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請回答:與網際網路洞見者一道,預見人類與文明的未來

2020-11-28 光明網

  一年一年過去,這個世界更好了嗎?伴隨技術不斷進化,人類與科技的關係也一直是個常看常新的話題。

  網際網路是我們所處這個時代最具發展活力的領域,也是人類社會所面臨的最大變量之一。「當 IT 和網絡技術日益消弭距離的障礙。這種趨勢對城市化的進程會有什麼影響?大數據源於我們每一個人,那我們是否擁有主導數據的權利?科技帶來進步,但人類個體也面臨著信息過載,各行各業和個人生活都可能發生哪些變化?哪些基礎科學的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技術加快文明演化,人類的演化可能出現大分流嗎?……」在知乎發起的「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中,十位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大咖向所有人提出了十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不僅關乎技術與未來,也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11 月 19 日,知乎對外公布引發近一個月行業大討論的十個問題的最佳答案,再次引起了網絡熱議;截至 11 月 20 日 16 點,「網際網路洞見者」活動共收穫了 15 萬人的關注,兩千多萬的瀏覽量。

  未來十年,網際網路產業去向何方?

  最受關注的問題由騰訊 CEO 馬化騰在 10 月 24 日程式設計師節提出:「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這個問題引起了一連串的蝴蝶效應,回答者以基礎科學領域活躍的科普人士為起始,網際網路從業者、汽車、流行病學、高等教育、金融證券、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從業者也加入討論,而後,還有人開始從基礎科學突破難以預期、人類發展的技術焦慮等角度進行回答。

  最終,這個問題的最佳答案歸屬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在讀物理碩士鄭晗,他的回答長達 1.5 萬字,從對量子態的精確操控、柔性電子器件、拓撲材料及其應用等三個維度進行了大膽而不乏支撐的預測,獲得超過 1400 個贊同。

  相比活動伊始 Pony 的「終極一問」,來自知乎創始人、CEO 周源的最後一問同樣引發科技網際網路從業者思考。過去十年是網際網路產業快速發展的十年,科技公司在社會發展進程中扮演重要、積極角色的同時,也與社會產生了很多矛盾。正因如此,周源的問題從「科技讓生活更美好」出發,落在「未來將如何解決這些矛盾」之上。

  這一問題的最佳答案來自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話題的優秀回答者「微調」,他總結道:過去十年是機器學習的黃金時代,如果要談科技與社會間的矛盾,智能系統也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愈加智能和自動化的系統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微調在回答最後提出的「科技從業者對於社會的終極關懷與敬畏」,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本次「十問」活動的意義所在:當科技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人性是那個攥在手中的韁繩,善良並非天然存在於技術之中,它需要有人警醒著後退一步,思考、探討、解決那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這組問答某種程度上也揭示了知乎再次發起「網際網路十問」的初衷:我們與我們身處的世界深受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影響,我們以為自然而然的社會與組織形態之所以成為今天的模樣,背後都有深刻的運動機理,在探索科技進步的同時,總要有人凝望更遠的地方。

  人工智慧時代降臨,什麼是理想未來?

  有關人工智慧的叩問在此次「網際網路洞見者」中佔據不小比例。李開復的問題關注著理想的未來 AI 時代的想像,YC 中國創始人兼 CEO 陸奇則關注在人工智慧時代,怎樣的創新環境和措施能讓科技驅動的創業公司成功。

  比如,在李開復關於「你理想的未來 AI 時代什麼樣?未來25年內,各行業、個人生活會有哪些變化?我們該如何準備?」的問題下,汽車工程師張抗抗從專業角度出發,拋出了「未來的25年是智能互聯水乳交融、互相促進的25年」的觀點。他將問題具象化從自動駕駛、車機系統、能源互聯的角度進行分析,並認為在未來25年,AI技術與互聯技術一起,將掀起汽車行業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變革。

  對於陸奇所提出的 「在人工智慧時代,怎樣的創新環境和措施能讓科技驅動的創業公司成功,使其不再是大型科技公司的專利?」問題,知乎ID為「行者崟濤」的用戶給出了「最佳答案」。他認為:重視AI人才創新教育、發展環境和自由交易的數據產業對於初創技術公司來講缺一不可。算法是人工智慧的基礎,算法創新需要海量數據驗證,但限於不開放的數據環境不能將算法效益運用於有限的數值,所以當下基於推薦算法的DSP線上營銷商很難取得原生一手數據,依託推薦算法的數據營銷領域也是處於用戶數據匱乏的尷尬期。數據是根本,人才是依託,市場是舞臺,因此能夠構建好必要生存資源架構的初創技術企業在未來幾年大有可為。

  2012 年,知乎曾與騰訊網際網路社會研究中心合作發起首次「尋找中文網際網路思想者」活動。正如六年前的那些問題,至今還有人在探討、思辨一樣,新一季「網際網路洞見者」的最佳答案公布意味著新一輪討論的起點,而不是終結。

  知乎「十問」像一個窗口;借大咖之問,知乎拋出了洞察網際網路產業與技術趨勢的火種,引發全民思辨,為網際網路一線探索者提供了重要參考與靈感。在「問答」這一場景下,像鄭晗這樣的普通網民與馬化騰這樣的科技領軍人物成為了「平輩」;有人提問,有人釋疑。這或許也是知乎這個平臺的存在意義:「它將不同領域的人聚合在一起,問題與知識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就連提問平臺知乎本身也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從 2012 年時的問答社區到今天人人分享的全民知識內容平臺,變化的是知乎的規模和影響力,不變的是知乎自創辦至今所秉持的價值導向:尊重知識、提供價值。如周源在2018年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文明互鑑: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論壇上所說:「知識的力量源自每一個普通人的分享,每個人都應該獲得可信賴的解答。」自由流動與平等交流之於知識的意義,在此次「十問」活動中得以充分展現。而知乎在知識分享與知識生產中所起的作用也日漸顯現,越發不可替代。也許今天小小的蝴蝶翅膀的扇動,終會影響未來網際網路發展和人類文明的走向。

[責編:彭揚]

相關焦點

  • 知乎網際網路十問洞見科技未來,馬化騰首問引發網際網路思潮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0月24日,誰也沒有預料一場關於網際網路未來十年發展的大討論迅速被引爆。知乎「網際網路洞見者」線上活動,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率先發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 與大咖一起啟發「思想者洞見」 知乎用「十問」再叩未來之門
    「尋找中國網際網路思想者」,通過邀請的十位大咖,用十個不同方向的「問題」拋磚引玉,尋找出最具啟發性和思想性的十個答案。有網友感慨:只有知乎自身所具備強大的影響力,才能促成這些思想者洞見者的相遇。  如 2012 年,馬化騰曾在知乎提問:「整個人類處於網際網路發展的哪個階段?下一個十年,網際網路升級的大致方向在哪裡?」將網際網路的發展納入人類發展軌跡中,以人為本,向未來發問。
  • 人類知識洞見讓網際網路有了「魂魄」
    中國日報網11月21日電(記者 王旭泉) 從10月24日開始,網際網路問答社區知乎連續邀請了十位科技網際網路領域的頂尖人物,提出十個極具前瞻性的問題,激發全民思考,洞見網際網路未來,並頃刻間引發強烈的關注並超高人氣的回答。
  • 「知乎十問」 ,一部中國網際網路的進化史
    這是知乎繼2012年再次發起的活動「網際網路洞見者」。在 2012 年,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興起,這種全新的網際網路生態衝擊了人們的生活和神經。當時,知乎則邀請了馬化騰、張小龍、王小川等行業知名人士對網際網路的趨勢進行了「洞見式」的提問,對未來幾年的網際網路行業的發展進行了啟迪。
  • 馬化騰知乎發問:基礎科學研究和產業網際網路成關注焦點
    時隔六年,知乎從今年10月24日起再次發起全新一季的「網際網路十問」,第二季主題為「網際網路洞見者」。馬化騰同樣作為十位受邀的提問嘉賓參加活動,並成為第一個提問者。他在24日凌晨(知乎官方專題上線時間)準時在知乎提交了自己的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產業網際網路和消費網際網路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 馬化騰的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馬化騰的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網際網路科技產業? 李倩 發表於 2018-10-26 17:01:03 我們似乎從一些企業家的身上看到了基礎研究的曙光,比如任正非,比如馬化騰,雖然還處在請科學家走紅地毯的時刻,還處在邊投資邊遙望的階段,但只要腳下的土層越來越堅實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是語言、文字的出現,第二次是紙張、印刷術,第三次是計算機、手機和網際網路。現在我們仍處在社會信息系統的第三次進化中,曾經的電報、無線電僅僅是前奏,計算機、手機、網際網路推向高潮,當下如火如荼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量子計算是繼續。
  • 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黑科技如何「預見」未來
    2020年11月22日,2020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之光」博覽會開館,11月23日至24日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在浙江烏鎮開幕。今年大會採取了「線上+線下」形式。 打造「365天不落幕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世界網際網路大會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六屆。
  • 未來人類文明發展狀況如何?根據相關推測,你淚目了?
    我們人類便是它萬千生命中之一。後來,人類成了地球上最大的強權統治者,和它聯繫在一起,成了命運共同體。當然,地球上的人類雖然夠小,但能集聚起來管理和統治地球,這都要從人類的智慧談起。那麼,未來的人類文明發展狀況如何?根據相關推測,你淚目了?
  • 點擊烏鎮,洞見未來——從第六屆網際網路大會看智能互聯新趨勢
    除了熱熱鬧鬧的網際網路直觀體驗,一批影響未來的硬核科技在烏鎮揭開面紗。大會期間,一項極具前沿感的議程——世界網際網路領先科技成果發布活動備受矚目。最終評選出的年度15項代表性科技成果,已經或將要為人類生活、科技進步、經濟發展、社會變革賦予強大動力。比如,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研發的天機晶片,是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晶片。
  • 人類文明應如何應對「計算主義的世界觀」
    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研究員在致辭中簡要地回顧了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認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型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將長期並存,而新型全球化與我們的信息文明、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上海社科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成素梅教授對《信息文明的哲學研究叢書》作了整體介紹。
  • 未來之匙 推進人類文明第四階段
    甘肅未來之匙科技有限公司 從2018年開始,廣東的人們或多或少知道汪滿強(別名:清碧揚-汪滿強從2018年開始準備創業項目,到2019年,提出了人類文明第四階段這個概念。 人類文明第四階段,在這個文明階段人類的生活方式,相對於2020年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
  • 人類文明應如何應對「計算主義的世界觀」--上觀
    2020年11月11日,「信息文明的哲學挑戰」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在上海社會科學院召開。上海市社聯主席王戰研究員在致辭中簡要地回顧了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認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型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將長期並存,而新型全球化與我們的信息文明、信息技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 人類文明史:從狩獵文明到信息文明,下一個「未來文明」是什麼?
    人類文明史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思想、文化和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史根據人類發展水平可以分為狩獵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在人類文明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巨大的進步。
  • 未來的人類文明是進步還是退步?
    黑人是繁殖能力最強大的人種,在可預見的將來,黑人的數量可能會超越黃種人和白種人,成為主宰未來世界的人群,只不過這種趨勢對人類文明來說是退步還是再一次騰飛,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這篇文章,讓我們走進科學驛站,來了解一下為什麼黑人的數量越來越多了。
  • 請回答2020|國際合作讓人類看到了黑洞.JPG
    請回答2020|國際合作讓人類看到了黑洞.JPG 2021-01-01 19: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人類為尋找外星文明做了什麼?
    &34;《三體》中,另一文明中的和平主義者向地球發送了這則消息。在書中,會錯意的人類回應了,結果遭到了另一文明的攻擊。而在現實中,地球從1962年開始就已主動向宇宙發射信息以尋找外星文明。甚至有研究人員專門發明了&34;,但至今人類也沒有收到任何外星人的回應,這種語言自然也沒有派上用場。
  • 《理解未來的7個原則》教你預見未來,來一起修煉,迎接2021!
    這叫「對未來的焦慮」。要不要換工作、學東西,其實沒有人能幫你做決定。如果不是你自己想得透徹,下決心,就算別人說要換、要學,你也不聽。就算聽,Ta也沒辦法幫你承擔選擇的後果和責任。你要自己做選擇,因為選擇的,是你自己的未來。怎樣選擇,才能不焦慮?答案是擁有預見未來的能力。【未來真的可以預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