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

2021-01-20 OFweek維科網

  自由電子雷射器一種利用自由電子的受激輻射,把相對論電子束的能量轉換成相干輻射的雷射器件。自由電子受激輻射的設想曾於1951年由Motz提出,並在1953年進行過實驗,因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未能得到證實。1974年史丹福大學的Madey等人重新提出了恆定橫向周期磁場中的場致受激輻射理論,並首次在毫米波段實現了受激輻射;1976年Madey小組第一次實現了雷射放大,1977年4月史丹福大學Deacon等人才研製成第一臺自由電子雷射振蕩器。

  雷射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自由電子雷射是雷射家族的一個新成員。由於它的工作介質是自由電子,因此稱為自由電子雷射,這種雷射的特點是雷射波長和脈衝結構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設計,並且能夠在大範圍內連續調節,有著重要的應用前景。

  自由電子雷射是利用自由電子為工作媒質產生的強相干輻射,它的產生機理不同於原子內束縛電子的受激輻射。自由電子雷射的概念是J.Maday於1971年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首次提出的,並在1976年和他的同事們在史丹福大學實現了遠紅外自由電子雷射,觀察到了10.6μm波長的光放大。自那以後,許多國家都開展了關於自由電子雷射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自由電子雷射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自由電子和輻射的相互作用,電子將能量轉送給輻射而使輻射強度增大。

  自由電子雷射具有一系列已有雷射光源無法替代的優點。例如,頻率連續可調,頻譜範圍廣,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大,且可調,相干性好,偏振強,具有ps量級脈衝的時間結構,且時間結構可控,等等。

  自由電子雷射的發展背景

  使用電子產生相干輻射,是科技領域長期探討的課題。從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起來的微波管,如磁控管、速調管、行波管等等,都可以產生相干電磁輻射,並且一直在向短波長、高功率的方向推進。但它們受結構尺寸的限制,很難將波長縮短到光波波段。60年代發明的常規雷射基於原子、分子的能級越遷的原理,是相干光源的劃時代的發展,它推動了人類的科學研究和生產活動,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但它一般說來不便調變波長,而且功率受工作物質發熱的限制。同步輻射利用電子作圓周運動而產生連續譜的輻射,但廣譜輻射經分光後,單色強度卻大受限制,而且是非相干光。同步輻射裝置幾十年中經歷了三代的發展,由於它有廣泛的應用,世界上兼用和專用的裝置已有70餘臺,總投資估計逾10億美元。為了更好地滿足應用的要求,它正在向更短脈衝、更好相干性、更高耀度的第四代發展。下面將要介紹的自由電子雷射(以後簡稱FEL),正是具有這些特徵的嶄新的光源,所以FEL也被稱為第四代同步輻射。

  在光波範圍工作的FEL多數使用射頻電子直線加速器提供電子來源。它的工作原理可簡述如下。由加速器產生的高能電子經偏轉磁鐵注入到極性交替變換的扭擺磁鐵中。電子因做扭擺運動而產生電磁輻射(光脈衝),光脈衝經下遊及上遊兩反射鏡反射而與以後的電子束團反覆發生作用。結果是電子沿運動方向群聚成尺寸小於光波波長的微小的束團。這些微束團將它們的動能轉換為光場的能量,使光場振幅增大。這個過程重複多次,直到光強達到飽和。作用後的電子則經下遊的偏轉磁鐵偏轉到系統之外。以上是FEL產生過程的比較形象的描述。從物理學角度看,這個過程就是電子對輻射的受激康普頓散射的結果。這裡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是電子要聚集成許多短於光波波長的束團。因為,只有這樣它的輻射才是相干的,而FEL的技術難度,恰恰也正在於此。電子束性能必須十分優越(能量分散小,方向分散小,時間穩定度高……),同時流強儘可能大,才能達到要求,顯然,FEL工作波長愈短,技術難度也就愈大。

相關焦點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1/343286.htm  1月15日,我國最新一代光源「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即「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單個皮秒雷射脈衝產生140萬億個光子,成為世界上最亮且波長完全可調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光源。
  • 我國積極開展「第四代光源」科學研究
    新華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張建松)隨著我國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的竣工驗收,我國正在積極進行更先進光源的前瞻部署。  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國科學院正在進行「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光源的預研,並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結果」。目前,中國科學院已經向國家建議,在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設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開展短波長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預先研究。
  • 「大連光源」發出世界最強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
    最近,在遼寧省大連市長興島,中國最新一代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大連光源」發出了世界最強的極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脈衝。其單個皮秒(1皮秒等於萬億分之1秒)雷射脈衝可產生140萬億個光子,不僅世界最亮而且波長完全可調。
  • 我國首臺第四代光源即將進行設備安裝—新聞—科學網
    外形宛如鸚鵡螺的上海光源旁,新一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正在建設。胡蔚成攝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歷時一年半,我國首臺第四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已結束土建和公用設施工程,即將進行設備安裝,並計劃於今年年底調束出光,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記者昨天從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這個自由電子雷射設施與同步輻射光源形成的組合,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科學家洞悉物質內部結構的能力。
  • 自由電子雷射:我們的目標是波長更短、亮度更高!
    不同於普通雷射器中電子在原子或分子的束縛能級之間躍遷從而產生電磁輻射的原理,自由電子雷射使用在特殊設計的磁場結構中自由運動的相對論性的電子束作為雷射介質。自由電子雷射可以覆蓋更寬的頻率範圍,並能在較大的範圍內調節,目前調節能力已經足可實現從微波波段,經過太赫茲波段、紅外波段,到可見波段、紫外波段,甚至X射線波段。由於上述優勢,自由電子雷射被稱為繼同步輻射之後的第四代光源。
  • 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獲重大原創進展
    近日,中科院上海光機所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徐至展、李儒新、劉建勝等在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小型化自由電子雷射新概念研究方面取得重大原創進展,提出並實現了一種微型、瞬態的波蕩器方案。自由電子雷射被稱為第四代光源,可以提供從遠紅外到X射線波段的高亮度相干輻射,在物理、化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具有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應用價值。傳統的自由電子雷射基於射頻加速器產生高能電子束,再利用周期性排布的磁鐵構成的波蕩器對電子束進行扭擺與調製,最後輻射出高亮度相干輻射。無論是射頻電子加速器或由周期性磁鐵構成的電子波蕩器都是體積龐大,造價昂貴。
  • 合肥光源將領先世界低能區光源
    昨日,我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試驗室發布音訊,經十一月三日安徽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建議。  合肥先進光源(HALS)是世界低能區最搶先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規劃締造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中心內容,將完善我國光源能區的合理布局、引領同步輻射及光子科學技術的翻開。      九月七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和中科院一同印發《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施行計劃(2017-2020年)》,明確提出合肥先進光源及相應先進光源集群規劃締造。
  • 拍攝「分子電影」——全相干自由電子雷射
    為此,科學家開始發展新一代相干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FEL)。自由電子雷射是高能電子在磁場作用下發生扭擺的時候,在前進方向上發出的雷射。你可以想像一條蛇扭著身子往前爬行,只不過這條「蛇」的速度接近光速,運動路徑呈正弦狀。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通常由加速器、波蕩器和光束線站系統三部分組成。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一、前言自由電子雷射(FEL)是基於真空中自由電子產生的輻射雷射 [1],與傳統雷射最主要的區別在於:輻射波長不依賴於受激介質,僅與電子束的能量和波蕩器(用於輻射的周期性磁場)有關。FEL 具有波長完全可調諧的特點,可以獲得其他雷射器不能實現的波段,相應波長可覆蓋從太赫茲至硬 X 射線甚至γ射線的範圍。
  • 韓繼美日後成第三個建造第四代同步輻射加速器國
    &nbsp&nbsp&nbsp&nbsp中國網4月20日訊 據韓國媒體4月19日報導,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於18日發布聲明,第四代同步輻射加速器建設已完工,目前進入試運行階段。自此,韓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後第三個擁有該設備的國家。
  • 合肥啟動先進光源預研項目 將建世界低能區最領先的光源
    (資料照片)   11月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發布消息,經11月3日安徽省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合肥先進光源預研項目正式啟動。合肥先進光源(HALS)是世界低能區最領先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其規劃建設是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核心內容,將完善我國光源能區的合理布局、引領同步輻射及光子科學技術的發展。
  • 自由電子雷射眼中的三體量子世界
    雷射家族新秀:短波自由電子雷射短波自由電子雷射是由高速運動的自由電子與自身電磁場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相干光,它是近年來雷射家族的新秀,其特點為高亮度、波長可調和超短脈衝。自由電子雷射在新能源材料和生物複雜分子相干成像等領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突破。
  •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
    我製成世界首個集成自由電子光源晶片2017-09-03 09:26 來源: 科技日報 記者日前從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獲悉,該系黃翊東教授團隊成員劉仿副教授,帶領科研人員研製出了集成自由電子光源的晶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是我國科學家率先實現的重大理論突破,加速了自由電子雷射器小型化進程。
  • 第四代照明光源:準直透鏡實現LED高效照明
    近日,國際光電領域權威雜誌《雷射世界》的主編JohnWallace在LEDOPTICS(LED光學)專欄上,對這一新的設計方法進行了專題報導。    LED作為第四代照明光源,實現高效出光、準直照明是關鍵。JohnWallace認為,研究者採用簡單、快速的方法,設計出兩種非成像LED準直透鏡,這與現有LED光學設計通常採用的複雜迭代軟體設計方法完全不同。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在 FERMI的研究人員採用自由電子雷射光源,不僅可以獲得液態的碳樣品,同時還可以對其結構進行表徵,追蹤碳樣品在熔化的時候其電子鍵合和原子坐標的超快排列。據我們所知,這是固態物質中最快的結構變化。研究機構的研究人會員利用飛秒泵浦的探測系統,利用泵浦雷射和非晶碳樣品來沉積高能載荷,在探測雷射的自由電子脈衝僅僅只有幾百飛秒時間內,測量樣品的X射線吸收的光譜。
  • 利用自由電子雷射對液態碳進行表徵
    在 FERMI的研究人員採用紫玉哦電子雷射光源,不僅可以獲得液態的碳樣品,同時還可以對其結構進行表徵,追蹤碳樣品在熔化的時候其電子電子鍵合 和 原子坐標的超快排列。據我們所知,這是固態物質中最快的結構變化。
  • 何建華委員:支持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輝)「支持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教授何建華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這次參加全國兩會,他帶上了這一提案,希望得到國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徐旭東、黃立、袁志明、高宗餘、童金南為聯名提案人。
  • 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實現晶片上的自由電子光源
    無閾值切倫科夫輻射實現晶片上的自由電子光源2017-05-12 12:10出處/作者:OFweek中國高科技門戶整合編輯:Evelyn責任編輯:huangshihong例如,在水中產生切倫科夫輻射的電子速度需達到約0.7倍真空光速c,對應電子能量為30萬電子伏特。經過科學家們幾十年的努力,光頻段產生切倫科夫輻射的最小電子能量仍需2萬電子伏特。 自由電子雷射 光源在基礎物理、國防軍事、生物醫療、信息科學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 上海應物所在儲存環自由電子雷射方面研究取得進展
    基於儲存環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已經成為支撐物理、化學、材料、醫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開展基礎和應用研究的一種最主要的大科學平臺。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具有平均亮度高、脈衝能量穩定和同時支持多用戶運行等諸多優點。然而,受原理限制它也同時存在著峰值亮度較低、脈衝長度較長和縱向沒有相干性等缺點。為克服儲存環光源的這些缺點,人們正在發展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 中德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大化所召開
    9月22日至27日,由中德科學中心資助的「真空紫外自由電子雷射在分子、團簇和表面研究中的應用——能源利用前沿研討會」在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來自中國、德國和第三方國家的48位科學家,以及所內相關研究人員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中德科學中心主任Heike Strelen博士也蒞臨此會,並就中德合作的以往經驗以及該項目的合作前景進行了詳細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