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臺媒: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
2.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
3.5G智慧型手機拉貨,敦泰觸控驅動IC出貨逐季看增
4.防堵中國!日本擬與美德等國合作管制尖端技術出口
5.生產全面替代進口高品質半導體封裝設備?江蘇國芯智能裝備項目開工
6.點評 | 美國通過投資吸引半導體廠回歸很難;適應海外挑戰是全球化擴張必須面對的
1.臺媒:臺積電EUV光刻機採購量將突破50臺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digitimes報導,臺積電加速先進位程推進,近期擴大釋單,累計EUV光刻機至2021年底將超過50臺。
圖源:digitimes
據悉,臺積電目前累計EUV設備採購規模已逾30臺,光是5/3nm據點的南科目前就達20臺。
據此前供應鏈消息,臺積電雖然失去了華為的訂單,但AMD、英偉達、聯發科、高通與蘋果迎來了出貨旺季,已陸續加大7nm、5nm訂單。其中,7nm現已提前達到每月13萬片產能,年底約將再增至14萬片。而5nm目前由每月5萬片逐步提升,原定2021年上半8萬~9萬片月產能目標,近日已上調至10.5萬片,產能仍舊供不應求。
反觀三星電子,其EUV設備累計採購量目前不到20臺,據業內人士估算,三星2021年仍不到25臺。另外,EUV POD(光罩傳送盒)的採購量遠低於預期,估計僅達臺積電四分之一,甚至只有五分之一,由設備、零組件採購來看,臺積電與三星在製程、接單實力差距正在持續擴大。
(校對/零叄)
2.美恐「制裁」中芯國際,外資看好臺積電、聯電轉單效應
集微網消息(文/holly),據臺媒中央社報導,此前消息稱美國商務部或將「制裁」中芯國際,現一家亞系外資認為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將獲得轉單,聯電也有望受惠,皆給予「買進」評級,目標價設在新臺幣600元與29元(下同)。
圖源:工商時報
據悉,該亞系外資最新的研究報告指出,美國「中芯國際」可能有兩種情況,一是只針對14nm以下製程,二是14nm以下和28nm以上製程都遭到「制裁」。亞系外資並同時指出,無論是上述哪種情況,中芯國際和中國的半導體都將受創。
另外,該亞系外資預期,電源管理晶片、Wi-Fi網通晶片、指紋識別晶片、影像傳感器晶片和NOR Flash等產能將出現排擠效應,有利於中國臺灣地區、韓國及日本供應商,尤其晶圓代工廠將直接受惠。
臺積電股價今天盤中上漲1.18%,來到429元,成交量超過2萬股;聯電股價盤中直奔漲停27.5元,成交量高達38.79萬股。
此前外資摩根史坦利證券(大摩)也稱儘管中芯國際是否遭制裁的結果尚未明確,但有消息稱中芯國際已有部分客戶開始計劃將訂單轉至其它晶圓代工廠。其中,聯電與中芯國際客戶重疊度最高,大摩預估,聯電將可望受惠於轉單效應。
(校對/零叄)
3.5G智慧型手機拉貨,敦泰觸控驅動IC出貨逐季看增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臺媒工商時報報導,敦泰在5G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大力拉貨下,推動整合觸控驅動IC(IDC)出貨量逐季看增。
業內人士預期,敦泰9月合併營收將有望再度譜寫新高,第三季合併營收將再締新猷,同時進入第四季後,改公司業績有機會力拚交出淡季不淡成績單,全年運營可望攀上歷史新高,2020年獲利也將轉虧為盈。
(圖源:網絡)
5G智慧型手機市場從上半年力推高端旗艦機型,到進入下半年後開始推動中低端入門款新機,目的在於拉高5G滲透率。另外,各家電信商也同步推出補貼方案,讓智慧型手機品牌廠衝刺5G中低端智慧型手機出貨量。
據悉,敦泰已成功通過IDC產品切入OPPO、Vivo及小米等各大品牌廠,2020年以來出貨量逐季攀升。
業內人士指出,第三季IDC出貨量將具備6000萬套的實力,相較第一季及第二季的4000~5000萬成長不少,全年出貨量將上看2.2億套,與2019年全年的1.2億套相比幾乎將翻倍成長。
不過進入第四季後,出貨量將比第三季傳統旺季略為下滑,不過仍將優於去年同期,因而公司運營表現將淡季不淡,帶動全年合併營收創下歷史新高,2020年獲利將有望轉虧為盈。
報導指出,敦泰進入2020年後,受惠於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品牌擴大採用IDC產品,市佔率從原先的20%左右,重新站上26~30%,全年市佔率更將有機會挑戰30%關卡,運營表現可望遠優於2019年及2018年水平。
除此之外,隨著5G手機開始大力採用AMOLED面板,相關驅動IC及觸控IC市場需求也將同步看增,敦泰在AMOLED觸控IC成功獲得韓國面板廠青睞,後續AMOLED驅動IC將為業績成長注入一股新動能。
(校對/零叄)
4.防堵中國!日本擬與美德等國合作管制尖端技術出口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據日經新聞近日報導,為防止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機等尖端技術被轉用為軍事用途,日本政府正在考慮聯合美國、德國、英國和荷蘭等國推行一項出口管制新方案。
報導指出,此舉主要考慮到利用「民間技術」來強化國防力量的中國。日本希望藉由和盟國緊密的合作,儘早針對先進技術施行出口管制。
(圖源:網絡)
據報導,目前國際上的多邊出口管制體制(MECR)依目的分為多種種類框架,並且都有數十個國家參與,但當需做出相關決議時,需花費冗長的時間,而日本計劃設立一個僅限擁有先進技術的國家參與的新合作框架,一旦有需要解決的懸案發生時,將能很快進行討論,並在短期間內決定管制品項。預估將列入管制對象的先進技術會以AI /機器學習、量子計算機、生技和極音速等4個領域為中心。
上述4個領域技術若被轉用至軍事用途,將讓武器及暗號解讀的準確度大幅提高,恐成為國際安全的威脅。
(校對/零叄)
5.生產全面替代進口高品質半導體封裝設備?江蘇國芯智能裝備項目開工
集微網消息,9月26日,常州金壇區舉辦2020年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暨江蘇國芯智能裝備項目開工儀式。
圖片來源:金壇網
此次集中開工的重點項目共有16個,涵蓋「三新一特」產業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總投資超200億元。
據金壇網報導,其中,國芯智能半導體封裝設備項目計劃總投資9.8億元。項目建成後可生產全面替代進口的高品質半導體封裝設備,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封裝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
江蘇國芯智能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忠平表示,金壇新的項目是研發、生產和銷售一條龍的,而且我們還有一個想法,藉助金壇快速的走向IPO。(校對/圖圖)
6.點評 | 美國通過投資吸引半導體廠回歸很難;適應海外挑戰是全球化擴張必須面對的
【集微發布】中國芯上市公司存貨周轉天數排行:平均152天,最長807天
存貨周轉分析指標是反映企業營運能力的指標,可用來評價企業的存貨管理水平,還可用來衡量企業存貨的變現能力。一般來說,價值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來尋找或者驗證優質的上市公司。優質的上市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表現,都會優於行業的平均水平。
集微點評:半導體行業不同環節存貨周轉時間差異很大。
立訊精密回應越南子公司5000人罷工:生產經營正常!
9月14日,有投資者提問:看到有外媒報導說貴公司在越南子公司有超5000名員工罷工,導致工廠停止運轉,請問該情況是否屬實,以及該工廠目前運轉情況怎麼樣?是否在正常運轉當中。立訊精密9月27日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越南子公司生產經營正常。
集微點評:在海外建廠生產因為社會環境完全不同,遭遇些困難也屬正常,適應海外各種挑戰是全球化擴張必須面對的一環。
鼓勵晶片製造商遷回產線!美國擬提供250億美元政府補貼
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隨著中美科技戰逐漸趨於白熱化,美國國會正計劃為晶片製造商提供約25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以求通過巨額補貼讓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報導指出,美國對任何行業提供巨額補貼的決策都十分罕見,市場擔憂此種直接支持可能會扭曲市場。
集微點評: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投資吸引半導體廠回歸估計很難,不是資金的問題,而是人才的難題。
【芯視野】大陸OLED驅動晶片佔比不足1%,如何破解「缺芯」之痛?
近期,有機構預計,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驅動晶片市場中的佔比將達5%。該預測很可能過於樂觀,實際上中國大陸AMOLED面板驅動晶片廠商的生存現狀遠比想像的還要殘酷。多位AMOLED面板驅動晶片從業者向集微網記者透露,2020年,中國大陸廠商在全球AMOLED面板驅動晶片市場佔比可能連1%都不到。為何AMOLED驅動晶片本土化率如此之低?中國大陸廠商該如何進一步提升AMOLED驅動晶片本土化率?
集微點評:大陸OLED面板剛剛突破,驅動晶片佔比較小也正常,已經有不少公司正在巨資投入開發,未來幾年肯定會取得突破。
日經:柔宇科技計劃2021年擴建面板工廠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柔宇科技正展開投資攻勢,計劃2021年擴建面板工廠,但如何確保穩定的客戶是其面臨的一大課題。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及全柔性屏大規模量產線佔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於2015年10月籌建,2016年動工並陸續啟用,2018年6月點亮投產並實現大規模量產上市。
集微點評:雖然業界不少人對柔宇科技有不同看法,估計其IPO上市也是近在咫尺,建廠的消息應該也沒錯。
重磅!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發布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消息,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日前發布了《關於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反壟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中指出,反壟斷與保護智慧財產權具有共同的目標,即保護競爭和激勵創新,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維護消費者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
集微點評:在專利授權領域海外廠商給大陸公司越來越大的壓力,這份反壟斷指南出臺的很及時。
(校對/零叄)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