾茲獎」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8月13日報導,「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ians)12日宣布,伊朗出生的米爾札哈尼獲頒數學界最高榮譽「費爾茲獎」,她是該獎首位女性得主,也是伊朗第一個獲得此殊榮的人。
  • 文小剛獲狄拉克獎 狄拉克獎是物理領域的最高榮譽
    8月9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華人科學家文小剛在8月8日獲得了由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頒發的2018年的「狄拉克獎」,這是理論物理的最高獎項。8月8日,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宣布了2018年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的獲得者,分別是哈佛大學的Subir Sachdev、芝加哥大學的Dam Thanh Son和麻省理工學院的華人學者文小剛。官方表示他們獲獎的理由是在研究量子力學如何影響多體系統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交叉學科技術。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英國華裔科學家高錕,在光學通信領域取得突破性成就,獲得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美國科學家威拉德·博伊爾和喬治·史密斯,發明半導體成像器件電荷耦合器件,並於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目前,我國已能生產T800等較高端的碳纖維,但日本東麗掌握這一技術的時間是上世紀90年代,可見我國高端環氧樹脂產業落後於國際的情況更為嚴重。
  • 華人首次,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新智元報導 來源:美國數學會官網、北大校友網等 編輯:SF 【新智元導讀】美國數學會官網顯示,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 蘭大校友李文輝博士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
    蘭大校友李文輝博士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每日甘肅網11月14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憑藉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蘭州大學1989級衛生系(現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李文輝博士11月12日榮膺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
  • 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的中國科學家,他是蘭大校友!
    憑藉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蘭州大學1989級衛生系(現公共衛生學院)校友李文輝博士 11月12日榮膺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截至目前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圖片來源:網絡 來源:新智元、美國數學會官網、北大校友網 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的最高獎 圖片來源:美國數學會官網 科爾代數獎是美國數學會在代數方面的最高獎
  • 臺灣生物學家獲「諾獎風向標」沃爾夫獎
    今年沃爾夫獎共頒發五個獎項,來自臺灣地區、美國、瑞典、加拿大和丹麥的七名科學家和一名藝術家獲此殊榮。 始創於1976年的沃爾夫獎具有終身成就性質,是世界最高成就獎之一。由以色列的沃爾夫基金會頒發,在科學(農業、化學、數學、醫學、物理)和藝術(音樂)領域授獎,每個獎項獎金為10萬美元。
  • 張存浩、程開甲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著名物理化學家,中國高能化學雷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存浩,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 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最高獎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李文輝博士,憑藉其在推動B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傑出貢獻,11月12日榮獲全球B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趙永新攝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