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赫茲脈衝啁啾操控電子束實現更短且更穩定的相對論電子束

2020-11-23 上海交通大學新聞網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嚮導教授和張杰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近期與同行合作,利用太赫茲脈衝與相對論電子束在介質波導中的相互作用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實現了對相對論電子束脈寬與時間抖動的同步壓縮。該工作作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L. Zhao et al., Phys. Rev. Lett. 124, 054802 (2020)】;作為本期的亮點文章之一(Featured in Physics),Physics以『Making Electron Pulses Shorter and Steadier(讓電子束更短更穩定)』為題目對該工作進行了特別介紹。

超短電子束在超快電子衍射、自由電子雷射、逆康普頓散射X光源、雷射或太赫茲驅動的先進加速等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如何產生超短電子束脈衝並實現與雷射脈衝高度同步是目前加速器物理和超快科學的重要挑戰之一。傳統上使用微波場對電子束脈衝進行壓縮會由於微波的相位噪聲導致壓縮後的電子束存在較大時間抖動,針對這個挑戰,本工作將「啁啾」的概念應用於電子束脈寬的壓縮並利用太赫茲波段的介質波導代替微波諧振腔,實現了利用太赫茲場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並進而實現了對電子束脈寬的壓縮。

利用太赫茲脈衝壓縮電子束脈寬的原理如圖1中所示,首先利用太赫茲與電子束的相互作用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並產生負能量啁啾(電子束頭部能量低於尾部),進一步經過一段漂移節後,尾部的電子由於速度更快,會追上頭部的電子實現脈寬壓縮。該方法與雷射領域的啁啾脈衝放大/壓縮技術(獲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非常類似:電子束能量啁啾對應於雷射的頻率啁啾,電子束壓縮的直線節對應於啁啾雷射脈衝壓縮中的光柵。

圖1. 電子束脈寬壓縮(上)及啁啾雷射脈衝壓縮(下)示意圖

與微波驅動的電子束脈寬壓縮相比,太赫茲驅動的壓縮技術具有兩個明顯的優勢。首先,電子束的能量啁啾正比於用於操控電子束能量的電磁場頻率;太赫茲由於頻率比微波高100-1000倍,因此產生同樣的能量啁啾所需要的場強大幅降低,可將微波驅動壓縮技術所需的高壓調製器和速調管等系統大幅縮小,這將大幅降低脈寬壓縮的造價。其次,由於用於壓縮電子束的太赫茲由雷射在晶體中產生,因此其與雷射嚴格同步,有效規避了微波的相位抖動問題;相應的壓縮後的電子束在脈寬壓縮的同時其時間抖動也會得到同比例降低。圖2中為太赫茲驅動電子束壓縮前和壓縮後的結果對比,可以看到約4倍的壓縮效果,這展示了將此電子束壓縮技術用於超快電子衍射研究原子尺度超快動力學過程時可獲得更高時間解析度的可能性,而將此電子束壓縮技術用於太赫茲驅動的電子加速時則可能獲得更高的能量穩定性和更低的能散。

圖2. 太赫茲驅動脈寬壓縮前(左)和壓縮後(右)電子束的時域分布

本工作主要由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No. 18JC1410700)、基金委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No. 11327902)、基金委創新群體項目(No. 11721091)、基金委傑青項目(No. 11925505)和科技部青年973項目(No. 2015CB859700)資助,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後趙凌榮。

文章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l/abstract/10.1103/PhysRevLett.124.054802

相關焦點

  • 超快電子衍射實現優於50飛秒時間解析度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嚮導教授和張杰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近期與上海科技大學萬唯實教授合作,將加速器領域的雙偏轉消色差(DBA: Double Bend Achromat)技術與雷射領域啁啾脈衝放大壓縮技術結合,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無時間抖動電子束脈寬壓縮,並將超快電子衍射的時間解析度提高到優於50 fs (FWHM),將美國同行保持多年的解析度世界記錄提高了近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種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能夠配合雷射發射出接近光速的超短電子束。該成果使科學家能夠在飛秒時間尺度上測定、操縱粒子束,並創建出原子運動的頻閃照片。此外,緊湊型粒子加速器還為高能、高電荷、高質量太赫茲驅動加速器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種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能夠配合雷射發射出接近光速的超短電子束。該成果使科學家能夠在飛秒時間尺度上測定、操縱粒子束,並創建出原子運動的頻閃照片。此外,緊湊型粒子加速器還為高能、高電荷、高質量太赫茲驅動加速器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在國際上首次接近了最先進的直線加速器上所能獲得的電子束亮度。  本研究創新性地設計了級聯尾波場加速新方案,通過在兩段級聯的等離子體之間引入一段高密度等離子體,控制電子束的穩相加速及能量啁啾反轉和能散度壓縮,克服了單級尾波場加速方案中能散度無法獨立控制的技術瓶頸,實驗獲得了高品質的高能電子束。三維粒子模擬也揭示,該級聯加速新方案能夠有效地抑制電子的二次注入,實現電子束的穩相加速。
  •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打開APP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5:21:39   電子束曝光原理   電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指使用電子束在表面上製造圖樣的工藝,是光刻技術的延伸應用。
  • 自由電子雷射:我們的目標是波長更短、亮度更高!
    不同於普通雷射器中電子在原子或分子的束縛能級之間躍遷從而產生電磁輻射的原理,自由電子雷射使用在特殊設計的磁場結構中自由運動的相對論性的電子束作為雷射介質。自由電子雷射可以覆蓋更寬的頻率範圍,並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調節,目前調節能力已經足可實現從微波波段,經過太赫茲波段、紅外波段,到可見波段、紫外波段,甚至X射線波段。由於上述優勢,自由電子雷射被稱為繼同步輻射之後的第四代光源。
  •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LUX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
  •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 LUX由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DESY)和漢堡大學共同開發和運營。
  • 連續產生電子束首超三十小時 德雷射等離子加速器創新紀錄
    科技日報北京8月23日電 (記者劉霞)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物理評論》雜誌上撰文稱,他們研製的雷射等離子體加速器LUX連續不斷產生電子束的時間首次超過一整天達到30小時,創下世界紀錄,這是通往未來粒子加速器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有望讓基礎研究和醫學等領域受益。
  • 電子束可提高鈦合金耐蝕性能
    近年來,電子束表面處理技術快速發展,高能量密度的電子束作用到材料表面時使材料表面具有用常規方法難以達到的物理化學或力學性質,顯著提高材料表面的耐磨性、耐蝕性及耐高溫氧化性等。中冶東方工程技術公司採用脈衝高流低能電子束對鈦合金進行表面處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 電子束技術在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在真空條件下,電子由電子槍的陰極發出,通過聚束極匯聚成電子束,在電子槍的加速電場下,電子的速度被提高接近或達到光速的一半,具有很高的動能。電子束再經過聚焦線圈和偏轉線圈的作用,匯聚成更細的束流,束斑的直徑為數微米至一毫米,在特定應用環境,甚至可以小到幾十納米,因此,其能量非常集中,電子束的功率密度可高至109W/mm2。
  • 電子束曝光機與普通光學曝光機區別
    電子束曝光機   電子束曝光機是一種用於數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7年01月01日啟用。   電子束曝光機是一臺加工設備,其加工目的是在電子束感光膠上製備出納米級的結構。該設備電子的加速電壓達到100KV,掃描速度12MHz,具有10個承片臺;因此其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從而具有比較高的工作效率。加工樣品不需要掩膜版製備,使得圖形能夠靈活多變,非常適用於科研探索。
  • 韓立:電子束曝光機是半導體製造的基礎設備
    會議期間,來自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韓立研究員做了《電子束曝光及相關技術的研究》的報告。    據介紹,電子束曝光(EBL)始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電子顯微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於微電路研究和製造的曝光技術,是半導體微電子製造及納米科技的關鍵設備、基礎設備。
  • 詳解:電子束光刻技術與MEMS製造
    光源的波長是影響光刻精度的主要原因,由於光源波長的限制,X射線曝光可達到50nm左右的精度,深紫外光源的曝光精度在100nm左右,而電子的波長較小,因而電子束光刻的加工精度可以達到10nm以內。電子束光刻以其解析度高、性能穩定,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因而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下一代光刻技術之一,下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人員利用電子束曝光技術加工出2.2nm的線寬。
  • 一文看懂電子束與離子束加工工藝
    2、使材料局部熔化就可以進行電子束焊接; 3、提高電子束能量密度,使材料熔化和汽化,就可進行打孔、切割等加工; 4、利用較低能量密度的電子束轟擊高分子材料時產生化學變化的原理,即可進行電子束光刻加工。控制電子束能量密度的大小和能量注入時間,就可以達到不同的加工目的。如只使材料局部加熱就可進行電子束熱處理;使材料局部熔化就可以進行電子束焊接;提高電子束能量密度,使材料熔化和氣化,就可以進行打孔、切割等加工;利用較低能量密度的電子束轟擊高分子光敏材料時產生化學變化的原理,即可以進行電子束光刻加工。
  • 研究發現,石墨烯層充當電子束的鏡子,電子分束器或將成為可能!
    石墨烯層可以作為電子束的鏡子,這是物理學家Daniël Geelen和同事使用一種新型電子顯微鏡發現的,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期刊上。這種新技術稱為「eV-TEM」,這是電子顯微鏡的一種新變體,它能將電子束對準樣品,以便對其成像。
  • 進展 | 相對論雷射驅動太瓦級可調諧太赫茲脈衝源
    太赫茲(THz)輻射在電磁頻譜中位於紅外波和微波之間,由於其單光子能量低和譜「指紋性」等獨特優勢,在材料科學、生物醫療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太赫茲輻射源是太赫茲科學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目前實驗室報導的太赫茲脈衝源最大峰值功率在吉瓦(109W)水平。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引進的Vistec電子束光刻系統
    Vistec EBPG5000pES 系統高度可靠,設計架構經過實際證明是頂級的電子束光刻工具.系統擁有靈活的光電透鏡系統,高亮度的熱場發射電子束源,可以穩定的工作在50KeV和100KeV的加速電壓,提供了小到2.2nm的束斑尺寸,因此,保障了最小解析度可以穩定重複的達到小於8nm的結構.同時,系統採用了易用的交互圖形化操作界面(GUI),十分簡單容易使用在多用途,多用戶的學校和科研環境下
  • 全球最大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投運
    「世界環境日」當天,中國廣核集團對外宣布,全球最大的電子束處理工業廢水項目在江門市新會區冠華針織廠建成投運,標誌著我國自主創新的電子束治汙技術水平走在了世界前列
  • 伽馬射線和電子束輻照-食品知識科普(33)
    食品輻照有三種以千戈瑞(kiloGrays)計量的劑量:每種劑量是根據輻照水平可有效減少的病原體劃分的。輻照耐儲殺菌是暴露在0.75至2.5千戈瑞輻照劑量下,輻照暴露時間最短。經過輻照耐儲殺菌處理的食品一般不含有腐敗微生物。輻照巴氏殺菌是暴露在2.5至10千戈瑞的輻照劑量下,相當於巴氏殺菌。(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CHINA-HACCP)經過輻照巴氏殺菌處理的食品一般不含任何植物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