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電子束光刻技術與MEMS製造

2021-01-19 中國光學

【推廣】「中國光學」公眾號·招募撰稿人

 點擊圖片查看 微機電系統也稱MEMS,是一種結合了機械和電子等技術的微小裝置,尺寸不超過1mm。1959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在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年會上發表了題為「There's Plenty of Room at the Bottom(底部還有很大空間)」的著名演講,首次提出微機械的概念。1987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借鑑集成電路(IC)工藝,製作出了直徑僅為100μm左右的矽微靜電微電機,與人類頭髮絲的粗細相當,這被認為是MEMS時代到來的標誌。此後,MEMS技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各種MEMS產品層出不窮,應用在各種尖端技術領域。


MEMS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MEMS技術廣泛應用於國防航天、光電影像、生化醫療、微波通訊及汽車工業等各個領域。例如汽車上用的微型加速度計、投影儀中用的微鏡、印表機中用的微型噴頭,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下圖是利用微加工技術製造的微型指叉式加速度計,它是標準的平板電容器。加速度的變化帶動活動質量塊的移動從而改變平板電容兩極的間距和正對面積,通過測量電容變化量來計算加速度,在汽車電子中被廣泛應用。 


下圖的數字微鏡裝置(DMD)由美國德州儀器公司(TI)所開發。DMD技術也稱為"數字光線處理技術"。通過數字信息控制數十萬到上百萬個微小的反射鏡,將不同數量的光線投射出去。每個微鏡的面積只有16×16微米,微鏡按矩陣行列排布,每個微鏡可以在二進位0/1數位訊號的控制下做正10度或負10度的角度翻轉。

數字微鏡

體積如此小且功能高度集成的裝置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MEMS的製造廣泛的借鑑了集成電路中的光刻、刻蝕以及鍍膜等工藝。光刻是整個微加工工藝中技術難度最大,也是最為關鍵的技術步驟。所謂光刻就是通過對光束進行控制,在一層薄薄的光刻膠表面「刻蝕」出我們需要的圖案,光束照過的位置光刻膠的化學性質會發生變化,通過顯影液的浸泡會使照射過的部分去除(正膠)或者保留(負膠),流程示意圖如圖所示。


曝  光


按照光刻機的光源種類劃分,目前主流的光刻技術包括X射線光刻、紫外線光刻以及電子束光刻等。光源的波長是影響光刻精度的主要原因,由於光源波長的限制,X射線曝光可達到50nm左右的精度,深紫外光源的曝光精度在100nm左右,而電子的波長較小,因而電子束光刻的加工精度可以達到10nm以內。電子束光刻以其解析度高、性能穩定,成本相對較低的特點,因而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下一代光刻技術之一,下圖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科技人員利用電子束曝光技術加工出2.2nm的線寬。

電子束曝光2.2nm線寬


電子束光刻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速的電子打在光刻膠表面,使光刻膠的化學性質改變。在電子束光刻中電子的產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熱發射,另一種是場發射。熱發射是通過對陰極材料高溫加熱,使電子獲得足夠的能量從陰極中逸出;場發射是將陰極置於高強度電場中,利用電場對電子的強作用力使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直寫式電子束的曝光原理是將聚焦的電子束斑直接打在光刻膠的表面,加工中不需要成本高昂的掩模版和昂貴的投影光學系統,其加工方式也更為靈活,適合小批量器件的光刻,在實際中應用更為廣泛。


電子束光刻的分類

電子束光刻按照曝光方式劃分可分為兩種,投影式曝光與直寫式曝光。投影式曝光通過控制電子束照射掩模圖形,將掩模圖形投影至光刻膠表面,把掩模板上的圖案轉移到光刻膠上,原理類似於照相機,拍攝對象好比掩模板,光刻膠就像是膠捲,通過光線的照射把拍攝對象投影到膠捲上,如圖所示。


直寫式光刻不需要掩模版,通過磁場直接控制電子束斑按照預設的軌跡在光刻膠表面照射,完成圖案轉移,就像是畫畫,鉛筆類似於電子束,紙類似於光刻膠,而我們的手類似於磁場,通過手控制鉛筆的移動完成圖畫的繪製。


直寫式電子束曝光

電子束光刻的基石:光刻膠

電子束光刻是微納製造領域中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那麼,在電子束光刻的具體工藝流程是怎麼樣的呢?影響光刻效果的主要因素又是什麼?下面我們將一一解答。光刻膠在電子束光刻技術中的地位舉足輕重,是電子束光刻工藝中的核心材料,也是我國的一大短板,目前主要依賴進口。根據不同的MEMS裝置的工藝需求選擇合理的光刻膠種類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常用的電子束光刻膠有PMMA,ZEP520A及HSQ等,其主要光刻工藝特性如下表所示。

常用電子束光刻膠基本特性

PMMA光刻膠由於解析度、對比度較高,且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和化學穩定性,其成本也明顯低於其餘兩種。特別需要指出的是,PMMA膠的極性並不是確定的,在高倍曝光劑量下會表現出負膠的性質。文章以PMMA膠為例,介紹直寫式電子束光刻的工藝流程。

基於PMMA的電子束光刻工藝流程

通常,MEMS工藝中的電子束光刻主要流程依次為:基片表面預處理、塗覆光刻膠、前烘、電子束曝光、顯影、定影、金屬沉積及去膠等工藝環節。整個光刻工藝流程較為複雜,總體光刻示意圖如下。

PMMA電子束光刻流程

 (1) 基片表面預處理

矽片表面粗糙度、熱膨脹係數低,在MEMS光刻中通常採用矽片作為基底。為確保光刻膠塗覆均勻,需要使用化學溶液對表面進行清洗,後用去離子水漂洗並乾燥。

(2)旋塗光刻膠

塗膠方法有旋塗法、噴塗法和定量滴膠法。由於PMMA黏度較大,塗覆厚度一般不大於1微米,通常採用旋塗法。將光刻膠滴在矽片中心處,使矽片高速旋轉,光刻膠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均勻鋪滿整個矽片,如下圖所示。

(3)前烘

前烘可使光刻膠中的溶劑揮發,使其與矽片之間的結合力更強。前烘過度則會導致膠膜硬化,膠膜硬化不利於其內應力的消除,前烘不足溶劑揮發不完全,膠膜出現缺陷,顯影時存在浮膠現象。

(4)曝光

曝光是電子束光刻工序中最複雜的一步,曝光的圖形尺寸精度直接影響零件的尺寸精度。曝光劑量對曝光效果的影響最大,若曝光劑量不足,顯影時會出現光刻膠殘留在矽片表面,顯影圖案不完整、形狀不規則。

(a)曝光不足  (b)正常曝光

若曝光劑量增大到一定程度,被曝光區域的 PMMA 光刻膠將呈現出負膠性質,顯影后無法被去除。下圖是筆者在實驗室利用電子束直寫技術光刻的笛卡爾心臟線,輸入心臟線參數方程,並設置較大的曝光劑量,使得PMMA顯示出負膠性質,顯影后得到心臟線圖形。

電子束光刻笛卡爾心臟線

(5)顯影

顯影液可溶解光刻膠被曝光的部分(正膠)或未被曝光的部分(負膠),是產生圖形的關鍵工藝。顯影工藝的關鍵是顯影液類型的確定和顯影時間的控制,此外,顯影液的配比、溫度也會對圖形質量產生明顯影響。

(6)堅膜

堅膜又稱硬烘,目的是通過烘烤使光刻膠膠模中殘留的顯影液和定影液揮發出來,同時提高光刻膠與基片之間的結合力,烘烤的溫度時間視光刻膠的種類及旋塗後的膠膜厚度而定,如果堅膜不到位可能會出現膠膜倒塌的情況,如下圖所示。

膠模倒塌

(7)金屬沉積及去膠

通過在光刻膠圖案上回填器件設計所需的材料,例如沉積金屬或非金屬材料,去除多餘的光刻膠後,就可以得到所需的器件,其原理類似於機械加工中的注塑。目前主要的金屬沉積方式為微電鑄、磁控濺射、蒸發鍍膜等方法,但在微納米尺寸的電鑄中,由於電鑄液表面張力的存在使其難以進入膠模。因此,目前主要採用磁控濺射及熱蒸發的方法。PMMA 膠易溶於丙酮,選用丙酮作為去膠劑溶解光刻膠,光刻膠溶解後薄膜懸空,可使用超聲波清洗機將懸空的金屬薄膜去除,這樣矽片上就只保留了我們需要的金屬MEMS器件。

總  結

電子束光刻是迄今為止解析度最高的光刻技術,由於直寫式的方法不需要昂貴且費時的掩模版,加工靈活,已經引起廣泛的重視,隨著產業界對MEMS技術要求的不斷提高,電子束光刻已逐漸成為MEMS工藝的新支柱。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點擊圖片查看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如涉及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告知,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證明材料確認版權並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立即刪除.郵箱:zhaoyang789@ciomp.ac.cn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引進的Vistec電子束光刻系統
    中國武漢/荷蘭貝斯特--(美國商業資訊)--Vistec光刻有限公司今天非常高興的宣布,位於中國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Vistec EBPG5000pES系統成功完成安裝調試,並且通過驗收.中國光電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WNLO),中國知名高校華中科技大學(HUST),業界領先的電子束光刻設備製造商
  • 光刻技術概述及光刻技術的原理
    光刻是集成電路最重要的加工工藝,他的作用,如同金工車間中車床的作用。在整個晶片製造工藝中,幾乎每個工藝的實施,都離不開光刻的技術。光刻也是製造晶片的最關鍵技術,他佔晶片製造成本的35%以上。在如今的科技與社會發展中,光刻技術的增長,直接關係到大型計算機的運作等高科技領域。
  • 斥資千萬歐元投資電子束光刻系統 這家德國公司意欲何為?
    據悉,新的電子束系統將由總部位於德國耶拿的電子束技術專家Vistec Electron Beam GmbH公司研製,將於2022年中期在德國德勒斯登工廠投入使用。該系統是開發和生產下一代超精密傳感器的核心部件,這對進一步開發DUV和在半導體生產過程中建立高精度EUV晶片曝光至關重要。
  • 電子束光刻設備製造商Mapper進入破產程序,多家公司有興趣收購
    目前一臺EUV光刻機的售價高達1.2億歐元。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儘管新的光刻技術能夠製備更小尺寸的晶片,但是只有少數的晶片公司能夠承擔如此巨大的製造費用。而對於小批量的產品的需求,就很難保證了。 電子束光刻可以滿足小批量的產品的需求。電子束具有很高的解析度,較大的焦深與靈活性。其主要特點就是可以獨立地控制電子束書寫,從而不需要掩模。
  • 韓立:電子束曝光機是半導體製造的基礎設備
    會議期間,來自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韓立研究員做了《電子束曝光及相關技術的研究》的報告。    據介紹,電子束曝光(EBL)始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電子顯微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於微電路研究和製造的曝光技術,是半導體微電子製造及納米科技的關鍵設備、基礎設備。
  • 中科院5nm光刻技術另一面:擁有這項光刻技術的企業多家已上市
    2 蘇大維格雷射直寫光刻機蘇大維格主要從事微納結構產品的設計、開發與製造以及關鍵製造設備的研製和相關技術研發服務,公司的雷射直寫光刻機採用了SLM技術和位相調製(PLM)技術,實現了亞微米直寫光刻,最小線寬達到0.5μm,可滿足納米直寫、厚膠光刻、掩模製造等需求。
  •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打開APP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5:21:39   電子束曝光原理   電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指使用電子束在表面上製造圖樣的工藝,是光刻技術的延伸應用。
  • 電子束曝光(EBL)技術首次應用於蟬翅結構納米柱的仿生製造!
    在納米微結構加工領域,常用的微納光刻技術有納米壓印、紫外光刻、X射線曝光等技術。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將電子束曝光(EBL)技術應用於生物納米結構的仿生製造,並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 晶片光刻技術的基本原理及主要步驟
    電子束光刻 電子束光刻技術是微型技術加工發展的關鍵技術,他在納米製造領域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電子束光刻主要是刻畫微小的電路圖,電路通常是以納米微單位的。  隨著中國納米技術和納米電子學的蓬勃發展,納米加工技術的研究越來越重要,而電子束光刻技術將是納米結構圖形加工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 光刻與等離子體刻蝕技術
    光刻是一種圖像複印同刻蝕相結合的技術 ,它有光學、電子束、離子束、X 射線和掃描隧道顯微鏡(STM) 納米光刻等方法. 光學光刻的原理和印像片相同 ,塗在矽片上的光刻膠相當於相紙 ,掩模相當於底片. 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光刻膠 ,光刻膠有感光性和抗蝕性即正負性兩種類型.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來源:芯論語 摘要:晶片製造用到的技術很多,光刻是晶片製造的靈魂技術,但是開始的時候,光刻並不是所有技術中最厲害的。現在大眾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討論晶片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時,提到最多的是光刻和光刻機。那麼,光刻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 電子束技術在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電子束光刻技術就是電子束化學效應的典型實例,本文對電子束光刻技術不做研究。早在20世紀50年代,第一臺電子束加工設備便是由Kar-Heniz Steigerwald博士發明的電子束打孔機。它主要利用高能、會聚的電子束來熔化和汽化材料形成小孔。電子束打孔的電子束能量密度要求達107~108W/cm2,並要求電子束斑點更圓、控制更準確。
  • 光刻技術的發展史
    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有賴於相關的製造工藝—光刻技術的發展,光刻技術是迄今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的加工技術。 集成電路產業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集成電路的發明使電子產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尺寸奇蹟般減小。以計算機為例,1946年誕生的世界第一臺數字計算機重30噸,佔地約140平方米。
  • 光刻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_騰訊新聞
    來源:芯論語 摘要:晶片製造用到的技術很多,光刻是晶片製造的靈魂技術,但是開始的時候,光刻並不是所有技術中最厲害的。現在大眾認識到了晶片的重要性,討論晶片產業的卡脖子問題時,提到最多的是光刻和光刻機。那麼,光刻是如何一步一步變成了晶片製造的卡脖子技術?
  • 看懂光刻機:光刻工藝流程詳解
    半導體晶片生產主要分為 IC 設計、 IC 製造、 IC 封測三大環節。 IC 設計主要根據晶片的設計目的進行邏輯設計和規則制定,並根據設計圖製作掩模以供後續光刻步驟使用。 IC 製造實現晶片電路圖從掩模上轉移至矽片上,並實現預定的晶片功能,包括光刻、刻蝕、離子注入、薄膜沉積、化學機械研磨等步驟。
  • 雷射全息光刻技術及其應用
    關鍵詞:雷射 全息光刻 光電子器件  1 引 言光刻工藝是微電子技術的核心技術之一,是一種最精密的半導體晶片表面圖形加工技術。在常規的光刻工藝中,首先要設計出圖形複製用的掩模版,然後通過投影步進曝光機使覆蓋在半導體晶片上的光致抗蝕劑膜按掩模版的圖形曝光。
  • 冰刻技術在理論和技術上,能不能實現現在的EUV光刻機的精度?
    冰刻技術完全可以實現與EUV光刻機相當的精度。只不過要實現這個精度,必須讓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的解析度達到納米級別才行。其實「冰膠+電子束」的效率是遠遠比不上「光刻膠+光刻機」的。因為要讓水蒸氣凝結在晶片上,還必須在零下140℃進行,此外使用的還是電子束刻機,要一點一點的進行雕刻那速度比較慢。從製造效率上來看,這種冰刻技術是不如光刻機的。而冰刻的解析度主要取決於電子束刻機,雖說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精度已經達到了10納米左右甚至以下的精度,但是國內電子束直寫光刻機的精度在1微米,還沒有達到納米級別。事實上,冰刻技術只是將化學的光刻膠換成了水蒸氣而已。
  • 光刻技術的歷史與現狀
    來源:內容來自公眾號「光刻人的世界」,作者:樓祺洪 等,謝謝。 集成電路的飛速發展有賴於相關的製造工藝—光刻技術的發展,光刻技術是迄今所能達到的最高精度的加工技術。 集成電路產業是現代信息社會的基石。
  • 光刻機中那些我們需要了解的尖端技術
    光刻機是晶片製造的核心設備之一。光刻(Photolithography) 意思是用光來製作一個圖形(工藝);在矽片表面勻膠,然後將掩模版上的圖形轉移光刻膠上的過程將器件或電路結構臨時「複製」到矽片上的過程。
  • 光刻機是幹什麼的
    上篇我們聊了從原材料到拋光晶片的製成過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光刻~ 第一步驟的晶體生長機晶片的製造,我們上篇已經聊過了。今天我們要聊的是光刻,我們先簡單聊一聊矽的氧化(熱氧化),刻蝕的話我們後面再講。 矽的氧化 其中包含了在分立器件和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遇到的四類薄膜:熱氧化膜、電介質膜、多晶矽膜及金屬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