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臺第四代光源即將進行設備安裝—新聞—科學網

2021-01-20 科學網

外形宛如鸚鵡螺的上海光源旁,新一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正在建設。胡蔚成攝

本報訊 (記者許琦敏)歷時一年半,我國首臺第四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已結束土建和公用設施工程,即將進行設備安裝,並計劃於今年年底調束出光,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記者昨天從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獲悉,這個自由電子雷射設施與同步輻射光源形成的組合,將極大地提升我國科學家洞悉物質內部結構的能力。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所長趙振堂介紹,作為新一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高10億-100億倍;脈衝長度可達到飛秒量級(1秒的1000萬億分之一),比第三代同步輻射光快1000倍;而且,它的相干性更好,「由於其光脈衝極短,它可以為分子拍電影,而第三代光源只能為分子拍照片。」

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的出現,為物理、化學、生物、材料等學科前沿研究開闢了全新的領域,成為實現科學突破與技術創新的研究利器。

迄今為止,利用這種新一代光源,人類已解決了多項重大科學難題,如實現了對原子樣本上單個電子的操控,並從內到外將電子逐個剝離,開闢了非線性X射線科學的新時代;實現了化學反應中對化學鍵斷裂和成鍵過程的實時觀測;實現了決定布氏錐蟲(導致非洲昏睡病)存亡的關鍵酶的蛋白晶體結構解析;成功解析了視紫紅質與阻遏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等。

上海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與「鸚鵡螺」上海光源,最近處只相隔幾十米。其實,「同步輻射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正是光子科學平臺發展的最新方向,目前全球已有6個這樣的組合,分別位於德國、美國、日本、韓國、瑞士和義大利。而在張江,這一光源組合正在崛起。趙振堂說,第三、第四代光源共同組建的大科學平臺,能夠為科學家提供更先進、豐富的綜合實驗手段。

正在建設中的新一代光源是試驗裝置、用戶裝置與活細胞研究平臺的集成。該所自由電子雷射部主任王東介紹,新光源的建築總長550米左右,試驗裝置長300米。剛竣工的加速器隧道,寬約6米,未來可並行安放兩臺直線加速器。

「這是一個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將在生物、化學、材料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他說,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建設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

趙振堂表示,等到硬X射線波段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建成,我國的光源組合將與美國、德國和日本等並駕齊驅。

得益於上海光源積累下的人才、技術,以及與企業的緊密合作,新一代光源的關鍵設備絕大部分在國內製造。王東介紹,即將安裝的加速器、波蕩器,除了速調管還需進口外,其他主要部件都實現了國產化。

據悉,在試驗裝置後端,250米長的波蕩器大廳和實驗大廳也將投入建設。在實驗大廳,自由電子雷射將被分成不同的光束,滿足不同科學實驗的需求。

在建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會覆蓋兩個重要波段:「水窗」(波長2.3-4.4納米)和「磁窗」(波長1-2納米)。在「水窗」波段,可以在很好的對比度下觀測活體細胞和生物樣品,進而對生物活體細胞進行三維全息成像和顯微成像———這是生命科學研究中前所未有的裝備。而在「磁窗」波段,存在大量磁性材料原子共振吸收邊,對研究超快物理、化學過程、大容量磁光存儲器件具有重要作用。(原標題:「鸚鵡螺」旁崛起新一代光源)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第四代光源: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王恩哥評價這一成果時說,這是該院乃至我國又一項具有極高顯示度的重大科技成果。「大連光源」中90%的儀器設備由我國自主研發,標誌著我國在這一領域佔據了世界領先地位。  從上世紀40年代,美國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展了第一代高能電子束同步加速器之後,高亮度的同步輻射光源,已經成為當代科學研究最為重要的實驗工具之一。世界各國先後建立了幾十臺第三代光源,我國也有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合肥光源、廣東散裂中子源、蘭州重離子裝置、上海光源等。其中合肥光源和上海光源屬於第三代光源。
  • 我國積極開展「第四代光源」科學研究
    新華網上海1月19日電 (記者張建松)隨著我國世界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上海光源(SSRF)的竣工驗收,我國正在積極進行更先進光源的前瞻部署。  據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江綿恆在此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介紹,中國科學院正在進行「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光源的預研,並已經做出了「很好的結果」。目前,中國科學院已經向國家建議,在上海光源的北面,建設一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開展短波長自由電子雷射裝置的預先研究。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新聞—科學網
    「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個設計太讓人震撼了
  • 我國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這種大科學裝置有什麼用
    各代光源最主要的差別(一二代之間除外),以及提高的參數其實主要就體現在亮度上。而這一步步的升級其實就是一級級更高層次的科研平臺,基本和奧運追求一樣:更高,更快,更強。 2010年10月我曾在法國做過短暫的訪問研究,在法國SOLEIL(光源全稱的縮寫,這個法語單詞意思就是太陽)光源時,一個叫Patrick的義大利科學家和我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Except detecter, everything is from China.(除了探測器,所有其他都是從中國來的)」。我問了一下探測器哪來的,答:德國。
  • 我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復工
    近日,「十三五」期間優先建設的大科學裝置——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項目工人全部復工,正加速推進。現場,近千人和80餘臺機械正在作業。從高處俯瞰,「放大鏡」的外形輪廓已經清晰可見。現場施工負責人介紹,實驗大廳區域正在防微振基礎處理階段,其他區域開始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預計5月份全面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
  • 上海光源自主研製成功首臺真空波蕩器
    硬X射線微聚焦及應用光束線站(BL15U1)是上海光源工程首批光束線站中,第一條進行調試的真空波蕩器光束線站。真空波蕩器是決定中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能否產生可與高能光源相比的硬X射線的重大關鍵設備,其結構複雜、工藝難度高,是集高精度磁體技術、超高真空技術、精密機械傳動和控制技術等多項高技術於一體的光源設備。
  • 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在北京懷柔啟動建設
    原標題: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在北京懷柔啟動建設   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在北京懷柔啟動建設,圖為其建成後的效果圖。 中科院高能所 供圖 攝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建成後將成為中國第一臺、也是世界上亮度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當天在北京懷柔科學城正式開工啟動建設,其整體建築外形似一個放大鏡,寓意為探測微觀世界的利器。
  • 世界最亮同步輻射光源驗證裝置通過驗收—新聞—科學網
    目前項目的工程目標及所有任務已經完成,部分加速器、光束線站關鍵技術指標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一批重要設備完成國產化。 「依靠這一驗證裝置,可以解決未來建設HEPS需要的關鍵技術,其中的一部分設備還可用於後期的HEPS建設。」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所長、HEPS-TF項目工程經理秦慶說。
  • 我國即將打造世界最亮的同步輻射光源,為多領域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擬於2019年年中在懷柔科學城北部核心區開工建設,建設周期6.5年。建成以後將是我國的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同時,它還具有世界最高光譜亮度,高於目前世界上現有和正在或即將建設的光源,並且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來源:懷柔科學城HSC 微信公眾號相傳,在世界各地,坐落著這樣一個一個的「UFO」。
  • 我國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核「芯」技術獲重要突破—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合肥4月6日電 (記者蔡敏)記者6日從中科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了解到:該所先進核能研究團隊在第四代核裂變反應堆堆芯核心技術上取得重要突破,研發出新型燃料組件及包殼材料
  •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基建攻克首個難關—新聞—科學網
    4月1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工程第一階段的防微振基礎換填混凝土澆築工作已全部完成,標誌著HEPS項目的基建建設已經攻克第一個難關
  • 揭秘「第四代光源」——自由電子雷射
    自由電子受激輻射的設想曾於1951年由Motz提出,並在1953年進行過實驗,因受當時條件的限制,未能得到證實。1974年史丹福大學的Madey等人重新提出了恆定橫向周期磁場中的場致受激輻射理論,並首次在毫米波段實現了受激輻射;1976年Madey小組第一次實現了雷射放大,1977年4月史丹福大學Deacon等人才研製成第一臺自由電子雷射振蕩器。
  • 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支持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目前全世界還沒有一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如果我們現在搶先布局,就是趕超國際前沿、彎道超車的最好時機。」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教授何建華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一份聯名提案,建議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 報導|河南首臺達文西第四代機器人落戶河南省人民醫院
    12月5日,河南首臺達文西Xi(第四代)手術機器人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正式上崗,標誌著河南外科手術正式進入「機器人輔助微創腔鏡」治療的新時代。達文西Xi(第四代)手術機器人開機儀式在河南省人民醫院手術室舉行,院長邵鳳民、副院長孫培春出席儀式並致辭。
  • 合肥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何以稱為國際最先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謝治► 科普型科研工作者 據新華社11月10日報導,在成功建設運行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上
  • 謝治:合肥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謝治】 據新華社11月10日報導,在成功建設運行我國第一臺專用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上,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籌建國際上最先進的低能區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日前,該光源預研方案已通過專家論證並正式啟動。一周以內,又有類似大科學裝置、科學中心等相關新聞紛至沓來,我就來介紹一下這個是用來幹嘛的。 什麼是同步輻射?
  • 中國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世界最亮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負責,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是中國「十三五」期間優先建設的大科學裝置。裝置預將於2025年底驗收並投入運行,將是中國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也將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 ...點亮」探尋微觀世界之眸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
    坐落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是我國首個國家實驗室。從我國首個專用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光源,到正在預研的世界首批第四代低能區同步輻射光源——合肥先進光源,實驗室用「神奇之光」點亮科學之路,努力實現大國崛起的「光源夢」。
  • 推進第四代基因測序技術應用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聞坤)本屆高交會上,深圳市儒翰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於固態納米孔的第四代基因測序儀首次公開展示。據悉,這是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首臺新型納米孔的第四代基因測序設備,填補了國內基因測序最新技術領域的空白。 基因測序核心技術壁壘高,一直被歐美發達國家的少數公司所壟斷。
  • 何建華委員:支持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
    湖北日報訊(記者張輝)「支持武漢籌建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住鄂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教授何建華對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說,這次參加全國兩會,他帶上了這一提案,希望得到國家及相關部門的重視。住鄂全國政協委員徐旭東、黃立、袁志明、高宗餘、童金南為聯名提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