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光斌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日上午,一百多名來自各個部門的志願者來到位於淄川的太河水庫探訪,卻發現這一淄博中心城區的主要水源地瀕臨乾涸。據了解,從2013年7月份開始,太河水庫的庫容量便逐漸下降,20個月以來,太河水庫的水位線下降了22.7米之多。
自去年9月份停止 向中心城區供水
在太河水庫的洩洪閘門前,志願者們驚奇地發現,原本不見輪廓的庫中小島如今已成為矗立的小山。
「從去年9月份開始,太河水庫便停止為淄博中心城區供水,目前市民所使用的水來自大武水源地。」市太河水庫管理局供水科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如今的太河水庫已經連續20個月沒有入流水,本次是自2009年成為中心城區生活用水水源地以來第一次停止供水。「目前,太河水庫只能滿足附近幾個沒有自來水的鄉鎮的需求,倘若繼續給中心城區供水,便有乾涸的危險了。」
太河水庫上世紀60年代開始興建,上世紀90年代被確定為淄博水源地。從2009年開始,它取代大武水源地成為淄博中心城區的主要供水地,期間從未間斷。「據氣象部門檢測,這是太河水庫50年來遭遇的最大旱情,看著水庫一天天變小,心裡真不是滋味。」太河水庫管理局供水科的這名負責人說,太河水庫從2013年7月開始,水位連續下降了22.7米,其庫容由當時的一億多立方米下降到1600多萬立方米,許多原本被水庫淹沒的地方如今已經變作了農田。
沒有降水補充,太河水庫庫容流失嚴重
旱情是否可在2015年得到緩解呢?此前,中國氣象局的專家曾經預測,2015年將會出現較強的厄爾尼諾現象。這意味著,在中國,將會出現夏季風減弱,雨帶偏南,形成北旱南澇的情況。「對太河水庫來說,每年從6月份開始進入汛期,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進水的關鍵時期,倘若旱情持續到7、8月份,後果就難以預料了。」太河水庫管理局供水科的一名負責人說。
旱情的持續到底是怎樣的概念呢?「太河水庫的水源以來自然降水,其庫容,在沒有降水補充的情況下,還要面對自然蒸發及下滲的威脅。」該負責人介紹說,太河水庫每天自然蒸發及下滲的容量可高於6萬立方米。「平均來說,原來太河水庫每天要為中心城區供水10-12萬立方米。」這意味著,太河水庫庫流失的數量便相當於供水量的一半,而在旱情持續的情況下,考慮到周邊地區抽取地下水進行灌溉的因素,水庫每天的流失量或許會更大。
事實上,淄博中心城區採用的大武水源地水源一定程度上也依賴著太河水庫的補給。「為了保證大武水源地的水位線,太河水庫每年都要向淄河補充水源,以保證大武水源地的下滲量。但是現在,這種補給早已經停止了。」在旱情的影響下,大武水源地的用水安全也成為一個較為嚴峻的問題。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