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綜述

2020-11-24 澎湃新聞

2020年11月7日至11月8日,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主辦,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卓越中心」)、《Acta Mechanica Sinica》及《力學學報》共同承辦。《力學學報》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夕雲院士擔任會議主席,《力學學報》副主編、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姜宗林研究員擔任執行會議主席。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李家春院士,中國力學學會副監事長、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魏炳忱,卓越中心主任魏宇傑,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羅喜勝,中國科學院大學工學院副院長倪明玖等出席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參會人數共計130餘人。

會議開幕式由《力學學報》副主編姜宗林研究員主持。首先他介紹本次會議主題「超常環境力學領域學術報告會暨《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的三個含義:第一,是中國科學院複雜系統力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年度學術報告會。主要目的是總結研究進展,強化學術交流、謀劃協調發展,推動超常環境力學領域的研究進展。第二,支撐鄭曉靜院士所提出的極端力學。它就像一面旗幟,讓國內學術界對力學有一個簡單、明確、深刻的認識。極端力學來自於超常環境服役,相對有新現象、新規律、甚至新的本構,是力學領域的學科前沿。第三,通過研此次會議研討為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提供高質量的文章。

之後,李家春院士、魏炳忱副所長分別為本次會議致辭。

李家春院士致辭中強調,本次會議不僅展示了複雜系統力學卓越中心的中青年團隊近期研究的新進展,而且通過這種會議與學報緊密結合的新模式也有利於創新成果在力學界的傳播與交流。

魏炳忱副所長在致辭中,首先肯定了在卓越中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極端力學專題,召開此次會議的重要性。指出通過這次會議,既是對卓越中心前階段所取得成果的總結,也是對其未來所開展工作的規劃。並希望大家大力支持力學學會期刊的工作。

本次會議圍繞「極端力學」專題,從深海、微重力、高溫高速、複雜界面等方面安排了15個學術報告,分四個時段進行,分別由羅喜勝教授、高福平研究員、康琦研究員和周濟福研究員主持。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高福平研究員做了題為《南海深水區表層沉積物的物理和力學特性》的報告,介紹了我國南海北部深水區表層沉積物典型物理和力學特性的最新研究進展,展望了深水海底超常環境帶來的海洋土力學與工程技術挑戰。

中國科學院大學倪明玖教授的《液態金屬MHD湍流經典實驗的數值再現》報告,介紹了基於直接數值模擬,他們課題組對Moreau院士準兩維MHD湍流的經典理論的再現和豐富(J. Fluid Mech. 1982)和實驗成果(J. Fluid Mech. 2002)。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康琦研究員做了題為《空間熱對流轉捩》的報告,詳細介紹了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環狀熱對流和天宮二號液橋熱對流的實驗結果,並討論了空間熱對流研究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司廷教授做了題為《複雜界面流動實驗及機理研究》的報告,報告了研究團隊近期在激波實驗設備研製方面的進展,並重點介紹了高速界面流動中界面耦合競爭、激波匯聚效應和三維曲率效應等影響規律和物理機理。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周濟福研究員在題為《深海資源提升系統的流固耦合研究》的報告中,介紹了深海資源提升系統的結構、水動力環境以及內流-結構-外流的流固耦合等特徵,報告了內孤立波作用下立管的水動力響應研究以及複雜外流-超長立管結構-固液兩相內流的流固耦合響應研究。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趙建福研究員做了題為《微(低)重力環境下的沸騰傳熱及其重力標度規律》的報告,介紹了其研究團隊基於空間與地面實驗及數值模擬等所獲得的關於沸騰傳熱中重力標度規律的最新成果,以及擬利用建設中的中國空間站變重力科學實驗櫃開展的變重力沸騰項目科學目標和設備研製進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孫泉華研究員在《高溫非平衡流動的高精度模擬探索》的報告中,介紹了高超聲速非平衡流動模擬中的挑戰和考慮分子內態非平衡高精度模擬的最近研究進展,展望了高超聲速流動高置信度、高效模擬的可能技術途徑。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祝飛副教授做了題為《內轉式進氣道流動中的激波及相互作用研究》的報告,介紹了研究團隊近期在內轉式進氣道流場觀測方面的進展,並圍繞內轉式進氣道流動的典型特點,著重介紹了進氣道V字形唇口處的激波幹擾、類圓形收縮流道中的激波演化以及內凹壁面上的激波反射等新現象和新規律。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育人研究員在《蒸發液滴中的物質輸運動力學與粒子組裝行為》報告中,介紹了膠體液滴中蒸發驅動對流對膠體粒子運動和組裝行為的影響。該項研究工作有助於推動對空間微納製造和印刷列印技術的發展。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王春研究員做了題為《JF12風洞高馬赫數超燃衝壓發動機實驗》的報告,報告了吸氣式衝壓發動機的發展趨勢,從亞燃衝壓概念發展到超燃衝壓概念面臨的科學問題和技術挑戰,並匯報在雙燃式超燃衝壓發動機和高馬赫數超燃衝壓發動機方面所開展的研究和探索工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翟志剛教授做了題為《柱形匯聚激波非定常反射研究》的報告,報告了研究團隊在非定常激波反射方面的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由柱形匯聚激波引起的流場非定常性對波系演化及其轉變的影響規律,詳細分析了激波反射過程中的擾動傳播機理。

中國科學院大學王智慧教授做了題為《非平衡與複雜幹擾流動的工程理論探索》的報告,報告了其課題組在熱化學非平衡流動、氣-固相互作用及複雜幹擾流動降維快速分析方面的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黃生洪教授題為《聚變堆高溫環境下第一壁抗熱疲勞與衝擊關鍵技術研究》的報告,針對聚變堆極端熱環境條件下第一壁多載荷耦合的疲勞或損傷問題,全面介紹了研究團隊在實驗研究、理論模擬和創新技術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進展,並重點介紹了聚變堆高熱流綜合實驗平臺建設,高溫及超高溫數字圖像相關測量技術和相關超常實驗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韓桂來副研究員在《高超聲速氣動實驗研究進展》中,報告了高超聲速飛行器複雜幹擾區氣動熱研究進展,在氣流總溫達到2200-3500K、流場傳熱和結構導熱強耦合等極端條件下,利用尺度效應建立特種實驗方法,獲得真正符合理論意義上的冷壁熱流。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張旭輝副研究員做了《深海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地層安全性研究》,介紹了天然氣水合物分解引起地層安全性問題的研究現狀及力學所研究團隊取得的主要進展,並提出了未來亟需解決的工程科學問題。

閉幕式上,姜宗林研究員對會議進行了總結。此次會議作為卓越中心的三個研究領域之一的「超常環境力學」學術報告會,從深海、深空、高速、高溫等幾個研究方向匯報了大家的研究進展,既有廣度和深度,也有高度,會議非常成功。極端力學實際上是研究國家重要需求的前沿學科問題,呼喚著理論創新、方法出現和技術創新。這正是我們需要堅持和必須堅持的。通過此次學術會議為《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提供流體力學領域具有重大需求背景的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既能增加學報的展示度,又能夠推動極端力學的研究,是一條雙贏之路。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力學學報》(中英文版)極端力學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綜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多體系統動力學與分析動力學專題 | 《力學學報》
    《力學學報》2020年第4期出版多體系統動力學與分析動力學專題,該專題由北京大學劉才山教授和遼寧大學郭永新教授共同組織。該次會議共收到188篇論文摘要和71篇論文全文,充分反映了3個專業組相關學者的最新科研成果.為進一步推動學科發展,會議學術委員會組成了兩個評審專家組,從投稿論文中篩選出20篇論文,組成多體系統動力學與分析動力學和航天動力學與控制兩個專題分兩期在《力學學報》發表. 期望這些論文能夠對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者有所啟迪。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2次工作會議紀要
    《力學學報》(英文版)執行副主編魏宇傑研究員介紹期刊致力於成為國際一流的力學綜合性期刊,到2025年,影響因子突破3.1,在SCI力學學科排名中進入Q1區。實施方案包括六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提高辦刊質量;立足學術前沿,提升學術水平;豐富期刊欄目,加快出版速度;發揮編委作用,實現專家專刊;爭取國外稿源,擴大國際影響;利用網絡資源,加強期刊宣傳。
  • 中國力學大會-2019 「MS17: 微納調控多場耦合力學」專題研討會徵稿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交流學術,偶爾風月本次大會的專題研討會之一,「MS17:微納調控多場耦合力學」,旨在聚集從事微納調控多場耦合力學的專家學者,分享微納尺度力、電、磁、熱、光、化學反應等多場耦合效應的最新研究進展,交流微納尺度多場耦合效應的物理力學機理、理論分析與計算方法、和實驗表徵與調控手段,探討微納尺度多場耦合效應在信息功能材料、先進能源材料和複雜生物體系中的應用與意義,從而促進交流與合作,共同面對挑戰與機遇
  • 中國力學學會2020年學術活動計劃
    3月27-29日武漢6第五屆全國計算力學青年學術研討會3月27-29日南京7第二屆計算材料與力學專題研討會4月3-5日杭州8全國首屆極端力學學術會議4月10-12日北京9軟物質複雜力學行為的實驗研究學術研討會4月10
  • 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在合肥舉行
    他說,中國科大一直堅持多學科交叉的科研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物理力學」就是一門典型的交叉學科,由錢學森先生創立,旨在從物質的微觀結構和運動規律出發,預測和揭示物質的宏觀性質和運動規律。他表示,第十五屆全國物理力學學術會議意義重大,全國物理力學的專家齊聚一堂,相互交流,勢必推動物理力學的蓬勃發展。
  • 【學術會議】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通知
    經中國力學學會批准,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定於2020年10月17-18日在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工業大學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國力學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承辦。會議研討和交流近年來國內外在極端力學方面的主要研究進展,進一步推動國內極端力學研究。
  • 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在西安召開
    戴蘭宏副理事長致辭本屆極端力學學術會議安排18個大會邀請報告和8個極端力學主題報告。17日上午開幕式之後,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通過視頻連線方式介紹了分子聚合物中的前沿力學斷裂力學問題和最新研究進展;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教授就高溫等極端物理條件下材料斷裂等重要力學問題作了特邀報告;隨後北京機電工程研究所的操小龍副總設計師和空氣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杜雁霞研究員分別作了「跨域往返飛行器極端服役環境下的關鍵力學問題」和「飛行器極端熱效應的預測與控制
  • 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成功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0日電(葉坤 高傳強 攝影記者 郭友軍 視頻製作 劉新科)智能賦能流體力學暨第二屆流體力學智能化研討會於2020年11月7日至9日在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南山苑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召開。
  • 中國力學大會分會場「第八屆全國力學史與方法論學術研討會暨全國力學學術大會力學史與方法論分會場」 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
    吳有生院士、鄭曉靜院士、鎖志剛院士、王成教授、何國威教授、馮西橋教授、廖世俊教授在會上做大會特邀報告,同時還有數百位專家學者在17個分會場做邀請報告,數千位專家學者在97個專題研討會做了報告交流。北京大學工學院力學與工程科學係數十位師生受邀參加大會並進行報告交流。
  •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第17屆現代數學和力學學術會議暨石油工程力學高級研討會通知 2020-09-01 15: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2018年度優秀約稿及審稿人獎評選揭曉
    近期,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評選出了2018年度優秀約稿及審稿人獎, 以下為名單:一、
  • 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
    18個大會邀請報告和8個極端力學主題報告。,極端自然環境的載荷表徵與檢測,極端條件和性能的數值模擬與優化設計,空間超大太空飛行器在軌動力學與控制,防熱複合材料超高溫力學行為進行了大會報告。,整個會場氣氛熱烈,參會學者圍繞極端力學的關鍵科學問題展開學術交流,共同研討了極端力學的科學內涵,交流國內外極端力學方面的研究進展。
  • 中國力學學會學術期刊指導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紀要
    《固體力學學報》(中英文版)主編王鐵軍教授介紹了中文版定位是服務學科發展、培養年輕學者、服務國家重大需求,英文版的定位是要成為國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期刊,提升學科地位,服務國家需求。《計算力學學報》主編亢戰教授認為國內科研評價重視國內期刊發表論文,是期刊發展非常好的機會。新一屆編委會將把繼續做好網站和論文著錄等的規範化,爭取達到EI收錄期刊的標準作為工作重點。期刊工作目標是繼續推進編委參與辦刊。將通過設立責任編輯等邀約和組織專題或專刊;鼓勵編委積極參與投稿、組稿和審稿。
  • 我校承辦的2020年多功能材料與計算力學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新聞網訊 10月16日,2020年多功能材料與計算力學學術研討會多功能材料與計算力學學術研討會成功召開。會議由青島市力學學會秘書長孫浩洋主持,青島市力學學會理事長王繼榮教授做主旨發言。此次研討會由青島市力學學會主辦,青島大學威海創新研究院、青島大學多功能材料與結構力學研究院、青島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和青島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承辦。
  • 中國力學大會《MS029第六屆災變破壞力學的數值模擬與試驗專題研討會》徵文啟事
    大會由中國力學學會主辦,北京理工大學承辦。作為本次力學大會固體力學類專題研討會之一的「第六屆災變破壞力學的數值模擬與試驗」(編號:MS029),由河海大學工程力學研究所、江蘇省力學學會組織,面向全國從事相關研究的學界同仁徵稿,歡迎踴躍參加。
  •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 會議紀要
    第十二屆南方計算力學學術會議(SCCM-12)於2019年11月15-18日在武漢大學隆重召開。
  • 陸夕雲院士做客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
    西工大新聞網9月21日電(高琛 王澤昊)9月18日下午15:00,西北工業大學極端力學研究院「力學講壇」第一講在友誼校區西會議室舉行。受極端力學研究院院長鄭曉靜院士邀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夕雲擔任本次報告會的主講人,為相關師生做了「高速流動的模擬與分析」的主題報告。
  • 青教中心組織參加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
    、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承辦的「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會議期間,青年教師們聽取了美國國家科學院和美國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學鎖志剛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教授等國內外優秀學者關於極端材料、極端環境、極端響應等領域的相關報告
  • 《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2018年度優秀編委獎評選揭曉
    經主編、常務副主編和副主編共同討論審定,《中國科學: 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英文版)評選出10位2018年度優秀編委,以感謝他們在積極參加辦刊工作
  • 我校師生參加2019年中國力學大會學術會議
    8月25日至28日,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薛長國博士團隊的3名師生在杭州參加了由中國力學學會和浙江大學主辦的2019年中國力學大會(CCTAM-2019)。    薛長國在MS59實驗力學先進測量方法、技術與應用分會場作了題為《基於玻璃透射掃描的新型微梁陣列系統設計》的學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