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隻中國龍」之近鳥龍
本期美食頻道,
帶你去吃恐龍肉!
近鳥龍
May 15, 2020
說起帶有羽毛的動物,我們首先會想起鳥類。沒錯,在地球脊椎動物大家族中,鳥類已演化出1萬多種。它們在天空翱翔,在水下暢遊,在地面奔跑,適應了不同的生存環境,繁衍生息。那麼,鳥類是由什麼動物演化過來的呢?
接下來,有請我們的主人公——赫氏近鳥龍(Anchiornis huxleyi)閃亮登場。
赫氏近鳥龍生態復原圖(繪圖:趙闖)
它憑藉著最具創意的恐龍(最早演化出四個翅膀),世界最早出現的四翼恐龍(1.6億年前),世界首批知道體表顏色的恐龍之一(2010年)被世界所熟知。
赫氏近鳥龍復原雕像吸引了外籍友人的目光
(來源:網絡)
回答「鳥類的祖先是什麼動物」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赫氏近鳥龍是鳥還是龍吧!顧名思義,它的屬名「近鳥龍」表示,這是一類親緣關係與鳥很近的恐龍。科學家研究發現,它是一類生活在侏羅紀晚期,距今約1.6億年前的小型鳥翼類恐龍——也就是說,這類恐龍長了「鳥的翅膀」。
地面奔襲的跑地雞(來源:網絡)
赫氏近鳥龍生態復原圖(製圖:上海睿宏)
目前只有一個種:赫氏近鳥龍,種名獻給了首先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假說的英國科學家赫胥黎(T. H. Huxley)——沒錯,就是堅定支持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號稱「達爾文的鬥犬」的那位!赫氏近鳥龍處於恐龍向鳥演化重要過渡階段的恐龍,屬於近鳥龍科,這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恐龍。
近鳥龍的身材小型(大小如烏鴉),兩足行走,有三個帶爪子的手指,骨骼結構顯示它可能更善於奔跑而不是飛行。它的體表被羽毛覆蓋,四肢較長且具有片狀的長羽毛,中央羽軸的兩側對稱,同樣說明飛行功能較差,好似恐龍界的「跑地雞」。它的化石收藏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遼寧古生物博物館等單位。
赫氏近鳥龍與人的大小對比(來源:網絡)
近鳥龍的成年個體翼展50釐米,體長34釐米,體重110克(個別達到40釐米,重250克)。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晚期,比小盜龍(Microraptor)的時代還要早4000萬年。它的化石目前僅發現於遼寧。如此嬌小的體型也讓赫氏近鳥龍成為世界最小的恐龍之一,它還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古老的長羽毛恐龍呢!
那赫氏近鳥龍吃什麼呢?
它可是獸腳類恐龍中最早具有「食團消化機制」的種類。也就是說,它們進食後會把消化不了的殘渣聚集成丸狀物,以食團的形式從嘴裡吐出來。從食團成分看,它曾以蜥蜴和魚為食。
中國古動物館展出的赫氏近鳥龍復原模型
恐龍竟然有羽毛?很多人一直認為恐龍家族都是滿身長鱗片、身材高大、滿地亂跑的大傢伙。這種觀點早就out了!
赫氏近鳥龍復原圖(製圖:上海睿宏)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20多年對遼寧周邊不間斷化石研究證實,恐龍家族在身材方面有大傢伙還有小可愛、有天上飛的還有地上跑的、有渾身布滿鱗片的還有渾身穿著「毛大衣」的,恐龍的世界——多姿多彩。
赫氏近鳥龍化石最早於2008年遼寧省建昌縣玲瓏塔地區被發現。科學家驚奇地發現,在化石周圍還有一些疑似羽毛的輪廓。
在修復師的精心修復後,黑褐色的毛髮印痕在骨骼周邊更加凸顯。通過電子顯微鏡的觀察發現,這些黑褐印痕之上有很多色素體排列印跡。科學家將這些色素體與現今鳥類羽毛中色素體對比後,於2010年復原出了1.6億年前赫氏近鳥龍的體表顏色。
這也就不難回答為何復原圖中的它們頭上有紅褐色冠飾,身披灰色羽絨服,四肢搭配「奧利奧」毛大衣。它可是世界上首批被知道體表顏色的恐龍成員。
近鳥龍復原圖(繪圖:趙闖)
赫氏近鳥龍與斑馬、奧利奧「大衣」配色同款
通過對骨骼化石及羽毛印痕的研究,科學家還驚奇地發現,這類恐龍的骨骼既擁有恐龍本身的特徵,也擁有了鳥類的身體特徵。很明顯,這是一種由恐龍向鳥類過渡演化的中間環節。因此科學界經常會說:恐龍沒有滅絕,鳥類就是恐龍的後代。
「 雞」之由來(來源:網絡)
恐龍肉好吃嗎?
回味一下剛剛吃過的炸雞。
要記住:」恐龍沒有完全滅絕」。它的後代經過億萬年演化依舊生活在我們身邊。保護好鳥類,就是保護好恐龍。
這就是我!近鳥龍!(製圖:上海睿宏)
每周六19:30直播課堂
微信掃碼登錄
或者電腦網頁登錄
https://live.polyv.cn/watch/1466813
(直播間名額有上限,不用報名,先到先得)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
活動策劃
指導單位: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
主辦方:中國古動物館
協辦方:睿宏文化院士專家工作站
北京微創博志教育·W博士玩科學
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會科普委員會
明日預告
縉雲甲龍——
要論「耍大錘」,我可是鼻祖
(我們明天十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