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A15仿生晶片部分信息曝光 由臺積電N5P技術製造

2020-11-22 華強北電腦網

  蘋果在近期發布的iPhone 12系列、新iPad Air都有一個共同的亮點,即搭載了全新A14仿生晶片,5nm製程工藝的加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能效比和性能表現,那麼下一代A系列晶片又會有哪些進步?10月28日,A15仿生晶片部分信息在網上曝光。

  據Phone Arena報導稱,蘋果已經開始開發A15仿生晶片,將於2021年第三季度開始量產並將由臺積電N5P技術製造。這項技術基於5nm工藝進行升級,相比7nm製程晶片的處理速度提升20%,功耗降低40%。

  臺積電5nm製程工藝接下來將會用於製造A14X仿生晶片,將會裝備在新一代iPad Pro產品上,同時還有全新的A14T仿生晶片,這款晶片將會用於iMac上。在這之後,N5P工藝才會開始登上舞臺。

 

相關焦點

  • 蘋果A15仿生晶片曝光 採用全新N5P工藝速度快20%
    蘋果在近期發布的iPhone12系列、新iPad Air都有一個共同的亮點,即搭載了全新A14仿生晶片,5nm製程工藝的加入使其具備了更高的能效比和性能表現,那麼下一代A系列晶片又會有哪些進步?10月28日,A15仿生晶片部分信息在網上曝光。
  • 蘋果A15晶片曝光,採用5nm+製程工藝
    近期研究公司 TrendForce 表示,蘋果有望在明年推出採用臺積電5nm+工藝的A15晶片,將在下一代iPhone系列手機上搭載  外媒爆料明年的iPhone 13 Pro系列將會採用LPTO技術的屏幕,支持到1-120Hz自適應刷新率,大大提升手機流暢體驗。  TrendForce還表示,2022 年 iPhone 中的 A16 晶片很有可能將基於臺積電未來的 4nm 工藝製造,從而為進一步提高性能,電源效率和密度鋪平了道路。
  • 蘋果A15 晶片曝光,採用5nm+製程工藝,庫克套路太深
    例如 iPhone12 搭載的蘋果 A14 晶片,採用臺積電最新的 5nm 封裝工藝,電晶體數量達到驚人的 118 億顆,效率提升 40%。據外媒 MacRumors 報導,蘋果計劃明年的 A15 仿生晶片會採用臺積電的 5nm+ 製程工藝,是當前 5nm 工藝晶片的性能增強版,將在低功耗與性能上有所提升。
  • iPhone13系列概念圖曝光,仿生A15晶片加持,另有120Hz刷新率
    自從10月13日iPhone12系列發布以來,網上的質疑聲似乎就沒有停過,而引起這一片質疑聲背後的「導火索」,就是蘋果決定iPhone12系列不再附贈充電器和耳機,也正是如此,「十三香」成為了拒絕iPhone12名正言順的理由,不過,話又說回來,iPhone13系列究竟有多香呢?
  • 蘋果A13晶片消息曝出,代號為閃電,採用臺積電7nm EUV工藝
    蘋果在今年九月份發布了新的旗艦,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處理器,蘋果A12仿生晶片,關於這顆晶片,採用了六核心的架構,性能上有了飛躍性的提升,同時這也是蘋果第一顆採用臺積電7nm工藝的晶片。而這才兩個月,蘋果的下一代旗艦晶片的消息就被曝出來了,據稱蘋果的A13晶片的型號為T8030,代號為「閃電」,而在以前,蘋果的處理器代號一直都是風系列。
  • 蘋果公然「黑友商」,稱A13仿生晶片是地表最強,碾壓高通華為!
    根據蘋果官方公布的數據來看,全新的A13晶片無論是CPU方面,還是GPU方面,都比上一代有課很明顯的提升;另從發布會現場的對比圖來看,蘋果A13仿生的GPU性能遠遠超越了驍龍845、驍龍855以及麒麟980處理器,而且幅度都超過一倍以上。可見蘋果A13晶片屬實處於業界頂尖級別。蘋果A13仿生晶片到底有多強?
  • 蘋果A14仿生晶片有多香?目前安卓類手機晶片看了都慌
    蘋果發布的iPad Air採用了許多炫酷的新技術,包括Touch ID電源按鈕。但其「大腦」才是這款iPad功能的關鍵,它採用了新的A14仿生晶片。A14仿生晶片實際上是非常關鍵的硬體,因為新款iPhone 12智慧型手機、首款使用蘋果自主研發處理器Apple Silicon的Mac也將搭載這款晶片。那麼,A14仿生晶片有什麼特別之處?A14仿生晶片使用了臺積電新的5納米製程技術,這意味著其效率比以前的7納米處理器更高,從而在提高性能的同時降低了功耗。
  • 蘋果A13晶片二季度投產:臺積電獨家代工,首次使用EUV技術
    在此之前,臺積電一直都是蘋果重要的合作夥伴,為蘋果生產手機晶片,比如去年的A12 Bionic晶片。而在2019年,臺積電與蘋果在晶片上的合作關係將保持不變。蘋果A13晶片將採用全新升級的第二代7nm工藝(7nm EUV),並首次使用極紫外光刻技術,預計將在今年第二季度開始投產。根據微軟安全領域研究專家longhorn(@never_released)此前在Twitter上的爆料來看,蘋果A13晶片的編號為T8030,代號為「Lightning」(雷電)。
  • 蘋果下一代自研Mac處理器曝光:或命名M2,仍有望由臺積電代工
    ,蘋果方面表示其CPU、GPU、機器學習的性能及能效,較目前的產品均有明顯提升。  在首款自研Mac晶片順利,MacBook Pro等硬體產品搭載的情況下,致力於Mac產品線在兩年內全部轉向自研晶片的蘋果,預計也在謀劃下一代的Mac晶片。
  • 蘋果A14仿生晶片GPU 性能曝光:處於領先位置
    當 A14 仿生晶片跑分曝光時,人們認為與 A13 仿生相比,新晶片不會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不過在與驍龍 865,驍龍 865 Plus 和 Exynos 990 等競爭對手相比,A14 依然處於舒適的領先地位,在 GPU 上的得分也更高。
  • 蘋果首款5納米移動晶片發布,全球5納米晶片產能爭奪加劇
    記者 | 彭新1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
  • 給國內晶片製造潑冷水?臺積電:2nm製程將在2024年量產
    ,晶片製造技術一度成為了舉國之力都要攻克的任務,但最新消息稱,我國臺灣的臺積電公司,在2nm工藝製程 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並有可能在2023年試產,在2024年實現量產,相比當前國內中芯國際最先進的12nm晶片工藝製程來說,臺積電的最新科研成果確實讓國人在短時間內難望其背。
  • 蘋果A14 仿生晶片 GPU 性能曝光:毫無懸念處於領先位置
    當 A14 仿生晶片跑分曝光時,人們認為與 A13 仿生相比,新晶片不會帶來明顯的性能提升。不過在與驍龍 865,驍龍 865 Plus 和 Exynos 990 等競爭對手相比,A14 依然處於舒適的領先地位,在 GPU 上的得分也更高。
  • 硬創早報:三星追趕臺積電5nm製程,產能落差達兩成;蘋果M1晶片代工...
    (Techweb)研究機構:蘋果M1晶片代工訂單佔臺積電5nm工藝25%產能11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基於Arm架構,採用臺積電5nm工藝製造的蘋果首款自研Mac晶片M1,已在11月11日凌晨的發布會上推出,也一併推出了搭載M1晶片的MacBook Air、13 英寸MacBook Pro和Mac mini。
  • 蘋果A15晶片將採用什麼製程?5nm or 3nm?
    蘋果iPhone 12已經發布,採用A14晶片,5nm製程,臺積電代工,其性能也比上一代提高40%以上,詳見:《蘋果A14處理器比A12性能提升高達40%,與A13、驍龍865比呢?》。
  • A14仿生——蘋果的大腿
    蘋果在今天北京時間凌晨1點開始的發布會上說的這句話,狂音繞梁,比夜間盤旋在頭頂的蚊子還要持久和囂張。     「去年發布的A13仿生依然是智慧型手機中最快的晶片,不過這即將改變,我們世界級晶片團隊研發了一款全新的晶片——A14仿生,史上最快的智慧型手機晶片。」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打敗我的只有我自己。
  • 截胡華為麒麟9000,蘋果首發5nm技術,晶片性能全球第一
    5nm技術。根據蘋果公司介紹,A14處理器採用臺積電5nm工藝製程,是業內第一個使用5nm技術的移動終端晶片,在功耗和發熱上的表現更友好。A14仿生晶片的電晶體尺寸以原子為單位,數量比桌面x86處理器還要多,共擁有118億個電晶體。
  •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 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
    全球半導體製造加速切換至5納米工藝製程,多款5納米晶片產品陸續發布。9月16日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中,隨著新一代iPad Air發布,搭載的A14仿生晶片成為蘋果首款使用5納米製程的移動晶片。A14基於ARM Cortex A72架構,由新的六核心CPU、四核心GPU以及16核心神經網絡引擎組成,同時也整合機器學習控制器和第二代ML加速器。在5納米製造工藝下,電晶體數目達到118億。
  • 臺積電已開始量產蘋果A13晶片,用二代7nm工藝+EUV技術
    並且之前根據供應鏈的消息,今年將繼續由臺積電代工蘋果的新一代手機處理器,現在最新的消息是,臺積電本月就會開始批量生產蘋果的A13晶片。據彭博社報導,臺積電已於4月份就開始了蘋果A13晶片的早期測試生產階段,並且計劃在本月進行量產。
  • 什麼是仿生晶片?蘋果上市第一款7nm A12仿生晶片真的這麼牛嗎?
    蘋果公司(APPLE)的IPHONE XS搭載了庫比蒂諾公司(Cupertino)的新款A12仿生晶片,有望在性能上超越其前輩,並推出一套智能技術。乍一看,它似乎是另一個強大的矽片,從人們在一個無限循環。但首先是一堂小歷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