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展 | 相對論雷射驅動太瓦級可調諧太赫茲脈衝源

2020-09-30 中科院物理所

太赫茲(THz)輻射在電磁頻譜中位於紅外波和微波之間,由於其單光子能量低和譜「指紋性」等獨特優勢,在材料科學、生物醫療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太赫茲輻射源是太赫茲科學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目前實驗室報導的太赫茲脈衝源最大峰值功率在吉瓦(109W)水平。除了高功率外,許多前沿太赫茲應用(例如太赫茲相干調控物質、太赫茲粒子加速器等)還需要太赫茲輻射的頻譜、偏振等性質可調控。如何獲得更高功率且可調諧的太赫茲光源是太赫茲領域的巨大挑戰之一。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重點實驗室L05組廖國前特聘研究員、李玉同研究員和張杰院士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對相對論強雷射與固體靶相互作用產生太赫茲輻射的新途徑進行了多年探索,在物理機制和性能指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在前期工作中,該團隊提出並實驗演示了雷射激發的電子等離子體波模式轉換[Phys. Rev. Lett. 114, 255001 (2015)]和高能電子相干渡越輻射[Phys. Rev. Lett. 116, 205003 (2016)]兩類機制,創造了太赫茲脈衝能量的世界紀錄[PNAS 116, 3994 (2019)]。最近,該團隊對太赫茲產生機制和物理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不僅將太赫茲輻射峰值功率提高到了太瓦(1012W)量級,而且頻譜可調。

儘管國際上已有若干小組對強雷射與金屬薄膜靶相互作用在靶後產生的太赫茲輻射進行了研究,但其產生機制一直存在爭議。在已有工作的基礎上,該團隊建立了三個相關的物理模型和解析理論(見圖1):(1)雷射加速的高能電子穿越靶-真空界面時激發相干渡越輻射(TR);(2)超熱電子與靶面離子之間形成的時變鞘層場相當於一個瞬態電流,產生鞘層輻射(SR);(3)低能量電子在鞘層場作用下減速-加速運動,產生類韌致輻射(BR)。三個模型產生的輻射具有不同的頻譜,這不僅加深了對太赫茲產生機制的理解,而且為調控太赫茲頻譜提供了新思路。為了驗證該想法,該團隊與英國盧瑟福實驗室David Neely教授合作,在Vulcan雷射裝置上開展了聯合實驗。如理論模型預期,通過採用不同的雷射脈寬和靶尺寸等手段,實現了對太赫茲頻譜的調節。在優化的雷射和靶條件下,太赫茲峰值功率可達1太瓦以上,比當前其它太赫茲脈衝源的最大功率高出百餘倍(見表1)。這種超強太赫茲輻射源有望將太赫茲波與物質相互作用推進到極端非線性範疇。此外,該團隊還利用太赫茲頻譜定量診斷了超熱電子和鞘層場性質,這表明太赫茲輻射也是一種新型的雷射等離子體診斷方法。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Phys. Rev. X 10, 031062(2020)上。本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和牛頓基金等的支持。

文章連結:https://journals.aps.org/prx/abstract/10.1103/PhysRevX.10.031062

圖1. 強雷射與金屬薄膜靶相互作用在靶後產生太赫茲輻射涉及的(a)三種物理過程及其(b)歸一化的相對頻譜。

表1. 實驗室報導的各類強太赫茲脈衝源的峰值功率和帶寬對比。

編輯:Dannis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雷射等離子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相對論強雷射輻照薄膜靶...
    太赫茲(THz)輻射在電磁頻譜中位於紅外光和微波之間,由於其單光子能量低、在非導電材料中的穿透性,以及譜「指紋性」等獨特優勢,在材料科學、生物醫療和國防安全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長期以來,制約太赫茲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瓶頸是,如何實現頻譜、時空結構、偏振特性可調諧的高功率太赫茲輻射輸出。
  • 上海光機所利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產生3毫焦強太赫茲脈衝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太赫茲脈衝產生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利用焦耳量級的雷射能量實現高轉換效率,產生3mJ的強太赫茲脈衝,並在納米曲率探針尖端獲得了超強太赫茲電場,為太赫茲操控物質狀態等應用提供了嶄新可能。相關研究成果於5月5日在線發表於《光學快報》(Optics Express)。
  • 太赫茲脈衝啁啾操控電子束實現更短且更穩定的相對論電子束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嚮導教授和張杰院士領導的課題組近期與同行合作,利用太赫茲脈衝與相對論電子束在介質波導中的相互作用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實現了對相對論電子束脈寬與時間抖動的同步壓縮。該工作作為「編輯推薦」(Editors' Suggestion)文章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 【L. Zhao et al., Phys.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長波長的中紅外飛秒雷射脈衝系統可產生更高光子能量和更短脈衝寬度的阿秒脈衝,因此眾多研究機構均在這方面開展工作。高重複頻率阿秒雷射研究也取得重要進展。另外,通過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產生阿秒脈衝也獲得了初步驗證,XFEL在產生高光子能量(硬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的高功率阿秒脈衝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 戰略研究丨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長波長的中紅外飛秒雷射脈衝系統可產生更高光子能量和更短脈衝寬度的阿秒脈衝,因此眾多研究機構均在這方面開展工作。高重複頻率阿秒雷射研究也取得重要進展。另外,通過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XFEL)產生阿秒脈衝也獲得了初步驗證,XFEL在產生高光子能量(硬X射線和伽馬射線波段)的高功率阿秒脈衝方面具有一定優勢。
  • 自旋太赫茲源近場超分辨鬼成像顯微術
    而自旋太赫茲源(STE)是一種新型納米薄膜材料,它基於鐵磁/非磁(FM/NM)異質結中的自旋效應實現太赫茲脈衝發射,作為實現GHOSTEAM的關鍵,其太赫茲發射效率與傳統毫米級厚度的電光晶體相當,可以提供足夠強的太赫茲信號以保證圖像的動態範圍。
  • 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全光碟機動「微型波蕩器」,產生強太赫茲輻射
    ,利用飛秒強雷射驅動與頭髮絲直徑相當的金屬絲導致的電荷分離效應產生徑向電場,構建了微型、瞬態的電子波蕩器對電子束的運動進行調製,並獲得了強THz輻射輸出。實驗中,利用一束亞太瓦級飛秒強雷射輻照與頭髮絲直徑相當的金屬絲靶,通過雷射等離子體的強相互作用產生定向的高能電子發射,由於電荷分離效應,在金屬絲上瞬間產生一個極強的徑向瞬態電場;沿金屬絲方向發射的大量高能電子在徑向電場的作用下被導引,沿金屬絲傳輸並進行周期性螺旋運動——相當於電子束在一微型波蕩器中的螺旋運動,同時獲得了非線性放大的強
  • 太赫茲技術及其應用詳解
    例如: 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大分子的振動和旋轉頻率都處在太赫茲頻段, 這對檢測生物信息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手段; 太赫茲頻段光子能量較低, 不會對探測體造成損壞, 可以實現無損檢測; 太赫茲波對介質材料有著良好的穿透能力, 從而可作為探測隱蔽物體的手段; 太赫茲脈衝的典型脈寬在皮秒量級, 可以得到高信噪比的太赫茲時域譜, 易於對各種材料進行光譜分析; 此外, 太赫茲頻段的帶寬很寬, 從0.1-10
  • 相干聲學聲子脈衝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的高速調製
    該論文報導了目前太赫茲量子級聯雷射器高速調製工作的最新進展,並有望在高速太赫茲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研究等領域發揮作用。研究背景雷射的快速調製是光通信、高解析度光譜學和計量學應用的基本要求。在太赫茲頻率範圍內,量子級聯雷射器作為一種高功率光源,具有廣泛的應用潛力。
  • 從拓撲絕緣體發射出可任意調製的THz雷射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Advanced Photonics 》近日報導,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飛秒雷射從拓樸絕緣體發射出可任意調製的THz雷射。 此項工作將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光與物質相互作用中用飛秒脈衝控制超快自旋電流,同時也提供了一種產生自旋極化太赫茲波的有效方法。吳指出,操縱太赫茲源的偏振將為未來實現有效在源處操縱太赫茲波奠定重要基礎。
  • 超短脈衝雷射與超快現象(一)
    探索和控制物質內部的超快過程,就需要超短脈衝雷射。所謂超短脈衝雷射是指脈衝的持續時間(也就是脈衝時間寬度)相當於或短於微觀體系中快速變化過程時間的雷射束,即通常所說的皮秒,飛秒或阿秒脈衝雷射。超短脈衝雷射之所以能用於瞬態現象的探測,是利用超短脈衝雷射的持續時間非常短的特點,類似於高速照相機拍攝快速變化的過程,如見圖2所示的排球跳發球的過程,利用高速攝影機就可以將跳發球這個快速變化的過程分解為各個單獨的動作。我們可以把雷射脈衝當作閃光燈,當一個雷射脈衝照過來時,相當於閃光燈曝光一次,從而記錄一幅照片,當一幅幅照片記錄下來,連續播放就可以顯示其動態變化過程。
  • 張杰院士團隊在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上海7月19日訊(記者黃辛)記者今天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天文系張杰院士研究團隊基於相對論雷射等離子體的強太赫茲輻射源研究獲重要進展
  • G.metro可調諧雷射技術在雷射雷達和車聯網產業的應用與實踐
    低成本可調諧雷射技術是一種基於DFB雷射器的流控或溫控技術,可實現C波段ITU標準波長的寬帶、快速可調諧功能,其應用領域可擴展至車聯網(V2X)和雷射雷達(Lidar)方向,實現產業雙向打通和設備共用的局面。在響應國家提速降費號召的大背景下,有助於運營商尋找新的業務方向,開拓新的利潤增長點。
  • 科學家推出最新的可調諧飛秒雷射
    如果想捕獲活細胞內部的化學轉化,還是通過在厚度僅為100納米的層上列印路徑來徹底改變微晶片的生產,波蘭科學院的一組科學家創建的最新飛秒雷射現在可以實現這些目標。如圖所示研究團隊所製造的雷射器可以通過與調諧收音機類似的方式進行具有飛秒精度調諧。
  • 中科院:僅1PW級雷射器,就產生了高達50.8焦耳的雷射脈衝!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超強和超短雷射技術的重大進步,促使了許多實驗室開發了桌面PW(拍瓦)級雷射系統,作為研究相對論狀態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的一種手段。PW級飛秒雷射器的重複頻率,是一個重要的實際應用問題。近年來,重複頻率PW級雷射器的發展,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 超強超短 超亮超讚——伽馬射線源生成記
    近期,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超高亮度伽馬射線源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該團隊利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級聯尾波場加速,獲得了高性能高能電子束,電子束進一步與雷射對撞,從而產生了MeV量級的、超高亮度、準單色性的伽馬射線源。
  • 上海交大團隊研究強雷射驅動的寬帶強太赫茲輻射的偏振態控制獲進展
    在空氣中傳輸的雷射,當其光強達到一定閾值時,會電離空氣中的氮氣和氧氣等分子形成等離子體,這種等離子體是很好的寬帶太赫茲輻射源。利用雙色雷射場在空氣中激發等離子體是目前產生超寬帶太赫茲脈衝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其頻譜寬度甚至可達到50 THz。該機制在過去10多年得到了廣泛的研究。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種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能夠配合雷射發射出接近光速的超短電子束。該成果使科學家能夠在飛秒時間尺度上測定、操縱粒子束,並創建出原子運動的頻閃照片。此外,緊湊型粒子加速器還為高能、高電荷、高質量太赫茲驅動加速器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口袋大小的粒子加速器,可將電子束加速至接近光速
    這種加速器只有口袋大小,能夠配合雷射發射出接近光速的超短電子束。該成果使科學家能夠在飛秒時間尺度上測定、操縱粒子束,並創建出原子運動的頻閃照片。此外,緊湊型粒子加速器還為高能、高電荷、高質量太赫茲驅動加速器的研發奠定了基礎。
  • 太赫茲全光器件開關過程的光學主動調控
    近日,國防科技大學江天研究員課題組在太赫茲主動調控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利用構建電磁感應透明超表面和複合光敏層的方法,成功製備了響應時間從皮秒到納秒主動可調的太赫茲全光開關,實現了光控太赫茲超快器件的實時動態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