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大家哪種生物是鳥類的祖先?很多朋友都會想到「始祖鳥」,畢竟它在世界上可是鼎鼎大名,曾經一度被當做是鳥類的祖先。在這裡,請大家注意一個詞:「曾經」。這表明什麼?表面始祖鳥並不是鳥類的祖先,它的後代另有其它物種。
始祖鳥的標本,都是在德國境內發現的,簡單來說,除了德國境內,再也麼有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發現過始祖鳥的化石,所以,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質疑的聲音,懷疑始祖鳥化石是造假。不過,古生物學家通過檢測發現,始祖鳥的化石的確至今約有1.5億年的歷史,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時期,外形有一點像野雞,尾巴很長,身上長有鳥類的羽毛。
讓我們將時間撥回到1.5億年之前,當時地球上的主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遠古生物——恐龍。所以,其實始祖鳥它也是恐龍的一種,只不過它看起來體系性更小,現代研究認為,始祖鳥與鳥類之間沒有任何的關係,它類似於一種處於進化狀態中的爬行恐龍,甚至始祖鳥有羽毛可能完全都不會飛,它的真實後代,應該是恐龍晚期出現的恐爪龍。
通過出土的化石來看,在用計算機模擬建模之後,始祖鳥的樣貌還是非常好看的,它們的身體構造很簡單,前肢雖然已經發育成為了翅膀,但是遺憾的是卻並不能夠支撐它們飛行,最多它們也就會一點滑行的能力,與現代的野雞差不多。而且通過多種化石對比,始祖鳥確實更接近於恐龍,與鳥類存在著很多的差距。
雖然始祖鳥被稱作「第一隻鳥」,不過它可能並不會飛。因為始祖鳥的特徵大部分仍然屬於爬行動物,所以,一些科學家認為,或許通過始祖鳥,可以看出鳥類的祖先可能真的是從爬行動物進化而來的,並且模擬出了鳥類祖先學會飛行的過程。
科學家推測,鳥類的祖先或許一開始棲息在樹上,不過覓食的時候,是在陸地上活動的,因為它們的體型很小,所以它們的活動速度很快,這就導致它們在前進的過程中,前肢猶如加速器一般,不斷地拍打從而讓它們的速度更快。
於是時間長了,它們的前肢就開始出現了原始的羽毛,這屬於進化環節中,變異的一個過程,後來當它們一代代的遺傳下來,它們也逐漸的習慣了自己擁有羽毛,可以通過拍打進行短距離的滑行,於是,鳥類的祖先也才真正的誕生了。這個推測被科學家稱之為「奔跑說」,認為從陸地生物到飛行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奔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鳥類的真正祖先是誰呢?其實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撲朔迷離的,一些科學家認為鳥類的祖先是「原鳥」,這是一種出現於2.2億年之前的古老生物,不過因為原鳥的出土化石數量稀少,而且保存得都非常差,所以究竟鳥類的祖先起源於哪個時期,還需要進行一番佐證。大家覺得答案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