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考證赫氏近鳥龍:與始祖鳥最大區別是不會飛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5月13日,湖南國際會展中心,赫氏近鳥龍化石亮相。

  5月13日,臨時在組委會辦公室陳列的赫氏近鳥龍化石和復原雕像吸引了外籍友人的目光。組圖/記者邵驍歆

赫氏近鳥龍復原雕像。

   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開展在即,所有人都在翹首以待德國產「始祖鳥(化石)」的時候,產自中國,模樣和始祖鳥十分相似的赫氏近鳥龍已經搶先登陸長沙。赫氏近鳥龍比德國始祖鳥的生存時間早了大約1000萬年。學界推測,它與始祖鳥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於它不會飛。

  5月13日,赫氏近鳥龍化石在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亮相。這是第一種被精確鑑定出羽毛顏色的恐龍。據介紹,它的發現為解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世界性重大理論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代表鳥類起源研究一個新的、國際性的重大突破」。

  令人期待的是,等波爾收藏的完整版「始祖鳥」化石順利抵達長沙,博覽會將會上演一出兩隻世界上最知名「古鳥」同臺PK的盛況。

  有羽毛卻不能飛翔

  這隻距今1.6億年以上的「古鳥」,是在遼寧省發現的,雖然名氣非常大,但它的體型卻非常小,身長僅有34釐米上下,重量大約在110克左右,是個不折不扣的小不點。

  別看它個頭不大,確實是「古鳥」中的小美人,它的頭骨呈三角形,頭頂可能具有頭冠。雖然擁有飛羽,但是它的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的長度卻很接近,羽軸非常纖細,羽片則彎曲而形狀對稱,尖端部分是鈍圓形狀,所以它並不能飛行。

  科學家經過考證後發現,赫氏近鳥龍的身體羽毛顏色,大致可以分為灰、黑兩種。從復原塑像看,它的頭頂羽毛主要呈紅褐色,基部卻呈黑色。臉部羽毛方面,多以黑色為主,散布著些許紅褐色。前肢和後肢的長羽毛則是黑、白相間,多以條紋方式排列。後肢羽毛則是灰色,而腳掌和腳趾的羽毛是黑色的。

  就是想和始祖鳥PK

  赫氏近鳥龍所有者,遼寧凌源洪濤古生物化石博物館館長蔡洪濤介紹,這塊化石是他1998年從凌源一個農民那買到的。

  「當時在一個郵局旁溜達時,看到一個農民在那叫賣,就湊上去看,花了大概16萬買下來了。買下來後一直很少公開拿出來示人,包括國內研究赫氏近鳥龍的知名專家徐星教授,到目前為止,都還沒看到過這具化石。」

  蔡洪濤說,他完全是因為興趣才玩起了化石收藏的,並不是為了賺錢。「平常還有房產公司和其他生意,在保存方面也有較好的財力作為支撐,並成立了博物館。」

  「聽說這次波爾要帶始祖鳥來長沙,這堅定了我來長沙的決心,我就是想和他PK下,看看兩隻『古鳥』哪個更牛。」蔡洪濤直言,自己和波爾也是很好的朋友,但似乎大家都只知道始祖鳥,希望大家來看看產自中國的「古鳥」的風採。

  [相關連結]

  世界最早長羽毛的物種

  ——赫氏近鳥龍發現始末

  據媒體報導稱,赫氏近鳥龍這個名字,是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著名青年恐龍學家徐星教授命名的。徐星同時擔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

  2006年,徐星在遼西地區得到了一件並不完整的古生物頭後骨骼標本。經過鑑定後,發現這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種小型獸腳類恐龍。2009年初,徐星等人將這件不完整的頭後骨骼標本命名為「赫氏近鳥龍」。不過,由於當時標本並不完整,使得徐星無法判定其分類地位,也未能斷定該標本所處的具體時代。

  突破來自於2008年底。建昌一位農民發現了一件帶羽毛的恐龍化石。這位農民第一時間將化石送到博物館。隨著這塊化石的發現,赫氏近鳥龍的生活時代被確認為距今1.6億年。

  在2009年10月,以瀋陽師範大學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胡東宇、徐星為首的課題組在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英國《自然》(Nature)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正式公布新發現的赫氏近鳥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帶羽毛恐龍化石,也是目前所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長有羽毛的物種」。 記者戴和清

相關焦點

  • 春夏秋冬又一春——赫氏近鳥龍
    徐教授笑了:「為了紀念赫胥黎,爸爸決定叫它『赫氏近鳥龍』。」赫氏近鳥龍,一個融合了情感與科學的名字,我喜歡。中秋:復原時光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紅葉飄飄,秋天已經過半。由於赫氏近鳥龍的肌肉多被羽毛覆蓋,所以相對而言,後者才是復原的重要因素。」
  • 近鳥龍:是龍還是鳥?
    (製圖:上海睿宏) 目前只有一個種:赫氏近鳥龍,種名獻給了首先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假說的英國科學家赫胥黎(T.赫氏近鳥龍處於恐龍向鳥演化重要過渡階段的恐龍,屬於近鳥龍科,這是與鳥類親緣關係最近的一類恐龍。 近鳥龍的身材小型(大小如烏鴉),兩足行走,有三個帶爪子的手指,骨骼結構顯示它可能更善於奔跑而不是飛行。它的體表被羽毛覆蓋,四肢較長且具有片狀的長羽毛,中央羽軸的兩側對稱,同樣說明飛行功能較差,好似恐龍界的「跑地雞」。
  • 赫氏近鳥龍化石彩羽復原 黑白相間外觀靚麗(圖)
    「中國恐龍」彩羽「復原」很驚豔  中美科研人員聯合研究顯示,遠古小型四翼恐龍「赫氏近鳥龍」四翼長著羽毛,黑白相間,與頭部紅褐色羽冠搭配,外觀靚麗。這是科學家首次揭密恐龍全身色彩。這一研究結果4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網站。
  • 始祖鳥及其近親排列羽毛方式與現代鳥類不同
    近期一研究組公布了有關始祖鳥和近鳥龍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揭示出發現於德國的始祖鳥及其近親(發現於中國的近鳥龍)以一種不同於現代鳥類的方式排列羽毛,形成了不同於現代鳥類和其他原始鳥類的翅膀。對此,徐星研究員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Taking Wing with Weak Feathers」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點評。
  • 恐龍變成了會飛的鳥?
    恐龍變成了會飛的鳥?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5.07.16 星期四 遼寧還相繼發現了孔子鳥、中國鳥龍等珍稀化石。 1998年,季強等人在《自然》雜誌發文,描述了原始祖鳥和尾羽龍兩種帶羽毛的獸腳類恐龍。第一次,人們看到了帶羽毛的恐龍。    2003年,中科院專家徐星等人在遼西朝陽地區發現了「4個翅膀的恐龍」——顧氏小盜龍化石。這是一隻保存完整的小型恐龍骨架,骨架側壓,長長的尾巴翹起,後肢外側長有羽毛,排列整齊。
  • 專家披露古生物學界研究成果:帶毛恐龍樹上飛
    最近,我國科學家發現的比始祖鳥更古老的長著四個翅膀的恐龍化石,填補恐龍與始祖鳥之間的進化空白。在昨天的會議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周忠和博士也披露了這項古生物學界最新研究成果。  周忠和介紹說,這種生物被命名為「赫氏近鳥龍」,距今約1億6千萬年。最引人注目的是化石標本上可依稀看出的四個翅膀。標本全身羽毛分布廣泛,連腳上都有羽毛。
  • 同樣都會飛,為什麼翼龍滅絕了,鳥類卻能生存下來?
    咋一看是個非常有道理的話題,因為大家都知道鳥類的祖先就是恐龍,地上跑的恐龍都滅絕了,而天上飛恐龍進化了6500萬年,最終演化成了現代鳥類的樣子,是這樣嗎?
  • 讓人著迷的十大恐龍:中華鳥龍色彩繽紛(組圖)
    3.雷克斯霸王龍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忘記這種恐龍之王雷克斯霸王龍。這也許是存活到最後的非鳥類恐龍。它生活在七百萬到六百五十五萬年之前北美洲地區。和其他霸王龍一樣,雷克斯霸王龍是一種兩足食肉動物,它巨大的頭顱恰好與又長又中的尾巴相平衡。相比它那大而強壯的後肢,霸王龍的前肢非常小,但是很有力量,而且還長著兩個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