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2021-02-25 航空工業



掃描電鏡下的石墨烯,顯示出其碳原子組成的六邊形結構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光壓」獲得動力。「光壓」是射在物體上的光所產生的壓強。然而,來自光壓的驅動力微乎其微,遠不能滿足航空和航天的負載要求。陳永勝教授等專家研製出的這種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有效驅動飛行。

記者在位於南開大學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看到,研究人員將一個重為4毫克的形似「海綿」的圓餅狀三維石墨烯材料放置到真空管中。在不同光源的「推動」下,「海綿」瞬間發生了水平或豎直方向的位移,最大移動距離可達40釐米。

陳永勝說,這一性質是由於石墨烯本身的電子性質以及這一材料特殊的宏觀形貌結構綜合形成的。宏觀上這一材料可以看做是由無數個相互電子獨立的石墨烯片構成通過化學交聯構成,因此總體來說,無數個石墨烯發射電子產生的微小動力的和就可觀測到光碟機動性能,這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化學火箭。

研究人員介紹,實驗所用光源都較弱,如普通雷射、氙燈等,室外實驗發現太陽光同樣可以驅動這種石墨烯材料移動,也就是說對驅動光源的並無特殊要求,因此可以廣泛應用。

「這是我們了解到的,迄今為止科學界第一次用光推動一個宏觀物體並實現宏觀的驅動。」陳永勝教授說,通過定量測量,這種石墨烯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的力是傳統光壓的千倍以上。「通過計算,500公斤的負載,如果利用基於這種石墨烯材料製備的驅動帆板,理論上獲得的驅動力至少能使其達到0.09米每秒的加速度。」

空間飛行器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而動力源問題一直羈絆著人類無法走得更遠。目前幾乎所有的航空、航天飛行均採用化學驅動,即通過噴射燃燒的化學物質來獲得驅動力,光直接驅動飛行是科學界和航空界多年的夢想。

——文章來源:新華網

圖片來源:Lawrence Berkley National Laboratory

相關焦點

  • 【新技術】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今日創投(139)/中國研獲新材料 用光可驅動飛行
    一、新事物1.中國研獲新材料 用光可驅動飛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 【新華網】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坯
    【新華網】長春光機所研製成功4米量級碳化矽反射鏡坯 2016-04-28 新華網 孟含琪 【  經歷數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長春光機所的研究團隊用6年時間成功研製出4米口徑碳化矽鏡坯,可直接應用於可見光波段,並且整個製作流程使用的是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製備工藝及裝備,實現我國在關鍵科學技術上的「非對稱趕超」。  「假如將哈勃望遠鏡對準地球,勉強能夠看到餐桌上的碟子;但如果換成4米口徑的反射鏡,其解析度將提高3倍,完全可以數出餐盤內的麵包數量。」
  • 「光壓」是什麼?它能「驅動」未來人類的科技進程嗎?
    藉助透鏡及平面鏡系統將由弧光燈B發出的光線射向小翼中的一個。由於作用在小翼上的光壓力,使懸體R轉動。轉動的大小,可藉助望遠鏡及固定在軸線上的小鏡觀察到。移動雙鏡能使光射在塗黑的小翼上。比較兩種情況下懸體轉動的大小,列別捷夫測得,塗黑表面所受的光壓力比反射表面所受的光壓力小一半,與理論完全符合。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可抗菌的石墨烯口罩來了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化學系助理教授葉汝全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地生產了抗菌率為80%的石墨烯口罩,而在輻射10分鐘後,抗菌效率可提高到幾乎100%。他們發現,當石墨烯材料受太陽光照射十分鐘,其抑菌效率可提升至99.998%,而活性碳纖維和熔噴布則分別僅約67.24%和85.3%。
  • 科學網—石墨烯即將驅動工業革命
    近日,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工程師們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方法,直接在銅基質上建立完整的設備序列,從而用於石墨烯的商業化生產,在這之後,完整和完全功能化的器件可以被轉移到選擇好的基質上。這將大大促進石墨烯市場的發展,打開石墨烯應用的巨大潛力,石墨烯驅動的工業革命或將成為現實。
  • 中國科學家首次研製出性能優越無鉛壓電材料
    中國科學家首次研製出性能優越無鉛壓電材料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28日11:46   新華網西安11月28日電(記者許祖華、馮國)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個科學研究小組27日對外宣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製造出一種對環境無害的無鉛壓電材料——鋯鈦酸鋇鈣,其壓電性能超越了全世界使用了長達半個世紀、但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核心壓電材料——鋯鈦酸鉛(PZT)陶瓷。
  • 中國科學家首次研製出性能優越的無鉛壓電材料
    中國科學家首次研製出性能優越的無鉛壓電材料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1月28日11:46   新華網西安11月28日電(記者許祖華、馮國)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個科學研究小組27日對外宣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製造出一種對環境無害的無鉛壓電材料——鋯鈦酸鋇鈣,其壓電性能超越了全世界使用了長達半個世紀、但對人體和環境有害的核心壓電材料——鋯鈦酸鉛(PZT)陶瓷。
  • 香港大學研發出光碟機動新材料「氫氧化鎳」
    轉自 機械工程材料香港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全新材料「氫氧化鎳」,能以相對低強度的可見光碟機動,可應用於機器人、人體輔助裝置和醫療裝置。據港大介紹,在各種材料中,能以光碟機動的材料對無線操作機器人的幫助很大。
  • 南開大學孫軍教授:逆流而上,為光電材料盡一份力
    這是南開大學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利用剛剛研獲的鈮酸鋰納米結構製備最新技術,在僅有頭髮絲粗細的但在中國,因為各種原因,鈮酸鋰行業的發展頗為曲折,南開大學是當中最早也是為數不多的且長期堅持下來的研究單位。
  • 科學家開發出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可吃掉「霧霾」!
    光催化劑是一種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空氣淨化、水淨化、殺菌消臭、防汙防霧等領域。日前,Graphene Flagship、博洛尼亞大學、米蘭理工大學、CNR、NEST、Italcementi Heidelberg Cement Group、以色列理工學院、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聯合開發了一種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其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硝酸鹽的效率高達70%。
  • ...吸光材料、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原標題:材料最前沿:對抗高精度武器的變色材料、近完美柔性寬頻紅外吸光材料、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整理:諶為 俄羅斯開發出可對抗高精度武器的變色材料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3kW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的研究團隊應用石墨烯對空氣陰極催化劑材料進行改性複合,大幅度提升電池電化學性能,系列研究工作發表在國際化學和電化學學術期刊上(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 2018,24,14816,Electrochimica Acta, 2018,263,544,Energy Technology
  • 南開大學材料與化工2020年考研成功經驗分享
    一、擇校和定專業 首先說下為什麼我會選擇南開大學作為考研院校然後,我老家就是天津的,想要在離家比較近的地方讀書,對於以後就業也是很方便,同時也關注了材料專業學科排名,南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在眾多院校中也是名列前茅,實力也是還不錯,接著查詢了材料學院的招生政策以及錄取分數線等信息,對考研難度作了分析,並和其它院校作了對比。綜合分析發現,南開大學除了地理位置優越外,考研難度也相對保守。材料學院的研究方向也很多,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學習鍛鍊平臺。
  • [新華網]我國科學家實現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功能器件
    新華網合肥11月20日電(記者王聖志 徐海濤)作為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新型材料,對石墨烯的應用研究是近年來國際科學界的研究熱點。中國科技大學王曉平、羅毅教授研究組近期採用新的方法和工藝,成功實現了在單層氧化石墨烯上直接繪製納米電晶體器件。
  • 滬高校研製出智能可穿戴材料 石墨烯應用領域拓寬
    從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諾獎材料」石墨烯薄片在光熱刺激下,竟能自主行走與轉向,而用同樣材料製成的小手可以抓取物體。由此可以「編輯」其形態,受控產生形態改變,這使得智能可穿戴材料存在多種應用可能性。
  • 三維石墨烯材料的製備及微觀結構
    然而,目前幾乎所有高彈性材料的彈性及力學性能都會受到溫度影響,無法在外太空等深低溫環境下保持材料的優良性能。   近日,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陳永勝團隊聯合美國萊斯大學研獲了一種新型三維石墨烯材料,該材料可在4K(約-269℃)深低溫到1273K(約1000℃)高溫區間保持良好的穩定性和高彈性。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