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2021-02-25 世界先進位造技術論壇

提示:精彩視頻,建議wifi下觀看哦!


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科學家試圖利用「光壓」獲得動力。「光壓」是射在物體上的光所產生的壓強。然而,來自光壓的驅動力微乎其微,遠不能滿足航空和航天的負載要求。陳永勝教授等專家研製出的這種石墨烯材料,可以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有效驅動飛行。

  記者在位於南開大學的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看到,研究人員將一個重為4毫克的形似「海綿」的圓餅狀三維石墨烯材料放置到真空管中。在不同光源的「推動」下,「海綿」瞬間發生了水平或豎直方向的位移,最大移動距離可達40釐米。


  陳永勝說,這一性質是由於石墨烯本身的電子性質以及這一材料特殊的宏觀形貌結構綜合形成的。宏觀上這一材料可以看做是由無數個相互電子獨立的石墨烯片構成通過化學交聯構成,因此總體來說,無數個石墨烯發射電子產生的微小動力的和就可觀測到光碟機動性能,這完全不同於傳統的化學火箭。

  研究人員介紹,實驗所用光源都較弱,如普通雷射、氙燈等,室外實驗發現太陽光同樣可以驅動這種石墨烯材料移動,也就是說對驅動光源的並無特殊要求,因此可以廣泛應用。

  「這是我們了解到的,迄今為止科學界第一次用光推動一個宏觀物體並實現宏觀的驅動。」陳永勝教授說,通過定量測量,這種石墨烯材料在光照條件下產生的力是傳統光壓的千倍以上。「通過計算,500公斤的負載,如果利用基於這種石墨烯材料製備的驅動帆板,理論上獲得的驅動力至少能使其達到0.09米每秒的加速度。」

  空間飛行器是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工具,而動力源問題一直羈絆著人類無法走得更遠。目前幾乎所有的航空、航天飛行均採用化學驅動,即通過噴射燃燒的化學物質來獲得驅動力,光直接驅動飛行是科學界和航空界多年的夢想。(記者張建新)

來源:新華網

編輯整理:中國先進位造技術論壇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載文章為本公眾號原創或根據網絡搜集編輯整理,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跟我們聯繫!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或支持其觀點。本公眾號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新華網】南開大學成功研製石墨烯材料 可由「光壓」驅動飛行
    掃描電鏡下的石墨烯,顯示出其碳原子組成的六邊形結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
  • 中國發現新型太陽帆材料 推力可提高1000倍
    電影《阿凡達》中,人類飛抵4光年外的比鄰星所使用的巨大宇宙飛船採用了16平方公裡的巨大太陽帆作為動力,最近中國科學家發現的一種新型材料或許能將這個面積降低1000倍。據悉,天津南開大學教授陳永勝、田建國的聯合科研團隊發現的一種石墨烯材料具備「光動」飛行能力,單位面積材料產生的推力是傳統光壓推動的1000倍。
  • 今日創投(139)/中國研獲新材料 用光可驅動飛行
    一、新事物1.中國研獲新材料 用光可驅動飛行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和物理學院田建國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經過3年的研究,獲得了一種特殊的石墨烯材料,這種材料可在包括太陽光在內的各種光源照射下驅動飛行,其獲得的驅動力是傳統光壓的1000倍以上,「光動」飛行或將成為可能。
  • 可穿戴福音:三星石墨烯顯示技術獲突破(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日前,三星先進技術研究院與韓國成均館大學聯合宣布,它們已經合成一種能在更大尺度內保持導電性的石墨烯晶體。三星表示,這是一種可以用在柔性顯示屏和可穿戴設備上的屏幕顯示技術。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種由碳原子以sp2雜化軌道組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個碳原子厚度的二維納米材料,是最有可能引發新一輪電子科技領域革命的材料。
  • 「光壓」是什麼?它能「驅動」未來人類的科技進程嗎?
    藉助透鏡及平面鏡系統將由弧光燈B發出的光線射向小翼中的一個。由於作用在小翼上的光壓力,使懸體R轉動。轉動的大小,可藉助望遠鏡及固定在軸線上的小鏡觀察到。移動雙鏡能使光射在塗黑的小翼上。比較兩種情況下懸體轉動的大小,列別捷夫測得,塗黑表面所受的光壓力比反射表面所受的光壓力小一半,與理論完全符合。
  • 科普丨環保新材料「石墨烯光催化網膜」,是什麼來頭?
    古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今有「一年到頭為石墨烯忙」,澤明環境依託東南大學孫立濤教授團隊及公司的自有研發團隊,又一次在石墨烯碳材料研發領域創出新高度。
  • 科學網—石墨烯即將驅動工業革命
    近日,英國埃克賽特大學的工程師們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方法,直接在銅基質上建立完整的設備序列,從而用於石墨烯的商業化生產,在這之後,完整和完全功能化的器件可以被轉移到選擇好的基質上。這將大大促進石墨烯市場的發展,打開石墨烯應用的巨大潛力,石墨烯驅動的工業革命或將成為現實。
  • 浙江理工大學石墨烯量子點製備光催化材料研究獲進展
    作為光催化技術分支的年輕「一族」,近年來二維複合材料的製備研究成為熱門。  在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浙江理工大學化學系教授董曉平的主持下,一項名為「石墨烯量子點輔助剝離石墨相氮化碳製備二維複合材料及其光催化應用研究」的基礎研究獲得了一定進展。
  • 南開大學孫軍教授:逆流而上,為光電材料盡一份力
    這是南開大學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利用剛剛研獲的鈮酸鋰納米結構製備最新技術,在僅有頭髮絲粗細的「沒有妄念」的南開大學50年的付出收穫了累累碩果。上世紀80年代,南開大學聯合西南技術物理研究所開展的高摻鎂鈮酸鋰晶體原創性研究,將晶體的抗光損傷能力提高一個數量級以上,高摻鎂鈮酸鋰晶體也被國際上譽為中國之星「China
  • 可抗菌的石墨烯口罩來了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由香港城市大學(CityU)化學系助理教授葉汝全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功地生產了抗菌率為80%的石墨烯口罩,而在輻射10分鐘後,抗菌效率可提高到幾乎100%。該研究團隊領導人葉博士形容雷射誘導石墨烯乃突破性的「環保技術」,基本上含碳的材料,例如纖維和紙張等生物質材料,都可採用這技術;而且可在室溫操作,除了原材料之外,無需使用其他化學物,既不造成汙染,能源消耗也不多。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原標題: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11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陣營」。
  • ...吸光材料、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可降解「蠶絲蛋白骨釘」 ……
    > 美研發出可軍民兩用近完美柔性寬頻紅外吸光材料 日本研發在晶片上形成GaN元件功率半導體的關鍵技術 美密西根大學發明表面軟、硬重複可變的超材料 芝加哥大學研發能使任何材質都浮得起來的熱懸浮技術
  •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
    納米新材料導電性「秒殺」石墨烯2017-01-15 10:33 來源: 科技日報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首次合成出層狀2D結構的電子晶體,從而將這一新興材料帶入納米材料研究人員表示,合成層狀電子晶體導電性能甚至優於石墨烯,有望用於研製透明導體、電池電極、電子發射裝置以及化學催化劑等諸多領域。新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美國化學會志》上。電子晶體屬於由正負離子組成的離子化合物,但其負電「離子」完全由電子取代,這些電子質量很小且不會呆在某個固定位置,而是到處游離,偶爾與其他電子交換位置,行為表現更像電子氣體。這種特性賦予電子晶體高度電子移動和快速導電等性能。
  • 我國科學家利用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光測」癌細胞
    我國科學家利用全內反射下石墨烯對介質折射率異常敏感的光學現象,實現了超靈敏單細胞實時流動傳感。這一成果可以使癌細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確「光測」出來,精度可達數千分之一。這一成果的應用或將為癌症預防提供一條新途徑。  石墨烯是一種呈蜂巢狀排列的單層碳原子結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優良的物理化學性能。
  • 滬高校研製出智能可穿戴材料 石墨烯應用領域拓寬
    從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悉,「諾獎材料」石墨烯薄片在光熱刺激下,竟能自主行走與轉向,而用同樣材料製成的小手可以抓取物體。由此可以「編輯」其形態,受控產生形態改變,這使得智能可穿戴材料存在多種應用可能性。
  • 普渡大學開發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北京時間05月03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 普渡大學、密西根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聲稱,已解決阻礙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的發展問題,石墨烯高性能光學器件可用於成像、顯示、傳感器和高速通信。題為「由碳化矽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製成的光電電晶體的位置依賴和毫米範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
  • 石墨烯技術或引發電子工業革命(圖)
    ,成功進入產業化階段。  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被授予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以表彰他們在石墨烯材料研究方面的革命性成就。石墨烯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材料,可以有什麼用途?昨日,華僑大學教授陳國華為我們作了詳細的講解。
  • 科學家開發出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可吃掉「霧霾」!
    光催化劑是一種以二氧化鈦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半導體材料,廣泛應用於空氣淨化、水淨化、殺菌消臭、防汙防霧等領域。日前,Graphene Flagship、博洛尼亞大學、米蘭理工大學、CNR、NEST、Italcementi Heidelberg Cement Group、以色列理工學院、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聯合開發了一種石墨烯-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其將大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為無害硝酸鹽的效率高達70%。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3kW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研究團隊始終秉持把科技變成生產力的理念,歷時近五年時間,在電池設計及系統集成技術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2015年成功研製出能量密度400Wh/kg、容量3kWh、輸出功率300W的鎂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 普渡大學開發出石墨烯光電探測器新技術 實現非局部光電探測
    題為「由碳化矽襯底與微米量級石墨烯結合製成的光電電晶體的位置依賴和毫米範圍光電探測」的論文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該項目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和美國國土安全部的聯合資助,同時,它也受到國防威脅降低局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