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科學訊】據「生活科學」網站報導,最新一期出版的《古生物學》雜誌上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最早的鳥類腿上長有飛行羽毛,可以利用後肢充當額外的翅膀進行飛行,這個發現證明了早期鳥類是從樹上開始學會滑行和降落的理論。
該研究作者,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博士生尼克-朗瑞稱,「這項研究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據證明,鳥類和飛行松鼠一樣,曾經生活在樹上,是從樹上學會了滑翔和降落。
缺失的線索
始祖鳥大小跟烏鴉差不多,大概生活在1億5000萬年前,它既保留了鳥類的特徵如羽毛和叉骨,又具有爬行動物的特徵,骨骼結構與一種被稱為虛骨龍的小型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十分相似,不但翅膀上有爪,後趾末端也有尖利而彎曲的爪。
1861年,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上侏羅統石灰巖(即侏羅紀晚期形成的石灰巖地層)裡發現了一具年代最為古老的鳥類化石,這個發現引起了轟動,因為這證明了達爾文漸序進化論的不可靠。這始祖鳥化石的前肢有很明顯的羽化的現象,也就是說這化石代表了爬蟲類與鳥類之間的過度階段的化石。
1877年,第二塊始祖鳥化石的出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特徵:始祖鳥的後肢上長有長羽毛。但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這樣的羽毛過於簡單,過於飛行起不到作用。
在2002年初,古生物學家在中國發現了四個翅膀的會飛的恐龍。這一發現表明,一些小型恐龍生活在樹上,藉助於重力,逐步通過降落、滑翔等掌握了拍打式飛行。它動搖了德國140多年來獨家擁有最原始的初鳥類化石的壟斷地位。
四個翅膀飛行
朗瑞通過顯微鏡對五塊始祖鳥化石研究發現,始祖鳥擁有現代鳥類羽毛的典型特徵,包括彎曲的羽幹和規則的箭翎等,同時,羽毛上一側的羽支要比另一側長。朗瑞還利用標準的數學模型計算了一對多餘的翅膀將如何影響到始祖鳥的飛行。他發現,後肢上的羽毛可以讓始祖鳥飛得更慢,並且可以更好地進行急轉彎。慢速飛行意味著始祖鳥有更多的時間躲開障礙物,安全降落,而方便的急轉彎可以改善始祖鳥抓獲獵物時的能力,逃脫追捕者,更靈活地穿越樹叢。
朗瑞推測,後肢上的羽毛還可能用於除飛行外的其他用途,如起到空氣制動機穩定的作用。
儘管鳥類起源於恐龍獲得了廣泛認可,但鳥類如何由恐龍轉化到鳥類卻一直存在著「地棲說」和「樹犧說」兩大爭論。目前科學家還不知道在進化史上,鳥類的祖先到底是四個翅膀還是兩個翅膀,但是普遍的共識是,後肢上的翅膀是用來解放雙腿,使其用於奔跑、遊泳、抓獲獵物等用途,而翅膀則可以幫助鳥類進行滑翔。
朗瑞介紹說,「關於始祖鳥擁有多個翅膀的猜測已經流行了一個多世紀,但是人們一直沒有給以足夠的重視。一般人認為鳥類不可能四個翅膀,所以儘管事實就在我們眼皮底下,人們還是忽視了這個理論。」(章田/雅龍)
(責任編輯:史少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