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成果!電子束曝光(EBL)技術首次應用於蟬翅結構納米柱的仿生製造!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生物體從宏觀到微觀,再到納米尺度的多級複合結構,使其具有諸多獨特的優異性能。人們很早就開始模仿生物的特殊功能,來發明和應用新技術。


例如人們根據蒼蠅特殊的「複眼」結構,仿照製成了「蠅眼透鏡」,用它作鏡頭可以製成「蠅眼照相機」,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張相同的相片;還有仿照水母耳朵的結構和功能,人們設計了水母耳風暴預測儀;根據蛙眼的視覺原理,研製成功了一種電子蛙眼,能準確無誤地識別出特定形狀的物體!


圖:蒼蠅特殊的「複眼」結構(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就是早期的仿生學應用,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納米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開始將仿生學應用到納米尺度,研究者通過模仿生物的納米結構仿生製造出類似的超微結構,以此來探究和獲取生物的特殊功能。在納米微結構加工領域,常用的微納光刻技術有納米壓印、紫外光刻、X射線曝光等技術。


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將電子束曝光(EBL)技術應用於生物納米結構的仿生製造並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目前,該項研究論文已被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IF=4.776錄用,論文題目為Multi-bio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three species of cicada wings and biomimetic fabrication ofnanopatterned titanium pillars


研究中涉及的大量仿生製備工作由TESCAN EBL完成,並使用了TESCAN MIRA3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表徵細胞間相互作用


圖:研究論文已被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IF=4.776錄用


由於蟬翼具有多功能生物特性,如超疏水性,自清潔和殺菌作用等,人們對其在生物醫學上的應用產生了濃厚興趣。昆士蘭科技大學Prasad KDV Yarlagadda及其研究團隊對蟬翼的殺菌和細胞相容特性進行了系統研究,並首次使用電子束曝光技術(EBL)進行蟬翼結構的仿生製造加工出類似的納米錐陣列結構,經研究發現,其同樣具有殺菌和生物相容性


首先,研究人員使用了SEMAFMTEM等多種微觀分析技術對三種不同種類的澳大利亞蟬翅膀表面的納米結構進行了表徵。研究人員觀察到,三種蟬翼表面均具有獨特的形貌結構,雖然凸起的高度、直徑、間距和密度並不完全相同,但都呈現出錐狀的納米柱陣列。


圖:不同物種的蟬翅具有不同高度、間距、直徑和密度的納米柱結構


研究人員分別採用了在蟬翼上附著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細胞和人成骨細胞的方法來探究昆蟲翅膀的殺菌活性和生物相容性。實驗證明,三種蟬翼均具有很好的殺菌活性,且附著人成骨細胞的蟬翅細胞形態在24小時後仍然保持完整,表明它們仍然具有生物相容性。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嘗試進行蟬翼結構的仿生製造。由於是納米尺度的陣列結構,一般的刻蝕、沉積方法均無法實現。而常規的電子束曝光(EBL)技術也無法實現如此規模的錐體製造。


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巧妙地利用電子束在光刻膠中的散射通過控制電子束能量製作出椎體的「模子」,然後利用沉積生長出需要的椎體,最後腐蝕掉所有光刻膠,得到了完美的納米錐陣列


圖:仿生納米錐陣列的製作過程示意圖


最終製備的仿生Ti納米錐的高度為116 ~282nm,錐形柱的頂端直徑最小達13.3nm,底部直徑93.6nm左右。並且,進一步實驗發現,其同樣具有殺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這項研究成果對於納米仿生學的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圖:通過EBL技術製備的仿蟬翼結構的Ti納米錐陳列


圖:E)在製備出的仿生Ti納米錐陣列上附著銅綠假單胞菌細胞;F)對照Ti柱和仿生納米Ti柱上附著的人成骨細胞的活性;(G)在仿生Ti納米錐陣列上附著擴散良好的成骨細胞;


電子束曝光(EBL)技術是一種電子束直寫技術,是利用電子束在塗有對電子敏感的高分子聚合物(光刻膠)的基底上直接描畫出圖形,通過刻蝕實現微小結構的加工。電子束曝光(EBL)技術避免了傳統方法中對模板加工和使用的複雜過程,其高分辨、高度靈活性、高靈敏度的特點也受到研究人員關注,且EBL製備方法更加簡單,更容易製備出小尺寸的各種花樣的周期性結構。


在上述工作中,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使用了TESCAN MIRA3高分辨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搭配TESCAN自主研發的電子束曝光EBL技術出色完成了相關工作。


不久前,昆士蘭科技大學新採購了一臺TESCAN最新的S8000X Xe Plasma FIB-SEM,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氙等離子源FIB,配置了TESCAN最新一代的多項專利技術,期待昆士蘭科技大學未來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圖:昆士蘭科技大學最新採購的TESCAN S8000X Xe等離子源FIB-SEM

 


注釋:該項研究由昆士蘭科技大學研究團隊完成,相關論文目前已通過了英國皇家化學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評審,論文稿件已被錄用,將於不久後在網上公開發布。


相關焦點

  • 仿生學突破 EBL技術首次應用於蟬翅結構納米柱仿生製造
    在納米微結構加工領域,常用的微納光刻技術有納米壓印、紫外光刻、X射線曝光等技術。   而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將電子束曝光(EBL)技術應用於生物納米結構的仿生製造,並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打開APP 電子束曝光原理_電子束曝光結構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11-27 15:21:39   電子束曝光原理   電子束曝光(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指使用電子束在表面上製造圖樣的工藝,是光刻技術的延伸應用。
  • 詳解:電子束光刻技術與MEMS製造
    此後,MEMS技術進入飛速發展的時代,各種MEMS產品層出不窮,應用在各種尖端技術領域。MEMS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MEMS技術廣泛應用於國防航天、光電影像、生化醫療、微波通訊及汽車工業等各個領域。例如汽車上用的微型加速度計、投影儀中用的微鏡、印表機中用的微型噴頭,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
  • 韓立:電子束曝光機是半導體製造的基礎設備
    會議期間,來自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韓立研究員做了《電子束曝光及相關技術的研究》的報告。    據介紹,電子束曝光(EBL)始於上世紀60年代,是在電子顯微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用於微電路研究和製造的曝光技術,是半導體微電子製造及納米科技的關鍵設備、基礎設備。
  • 蟬翼的結構和化學特性
    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的Marianne Alleyne教授及其同事研究了兩個蟬物種的翅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徵:新生蟬(一年生蟬)和周期蟬(每17年從土壤中出現一次),該研究發表在《先進材料:界面》雜誌上,先前的研究表明,這兩個物種的翅膀上都具有高度有序的納米柱模式,這些微小的支柱有助於機翼的疏水性
  • 電子束技術在材料加工中的應用
    電子束焊具有焊縫熔深大、熔寬小、熔縫純度高的特點,多用於高質量要求的結構的焊接,即可焊接薄板,也可焊接大厚度結構,目前已在航空、航天、核、汽車、壓力容器以及工具製造等工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該技術的靈活性還可應用於定製特殊表面,例如,將突起特徵排列在最大應力的方向,或者改變結構特徵的密度使部件上應力均勻分布。由於該工藝在真空下完成,生成的表面非常潔淨,有助於連接應用。
  • 我國100兆電子伏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成功出束
    原標題:我國100兆電子伏質子回旋加速器首次成功出束   光明日報北京7月4日電(記者袁於飛)4日上午,隨著一道亮麗的藍色圓弧在外靶螢光屏上顯現,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的回旋加速器實驗室裡一陣歡呼,在數十位專家和媒體記者的見證下,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
  • 專欄l 大型火箭噴管電子束增材製造熱輻射仿真研究
    電子束熔融技術經過密集的深度研發,現已廣泛應用於快速原型製作、快速製造、工裝和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電子束熔融技術使用電子束,將金屬粉末一層一層的融化生成完全緻密的零件。 電子束熔融技術具有沉積效率高、成件內部質量好、降低成本、可靠性高,控制靈活等優勢。
  • 蟬類昆蟲翅表疏水性研究獲進展
    翅是昆蟲重要的飛行器官,也是重要的保護器官,很多昆蟲的翅表具有非光滑的微納米結構,是其具有超疏水性能的基礎。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梁愛萍研究員領導的研究組利用光學視頻接觸角測量儀及環境掃描電子顯微鏡(ESEM)技術對多種蟬類昆蟲翅表水滴的靜態接觸角及納米結構進行了觀察、測量和比較,並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XPS)檢測了部分種類翅表的化學組成成分。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在國際上首次接近了最先進的直線加速器上所能獲得的電子束亮度。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  發展小型化、低成本雷射粒子加速器是科學家們一直夢寐以求的目標。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尾波場電子加速器具有比傳統的射頻加速器高出三個量級以上的超高加速梯度,為實現小型化的高能粒子加速器等提供了全新技術途徑,對未來的同步輻射裝置、自由電子雷射以及高能物理研究等也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 電子束曝光機與普通光學曝光機區別
    電子束曝光機   電子束曝光機是一種用於數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7年01月01日啟用。   電子束曝光機是一臺加工設備,其加工目的是在電子束感光膠上製備出納米級的結構。該設備電子的加速電壓達到100KV,掃描速度12MHz,具有10個承片臺;因此其具有加工精度高,速度快,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從而具有比較高的工作效率。加工樣品不需要掩膜版製備,使得圖形能夠靈活多變,非常適用於科研探索。
  • 鞘翅絲館:為你展示仿生技術建築改變未來建築環境的可能性
    提到仿生建築、仿生技術建築,就不得不提位於Vitra校園的鞘翅絲館。這一在產業機器人的幫助下生產成的仿生技術建築,在Vitra設計博物館的人與機器設計主題展中就備受關注,可以說是展覽會的一大亮點,仿生織錦的應用是他的主要特徵之一。
  • 蘋果A15仿生晶片部分信息曝光 由臺積電N5P技術製造
    蘋果在近期發布的iPhone 12系列、新iPad Air都有一個共同的亮點,即搭載了全新A14仿生晶片,5nm製程工藝的加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能效比和性能表現,那麼下一代A系列晶片又會有哪些進步?10月28日,A15仿生晶片部分信息在網上曝光。
  • 太赫茲脈衝啁啾操控電子束實現更短且更穩定的相對論電子束
    傳統上使用微波場對電子束脈衝進行壓縮會由於微波的相位噪聲導致壓縮後的電子束存在較大時間抖動,針對這個挑戰,本工作將「啁啾」的概念應用於電子束脈寬的壓縮並利用太赫茲波段的介質波導代替微波諧振腔,實現了利用太赫茲場操控電子束能量分布,並進而實現了對電子束脈寬的壓縮。
  • 化學所在仿生特殊浸潤性界面材料領域取得系列成果
    圖為荷葉表面微觀結構的電鏡照片。    化學所有機固體院重點實驗室江雷研究員領導的課題組,近幾年來一直致力於仿生納米界面材料的研究工作,並取得系列研究成果,最近應邀在《化學研究報導》雜誌上發表綜述文章,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該小組的工作。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引進的Vistec電子束光刻系統
    Vistec的EBPG5000pES 電子束光刻系統將進一步增強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WNLO)在光子學和光電領域的研發實力.」EBPG5000pES系統使我們能夠應對所有現今研發中精細光刻的需求.我們確信無論在應用方面還是技術服務方面,都能得到Vistec這一戰略合作夥伴的支持.」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光電子微納製造工藝平臺(OMFC)主任夏金松教授說道.
  • 粉末床電子束熔融金屬3D列印技術的發展與現狀
    PBF-EB是一種利用電子束輻照金屬粉末並使其熔化的增材製造技術。首先,在基板上鋪設一薄層金屬粉末,電子束輻照整個粉末層,對粉末層進行加熱。電子束的寬範圍掃描輻照,可以將粉末加熱到需要的溫度。該溫度取決於所成形的材料,對於Ti6Al4V該溫度高達800°C左右,其他材料甚至需要更高的溫度。
  • Science:新型電子顯微鏡首次揭示胺基酸的納米結構
    2019年2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能源部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在《Science》雜誌上首次描述了使用電子顯微鏡直接識別納米級胺基酸中的同位素而不損壞樣品的結果。這種新的電子顯微鏡技術可以檢測納米級蛋白質重量的細微變化,同時保持樣品的完整性,這可以為更深入,更全面的生命基本構建研究開闢新的途徑。
  • 飛秒雷射直寫技術製備仿生微納結構表面及多功能應用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飛秒雷射直寫技術廣泛地應用於可控制造仿生微納結構,這是因為該技術具有高精度、簡單高效且同其他微納製造技術相比,還具有同材料的兼容性好的優點。仿生微納的表面由於具有廣闊地應用背景,如自清潔表面、油水分離、霧氣收集等而在工業領域和學術界得到廣泛地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