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世界地基和道路修建者 - 波卡:不設限的區塊鏈網絡

2020-12-04 是雪兒小姐姐呀

今天繼續Web3.0 的話題,這是關於構建Web3.0 這個大世界的項目分析第二篇。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們弄清楚了Web3.0的本質是實現用戶對個人數據,身份,資產等價值的自我控制權,最終目的是實現整個世界的價值互聯。

這裡面有兩個要點:一是個人(其實也包括事,物等,這一點以後會寫文章進行分析)對自我價值和權利的自主權;另一個是對這些有自主權的個人或者事,物的價值在全世界範圍,不需要信任(也就是點對點)的互聯和流通。

而前面的一點是後面那個點的基礎,只有當所有代表價值的東西都有合法的歸屬並且能夠自己做主進行處理的時候,它們才有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內進行點對點地互聯互通。

如果把現實世界拿來做個比喻,可以理解為全世界的每個人之間,每件物體或者每個程序之間都可以進行兩兩之間的溝通和價值交易,這種溝通和交易是可以自然地跨鏈國界,語言,貨幣,時間和語言等等障礙。

要實現這樣的互通和交易,其實有非常多的隱含條件。

比如首先需要有價值的來源,也就是價值怎麼才能創造出來,用什麼做驅動,用什麼做載體,誰來創造,創造出來又該怎麼存儲,怎麼分配等等都是價值交換的前提。

然後光有了價值還不行,還需要為不同價值的交換提供互換標準,工具,以及如何把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創造的不同價值連接起來。

關於價值如何創造出來的問題其實就是在現實中為我們提供工作機會的公司,組織,行業,產業,職業,以及為我們每個人的創造力發揮提供舞臺的各種APP,應用程式,軟硬體設施,工具等等。

而價值交換如何實現的問題主要就是標準和連接的問題,具體到我們的現實世界就是不同行業,組織,國家,或者不同軟體,工具等如何實現溝通的問題。在實物的世界這種連接的前提就是語言的通暢,道路的修建,渠道的打通,在網際網路的虛擬世界就是各種軟硬體溝通的標準,協議,接口等等。

這個目標在現實世界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無論道路和渠道多麼暢通,也無論創造的價值有多麼大,這種互聯互通都不可能在全世界範圍實現個人之間的兩兩互通,因為要跨越國界是第一道無法逾越的坎。

其實,即使在同一個國家,甚至是同一個公司,這種點對點的的交易也只限於實物交易,而且必須在認識的人之間,不可能大範圍地展開。

在如今的數字世界中,其實也需要藉助中心化的機構或者第三方才能實現,主要原因是點與點之間的信任無法天然達成。

通過前面幾篇文章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了Web3.0 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主要是依靠區塊鏈的各種技術。特別是去中心化的各種技術實現了去信任,傳輸過程的隱私和安全,以及為不同價值之間的度量和計價提供了通證的工具。

而我們前一篇關於Web3.0項目的文章,分析的是在這個世界的互聯互通中起作語言翻譯官作用的Nervos。因為在密碼學原語設計上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Nervos 不但能夠順暢地連接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語言溝通,同樣也能連接區塊鏈與傳統網際網路之間的語言溝通,並用網際網路的語言把網際網路的用戶引入到區塊鏈世界中來。

可以說 Nervos 提供的是Web3.0大目標下第一個基礎設施服務,側重於語言溝通和降低用戶的進入和使用門檻。

今天要來分析Web3.0大目標的另一個範圍更廣的基礎設施服務。

在上面用現實世界舉例來說明Web3.0的價值如何進行創造和互通,其實還可以再往更深層次來分解。

我們的公司,組織,行業,產業等都不是一個虛的概念,而是存在於真實空間中的一些實體。這裡就涉及到這些東西該安放在哪裡,以及如何構建的問題。

這就是城市的建設,地基的修築等等更加基礎和底層的問題。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在Web3.0的世界中能夠承擔這樣一個功能的項目。

它就是波卡:Polkadot。

波卡的目標可以理解成是要修建一個連接整個區塊鏈世界的巨大地基,所以用修建一個城市的地基和基礎框架可能還不足以概括波卡的野心。可能它想要實現的是超越一個城市,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是一個大洲,把這樣巨大範圍內的不同組織,不同行業,不同產業,不同項目等等容納到自己的版圖規劃之中。

這種容納可以分成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是讓這些組織或者說行業,項目等就在波卡自己的地基上搭建建築,招攬商家,建設生態,並且用波卡提供的建築工具和標準;

第二種也是在波卡的地基上搭建,但是不一定要使用波卡提供的建築工具和標準,你可以自己攜帶工具,用自己的標準;

第三種是不在波卡的地基上搭建,是通過人家自己的地基修起來一些建築也好,項目也好,行業和產業也好,甚至是另一個城市,另一個地區,另一個國家也好,波卡照樣可以找到方法跟他們進行相容和互通。

從波卡的最大目標來看,其實它要做的是整個區塊鏈世界,甚至可以說整個Web3.0世界的地基層面的基礎設施。

而我們更多地把波卡理解成了一個跨鏈項目。

從本質上來說,跨鏈只是實現Web3.0世界基礎設施這個目標的一種手段,它的作用主要是連接這個世界中不同的鏈之間的溝通。而波卡的整個構想不僅僅是連接,還有基礎的提供,或者說新一代Web構建和溝通的標準的建立。

而波卡實現這個願景或者說構想的工具主要有這樣幾種:中繼鏈,平行鏈,轉接橋和Substract。

1.中繼鏈的作用可以理解為波卡整個系統的總指揮部,相當於以太坊的信標鏈。它的主要功能是負責整個系統的安全,信任,還要負責為其他所有連接到波卡系統的區塊鏈提供對區塊和交易的最終確認。

但是它並不負責具體業務的處理和計算,這些都會交給它容納的各種不同的區塊鏈。

2.Substract 就是波卡提供給其他區塊鏈搭建建築用的工具,它的主要特徵是模塊化和定製化。相當於一個裝有各種標準化的材料和配件的倉庫,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材料和配件,然後組裝符合自己要求的建築。

那麼不同行業,不同要求的區塊鏈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從Substract的模塊倉庫中選擇,然後組裝起來成為符合自己要求的區塊鏈。

這就是波卡的一鍵發鏈功能,用這種方式建起來的區塊鏈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具體用途和目標,可以說波卡這個功能要實現的不僅僅是快速發鏈,也包括專鏈專用。

當然了,如果你對Substract提供的工具都看不上,也可以使用自己的工具在波卡的地基上來搭建區塊鏈,甚至可以使用與波卡不同的共識機制。

3. 平行鏈:以上兩種方式搭建起來的區塊鏈都是基于波卡的地基,或者說區塊鏈底層框架,都被稱為平行鏈。或者也可以理解為與波卡有著相同架構的鏈,也就是同構區塊鏈。

這些平行鏈之間的互相溝通是通過一個叫做XCMP的跨鏈協議來進行,平行鏈上可以運行不同的智能合約,商業應用等等。平行鏈處理的交易,創建的區塊需要發到中繼鏈去進行共識,驗證和確認,當然也是由中繼鏈提供安全和信任。

4. 轉接橋:上面提到的工具已經講完了三個,還剩一個轉接橋。它的作用是連接不基于波卡的地基搭建起來的區塊鏈,或者說外部區塊鏈,專業一點叫異構區塊鏈。

比如如果波卡要連接以太坊,比特幣,Nervos, Cosmos,EOS等區塊鏈,就需要使用轉接橋。目前波卡上已經建立了連結到比特幣的轉接橋PolkaBTC。

寫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來比較一下波卡和以太坊的一些主要區別。

1. 波卡系統中可以容納不同架構的區塊鏈,因此它的設計天然就帶有跨鏈功能,可以主動實現與任何區塊鏈的互操作性。

而以太坊的系統沒有跨鏈功能,因為它的設計中就沒有兼容異構區塊鏈的功能。如果要跨鏈,只能通過其他項目或者第三方開發連結以太坊和其他區塊鏈的橋。比如現在已經實現了很多種類通往比特幣的橋,很多其他項目也都在修建通往以太坊的橋。

2. 以太坊是一個為智能合約和DAPP提供框架和底層設施的區塊鏈,相當於一個作業系統這樣的平臺。

而波卡是為不同區塊鏈提供框架和底層設施的區塊鏈,智能合約和DAPP是在波卡系統中的區塊鏈上來建立。可以理解波卡的構想不僅要容納不同的區塊鏈,甚至是要兼容不同的作業系統(比如以太坊,EOS)。如果說以太坊是作業系統,可能波卡就相當於一臺電腦的概念。

3. 波卡可以實現系統中不同區塊鏈都具有不同的用途和目的,也就是專鏈專用,甚至是一人一鏈(如果不考慮可擴展性的限制)。

而以太坊中沒有區分目的和用途,所有不同種類的項目都建設在同一條鏈上。可能這也是因為以太坊的設計是為智能合約和應用提供基礎,1.0時代的以太坊上面都是智能合約和DAPP而已。不過現在以太坊想要採用的二層網絡,有可能能夠實現為不同鏈區分用途。

波卡和以太坊的設計有這些比較底層的不同,但是也有一些類似的設計。

1. 波卡的平行鏈其實就跟以太坊2.0中的分片理念差不多。都是屬於與主鏈同構的區塊鏈,目的都是把商業的具體實現從主鏈上拆出來,以實現性能和擴展性的提升。

2. 分片鏈都是由主鏈提供安全,信任的和最終確認。以太坊的主鏈是信標鏈,波卡的主鏈是中繼鏈。

從對他們的異同分析,我們能夠看出,波卡的整體願景比以太坊要宏大得多,它的版圖中不僅有自己系統中長出來的鏈,也將以太坊,比特幣,Cosmos, Nervos, EOS, 波場,BSC以及所有其他區塊鏈,包括生態都囊括進來了。

肖風博士在Web3.0大會上說,波卡是為整個商業世界提供基礎設施的區塊鏈框架,波卡自己的說法是不設限的區塊鏈網絡。

但是到目前為止,好像還沒有看到波卡在連通傳統網際網路世界上有什麼設計和功能。我們知道Web3.0的範圍不會僅僅局限在區塊鏈這個領域,更大的世界是在隔壁的那個網際網路。

期待波卡不僅僅為區塊鏈世界修建地基和道路,而是成為整個Web3.0世界的地基和道路修建者!

相關焦點

  • Web1.0與Web2.0和Web3.0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web2.0的已經極大豐富。而web3.0才剛剛露出尖尖角,它以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為重要基礎,引導網際網路走向個人控制數據所有權,並實現個人隱私。但向真正走向web3.0,並非坦途,web2.0經過十多年的發展,由全世界如此眾多的聰明人不斷改進才取得今日的成就,而web3.0要成為主流採用的網絡,所需的時間也不可能短。
  • 幣贏共識52 AMA 回顧|Polkadot的進化之路——波卡是通往Web3.0的...
    用戶的投票數據,未來在Litentry主網上線之後,也都通過Litentry網絡提供的投票歷史計算服務,根據此前在波卡網絡中的參與程度領取我們的空投獎勵,甚至在Litentry或者其他區塊鏈鏈上的治理中獲得更大權重。 Lorreta洛一:Web3.0要解決什麼? 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你們認為波卡將在web3.0中會扮演怎樣的的角色?
  • 區塊鏈是連接Web2.0與Web3.0橋梁的重要基石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在區塊鏈的技術支撐下,我們面對Web3.0已經有了很多的基建點去連接Web2.0到Web3.0,包括但不限於:去中心化的、加密的信息發布系統。這就是web2.0時代下網絡服務的中心化模式。然而,網際網路中心化所帶來的資源集中和寡頭效應也存在著巨大的隱患,數據被盜事件屢禁不止,信息洩露所帶來的詐騙和騷擾所有人都深有體會。因為這些你認為屬於你的數據,掌握在人家手裡,斯諾登事件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去中心化網絡中,這種直接點對點網絡的原則被應用於網站和網絡應用。
  • 波卡生態系列分享會-第一期-Parity《如何基于波卡開發區塊鏈項目》
    由密碼極客發起的波卡生態系列分享會第一期,Parity亞洲區技術總監賈瑤琪博士做客密碼極客大咖直播間,聊聊《如何基于波卡開發區塊鏈項目》。賈瑤琪博士負責Parity亞洲團隊開發Substrate/Polkadot的Web3.0生態。歡迎想要進一步了解波卡技術生態的同學不要錯過。
  • Web3.0與區塊鏈有什麼關係?Web3.0是下一個爆發點?
    Web 1.0是最初的網際網路:一個龐大的網頁網絡,由超連結連接在一起,在錯綜複雜的網狀參考中相互連接。Web 2.0也被稱為社交網絡,因為它開闢了無盡的渠道,用戶通過社交媒體、論壇、博客等生成內容。 但即使網絡看起來無處不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設備上,但事實上,網際網路是非常集中的。當我們互相發送信息時,數據會被檢索並存儲在其他稱為伺服器的計算機上。
  • 2020杭州區塊鏈國際周圓滿閉幕,這一份金句集錦不能錯過
    本體聯合創始人季宙棟:web3.0將會具有多種可能性,有跨鏈也有單鏈 區塊鏈引入到web3.0之後,每個個體都可以參與網絡的治理,每個個體可以在網絡裡參與按勞分配,能拿到激勵。每個個體在這裡可以根據透明公開的規則,來程序化的實現共識。延伸來說,web3.0既然叫web,肯定有網絡效應的。
  • 從建設以太坊到創辦波卡,Gavin Wood試驗Web3.0的漫漫徵途
    但若你的動力是好奇心,你僅僅只會受到這個世界以及你可以好奇的事物的限制。」就這樣,好奇心催動著林嘉文進入了區塊鏈這個全新的領域。大佬總是對世界充滿好奇,且願意參與新事物,林嘉文與V神便是如此相遇。2013年底,19歲的V神寫出了以太坊白皮書,構想出一個全新的開源、分布式計算平臺。
  • APIProtocol 助力區塊鏈Web 3.0
    Web 3.0的本質: Web3.0的本質是實現用戶對個人數據,身份,資產等價值的自我控制權,最終目的是實現整個世界的價值互聯。 Web 3.0和區塊鏈3.0      到了Web3.0,整個網際網路將會是人人共享共有狀態,不被寡頭壟斷,我們參與網絡的建設,並能享受到網絡發展的紅利。任何人都可以在網絡上貢獻自己的勞動,並且通過平臺獲得自己的收益。
  • 波卡「巨變」:平行鏈路線圖、資產跨鏈、Substrate2.0
    最近一個多月,Polkadot進度迅猛,公布了平行鏈路線圖、發布了Substrate 2.0、還首次實現了平行鏈間資產轉移,作為跨鏈領域的一大熱門,波卡的這些表現無一不令人驚喜。下面我們一一分析。2、波卡網絡首次成功進行鏈間資產轉移9月13日,波卡(Polkadot)創始人Gavin Wood發推稱,使用新的XCM格協議,在波卡網絡上已首次成功進行鏈間資產轉移。 我們知道,波卡最主要的應用場景就是跨鏈信息傳遞,如果平行鏈之間實現了跨鏈信息傳遞,那麼資產、交互都不在話下。
  • Web3.0對話馬拉松|專訪孟巖:Web3.0是對網際網路初衷的回歸
    我認為Web3.0是一個新的網際網路平臺,新的計算範式。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網際網路初衷的回歸。去中心化網際網路跟我們現在的網際網路一定是類似的,都是從硬體到軟體,到網絡服務,到網絡協議,到價值層協議,再到應用層,多層次的綜合體系,我們叫技術棧 (Stack)。區塊鏈在這個體系當中跨越多個不同的層次,在存儲層、在計算層、價值激勵層,都扮演核心角色。
  • WEB3 的技術路徑:從經濟邏輯到區塊鏈技術架構發展方向|火星技術帖
    目前大家的共識就是,網際網路目前是處在 WEB2 的一個階段,那 WEB3.0就是對下一代網際網路的一種設想和設計,既然是設想和設計,那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所以非常不奇怪的是,有很多很多不同版本的 WEB3.0。
  • 螢火蟲區塊鏈出席2020Web3.0中國峰會
    高交會由多家政府部門、科研單位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Web3.0中國峰會屬於2020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會吸引數千位世界網際網路業、存儲業企業代表和從業者參加。浙江螢火蟲區塊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螢火蟲區塊鏈)作為行業內領先的分布式存儲伺服器商受邀參會,北大螢火蟲商學院執行院長湯楊就Filecoin是時代的機遇也是挑戰發表主題演講。
  • Web3.0對話馬拉松|專訪劉毅:Web3.0的發展路徑是資產、身份再到數據
    本期嘉賓:劉毅,Cdot創始人,比特幣早期投資者,Web3.0、區塊鏈技術、加密經濟學和加密協議治理研究者。Public是符合事先公開的條件,就可以不經批准地訪問,Permissioned是記帳人必須可監管,這就是未來的開放金融。您剛才前面提到Web3.0第二步要解決身份,能否談談Web3.0的身份和信用之間的邏輯關係?
  • Cosmos 中文社區AMA:讓區塊鏈網絡實現互聯
    譯:三年前,Jae 和Ethan 立下了一個目標:建立能夠讓區塊鏈網絡實現互聯的工具。Jae很快意識到針對應用程式定製的區塊鏈的數量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將不斷的增長,而不是局限在某單一的區塊鏈。隨著「區塊鏈間的網際網路」這個願景逐漸清晰,很自然的,互操作性成為Cosmos想證明的核心主題。隨著行業逐漸意識到這個願景不僅僅是可信的,而且可能產生很大的價值。
  • 挑戰與價值並存,如何用Web3.0打造美麗新世界?
    大家熟悉的以太坊Rust客戶端、區塊鏈開發框架Substrate,以及大家現在常講的跨鏈項目Polkadot(波卡),都是由Parity這邊Gavin Wood博士,以及100多個工程師目前在努力開發的項目。佟林:我是Phala Network創始人和CEO,Phala Network基於Substrate,實現機密智能合約,是通常大家講的隱私計算的區塊鏈。
  • web時代的權力演化
    以前,web可以說就是通過使用瀏覽器訪問的各種資源,這是Web1.0時代。有了移動網際網路之後,就擴展了,很多手機app也是通過http進行交互的,這是Web2.0時代。現如今,我們正在探索3.0時代,Web3.0時代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來實現的。
  • IPFS紅岸智能周雪松:IPFS+Filecoin為Web3.0提供數據存儲土壤
    Web3.0:Web3.0時代,真實世界的實物資產能夠token化,實現所有權的細分切割和跨地域流通,人人即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互相協作可獲得收益進而兌換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用這樣的一句話總結:Web3.0是一個由去中心化應用經過去中心化社區治理而構建的去中心化網絡。
  • 一句話科普幾個主流區塊鏈項目
    一個聯合世界上的金融機構的去中心化的協議,錢可以在銀行、企業和用戶之間快速和廉價的流轉。Stellar網絡迅速的在其他參與者之間轉移和交換。什麼是EOSIO和EOS?What are EOSIO and EOS?EOSIO是一個為了支持快速、免費和安全的區塊鏈應用而設計的區塊鏈協議。
  • 區塊鏈改變世界2:分散式電力能源網絡
    集中式公用事業系統通常很難匹配供需最佳,容易出現單點失敗,並遭受配電網的損失和洩漏網絡。 對於能源,脫碳還依賴於可再生分布式能源的出現。區塊鏈可以啟動向全球的分布式公用事業系統。分散的能源網格與能源的出現相關的是周圍的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發電資源世界,是一種迅速崛起的現象。去中心化能源網有可能同時削減時間成本,提高能源效率,提高可靠性並支持可再生能源整合。但是協調這些網格中的問題仍然很大未解決。區塊鏈可以為這些提供解決方案問題,使用智能合約來優化協調,為能源交易提供真正的本地市場。
  • 遊戲+區塊鏈出路在何方 是區塊鏈遊戲 還是區塊鏈遊戲平臺
    而TopChain通過建立去中心化的全球遊戲平臺,在不改變傳統遊戲玩法的前提下,將遊戲接入區塊鏈當中。通過TopChain三大共識與三大機制的保障,玩家自主決定包括遊戲上線、遊戲收益分成在內的任何事,成為遊戲中的主人、投資者和推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