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鳥及其近親排列羽毛方式與現代鳥類不同

2021-01-15 科學網

 

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古生物與地層學專業的徐星研究員近年來成果斐然,單論在Nature這一頂級雜誌上發表重要生物進化方面的成果,他就發表過15篇(包括2012年最新成果),今年九月,Nature雜誌還在人物特寫欄目中以「China's dinosaur hunter: The ground breaker」為題,特別介紹了這位學者。

 

徐星的主要研究領域之一是羽毛化石的研究,他曾發現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證據,結束了幾十年的爭論,是這一領域的權威科學家之一。近期一研究組公布了有關始祖鳥和近鳥龍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揭示出發現於德國的始祖鳥及其近親(發現於中國的近鳥龍)以一種不同於現代鳥類的方式排列羽毛,形成了不同於現代鳥類和其他原始鳥類的翅膀。對此,徐星研究員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Taking Wing with Weak Feathers」文章,對此進行了詳細點評。

 

始祖鳥這個名字已經叫了許多年了,但是此前徐星研究組通過最新的系統發育學分析,指出始祖鳥應屬於早期恐爪龍類,而不屬鳥類,它不再被認為是最早的鳥類。

  

在我國遼西熱河生物群中,研究人員發現了大量帶羽毛的恐龍、原始鳥類的化石。徐星和同事們發現,始祖鳥在總體形態上更像鄭氏曉廷龍、赫氏近鳥龍等恐爪龍類,與熱河鳥、會鳥和孔子鳥等原始鳥類反而差距更大,這打破了延續上百年的傳統觀點,意義重大。

 

這篇文章則發現出自於德國的始祖鳥及其近親(發現於中國的近鳥龍)噬以一種不同於現代鳥類的方式排列羽毛,形成了不同於現代鳥類和其他原始鳥類的翅膀。

 

對此徐星研究員認為,這一發現具有重要的意義,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於早期翅膀形態的理解,但他認為,這一發現的真正意義還需要更多工作來確認。

 

原文作者指出,這一不尋常的翅膀形態代表向現代鳥類翅膀演化的過渡環節。徐星研究員則認為,還需要研究更多的相關物種,更重要的是,還需要一個可信的系統發育關係框架。在某些系統發育框架範圍內,這種不尋常的翅膀有可能是恐爪龍類的獨特特徵,代表一個演化的死胡同。

 

在此前Nature的專訪中,徐星研究員特別指出了國內古生物化石的販賣問題。許多來自遼寧的羽毛化石被當地的農民在地裡幹活時挖出來後,就會試圖將其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這個化石的「灰色市場」 ——在國內出售化石從法律上來說是非法的,但這種做法實際上卻公開著——這鼓勵著造假,導致標本消失在私人收藏裡。

 

徐星在遼寧省和其它地區的重要化石出產地構建了一個龐大的聯絡網,希望以確保科學家們能獲得最好的標本。這是一項需要艱苦努力和運氣的工作,他說,「當我開始我的職業生涯的時候,從來沒有想到過會有這麼多的發現。」(來源:生物通 萬紋)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鳥類後肢上的羽毛揭開古鳥類短尾之謎(圖)
    這與現代鳥類具有很大的不同。而對這些鳥類的骨骼形態學的研究發現它們確實應該具有了非常強的飛行能力,可以說與現代飛行鳥類並無太大差別。前肢翅膀羽毛的長度、寬度和形態構造與骨骼的形態學特徵協調一致都說明這些原始鳥類應該具有較強的飛行能力;而這些鳥類的短短尾巴不僅過去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而且還不能很好地解釋這些古鳥類已經具有的較強的飛行能力。
  • 手盜龍類代表恐龍,鐮刀龍,單爪龍,始祖鳥,耀龍,傷齒龍等
    見下圖指爪化石近親北票龍已確定擁有羽毛,因此鐮刀龍身上很可能也覆有羽毛。傷齒龍擁有長手臂,可以像鳥類一樣往後折起,而手部擁有可作出相對動作的拇指。它們的第二腳趾上擁有大型、可縮回的鐮刀狀趾爪,這些趾爪在奔跑時可能會抬起,這個特徵和馳龍類似。始祖鳥 Archaeopteryx,始祖鳥曾經長期被認為是最早及最原始的鳥類,屬的學名故又名古翼鳥。
  • 小朋友大百科 | 唯一的鳥類恐龍 - 始祖鳥
    但是呢,並不是所有名字中有鳥的動物都是小鳥,就比如說今天卡卡要為小朋友介紹的始祖鳥,它呀,不僅僅代表著鳥類的起源,而且也屬於恐龍中的一種。關於始祖鳥的傳說那可是相當多的,接下來,就跟隨卡卡的腳步,一起去認識一下這位唯一的鳥類恐龍—始祖鳥吧。始祖鳥能夠被人們記住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的化石標本中保存了精美的羽毛。
  • 始祖鳥真的是鳥類祖先嗎?研究發現,它或許不會飛
    始祖鳥的標本,都是在德國境內發現的,簡單來說,除了德國境內,再也麼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現過始祖鳥的化石,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懷疑始祖鳥化石是造假。不過,古生物學家通過檢測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的確至今約有1.5億年的歷史,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外形有一點像野雞,尾巴很長,身上長有鳥類的羽毛。
  • 鳥類祖先:小型食肉恐龍(組圖)
    經過長期的爭論,科學家們逐漸認同鳥類和恐龍屬於同一個祖先,鳥類起源於一種能夠快速奔跑的小型肉食類恐龍。  以下是能證明鳥類從恐龍進化而來的證據:  1、始祖鳥具有典型的恐龍特徵  始祖鳥是迄今所知最古老的鳥類祖先。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在德國巴伐利亞的石灰巖層中首次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
  • 始祖鳥是怎樣學會飛翔的?
    始祖鳥是怎樣學會飛翔的?說起始祖鳥,疑問真不少,除了它的祖先是誰沒搞清外,它的飛翔能力和學習過程,科學家們還有爭議。有人認為始祖鳥不會飛,它那一身羽毛主要是用於調節體溫的,並不是為了飛翔。始祖鳥不是真正的鳥類,只不過是帶羽毛的爬行動物而已。
  • 恐龍的羽毛不是用來飛行,而是用來求偶的?
    近些年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原始羽毛的功能還存在爭議。古生物學家通過掃描電鏡對恐龍羽毛化石進行顯微觀察,在恐龍的羽毛裡發現了黑素體的殘留。這一發現不僅從微觀水平證明恐龍和鳥類羽毛結構的同源性,我們還能將化石中的黑素體與現代鳥類進行比較,從而復原恐龍活著時候的身體顏色。我們發現一些恐龍的羽毛不僅顏色豐富,而且具有彩虹光澤。
  • 鳥類:帶毛的恐龍是我們的祖先
    那麼,鳥類的恐龍祖先也都長有這樣的羽毛嗎?科學家通過研究帶毛恐龍的化石發現,有些恐龍身上的羽毛跟現在鳥類的羽毛相似,而更早一些的恐龍,它們的羽毛跟現在鳥類的羽毛不同,是一種更原始的羽毛。比如,生活在距今1.6年的中華龍鳥,它們身體上的羽毛與鳥類的羽毛有很大不同,既沒有羽軸也沒有分叉的結構,跟北票龍的絲狀羽毛類似,被科學家認為是比較原始的羽毛形態。而生活在1.5億年前始祖鳥,它們體表的羽毛形態就跟現在鳥類非常相似。
  • 恐龍其實是鳥類?「始祖暴龍」已長出羽毛,只差不會飛
    鳥類和恐龍的歷史鳥類是由恐龍進化而成的--這已經是無可動搖的定論。
  • 始祖鳥到底能不能飛啊?現在終於塵埃落定!
    它的羽毛和輕薄的鳥狀骨骼被廣泛認為是現代鳥類最早的祖先之一,但它是否能主動飛行的問題已經被爭論數十年。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對化石標本進行了X光掃描,結論是答案是肯定的 。研究發現,這種動物的肩關節與大多數鳥類的不同,這意味著它可能無法將它的翅膀伸到背後。這表明始祖鳥可能更多地是「滑行者」或短距離「跳躍者」。
  •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始祖鳥怎麼馴服 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馴服方法攻略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始祖鳥怎麼馴服 方舟生存進化手機版始祖鳥怎麼馴服,方舟生存進化遊戲中始祖鳥是比較難馴服的,不少玩家都經歷過無數次都失敗,好多小夥伴都好奇怎麼馴服始祖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分享下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馴服方法攻略。
  • 早期鳥類長什麼樣子?四隻翅膀像雙翼飛機?
    【科技訊】11月29日消息,原始的鳥類有幾隻翅膀,長得像什麼樣子呢?中國的研究小組經過研究認為早期鳥類擁有四隻翅膀,更像一架雙翼飛機。        研究小組分析了1.5億至1億年前的11具鳥類遺骸。11具鳥類分別來自5個不同物種,它們相對非常強壯:體型比烏鴉大但略小於火雞。
  • 稀有鳥類化石或許可以解釋遠古鳥類滅絕的秘密
    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數百種不同物種的鳥類在恐龍周圍和森林中飛來飛去,就像它們在我們今天的森林和田野中飛來飛去一樣。但是在那場毀滅了大部分恐龍的大災難之後,只剩下一群鳥類: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的祖先。為什麼只有一個家族在大滅絕中倖存下來?一種新發現的化石來自於一種已經滅絕的鳥類,是今天鳥類的近親。
  • 化石印記,羽毛的秘密
    19世紀的專家們很快確定它是一種古代鳥類。畢竟在那個時候,鳥類是我們所知道的唯一有羽毛的動物,而這隻鳥肯定有羽毛。 始祖鳥復原(右) 除此之外,始祖鳥也有一些其他特徵——對於鳥類來說奇怪的特徵
  • 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馴服食物介紹
    方舟生存進化始祖鳥喜歡吃什麼?
  • 探索鳥類起源的秘密--中國數字科技館
    鳥類的起源有三種不同的假說。1和5指骨退化而保留2至4的指骨,兩者明顯不同;③小型獸腳類恐龍都比較特化,而且出現的年代晚於始祖鳥,所以它們不可能進化為鳥類。屬馳龍類的中國鳥龍非常接近鳥類,其頭後骨形態已與大多數恐龍很不同,而具有早期鳥類特徵,特別是它具有鳥類的叉骨及許多前所未知的鳥類特徵,它身上的毛也更接近鳥類的羽毛,故為羽毛的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據。中國鳥龍雖然還不能飛行,但其骨骼系統已經完全具備了拍打前肢的能力。
  • 始祖鳥是鳥還是恐龍?
    始祖鳥之所以得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迄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鳥,化石顯示,它有鋸齒狀的牙齒及和恐龍一樣的骨骼,這一點雖然與現代鳥類完全不同,但當時之所以把它稱為「鳥」,是因為化石顯示它長有羽毛。  根據最新出版的《科學》雜誌報導,古生物學家通過對最新發現的一塊始祖鳥的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始祖鳥其實更接近於兩條腿的食肉恐龍,而不像現代意義上的鳥。有的科學家甚至表示,如果第一塊始祖鳥的化石是在今天發現的,那麼它很可能被稱為恐龍而不是鳥。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嗎?
    始祖鳥的化石就是在這條線以下發現的。始祖鳥是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古老的鳥類祖先。在19世紀中晚期,科學家們在這條線以下發現生活在約1.5億年前的始祖鳥化石。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們研究的始祖鳥化石中,已有大部分證明始祖鳥和食肉的獸腳類恐龍有親緣關係,支持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理論。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不過,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鳥類的確極有可能就是從恐龍演化過來的生物。1860年,德國索倫霍芬附近出土的化石,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這枚化石裡有一根羽毛,長達60釐米,寬11釐米。我們知道,至少從現代動物身上,我們僅能看到鳥類是帶羽毛的。因此,這枚化石被認為和鳥類很有關係。
  • 學界考證赫氏近鳥龍:與始祖鳥最大區別是不會飛
    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開展在即,所有人都在翹首以待德國產「始祖鳥(化石)」的時候,產自中國,模樣和始祖鳥十分相似的赫氏近鳥龍已經搶先登陸長沙。赫氏近鳥龍比德國始祖鳥的生存時間早了大約1000萬年。學界推測,它與始祖鳥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於它不會飛。  5月13日,赫氏近鳥龍化石在中國(長沙)國際礦物寶石博覽會組委會辦公室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