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產能瓶頸 創新驅動發展——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8日成功奠基

2020-11-28 錢訊網

  全景網8月9日訊 現階段,5G商用進程加速、中國品牌逐步崛起及產業轉型的不斷深化,EMS市場空間正持續擴大。光弘科技在近年營業規模呈穩健增長趨勢下,進一步擴大生產製造規模、提高綜合製造服務能力,無疑能有效解決公司現有的產能瓶頸,適應電子製造服務行業的發展趨勢、滿足不斷增長的訂單需求,從而在實現公司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推動行業健康升級。

  第三工業園奠基典禮隆重舉行 擴充產能加速市場步伐

  8月8日,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奠基典禮在大亞灣西區新興產業園隆重舉行。大亞灣經濟技術開區管委會、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上海龍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聞泰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華勤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等單位和公司領導出席了此次儀式,並與光弘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唐建興先生及光弘科技董事、常務副總經理蘇志彪先生等一起見證光弘科技第三期項目正式破土動工。

光弘科技董事長、總經理唐建興在儀式現場

奠基儀式現場圖片

奠基儀式現場圖片

  據2019年4月公告,光弘科技擬募集23.67億元分別用於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雲計算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建設項目等。其中,擬新建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建築面積約15.38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9.83億元,用以購置全自動貼片生產線、自動測試生產線等行業領先的生產及檢測設備,滿足公司產能擴充需求。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5G智慧型手機4200萬臺、企業級路由器300萬臺和交換機200萬臺。

  此前,光弘科技於2015年開設嘉興智造基地,主攻工控類與汽車電子類的產品;2017年IPO募資8.28億元用於惠州二期生產基地建設與智能製造改造項目,助力公司信息化、自動化水平升級,促使2018年公司營收和淨利潤獲得超預期增長。

  光弘科技2018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6億,同比增長25.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7億,同比增長57.5%。另外,2019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4億,同比增長63.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8208.5萬,同比增長280.5%。

  如今,在二期項目尚未全部投產的情況下,光弘科技就正式籤約三期項目,先行投資,其生產能力的迅速擴張、業務板塊及產業布局的不斷拓寬,顯然已推動光弘科技的發展和智能化生產製造能力踏上新的徵程。

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規劃圖

  立足大亞灣面向全球 區位優勢加碼智能製造深化

  作為大亞灣本地成長速度最快的企業之一,光弘科技是大亞灣區首家本土A股上市企業,也是惠州市的第12家A股上市企業。

  大亞灣具備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和營商環境,而惠州緊鄰深圳、香港,地理區位優勢非常明顯,且地域面積大、空間廣闊,是大灣區中重要的製造業基地。光弘科技早年前瞻性將公司總部遷回大亞灣,並堅定地紮根在這片沃土20多年,以惠州大亞灣為製造大基地,向全國和全球輻射,有望不斷夯實基礎,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深化和完善智能製造水平,為大亞灣經濟騰飛作出自己的貢獻。

  另一方面,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以華為、小米、OPPO為代表的一批競爭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的優秀本土品牌的全球市佔率持續提升,光弘科技大客戶資源優勢明顯,尤其是在大灣區區域,將為光弘科技業務發展帶來巨大機遇。

  事實上,粵港澳大灣區已經形成了全球最大、最完善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光弘科技目前掌握了多個領域的核心工藝技術,又在客戶資源的深度與廣度上形成了自身獨有的優勢,且在惠州、香港、深圳等大灣區城市都有布局,「香港資本+深圳技術+惠州智造」印記鮮明,已是國內領先的EMS企業。此外,光弘科技還在浙江嘉興設有分工廠,且於去年底通過投資控股在印度設立了工廠,加快海外布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穩步向全球領先的EMS企業目標邁進。

  行業產能不斷向中國大陸轉移 業績高速增長具備較強確定性

  根據NewVentureResearch的統計,2018年全球EMS行業市場規模達4600億美元,同年全球電子行業總產值達到1622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亞太地區EMS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份額的70%以上,產能不斷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作為全球產業布局的重要一環,已陸續出現了眾多國際知名EMS企業的分支機構,以及以光弘科技等為代表的本土EMS企業強勢崛起。

  目前,EMS行業機遇風險並存。光弘科技以上市為契機,提高現有產品的生產規模,擴大市場佔有率,同時加大研發創新,多點布局消費電子類、網絡通訊類、汽車電子類等領域,疊加頭部客戶逆勢增長利好,後續業績高速增長具備較強確定性。

  此次第三工業園項目符合國家相關的產業政策以及未來公司整體戰略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場發展前景和經濟效益,項目完成並全部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1.65億元,淨利潤3.07億元,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增強自身競爭能力,鞏固及提升行業地位,為未來全球化徵程打下堅實基礎。(全景網)

  

相關焦點

  • 聲光電公司紅外溫度傳感器技術攻關取得重大突破 成功打破產能瓶頸 | 產業
    春節期間,下屬航偉公司加班加點滿足基礎防控物資核心元器件熱電堆紅外溫度傳感器的批量供應,用24小時不停線的工作模式來彌補有限產能瓶頸。但疫情爆發突然,熱電堆紅外測溫晶片受個別工藝及設備限制,短期內產能難以突破。
  •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
    科技創新加力提速 創新驅動作用顯著——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狀況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我國研發投入明顯加大, 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產出成果豐碩,企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 德方納米:雙輪驅動 創新發展
    深圳市德方納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領域的領先企業。作為納米級鋰離子電池材料的專業製造商,公司專注於材料性能的提升和改善,先後成功研發、量產了納米磷酸鐵鋰、碳納米管導電液等產品,目前主要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池等鋰離子電池的製造,最終應用於電動汽車、儲能領域等。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進程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特別針對科技創新提出了要在若干領域從並行走向領跑,產出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成果,攻克制約科技的主要瓶頸問題,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8%。與2020年創新驅動發展第一步的戰略目標相比,第二步目標的戰略支撐更加強調創新引領,更加強調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源頭支撐作用,更加強調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供給。
  • TCL— 湯姆遜電子數碼工業園正式投產
    TCL— 湯姆遜電子數碼工業園正式投產 2005年11月14日 13:57作者:朵朵編輯:欒海豔     10月31日 無錫  投資數億人民幣、主攻數位電視、平板電視等數字高端彩電、年產能600萬臺的「TCL—Thomson電子(無錫)數碼工業園」,在江蘇無錫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正式投產。
  • 新能源汽車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電池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關鍵
    下一步,要認真落實《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機械工業經管院創新中心主任宋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質量發展是國策,是產業鏈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是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成果。
  • ...科技與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成立矽基光電子測試測量共建實驗室
    2019 年 4 月 24日,武漢—— 是德科技(NYSE:KEYS)今日宣布與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NOEIC) 在武漢光谷成立矽基光電子測試測量共建實驗室。
  • 過百億打造「未來之城」、2.6億獎勵村級工業園改造……裡水下半年...
    裡湖新城十大重點項目正式啟動麥滿良希望,通過對整個裡湖新城片區的改造提升,從而為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建設、南海城鄉全面融合發展作出裡水貢獻。南海區有軌電車裡水示範段5月7日,裏水鎮舉行了裡湖新城十大重點基建項目動工儀式,總投資超100億元,標誌裡湖新城片區建設邁向新階段。
  • 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戰略科技力量,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 一拖工業園車橋項目建成投產
    8月16日,一拖工業園彩旗獵獵,花炮齊鳴一拖開創科技公司部分老領導及員工代表、供應商參加了慶典儀式。屈大偉在慶典儀式上說,橋等關鍵零部件作為中國農機行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資源,工業園車橋項目投產後,將對中國一拖的主機產品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為開創科技公司「十二五」的騰飛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為中國農機事業的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 裡水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項目正式開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裡水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項目正式開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在2019年11月,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方案獲得了大衝經聯社和10個經濟社表決通過,2020年3月,由碧桂園集團100%控股的公司——碧榮產業投資有限公司以總價8.3億拿下項目市場改造主體資格。7月10日,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啟動首期拆遷工作。
  • 青海諾德二期鋰電銅箔工程項目隆重奠基 銅箔龍頭諾德股份產能再上...
    公司設計規劃年產能40000噸超薄高檔電解銅箔。   據悉,諾德股份規劃年產40000噸超薄高檔電解銅箔項目其中一期年產10000噸項目已於2019年10月份正式完工投產;二期年產項目於2020年6月28日開始建設施工,據諾德股份前期非公開發行預案顯示,諾德股份新增募投項目為年產1.5萬噸高性能極薄鋰電銅箔。據了解此次青海諾德開工奠基項目即為諾德股份定增募投項目。
  • 「十三五」科技事 ④ |「創新突破」中的成都機遇
    ,科技創新為先。「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建設及營運安全關鍵技術」歷經15年協同攻關,突破了複雜艱險山區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的建設與營運安全關鍵技術瓶頸,取得複雜地形地質環境隧道失穩災變綜合防控技術、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通風照明安全提升技術、高速公路大規模隧道群防災救援聯動控制技術等三大重要創新成果。
  • 中科院院長:科技創新的主要發展趨勢和重點突破方向
    來源:《財經》雜誌財經網訊 「在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科技創新已成為影響和改變未來世界發展格局的關鍵力量。信息科技和生命健康是全球研發投入最大的兩個領域,基礎前沿是事關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11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財經》年會2020: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 日美競相突破第三代碳纖維技術
    市場發展高端碳纖維市場一直為日美兩國所壟斷。高端碳纖維絕大部分是小絲束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目前全球最主要的6家小絲束碳纖維供應商的市場佔比情況是:日本東麗公司佔35%~40%、東邦公司佔23%、三菱麗陽公司佔14%;美國赫氏公司佔12%、氰特工業公司佔8%;臺灣塑料工業和英國SGL公司佔3%~5%。
  • 堅持創新驅動!國星光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
    【原創】堅持創新驅動!國星光電布局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 摘要10月16日下午,主題為「第三代半導體與微顯示”的2020第一屆國星之光論壇在國星光電總部舉行。
  • 觀察:產能不足才是電動車發展最大的瓶頸
    文/一劉(創新觀察者、創業分析師)某造車新勢力的掌門人說,特斯拉的定價原則是,一開始把價格定得遠高於成本,當銷量下滑的時候,就降價收割。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晶片的工藝已經發展到2nm,這個定律幾乎已經失效了。對製造業來說,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定律,那就是萊特定律。1936年,由西奧多·萊特率先提出,核心內容就是,某種產品的累計產量每增加一倍,成本就會下降一個恆定的百分比。這個百分比是多少呢?15%。這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 第三屆海峽兩岸(馬鞍山)節能環保產業論壇8月12日舉辦
    中安在線訊 據皖江在線報導,經國臺辦、安徽省政府批准,馬鞍山市於2016年8月12日至14日與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臺灣中華企業環境保護協會共同舉辦2016年第三屆海峽兩岸(馬鞍山)節能環保產業論壇。
  • 【芯裡程】國產光刻機技術發展史話;【芯事記】8月8省10地超550...
    過幾年的努力,自主設計、製造和集成的國內首臺100納米投影光刻機樣機研製取得成功,使國內高端光刻機的水平有了重大突破,並為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高端光刻機項目的持續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通過「十五」光刻機專項攻關的初步成功和國家「02」科技重大專項多年的實施,SMEE掌握了光刻機多項關鍵技術,成為世界上繼歐洲和日本3家光刻機公司之後的少數掌握高端光刻機的系統設計與系統集成測試技術的公司。目前,中國光刻機技術與國外相比,差距依然巨大。然而在一些自主技術領域,已經取得相關突破。
  • 【暴增】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
    1.臺媒: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2.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3.5G智慧型手機拉貨,敦泰觸控驅動IC出貨逐季看增4.防堵中國!日本擬與美德等國合作管制尖端技術出口5.生產全面替代進口高品質半導體封裝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