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7日至11月8日,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卓越中心」)、《Acta Mechanica Sinica》及《力學學報》共同承辦。《力學學報》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院士擔任會議主席,《力學學報》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姜宗林研究員擔任執行會議主席。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李家春院士,中國力學學會副監事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炳忱,卓越中心主任魏宇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羅喜勝,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倪明玖等出席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參會人數共計130餘人。
會議開幕式由《力學學報》副主編姜宗林研究員主持。首先他介紹本次會議主題「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的三個含義:第一,是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年度學術報告會。主要目的是總結研究進展,強化學術交流、謀劃協調發展,推動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研究進展。第二,支撐鄭曉靜院士所提出的極端力學。它就像一面旗幟,讓國內學術界對力學有一個簡單、明確、深刻的認識。極端力學來自於超常環境服役,相對有新現象、新規律、甚至新的本構,是力學領域的學科前沿。第三,通過研此次會議研討為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提供高質量的文章。
之後,李家春院士、魏炳忱副所長分別為本次會議致辭。
李家春院士致辭中強調,本次會議不僅展示了複雜系統力學卓越中心的中青年團隊近期研究的新進展,而且通過這種會議與學報緊密結合的新模式也有利於創新成果在力學界的傳播與交流。
魏炳忱副所長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在卓越中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極端力學專題,召開此次會議的重要性。指出通過這次會議,既是對卓越中心前階段所取得成果的總結,也是對其未來所開展工作的規劃。並希望大家大力支持力學學會期刊的工作。
本次會議圍繞「極端力學」專題,從深海、微重力、高溫高速、複雜界面等方面安排了15個學術報告,分四個時段進行,分別由羅喜勝教授、高福平研究員、康琦研究員和周濟福研究員主持。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福平研究員做了題為《南海深水區表層沉積物的物理和力學特性》的報告,介紹了我國南海北部深水區表層沉積物典型物理和力學特性的最新研究進展,展望了深水海底超常環境帶來的海洋土力學與工程技術挑戰。
中國科學院大學倪明玖教授的《液態金屬MHD湍流經典實驗的數值再現》報告,介紹了基於直接數值模擬,他們課題組對Moreau院士準兩維MHD湍流的經典理論的再現和豐富(J. Fluid Mech. 1982)和實驗成果(J. Fluid Mech. 2002)。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做了題為《空間熱對流轉捩》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環狀熱對流和天宮二號液橋熱對流的實驗結果,並討論了空間熱對流研究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司廷教授做了題為《複雜界面流動實驗及機理研究》的報告,報告了研究團隊近期在激波實驗設備研製方面的進展,並重點介紹了高速界面流動中界面耦合競爭、激波匯聚效應和三維曲率效應等影響規律和物理機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周濟福研究員在題為《深海資源提升系統的流固耦合研究》的報告中,介紹了深海資源提升系統的結構、水動力環境以及內流-結構-外流的流固耦合等特徵,報告了內孤立波作用下立管的水動力響應研究以及複雜外流-超長立管結構-固液兩相內流的流固耦合響應研究。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趙建福研究員做了題為《微(低)重力環境下的沸騰傳熱及其重力標度規律》的報告,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基於空間與地面實驗及數值模擬等所獲得的關於沸騰傳熱中重力標度規律的最新成果,以及擬利用建設中的中國空間站變重力科學實驗櫃開展的變重力沸騰項目科學目標和設備研製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孫泉華研究員在《高溫非平衡流動的高精度模擬探索》的報告中,介紹了高超聲速非平衡流動模擬中的挑戰和考慮分子內態非平衡高精度模擬的最近研究進展,展望了高超聲速流動高置信度、高效模擬的可能技術途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祝飛副教授做了題為《內轉式進氣道流動中的激波及相互作用研究》的報告,介紹了研究團隊近期在內轉式進氣道流場觀測方面的進展,並圍繞內轉式進氣道流動的典型特點,著重介紹了進氣道V字形唇口處的激波幹擾、類圓形收縮流道中的激波演化以及內凹壁面上的激波反射等新現象和新規律。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育人研究員在《蒸發液滴中的物質輸運動力學與粒子組裝行為》報告中,介紹了膠體液滴中蒸發驅動對流對膠體粒子運動和組裝行為的影響。該項研究工作有助於推動對空間微納製造和印刷列印技術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春研究員做了題為《JF12風洞高馬赫數超燃衝壓發動機實驗》的報告,報告了吸氣式衝壓發動機的發展趨勢,從亞燃衝壓概念發展到超燃衝壓概念面臨的科學問題和技術挑戰,並匯報在雙燃式超燃衝壓發動機和高馬赫數超燃衝壓發動機方面所開展的研究和探索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翟志剛教授做了題為《柱形匯聚激波非定常反射研究》的報告,報告了研究團隊在非定常激波反射方面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由柱形匯聚激波引起的流場非定常性對波系演化及其轉變的影響規律,詳細分析了激波反射過程中的擾動傳播機理。
中國科學院大學王智慧教授做了題為《非平衡與複雜幹擾流動的工程理論探索》的報告,報告了其課題組在熱化學非平衡流動、氣-固相互作用及複雜幹擾流動降維快速分析方面的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生洪教授題為《聚變堆高溫環境下第一壁抗熱疲勞與衝擊關鍵技術研究》的報告,針對聚變堆極端熱環境條件下第一壁多載荷耦合的疲勞或損傷問題,全面介紹了研究團隊在實驗研究、理論模擬和創新技術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進展,並重點介紹了聚變堆高熱流綜合實驗平臺建設,高溫及超高溫數字圖像相關測量技術和相關超常實驗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韓桂來副研究員在《高超聲速氣動實驗研究進展》中,報告了高超聲速飛行器複雜幹擾區氣動熱研究進展,在氣流總溫達到2200-3500K、流場傳熱和結構導熱強耦合等極端條件下,利用尺度效應建立特種實驗方法,獲得真正符合理論意義上的冷壁熱流。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張旭輝副研究員做了《深海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地層安全性研究》,介紹了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地層安全性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力學所研究團隊取得的主要進展,並提出了未來亟需解決的工程科學問題。
閉幕式上,姜宗林研究員對會議進行了總結。此次會議作為卓越中心的三個研究領域之一的「超常環境力學」學術報告會,從深海、深空、高速、高溫等幾個研究方向匯報了大家的研究進展,既有廣度和深度,也有高度,會議非常成功。極端力學實際上是研究國家重要需求的前沿學科問題,呼喚著理論創新、方法出現和技術創新。這正是我們需要堅持和必須堅持的。通過此次學術會議為《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提供流體力學領域具有重大需求背景的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既能增加學報的展示度,又能夠推動極端力學的研究,是一條雙贏之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綜述》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