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波卡和ETH2.0的巨大進展掀起了新一輪的公鏈熱潮,而在DeFi退潮的大背景下,這兩大公鏈IP成為了保持行業熱度的重要支撐點。
公鏈依然是去中心化理想的重要抽象
公鏈向來都是建立在一個個極為龐大的敘事上,這些宏偉夢想在區塊鏈技術剛剛走紅的幾年間被屢次提起,尤其是2018年前後,你會發現,大多公鏈項目的團隊會打出「價值網際網路」、「完全去中心化的開源網絡」等等充滿抱負的口號,但夢想和現實出現了明顯的不匹配,而從現階段的篩選結果來看,佔據行業注意力的當屬更加實際的波卡和ETH2.0了。
ETH2.0迎來信標鏈主網上線,在解決擴容的命題上終於邁出了第一步。而波卡從誕生那一刻起就在搞「跨鏈」,以嘉文開發主導的Web3.0網絡架構進一步升級迭代,構建了一種可以橫向拓展的平行鏈網絡基礎。隨著兩大熱門公鏈的逐步落地,直接的為自家生態內的協議、工具、社區等不同組件帶來了大量機會,像底層協議、錢包、DEX等應用的建設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
最重要的是,波卡和ETH2.0兩者的火爆正在創造一個中間地帶,從競爭程度上來看,這一地帶相對真空。
兩大公鏈IP的中間地帶,誰在入場?
這個中間地帶的機會在哪裡呢?
在面對波卡和ETH2.0時,投資者和開發者往往面臨選擇,到底是波卡還是以太坊?如何去彌合這種斷層勢必會帶來一些新的機會。這種機會會首先發生在金融領域,關鍵就是資產的出圈和跨鏈。
在行業內,這種需求通常會通過轉接橋、跨鏈資產網關等來完成,他們的工作原理以技術實現的角度來說,需要兼顧不同需求端的配置做調配,工程量複雜且巨大,這裡我們暫且不去探究具體邏輯。僅用比較通俗且日常化的出國行去闡釋,我們都知道每逢想出國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貨幣兌換的問題,因為本國貨幣在其他國家是無法流通的,那這裡就要可以支持貨幣兌換的機構存在,在現實世界中,我們稱之為銀行。
現實世界中的兌換需求,在區塊鏈世界中是一樣存在的,而在這裡擔當「銀行」中間轉換角色的就是我們行業裡的轉接橋(Bridge),通過他們,以太坊的資產可以在波卡的生態中合理存在,而資產或相關資源的同步引入,不止進一步擴大了資產的「圈層」範圍,還會通過跨圈流轉進一步實現不同的資產裂變。目前這樣的轉接橋主要基于波卡開發,像Zenlink、ChainX、Bifrost、Acala、Darwinia、Snowfork都是在解決這樣的事情。
解決資產跨鏈問題是最基礎的一步,在流水充足之後,需要更多的上層應用互通,實現業務、信息之間的跨鏈互聯。這主要由於現在應用、生態、開發者等幾個層面,以太坊的構建都是相對領先的,波卡等公鏈需要這樣的能量補給,以實現更方便的鏈間互通,這也就催生了另一版塊——軟體應用的跨鏈,一種更偏向於軟體之間的通配性,是不止於資產一環,可實現環環相扣應用開發的適配器。
這樣的產品可以有效延伸到其他鏈,應用的空間被快速打開,用戶可以使用以太坊上的成熟智能合約,一鍵式跨鏈操作,憑藉智能合約的互操作,降低多鏈開發成本同時,實現多鏈用戶共享,數據的互聯互通。目前,波卡生態宣布兼容以太坊軟體的平行鏈有Plasm、Moobeam、ParaState,它們各自使用EVM、OVM與Ewasm實現兼容以太坊軟體的計劃。或為波卡生態提供一個通用的以太坊模擬器,或在ETH2.0的Rollup層做來實現與以太坊 Layer 2 智能合約的兼容。而ParaState則直接沿用 Polkadot 的技術路線,重新開發一個符合 eWasm 規範的 WebAssembly 虛擬機。
總之,現在按照行業主流分類,主要分為資產跨鏈和軟體應用的跨鏈,誠然,現階段看項目的整體開發還處於起步階段,需要很長時間的發展和積累,但如果行業足夠成熟,就會湧現大量我們所無法預見的機會,諸如跨鏈信用、跨鏈身份、跨鏈遊戲等針對不同板塊的專用產品等等。
兼容類項目在公鏈間的機會幾何?
波卡之所以有這樣的成功,它真正發現了市場所欠缺的公鏈環境。按這種邏輯來看,正處於發展初期,補足公鏈可合作或潛力地帶的上述項目方,或正搶先佔據賽道或未來硬需求地帶的它們,未來的行業地位亦不容小覷。通過它們溝通起來的鏈間生態資源,帶來的將不再是1+1=2的效果,在層層結合或組合性開發之上,持續補足鏈間資產、數據、物權、信息、業務之間的耦合度,其釋放出的價值體量將不可預見。
但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類產品不斷豐富、迭代更新,通用化的兼容產品或將代表主流,它們化繁為簡、實現一站式解決跨鏈資源配置、打造的更好用、高通用產品,將為「萬物互鏈、價值互鏈」的到來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勢必將作為不可或缺的「螺絲釘」角色存在於各公鏈和區塊鏈技術中間。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