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研究 — 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2021-01-19 科享家


元素分析是指對已知樣本進行具體元素鑑定並測定其含量的分析,以往普遍認為元素分析等同於材料研究。而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由於樣本對束流敏感、原子序數低,元素差異小等原因,使其應用受到限制。隨著分析技術的發展,分析型電鏡與元素分析配件的結合,逐漸實現了元素分析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那麼,生命科學研究中為什麼要使用元素分析?元素分析又有哪些作用呢?


生命科學研究中,生物結構的精確鑑定和超微結構定位是闡明其如何調控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因此納米尺度的多目標識別對於了解生物分子如何調節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電子顯微鏡(EM)能夠提供細胞超微結構的納米級解析度圖像,但是對電鏡圖像進行數據分析時根據其灰度值進行區分解釋,容易受到視覺或主觀因素影響帶來誤差,對於大批量數據中的罕見事件更容易忽略。為了精確標記,電鏡觀察中可以使用電子探針,但是這些基因編輯的或免疫靶向的探針僅限於三個靶標;光電聯用技術,可以對電鏡觀察進行螢光引導分析,但是在EM樣品製備過程中的螢光保留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並且將螢光信號拉大疊加在電鏡圖像上,通常沒有納米級解析度,並且僅限於少數目標的可視化。而元素分析配件與電鏡的結合可以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提供一個強大的精確標記的納米級有色工具「color-EM」。


電鏡中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X射線能譜(Energy-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EDS)、電子能量損失譜(Electron energy-loss spectroscopy, EELS)、和陰極發光(cathodoluminescence,CL) 等。EDS是微區成分分析最為常用的一種方法,其物理基礎是基於樣品的特徵 X 射線;EELS的物理基礎是基於電子束穿透樣本時,與樣品發生非彈性相互作用,得到的電子能量損失譜;CL的物理基礎是樣本在電子束的轟擊下產生的發光現象。


圖1 EDS、EELS和CL 物理原理圖[1]

a.當樣品K層電子被入射電子激發或電離時,會在K層產生一個空缺,為了填補不穩定的空缺,L層中的電子下降,從而釋放出具有一定能量的特徵 X 射線,EDS(也稱為EDX)則通過收集這些特徵X射線進行元素分析;入射電子穿透樣品時,與樣品發生非彈性相互作用,電子將損失一部分能量。如果對出射電子按其損失的能量進行統計計數,便得到電子的能量損失譜(EELS)。b. EM,EDS和EELS的顯微鏡結構示意圖,EELS必須位於樣品的透射側,EDS一般位於上側位。c. 在電子束照射下,一些分子和納米粒子會在可見光譜範圍內發光。CL的作用機理是與發光分子或粒子的相互作用,利用電子束的光柵掃描,記錄每個發光的位置,從而在EM圖像提供光子發射定位。d. CL的電子顯微鏡結構示意圖。


元素分析結果往往一目了然,極具說服力,廣泛的應用於無機或有機固體材料分析;金屬材料的相分析、成分分析和夾雜物形態成分的鑑定;以及固體材料的表面塗層、鍍層分析,如:金屬化膜表面鍍層的檢測;金銀飾品、寶石首飾的鑑別,考古和文物鑑定,以及刑偵鑑定等領域;那麼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有哪些作用呢?本期先給大家分享幾個EDS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案例。



電子顯微鏡的納米解析度解開了細胞的複雜性,但是大分子的功能性解釋和含量卻因其黑白色的圖片而受到阻礙。該研究以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胰腺為研究對象,在電鏡觀察的而基礎上,輔以EDS分析,不僅能夠以高解析度識別細胞器和生物分子標記,同時也發現不同的顆粒具有典型的元素分布。根據傳統電鏡的視覺灰度分析,只能識別出α、β和δ細胞,而EDS分析則揭示了這三種細胞所含N、P、S的含量不同,同時也可以通過對元素含量的檢測鑑定細胞和顆粒[2]。



由金屬磨損顆粒引起的局部組織不良反應(ALTR)而導致的手術失敗率增加是全髖關節置換術中的重要臨床問題。該研究通過常規的組織學檢查、電鏡觀察、EDS等技術研究了三大類髖關節植入物,金屬對金屬的髖關節置換術(MoM HRA)、大頭全髖關節置換術(MoM LHTHA)和非金屬對金屬雙模塊頸部全髖關節置換術(Non-MoM DMNTHA)引起ALTR的嚴重程度。上圖通過EDS分析顯示了進入組織的碎片的元素分布圖,通過元素分布可以判斷進入組織的碎片來自哪一部分,從而可以優化植入件[3]。

FAM20A基因突變可導致釉質腎症候群(ERS)與成釉不全(AI)、腎鈣質沉著症、牙齦纖維瘤病和牙菌病相關。FAM20A可控制釉質肽的磷酸化,從而影響釉質礦化。本文採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能譜儀(EDS)、X射線衍射儀(XRD)和X射線螢光(XRF)對ERS患者和健康人未破裂牙釉質的結構和化學成分進行表徵。上圖為正常牙釉質(圖A-D)和ERS牙釉質(圖E-H)中磷、鈣和氧的能譜圖,結果顯示健全的釉質中,P和Ca的含量高於牙本質。這一結果強調了健全牙釉質的高度礦化。相比之下,ERS患者的牙釉質和牙本質之間沒有這種差異(圖E-H),顯示出ERS中釉質礦化減少[4]。

EDS目前尚未廣泛的應用於生命科學的研究中,僅在生命體的結晶體組織 如、牙齒、骨頭等的研究中應用較多,下面分享幾張EDS的圖片,以期能夠為大家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圖2 葉柄橫截面的SEM-EDS元素分布圖[5]


圖3  SEM-EDS分析顯示冬青樹葉的表面硫(粉紅色)和矽(藍色)的汙染[6]


圖4  該圖顯示整個小麥種子從微米級到毫米級的化學成分[7]


圖5 Au核-Ag殼納米顆粒EDS分析圖譜:元素圖顯示了被Ag殼包圍的Au核[8]


參考文獻:

1. Pirozzi, N.M., Hoogenboom, J.P. & Giepmans, B.N.G. ColorEM: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for element-guided identification and imaging of the building blocks of life. Histochem Cell Biol 150, 509–520 (2018).

2. Marijke Scotuzzi , Jeroen Kuipers , Dasha I Wensveen,et al. Multi-color electron microscopy by element-guided identification of cells, organelles and molecules. Sci Rep. 2017 Apr 7;7:45970

3. Zhidao Xia , Benjamin F Ricciardi , Zhao Liu, et al. Nano-analyses of wear particles from metal-on-metal and non-metal-on-metal dual modular neck hip arthroplasty. Nanomedicine. 2017 Apr;13(3):1205-1217

4. Guilhem Lignon , Fleur Beres , Mickael Quentric,et al. FAM20A Gene Mutation: Amelogenesis or Ectopic Mineralization? Front Physiol. 2017 May 3;8:267

5. Vidiro Gei,Peter D. Erskine,Hugh H Harris,et al. Tools for the Discovery of Hyperaccumulator Plant Species and Understanding Their Ecophysiology.  Jan 2018: 117-133

6. https://nano.oxinst.com/library/blog/biological-eds-tips-and-tricks

7. Collins C. L.1, McCarthy C.1, Rowlands  From millimetres to microns with large area EDS mapping on biological samples

8. https://sites.northwestern.edu/shynespotlight/2017/03/17/hitachi-hd-2300-dual-eds-cryo-stem/


不想錯過「科享家」的推送?

關注並將我們星標吧!

方法如下☟


點亮+,告訴大家你也在看

相關焦點

  • 生命科學:質譜技術應用研究的主戰場
    在本次質譜會議中,多個質譜研究團隊都介紹了質譜技術在生命科領域的應用。  「要了解生命,必須了解生命中的物質及其變化。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等組學研究為生命過程的理解提供了深入的全面的理論依據,質譜分析為以上組學研究提供了關鍵的技術平臺。當前,質譜技術在生命分析領域面臨的挑戰主要有靈敏度的提高、空間解析度的提高、實施在線的生物分析,以及質譜儀器的小型化。」陳洪淵說道。
  • 如何拓展二次離子質譜在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應用——訪中科院化學所...
    SIMS在哪些領域的應用中具有顯著優勢?汪福意團隊用SIMS這個「龐然大物」在生命科學領域進行了哪些研究?國際上的SIMS相關領域有哪些前沿的創新?日前,儀器信息網編輯圍繞二次離子質譜的應用,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採訪了汪福意研究員。
  • 單細胞質譜分析: 新型「武器」助力生命科學研究 ——訪中國科學...
    相關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研究複雜體系中化學成分的快速實時分析,包括監測化學反應體系、檢測生物樣品中的藥物成分、活體細胞中的蛋白質分析以及單個神經細胞中的代謝物分析。從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兩個不同領域實驗室的共同研究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質譜分析的新方法,可以在解決實際的生命科學領域的問題中體現自己的價值;生命科學領域中目前沒有辦法解決的一些科學問題,也會推動質譜分析方法和技術的進步。「交叉合作對雙方都有重要的科學價值,我們打算在新技術推動解決新的科學問題、未解決的科學問題對技術革新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兩方面的基礎上繼續長期合作。」
  • 地底深處的生命探索——礦物中的化學反應分析 | 前沿應用【下篇】
    在發現生命的軌跡【上篇】——化石中的碳元素分析(點擊連結查看文章)中,我們了解了古生物化石中的碳元素對探究生命存在的重要作用。除了碳元素外,是否還有其他辦法探索遠古生命的存在呢?
  • 同步輻射X射線光源在高壓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另外,儘管大壓機高壓技術一直在高壓研究中得到廣泛的應用,然而,我們在30年前曾在本刊介紹過的,當時還在發展中的金剛石壓砧高壓技術,近年來已經成為世界高壓研究中的主流. 本文也主要介紹同步輻射產生的 X射線在金剛石壓砧高壓技術中的應用.
  • 2018中國生命科學領域重大研究進展
    近年來,現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和重大突破,並正在加速向應用領域滲透,在解決人類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和健康等重大問題方面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隨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生命科學研究正向基於數據的科學發現範式轉變。
  • 分析儀器助力半導體騰飛——「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研究與應用進展...
    近年來半導體材料迅猛發展,特別是寬禁帶化合物半導體在材料生長、器件與電路設計、製造工藝及其應用等方面具有最新進展。  本次會議邀請了來自華進半導體、賽默飛、雷尼紹、HORIBA、牛津、華東師範大學六家機構從事半導體研究及應用的專家學者,對目前科學儀器在半導體應用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介紹了。
  • 對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研究及應用的分析
    基於此,本文以金屬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當前城市金屬鉻汙染現狀,探究鉻汙染帶來的危害,從電動修復技術、生物修復技術等角度闡述鉻汙染修復技術。關鍵詞:重金屬;鉻汙染場地;修復技術引言:作為工業生產中重要的原材料,金屬鉻被廣泛用在印染、電鍍或催化等行業中,工業遺留場地內金屬鉻含量較高,且存在明顯的金屬鉻汙染問題。
  • 複合型超微氣泡發生器的研究開發與應用案例
    例如,採用在高壓容器中(4kg/m2)充分固溶的氣體的水用本發明噴嘴噴到普通水中,則會發現噴出來的像牛奶狀的純白液體。而採用自來水用本發明噴嘴噴到普通水中則為「淺白色渾濁液體」,放置3~7分鐘後就會還原到透明的本色。本技術是發明人30年來的研究成果。       微氣泡技術目前已在環保、食品、醫學、工業的各個領域獲得了大量研究與應用,其神秘特性正在被逐漸解開。
  • 網絡首發|人工智慧在水產養殖中研究應用分析與未來展望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智能設備來實現精確、自動化和智能化的水產養殖,提高漁業生產力和資源利用率是解決上述矛盾的主要途徑。水產養殖中的人工智慧是研究利用計算機實現水產養殖的過程,也就是利用機器和計算機監視水下生物的生長,進行問題判斷、討論和分析,提出養殖相關決策,完成自動化養殖。
  • 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研究成果應用轉化步伐加快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胡浩、吳晶晶)記者日前在走訪中國科學院時獲悉,中科院加快生命科學研究成果的應用轉化,在人口健康與醫藥、戰略生物資源、現代農業科學和工業生物技術等四大領域研究中,一批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科技成果已投入應用階段。
  • 單細胞分析技術在幹細胞異質性研究中的應用
    單細胞分析技術:能通過相應技術分離與提取單個靶細胞,利用基因組擴增、測序等技術對靶細胞內的基因組信息、蛋白信息進行分析,能準確地提供細胞內物質及生化反應的準確信息,能夠反映細胞的功能與化學組分的特定關係與某些細胞在生命體內的特殊作用。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2)
    6、紫外光譜(uV)指紋圖譜    UV也是常用的分析手段之一。據報導,有人不經分離直接用UV對32種石斛粉末的氯仿液進行了測定,並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了綜合分析,獲得了滿意的結果。隨著計算機的應用,利用導數光譜消除樣品中的一些無關吸收,排除原圖譜中的某些幹擾,更加方便快捷。
  • 現代分析技術在中藥指紋圖譜研究中的應用
    4、高效毛細管電泳(HPCE)指紋圖譜    HPCE技術在中藥材鑑別中的應用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它具有高效、快速、分辨力強、重現性好的特點,在中藥質量標準制訂方面的優勢越來越明顯。用該法鑑別菟絲子、海馬、海龍獲得了成功,在黃酮苷、生物鹼的分析中,也得到了滿意的結果。王鋼力等對11種卷柏屬藥用植物進行了HPCE指紋圖譜研究,建立了18個樣品的毛細管電泳的指紋圖譜。
  • iCMS2019第四天 質譜在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最新研究進展
    本屆質譜網絡會議為期5天(12月2-6日),共設中國質譜學會40周年、美國華人質譜學會、質譜新技術新方法、質譜在生物醫學及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應用、質譜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地球科學及能源領域應用、質譜在環境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藥物分析中的應用、質譜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共10個專場。
  • 人工智慧在生命科學中的六個重大應用
    這個數字反映了人工智慧(AI)工具幫助醫生、病人、保險公司和監管人員做出更好決策、優化創新以及提高研究和臨床試驗效率的潛力。為此,5月1日,GEN網站整理羅列了人工智慧在生命科學領域內六個最有價值的應用。本文參考了全球五大製藥公司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分析。
  • 打開地外生命研究的另一把鑰匙:放射性重元素
    這些具有導電性的液態金屬在流動的過程中產生龐大的電流,從而產生了地球的磁場。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地球和行星科學教授、該研究論文的主筆佛朗西斯·尼莫(Francis Nimmo)認為,地球的放射性元素為維持發電機效應提供了足夠多的熱能。該論文於11月10日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
  • 打開地外生命研究的另一把鑰匙:放射性重元素
    因為由重元素釷和鈾的放射性衰變產生的熱能推動了板塊的運動,這可能是地球產生磁場的必要條件。而地球磁場使太陽風和宇宙射線所攜帶的高能粒子無法直接抵達地表,也就阻止了其對生命可能造成的危害。同為巖質行星,根據巖石樣本,火星的磁場39億年前就已消失。
  • GEN:人工智慧在生命科學中的6個重大應用
    這個數字反映了人工智慧(AI)工具幫助醫生、病人、保險公司和監管人員做出更好決策、優化創新以及提高研究和臨床試驗效率的潛力。為此,5月1日,GEN網站整理羅列了人工智慧在生命科學領域內六個最有價值的應用。 本文參考了全球五大製藥公司對人工智慧技術的分析。
  • 生命科學兩用研究的治理 ——以H5N1禽流感病毒的研究與爭議為例
    摘 要: 通過對H5N1禽流感病毒的改造帶來爭議的分析,並以美國對兩用研究進行監管與治理的實踐作為案例,來探討生命科學兩用研究的特徵,以及兩用研究治理範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底線思維考慮,應該以人類安全為最高指導原則,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負責任地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對於國際上「兩用研究」治理經驗的分析與反思,是為了更好地構建我國的生物技術治理與生物安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