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壓」是什麼?它能「驅動」未來人類的科技進程嗎?

2020-11-23 騰訊網

當光照到一個物體上時,它也會對它施加力,就像風吹帆一樣。光對被照射物體單位面積施加的壓力稱為光壓力,也稱為輻射壓力。根據量子理論,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不僅是電磁波,而且是一個粒子,即光子。

光子沒有靜態質量,只有動量。當光子擊中一個光滑的平面時,它可以改變運動方向,就像桌球從牆上反彈回來一樣,並給擊中的物體一個相應的力,形成一個光的壓力。

捕捉光壓

在解釋彗尾的形成時,克卜勒就已提出了光壓概念:

當彗星靠近太陽時,由於太陽輻射的光壓力,彗星中的塵埃和氣體分子產生尾巴,尾巴總是指向太陽的相反方向。根據經典電磁理論,麥克斯韋首先指出了光壓的存在,根據電磁理論解釋了光壓現象,並計算了光壓值。

1899年,俄羅斯物理學家列別傑夫通過實驗測量了光壓力,證實了麥克斯韋的預言。光壓力的存在表明電磁波具有動量,是電磁場重要性的有力證明。愛因斯坦的光子假說進一步解釋了光壓力存在的合理性。

列別捷夫實驗中所用儀器的主要部分是一用細線懸掛起來的極輕懸體R,其上固定有小翼a及b,其中一個塗黑,另一個是光亮的。將懸體R置於真空容器G內。藉助透鏡及平面鏡系統將由弧光燈B發出的光線射向小翼中的一個。由於作用在小翼上的光壓力,使懸體R轉動。轉動的大小,可藉助望遠鏡及固定在軸線上的小鏡觀察到。移動雙鏡能使光射在塗黑的小翼上。比較兩種情況下懸體轉動的大小,列別捷夫測得,塗黑表面所受的光壓力比反射表面所受的光壓力小一半,與理論完全符合。

藉助薄片P1使光流的一部分射到溫差電池T上可以度量入射光能量的大小,因而可以對理論做出定量的驗證。

人們除了在理論上對光壓進行研究之外,也在不斷探索研究用光壓推動的裝置。

光壓驅動太陽帆船

從儒勒·凡爾納到阿瑟·C·克拉克,科幻作家們不止一次幻想過運用太陽光的作用力來推動「太陽帆」,驅動飛船在星際間航行,尤其是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他在小說《太陽帆船》提出的「太陽帆」概念,深入人心。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雖然我們能強烈地感受到光的熱量,但卻感受不到光的微弱能量。事實上,在炎熱的夏天,人們感覺不到任何陽光的壓力,因為陽光對1平方公裡區域的總壓力只有9牛頓。單光子產生的推力非常小。在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上,光在一平方米的帆上產生的推力只有0.9達因,小於螞蟻的重量。但是在太空中運行的太空飛行器是失重的,沒有空氣阻力,所以即使是輕微的推力(陽光的壓力)也能使它向前加速。

科學家們設計的太陽帆飛船靠的就是它的光帆——非常輕而薄的聚酯薄膜。它們堅硬異常,表面上塗滿了反射物質,使得光帆的反光性極佳。當太陽光照射到帆板上後,帆板將反射出光子,而光子也會對太陽帆飛船的光帆產生反作用力,推動飛船前行。因此,光帆的直徑越大,獲得的推力也越大,太陽帆飛船的速度也將越快。改變帆板與太陽的傾角,可以對飛船速度進行調整。因此,為了最大限度地從陽光中獲得加速度,太陽帆必須建得既大又輕,而且表面要十分光滑平整。由於來自太陽的光線提供了無窮盡的能源,攜有大型太陽帆的太空飛行器最終可以以每小時24萬千米的速度前進。這個速度要比當今以火箭推進的最快太空飛行器快4~6倍。

俄羅斯、日本先後做過幾次類似嘗試;美國也在研究太陽帆飛船,並為選擇太陽帆的製造材料做了大量測試。美國宇航局預計宇宙帆船在近十年內成行,太陽帆飛船NanoSail-D將歷經15年以上的航程,飛行37億千米直到太陽系邊緣,或是攜帶儀器探測遙遠的冥王星。也許在不遠的將來,人類將有可能藉助太陽帆激遊太空。

光壓驅動風車

光壓風車裝置是一個由玻璃球體內裝有黑、白亮色葉片組成的風車,黑色面即光吸收面,白色面即光反射面。當強光照射到這些玻璃裸殼內的黑、白葉片上,由於光粒子對葉片產生的光壓差作用,將把光能轉換成機械能,推動葉片旋轉。打開產品頂部光源,強光照射在光壓風車群體上,風車葉片隨即轉動。由於風能與太陽能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推廣光壓風車因而有著特殊的意義。

光壓驅動納米機械

在地球上,太陽光的作用力實在是微乎其微,沒有人能用陽光來移動一個物體。但是,《自然》雜誌上,一篇由美國耶魯大學中國學者發表的文章首次證實,在納米世界裡,光可以驅動「機器」——由半導體做成的納米機械。

在宏觀尺度上,光地力實在太微弱,沒有人能感覺到;但是,在納米尺度上,光具有相當可觀的力。在上述論文中,研究人員成功驅動了像集成電路上的三極體一樣大小的納米級光子集成電路。其實,此前光壓力已經被物理學家和生物學家應用於一種叫「光鑷」的技術中,用來操控原子和微小的顆粒。最新研究卻是把光集成在一塊小小的晶片上,使它的強度增加了數百萬倍,從而用來操控納米半導體器件。

在耶魯大學的實驗室裡,科學家們使用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在矽晶片上鋪設出一條條光的線路,稱之為「光導」。當雷射器發出的光被接入這樣的晶片,光就可以像電流在導線裡一樣,沿著鋪好的「光導」線路「流」動。

他們把一小段只有10微米長的光導懸空起來,如同一座納米橋梁,由於光壓,光會對引導它的導線產生作用力,讓它可以像吉他的弦般產生振動。當光的強度被調製到和光導的振動一致的頻率時,共振就會產生,繼而就會在透射的光中產生同樣頻率的一個共振峰,共振就會使光的振動幅度增大2000多倍。

這樣,光作用力的效果就被放大了,所以很容易被測量到。因為光的速度比電流要快得多,所以這種光產生的力有望能以幾十吉赫茲(GHz)的速度驅動納米機械。

這項研究成果首次證明了光的能量可以有效地聚集在極區,有望引領新一代半導體晶片技術——以光代電。未來,利用這項新技術,科學家和工程師可以實現基於光學和量子原理的高速高效的計算和通信,即集成電路上的光通信。與電信號相比,利用光來傳輸信息將快得多,功耗也低得多。如果計算機的整個集成系統能夠通過光通信,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可以比現在快10倍以上。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光在集成晶片中的應用將大大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生活效率。

相關焦點

  • 【新華網】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光壓」獲得動力。「光壓」是射在物體上的光所產生的壓強。然而,來自光壓的驅動力微乎其微,遠不能滿足航空和航天的負載要求。陳永勝教授等專家研製出的這種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有效驅動飛行。
  • 【新技術】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 為何光刻機代表人類最高科技?專家:它能在指甲上刻《西遊記》
    >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網友提問說世界上最頂尖的科技是什麼底下有很多的回答,有說原子彈的,有說航空母艦的,有說宇宙飛船的,還有說洲際飛彈的……但是很少有人會說是光刻機。實際上,目前最能夠代表人類最尖端科技的就是光刻機。
  • 從光壓到光鑷
    我從與在霍姆德爾的辦公室隔壁的阿瑟•阿什金的交談中,開始了解他用光囚禁原子的夢想。他發現我聽得越來越認真,開始給我讀他的文章。 自學生時代起,阿什金就對光壓感興趣,雷射發明之後,就開始用雷射研究光壓。光壓又叫輻射壓(單位面積上的壓力),或者說光力,也就是光照射到物體上時施於物體的力。
  • 壓電催化產氫—利用機械振動驅動水分解產氫
    (內容來源頂級出版社「Wiley威立 」← 關注它)氫能被視為未來的理想清潔能源。光催化和電催化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產氫的熱點。但各自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對可見光範圍的光利用率低,對黑暗條件無響應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則需要消耗電能,以及優異的電催化材料通常含有貴金屬,而貴金屬材料比較昂貴。
  • 調光型LED驅動電源Harmonic Current設計
    IEC-61000-3-2(2014) Table 2-Limits for Class C equipmentxXuednc近年來對於智能燈具之發展,調光型電源將是未來的運用技術趨勢,其調光基本方式如下:xXuednc
  • 物理|光壓
    一、來源光在照射物體的時候會對物體產生壓力,根本原因在於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當把光視作粒子的時候它就具有動量,在介質界面上反射的時候其動量會發生變化,根據牛頓第三定律,介質會受到反作用力。光是橫波,也就是說電場矢量(和磁場矢量)在與傳播方向垂直的平面上。然而電矢量(和磁矢量)的方位角並沒有限制,也就是它們可以在這個平面內隨便轉。這就是光的偏振。平時這種方位的不確定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在反射與折射這種對角度、相位很敏感的場合就必須要明確問題裡的光到底是什麼偏振結構。
  • 光壓和太陽帆
    光照到物體表面時,會對物體產生壓強,這就是「光壓」。光壓是光的粒子性的典型表現。光壓的產生機理如同氣體壓強:由大量氣體分子與器壁的頻繁碰撞產生了持續均勻的壓力,器壁在單位面積上受的壓力就是氣體的壓強。 光照射到物體表面時,光子和物體碰撞,設物體對光子的作用力為F,作用時間為Δt,由動量定理可知:FΔt=ΔP,當光子被物體完全吸收時,FΔt= P;當光子被物體完全反射時,FΔt=2 P。由牛頓第三定律可知,光子對物體的作用力大小等於F。2 關於光壓的實驗 1899年,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用實驗測得了光壓。
  • 2018請回答:與網際網路洞見者一道,預見人類與文明的未來
    一年一年過去,這個世界更好了嗎?伴隨技術不斷進化,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也一直是個常看常新的話題。  網際網路是我們所處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也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大變量之一。「當 IT 和網絡技術日益消弭距離的障礙。這種趨勢對城市化的進程會有什麼影響?大數據源於我們每一個人,那我們是否擁有主導數據的權利?
  • 三體人用「質子」科技將人類牢牢鎖死,未來人類有機會突破嗎
    ,試圖阻礙人類的發展進程!那麼,放眼現實世界,《三體》中的「質子文明」,人類可以實現嗎?其實這裡面涉及了超弦理論和M理論,我們的空間是由十一個維度組成的,在我們的感官中,只能感知到三個維度,其它的維度都隱藏了起來,並且它非常小,達到了普朗克尺度。所以說小說裡質子文明是有科學理論依據的,只不過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還不能展開多維度世界!
  • 蜥蜴人、凱勒奇計劃、盎格魯撒克遜計劃真的能改變人類文明進程嗎
    這個世上存在一種陰謀論說法(暫且稱之為陰謀論),說人類文明進程的背後正在被一個看不見的強大勢力所左右,比如傳聞裡共濟會、光明會的新世界秩序,凱勒奇計劃,盎格魯撒克遜計劃等等,姑且認為以上「新計劃」真的存在,僅討論人類進程被其左右的可能性。
  • 質量是無限的嗎?人類能駕馭它嗎?
    根據我們偉大的人類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大爆炸理論,宇宙中的天體來自大爆炸,爆炸源是一個奇點,它在虛無中爆炸,沒有時間和空間。在爆炸的衝擊下,宇宙中所有的天體都出現了,我們現在可以觀察到宇宙中至少有2萬億個星系,那麼宇宙中有多少天體呢?沒有人數的清楚。
  • 光壓|Light pressure
    理解Ashkin的雷射陷阱就必須理解輻射壓,也俗稱光壓。光壓(light pressure)是指光照射到物體上對物體表面產生的壓力。這裡我要八卦一下,遠在1748年歐拉即已指出光壓的存在,可直到1901年由俄國物理學家列別捷夫首次測量出來。歐拉這位數學天才竟然還預測出了光壓的存在,如果他沒有不幸失明的話會不會在物理學界成為和牛頓一樣的奠基人呢?
  • 壓電馬達是什麼 壓電馬達的驅動設計解析
    壓電馬達是什麼 壓電馬達的驅動設計解析 工程師飛燕 發表於 2018-10-16 10:26:00 對大多數電氣工程師而言,「電動機」是指電磁旋轉運動單元。
  • 突破產能瓶頸 創新驅動發展——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8日成功奠基
    全景網8月9日訊 現階段,5G商用進程加速、中國品牌逐步崛起及產業轉型的不斷深化,EMS市場空間正持續擴大。光弘科技在近年營業規模呈穩健增長趨勢下,進一步擴大生產製造規模、提高綜合製造服務能力,無疑能有效解決公司現有的產能瓶頸,適應電子製造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從而在實現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行業健康升級。
  • 光是有重量的,你曬太陽的時候能感受到光帶來的重量和壓力嗎?
    「老闆,來一斤陽光,要新鮮的,多加點可見光成分。」如果以後光也變成一種商品,想想都覺得那是一種很酷的購物體驗。當然,我們現在不去討論那麼科幻甚至是玄幻的東西,而要討論一下,陽光,它真有質量嗎?能不能稱斤出賣。這個問題不像平時買菜問青菜多重、肉有多重那麼容易回答,我們先看看怎麼回事。
  • 奇點大課:科技驅動未來創業
    中信·奇點學院近期走訪了多個成功的科技雙創項目負責人,他們都給出了堅定的回答:「未來創業必然是科技與商業共舞」。     由中信出版集團奇點學院主辦的奇點大課——「科技決定未來」日前成功開課。來自世界500強企業高層、大型國企高管、科研專家學者、科技公司創始人及關注科技創新創業者等百餘人成為中信奇點學院首批學員。
  • 戴森球到底是什麼?人類在未來有希望將它建造出來嗎?
    人類憑藉智慧的大腦,經過不斷的努力和發展,一步步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又經過5000多年的發展,終於在數百年前走進了科技發展的道路,成為了科技文明。科技不僅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還極大地增加了人類的野心。我們已經不甘於屈居在小小的地球上,開始將目標放在地球之外的星空。
  • 光出現在物質演化進程中的哪個階段
    因此光在人類文明認知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影響力。那麼物質演化進程中,光是在哪個階段呢?量子力學用光子來描述光的現象及性質,光量子、波粒二象性,能量的吸收與受激輻射、光與電磁波,捲縮的第四維空間,光子的質量與能量、動量,對人類感官而言,有可見光與不可見光等等,這些都關於光的現象。
  • 人類能在短期內造出光速飛船嗎?痴人做夢!那無工質驅動算捷徑嗎?
    也許這個話題得開大了腦洞來討論,要不然現在這個30千米/秒的速度都還沒達到的時代來討論30萬千米/秒的速度,簡直比乞丐打算過上帝王般的待遇還要難,因為乞丐還有一條2塊錢通向成功的道路,但達到光速,除了科技進步之外,就只能是科技進步了!一、人類達到的極速有多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