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Angew. Chem. 壓電催化產氫—利用機械振動驅動水分解產氫

2021-02-15 微算雲平臺

內容來源頂級出版社Wiley威立 」← 關注它

氫能被視為未來的理想清潔能源。光催化和電催化是目前國際上研究產氫的熱點。但各自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對可見光範圍的光利用率低,對黑暗條件無響應等。電催化分解水制氫氣則需要消耗電能,以及優異的電催化材料通常含有貴金屬,而貴金屬材料比較昂貴。

最近,浙江師範大學地環學院武崢副教授、物電學院的賈豔敏教授以及香港理工大學的黃海濤教授團隊通過壓電催化效應,利用機械振動驅動水分解製備清潔可再生氫能

目前國際上很少有關於收集震動能來分解水制氫的研究報導。壓電催化的優點是可以收集海洋中和現代建築物中廣泛存在的振動能,例如人工和自然產生的海洋噪聲的頻段範圍可以從低頻(10至500 Hz)到高頻(> 25 kHz)。

該研究工作創新性地利用鐵酸鉍壓電材料,在1 h的機械振動(45 kHz,100W)激勵下,每克催化劑分解水的產氫量為124.1微摩爾。該研究工作對於推動利用自然界和人造震動能來分解水製備清潔可再生氫能具有重要意義 。

由於純鐵酸鉍材料的導帶底比氫電位H+/H2(0 V)更正,不足以靠光催化來實現分解水產氫。而由機械振動引起的壓電效應產生的內建電場則可以傾斜鐵酸鉍材料的能帶,進而使得其導帶邊緣高於能夠產氫的H+/H2電位,從而實現產氫。內建電場的大小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壓電材料或者改變材料的幾何形狀來調節。

相關工作發表在Angew. Chem. Int. Ed.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香港理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尤慧琳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閱讀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06181

深圳華算科技有限公司採用第一性原理計算與分子動力學、蒙特卡羅等方法相結合,對電池、催化、納米材料等進行多尺度設計與模擬,專注為海內外催化、納米及能源領域科研人員提供材料計算模擬整體技術解決方案。方向涉及材料結構、擴散、電導率、表面吸附能/吸附位、吸附分子構型優化、催化活性能、反應路徑計算、OER、HER、ORR、自由能計算等。 

120W購買VASP商業版版權

呂梁雲「天河二號」超算支持

您委託的計算服務商,夠專業嗎?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

一步解決計算需求 為科研提速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實現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房樹芬)華東理工大學材料學院楊化桂課題組在一項研究中通過局部原子結構調控,實現了金屬氧化物高效水分解產氫
  • 河北科技大學首篇Angew.: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光催化或電催化是常見的全解水方法,但其析氧效率低影響了全解水的效能,而自然界中存在著潮汐能、振動能等各種機械能,利用壓電材料將機械能轉化為全解水的動力是壓電催化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目前已報導的壓電催化全解水產氫產氧效率都極其低,如何提高效率是一大挑戰。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
    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工作中取得新進展,該成果「
  • Nat Commun:模擬鐵氫化酶化合物光催化產氫
    氫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載體,在燃燒時生成水,不產生汙染物。氫化酶是存在於自然界微生物體內的一種氫氣還原生物酶。自然界光合作用是利用光誘導電子轉移所生成的長壽命電荷分離態將光能固定,最終實現太陽能高效大規模向化學能的轉換,其中氫化酶活性中心能夠利用所獲電子高效催化質子還原為氫氣,實現無汙染的放氫過程。
  • 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工作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劉萬生 通訊員郭慶 徐晨彪報導】7月19日,由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楊學明院士帶領的科研團隊在「甲醇在TiO2(110)表面上光催化產氫 在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過程中,甲醇的加入能夠提高產氫效率,同時,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但是甲醇光催化產氫的化學反應機理並不十分清晰,如果能從分子層次上認識這一過程,將可能為發展高效催化劑提供新的思路。
  • 寧夏大學科研人員在光催化產氫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MBA中國網訊】近日,寧夏大學省部共建煤炭高效利用與綠色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馬保軍副研究員課題組,在光催化產氫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IF=14.229)上。
  • 河北科技大學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新聞—科學網
    河北科技大學青年教師蘇然團隊在納米催化全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近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 電催化糖醛氧化和水分解產氫
    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長,化石燃料儲量的下降以及利用化石燃料帶來的氣候變化,使得探索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變得十分重要。
  • 江海龍教授Angew:單分散金屬磷化物促進MOF光催化產氫
    太陽能作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利用其催化水分解製取氫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然而,目前光催化依然面臨著效率較低的問題。其中載流子易複合、缺少活性位點是限制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發展高效的共催化劑是促進光催化過程中載流子分離,降低光催化產氫活化能的有效手段之一。
  • 【中國科學報】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楊學明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近期在二氧化鈦表面光催化產氫研究中獲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美國化學會志》。  據了解,甲醇能提高二氧化鈦光催化分解水的產氫效率,而甲醇本身也能光催化產氫。銳鈦礦(anatase)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三種礦物之一,另外兩種是金紅石(rutile)和板鈦礦。
  •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用於可見光碟機動產氫的特殊定製的自組裝光催化納米纖維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6:32 一個由布裡斯託大學Ian Manners課題組領導的國際合作小組,通過自組裝納米纖維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高效產氫
  • 研究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該成果在線發表於《應用催化B》。
  • 科學網—發現光催化產氫理想助催化劑
    本報訊(記者溫才妃 通訊員易娜、葉立群)日前,三峽大學葉立群課題組以非晶態二硫化錸為助催化劑,極大提高了光催化產氫性能和光穩定性
  •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徐曉翔課題組層狀鈣鈦礦材料光催化分解水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03-21  瀏覽:
  • 東華大學在光催化 分解水產氫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東華大學材料學院張青紅教授團隊在製備廉價高效的可見光光催化劑以及光催化分解水產氫領域取得新進展,以《MXene為前驅體製備碳摻雜TiO2並與g-C3N4耦合作為可見光光催化劑用於光催化產氫》(Ti3C2 MXene-derivedcarbon-doped
  • 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進展
    江蘇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張建明教授聯合南方科技大學李順研究員、張作泰教授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Xu Li研究員受邀在美國化學會期刊《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上發表以「Recent Advances of Ferro-,Piezo-,and PyroelectricNanomaterials for Catalytic Applications」為題的綜述文章,系統地總結了近年來鐵電、壓電和熱釋電納米材料在催化領域的代表性成果
  • 光催化之提高半導體材料光解水產氫的有效途徑 — 「摻雜」
    自從1972年日本學者Fujishima和Honda在TiO2單晶電極上實現光催化產氫以來,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一直都是科學家關注的熱點。與傳統的電解水制氫、水煤氣法制氫以及裂解化石能源制氫相比,光催化分解水制氫技術可利用豐富的太陽能和水製取氫氣,有效地避免了傳統技術所帶來的能耗高、汙染大等缺點,因而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氫能開發途徑。
  • 致力提高光催化產氫效率 華中師大研究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半導體光催化產氫的低效率,一直制約著其實際應用。19日,記者從華中師範大學獲悉,該校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張禮知團隊針對這一狀況開展攻關,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論文第一作者為化學學院張禮知教授和物理學院餘穎教授共同指導的博士生李傑,第二作者為化學物理交叉班2012級本科生佔光明。
  • 張以河&馬天翼&黃洪偉 | 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壓電催化與壓電光催化利用外部機械能產生電勢並大幅提升了催化反應的速率,這在近幾年收到廣泛的關注。1.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研究背景開發清潔能源的利用技術在緩解環境汙染和能源短缺問題方面有著巨大優勢,因此一直都吸引著廣泛的研究興趣,近年來的工作已經廣泛地報導了可以收集太陽能和機械能的材料。
  • AFM綜述: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
    近年來,人們在這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i)在壓電催化中通過壓電勢改變表面電荷能;ii)光生載流子的分離和集成壓電半導體或由壓電和半導體組成的耦合系統的催化活性增強。有鑑於此,中國地質大學黃洪偉教授、張以河教授和紐卡斯爾大學Tianyi Ma等人,綜述了有關壓電催化和壓電光催化的最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