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螃蟹的蛇你見過沒?盤點那些窄窄窄食性蛇類!|肆養周報

2021-01-09 網易

  

  肆養周報起始於 2017 年 2 月 7 日

  以每周一篇的頻率,為爬友介紹國內外的爬圈諮詢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為止,一共發布了 122 期

  公號對話框回復「肆養周報」,能查看所有往期周報合輯

  (禁止)套娃時間:最近圈內糟心的事情多,又是各種協會又是快遞提價,放 2 只超級福利價爬寵【黑化珠寶蜥】和【星點守宮】。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你想養蛇卻怕老鼠?誰說蛇類只吃老鼠的!還有吃螃蟹的見沒見過?不信?那接著往下看!

  一般蛇類在自然界生存不易,對食物不會太過挑剔,蛙類鳥類小型嚙齒類甚至動物屍體什麼的都可能成為食物。但是有這麼一些蛇,它們的食物種類非常單一,不是自己喜歡吃的那類食物寧願餓死也不碰,這就是窄食性蛇類。

  而且這次一般的窄食性蛇類,如眼鏡王蛇吃蛇,偽蝮蛇吃蠑螈,食蛋蛇吃蛋這種的常見的我都懶得講,這次的蛇都是窄食性中的窄食性,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吃不了!

  吃蝸牛

  我們中國人喜歡吃田螺,法國人喜歡吃蝸牛,而且兩邊互相嫌棄對方吃的噁心,殊不知蝸牛和田螺那基本就是一種東西。而在蛇的家族裡也有喜歡吃蝸牛的種類,那就是來自鈍頭蛇屬的成員,在我國就有分布。

  

  鈍頭蛇在發現蝸牛後,會一口咬住其腹足,再用其下顎的牙將蝸牛肉一點點挑出,再配合吮吸的動作,將蝸牛肉和體液吃的一乾二淨,只留下一個空殼。那模樣像極了你吃香辣田螺的味道。

  

  吃蛾子

  如果說吃蝸牛沒有讓你差異,那麼這條蛇一定能讓你吃驚。它是 2017 年才發現的新品種蛇類,叫做紅斑高山蝮,它住的山還不是一般的高山,而是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

  

  通常爬行動物由於其變溫機制都喜歡溫暖的地方,根據初中地理知識:高度每上升100米,氣溫會下降0.6℃,海拔可達4、5千的青藏高原可不是蛇類的好去處。但是紅斑高山蝮就像蛇類裡的隱士高人,它遠離世俗,在這忍受著氣溫低、紫外線強的惡劣地區獨立存活,就像一位修仙者。

  但是不管再怎麼修仙,飯還是要吃的。這麼高的地區,連個鳥都不一定飛的上來,紅斑高山蝮只能捕食一些更小的動物,比如飛蛾。沒錯,在研究了紅斑高山蝮的胃容物後發現,這是一種以蛾子(主要是 Sideridis 屬的蛾子)為主食的蛇類,這在蛇類裡非常少見。

  

  不過在實驗室中,人工飼養的紅斑高山蝮被發現更喜歡吃老鼠,看來吃蛾子之舉也是為了生存所迫。【我是吃蛾子的蛇,就算是餓死,也不會吃一口老鼠的……真香啊!】

  吃白蟻

  如果你覺得上天抓蛾子的蛇本領還不夠,那麼這裡還有一個下地逮螞蟻的。盲勾蛇是一種原產於亞洲和非洲的蛇類,你也許能在花園的泥土裡發現它,只不過它體長只有 10CM 不到,外形又長得這個模樣(見下圖),所以你要是把它當蚯蚓也是正常,只有其吐信子才證明它是條蛇。

  

  盲勾蛇在野生環境下會爬到螞蟻或者白蟻的巢穴中,以蟻卵為食,雖然我不知道這個小東西是怎麼對抗螞蟻大軍的,但是很明顯它能有效的控制螞蟻數量。因為它被常常被當作除蟻的天敵被帶到其他地區,比如澳洲和美洲。

  

  由於澳洲特殊的環境,生物入侵問題非常嚴重,澳洲人也很謹慎的對待外來物種,我不知道盲勾蛇會不會造成生物入侵,但也許就算當地人看見了,也會把它當作一隻蚯蚓吧~

  吃蜈蚣

  哎呀,我覺得上面這些蛇也太沒出息了,就會欺負欺負小昆蟲小蝸牛,看看下面這條蛇才是蛇中豪傑。在我國傳統文化裡,有蜈蚣克蛇的說法,認為蜈蚣會利用其敏捷繞道蛇背後,注入毒液吸其腦髓,是蛇類的剋星。

  很明顯,這個說法並不科學,至少黑頭食蜈蚣蛇並不服這點。黑頭食蜈蚣蛇是食蜈蚣蛇屬(Aparallactus)的一員,它生活在非洲的東南部地區,通常可以在乾枯的白蟻堆和石塊下發現它們。

  

  黑頭食蜈蚣蛇的食性非常特殊,它們幾乎只以當地的蜈蚣為食,這對它來說並不容易,因為它的體長只有 30 多 CM,和大點的蜈蚣差不了多少。而且它是後溝牙蛇,毒液要等到吞噬到口內才會發生作用,這怎麼能快速制服的了兇猛的蜈蚣呢?這可能永遠是一個迷。

  

  吃螃蟹

  世界上有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叫紅樹林,茂密的樹木為水中和岸上的無數動物形成了家園,是灘涂動物如螃蟹的重要棲息地。而在這裡生活的其他動物,學會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個個養成了順手吃螃蟹的傳統美德,就連這裡的蛇也不例外。

  

  食蟹水蛇是一種生活廣泛的蛇類,從印度到馬來半島再到澳洲,只要有紅樹林的地區就能見到它們的身影。故名思意,它們是一種可以捕食螃蟹的蛇類。

  

  但是螃蟹可不像前面幾個軟趴趴的小蟲子,它全身被堅硬的甲殼覆蓋,以蛇的牙齒想要咬破蟹殼吃到肉很難,但螃蟹身體又太大難以整個吞下,那怎麼辦呢?

  食蟹水蛇的答案是吃蟹腳,蟹腳長而細,可以讓蛇整個吞下。食蟹水蛇會用身體纏繞螃蟹,然後用嘴咬住一隻腳拼命拉扯。

  

  由於螃蟹本身有斷肢機制,腳受到劇烈晃動會自己折斷,食蟹水蛇趁機就會把腳吃掉。一個又一個,直到螃蟹剩餘一個孤零零的身體等待死亡……(看來這個食蟹水蛇並不會吃螃蟹,光吃蟹腳有什麼意思,不知道最好吃的蟹黃蟹膏都在身體中嘛?)

  哎,看來作為一個吃貨,我還是低估了大自然的神奇,蛇的食性真的是千變萬化啊,如果你知道蛇還有什麼其他特殊的食性,可以在下方留言~

  新聞諮詢

  環境變化 · 寄居蟹的痛

  視頻來自@殘酷的動物們

  

  趣味科普視頻:十大殺人動物(下)

  視頻來自微博@貓哭兄弟

  

  港臺國外爬圈

  精選趣聞

  爬寵介紹 ·帶你看看國外爬友養的大壁虎

  以前不懂爬,把樹棲的守宮都叫做壁虎。按分類學來說,正經的壁虎應該是壁虎亞科壁虎屬的物種,接來下說的大壁虎就是壁虎中的壁虎。

  

  如果國內沒有在保育名單內,這物種一定是明星爬寵。這貨就是大體型(超過 30 釐米) + 爆脾氣 + 超容易飼養 + 華麗紅斑的爬寵,加上國外這幾年的選育,大壁虎也開始了基因之路。 除了國內,大壁虎在世界各地愛好者甚多。尤其是鄰近的日韓地區爬圈。已經有很多專業繁殖者。

  雖然國內不方便養,今天還是來看看國外爬友分享的大壁虎吧。

  

  先看看一些野生個體

  

  

  

  日韓爬友養出來的 CB 個體,這個物種基本已經人工繁殖化了。暴躁的脾氣也慢慢有所改善,手擼不是夢。

  

  看蛋的媽媽

  

  孵化

  

  

  

  

  小大壁虎是不是很萌?再看看國外爬店在售的基因品種,

  

  

  

  

  

  

  

  

  

  有些品系在日韓也很難見到,目前還在專業繁殖者手裡。

  發現 ·中國頸槽蛇原來靠吃螢火蟲幼蟲來製造毒液

  來自日本研究人員的發現,中國某些頸槽蛇 (赤煉蛇) 靠吃螢火蟲幼蟲,製造毒液。而遠在日本臺灣的頸槽蛇家族卻是靠吃蟾蜍來獲取毒液。

  

  據說體型上,日本種比國產種要普遍大。

  #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動物也是一樣。

  深度訪談 ·為什麼「不要放養你家的貓」(節選)

  原名:專訪《不自然的同伴關係》作者克裡斯提:為什麼「不要放養你家的貓」

  2020.6.19,環境資訊中心

  這篇是專訪《不自然的同伴關係》作者克裡斯提,提問專門圍繞寵物和生態展開(特別是寵物貓 )。問題和回答都比較深刻的。

  從統計數據來看,寵物對野生動物的影響非常驚人。2013 年刊登於《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的研究顯示,在美國,光是貓,每年就造成至少 13 億隻鳥和將近 223 億隻小型哺乳動物死亡。

  貓和狗是「目前地球上數量最多的肉食性動物」,記者彼得克裡斯提 (Peter Christie) 說。儘管它們通常都被餵得飽飽的,但當人類放它們到家附近的野地、登山步道或海灘上自由遊走時,它們最基本的本能仍然會被激發。

  以上所述還不是寵物對生態影響的全貌。

  克裡斯提在他的新書《不自然的同伴關係:在野生物滅絕的時代,反思我們對寵物的愛》(Unnatural Companions: Rethinking Our Love of Pets in an Age of Wildlife Extinction)中,不僅回顧這些在人類壁爐邊取暖的掠食者,一旦放到野外趴趴走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也探討了野生寵物貿易、寵物食品工業等深遠而盤根錯節的影響。此外也論及主導人類著手解決(或不解決)全球物種消逝問題的抗爭政治。

  2019 年,聯合國旗下研究機構「跨政府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服務平臺」(IPBES)警告,約有 100 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威脅。其他研究也支持了這個數字所代表的嚴重程度。2017 年《國家科學院學報》(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期刊論文指出,全球將近 1/3 的脊椎動物數量正在下降。

  在與 Mongabay 的訪談中,克裡斯提表示,人類對同伴動物的喜愛是造成問題的部分原因。這本新書記錄了他追蹤這個議題的腳步:從美國佛羅裡達大沼澤地、墨西哥城的生態公園,再到他的家鄉加拿大。採訪過程中,克裡斯提刻畫出這個複雜網絡中的各種角色:為了神聖的生物多樣性而奮鬥的科學家、充滿熱情的寵物擁護者,以及政府代表。這些角色之間爭論不休,有時候更涉及了對科學的攻擊,就像是石油大亨或菸草公司會做的事情一樣。如果要解決問題,一方面必須小心謹慎地處理那些涉及到人類真心喜愛的寵物議題,另一方面也得準確傳遞保育生物多樣性(與人類自身)的急迫性。

  克裡斯提寫道,他希望透過這本書「呼籲人們起身行動」,而不是要用冗長的敘述譴責寵物飼主。畢竟他自己本人也享受著寵物陪伴的喜悅。當他在家裡工作時,他的愛犬瑪姬( Maggie )與他共享空間,而他們之間的牽絆也因此貫徹全書。

  「沒有人比寵物飼主更清楚,我們與其他物種之間的牽絆有多神奇和讓人滿足」,他寫道。「廣大的寵物飼主社群(也是我的社群)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動物愛好者,他們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的讀者最終能夠了解到,我們作為飼主與動物愛好者,是下一步保育策略的希望。當全球正經歷環境劇烈變遷,野生物的世界也比以往更加脆弱,此時(我們的寵物和其他物種所屬的)自然正需要我們。」

  以下訪談內容為求精簡而有經過編輯。

  Mongabay 問(以下簡稱問)你可以簡單說一下,寵物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問題有多嚴重嗎?

  答:用一句話回答的話,寵物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你看,這 100 年來,有將近 500 種脊椎動物滅絕,而寵物和飼養行為可說是造成其中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物種滅絕的主因。這很嚴重。目前 IUCN 紅皮書的受脅物種之中,有上百種受到寵物威脅。其中,寵物對有些物種的存續造成直接威脅:有 63 種物種因為貓而滅絕、11 種因為狗而滅絕。此外,有 90 種左右的蛙類,因為寵物傳播的蛙壺菌而預估或已確認滅絕。這些數字都非常驚人,而且這甚至還沒算入嚴重影響野生動物族群的鸚鵡和爬行動物貿易。

  問:我知道貓對野生動物族群造成嚴重影響。但從你剛剛說的內容聽起來,寵物和寵物飼養行為對野生動物還有其他影響。那是指什麼呢?

  答:就如你所述,我在這本書裡面處理的主要是寵物作為掠食者所造成的問題,這種動物一般是指狗跟貓。它們是現在地球上數量最多的肉食性動物。但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寵物相關問題會造成一樣或更加嚴重的後果,外來入侵種就是其中一個大問題:各種動物流通於世的現象正擾亂生態系,且外來種對原生物種造成災難般的影響。其二,從森林、河流或其他水體中,捕捉野生動物到寵物市場進行交易,也嚴重影響生態。另外,寵物食品工業中,以養殖或畜牧行為生產餌料魚和肉品,也對棲地造成破壞。最後就是我前面有略為提到的,寵物身上的疾病也可能擴散至野生動物身上。

  問:你剛剛說最近有研究指出,上述這些問題影響了數十億隻小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生存。此外,你也說到,長期以來大家其實都或多或少有意識到這些問題。你覺得這些議題有什麼進展嗎?還是問題只有越來越嚴重?

  答:這是很好的問題。持平而論,這個問題在各地都越來越嚴重;但有些地方的狀況更糟。澳洲跟紐西蘭採取了一些比較激進(有些人認為過於殘忍)的手段移除入侵野外的寵物掠食者。像是澳洲政府祭出獎金移除流浪貓,並且為了在這幾年內移除海島上的流浪貓與狐狸,而投入大量預算與時間執行計畫。然而,英國相對來說就沒那麼積極阻止流浪貓獵捕野生動物。和美國面對的狀況一樣,這個議題在英國仍然很有爭議。所以這些問題的解決與否,真的要看各國政府是否願意邁出一步。

  但我認為還是有值得樂觀的理由。在美國至少有些人相信TNR(trap, neuter and release,捕捉、絕育與放回),並且很頻繁地在執行相關計畫。

  問:從流浪貓的例子來看,這些議題好像某種程度地被政治化了。在這種比較有爭議的議題上,劃分出兩種立場的人。

  答:我想這就是這本書的核心與目的。這是有爭議的議題,而且戰線早在論辯之初就已劃定。最一開始,科學社群只是單純陳述了事實。其中隱含的控制或移除議題,我認為只是潛藏在兩方陣營之間。但有很多團體對此表示敵意,然後戰線就此形成。在這本書中,我真的很想要指出寵物飼養對於保育有什麼影響,但我最主要還是想要在寵物飼主和保育人士之間,找出一個共同對話的空間,在這裡的兩方人馬,都是關心這些帶給他們快樂、有感知能力的動物,例如家裡養的貓,也例如野外的野生動物。我試圖要找出中間立場。

  這個議題已經朝二元對立發展。你知道,像是我很敬愛的彼得馬拉(Peter Marra),他對於消滅流浪貓的觀點,在很多層面上來看,都很符合生物學的邏輯。但這些觀點可能欠缺了社會學的視角,而這對於在棘手議題上推動有用的保育措施來說至關重要。

  問:你在書中指出,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提出了「慈悲的保育」(compassionate conservation)這個有趣的想法。

  答:貝考夫博士和跟他有類似觀點的人們認為,所有具有感知能力的生命都是神聖的,也因此他會認為,單純用殺戮解決問題是不可行的。我想,多數保育生物學家或許會回應道,雖然這種想法值得讚賞,但當你面對的問題是這些外來種寵物入侵到生態系之中,要用這個原則執行計畫是非常困難的。這些被入侵的生態系已經完全被擾亂了。就好像想要解決新冠病毒,但卻不移除病毒一樣。我們必須要儘可能減緩這些問題,因為這真的是生命之間的抉擇。

  

  問:其中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應該就是佛羅裡達大沼澤地的緬甸蟒,及其對當地造成的嚴重影響。但你指出,當地人想到了一個有趣的解方。

  答:大概在 30 年前,人們開始注意到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出現一些外來的爬行動物,特別是緬甸蟒。一開始是零星地在幾個地方發現緬甸蟒個體,後來漸漸引起關注。不久後,他們發現這個物種的族群成長得很快,也變得越發龐大。在短短幾十年後的現在,南佛羅裡達的大沼澤地國家公園和周邊水道,估計已經分布有成千上萬,甚至可能達到一百萬隻的緬甸蟒。這對於大沼澤地及其周邊的哺乳動物及其他爬行動物族群造成非常嚴重且負面的影響,因為這可以說是把當地生態系中的頂級掠食者從短吻鱷替換成這些巨大的蟒蛇。

  

  當局因此開始懸賞移除緬甸蟒。現在大沼澤地國家公園,以及負責該地區復育計畫的南佛羅裡達水資源管理局(South Florida Water Management District),開始聘請兼職的蟒蛇獵人,沿著南佛羅裡達的河堤四處尋找蟒蛇蹤跡。他們深入沼澤,並與蟒蛇搏鬥。殺死蟒蛇後,他們會領到時薪,與移除費用。

  問:那寵物食品工業呢?這裡面有什麼議題?

  答:關於這個部分,我在這本書中探討兩個主要議題。首先是肉牛工業:為了要滿足全世界對肉食的龐大需求,像是亞馬遜這樣的地方被大規模夷平,以建造肉牛牧場,這是造成熱帶森林面積流失的一大因素。寵物食品工業使用的動物性蛋白質,多達北美人攝取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當然寵物食品工業中的肉大多是用作飼料的原料,而不是像人類所吃的極佳等級肉品,而且如果不是拿來做成飼料,那些肉渣通常也會被丟掉。儘管如此,有越來越多人開始給寵物吃特選級肉品。所以這個問題其實越來越嚴重。為了建造肉牛場與草飼農場而造成的土地利用方式變遷,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樣性流失的重要因素。

  其二,我也探討了餌料魚的議題。餌料漁業指的是捕撈小型鯷魚與其他能夠繁殖大量幼魚以餵養許多物種(包含人類)的小群魚類,這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漁業,我們所吃的魚有很多都來自於此。

  然而,現在有越來越多餌料魚被拿來作為寵物食品,當然大多是用在貓身上,但也有些用來製成灑在飼料上的魚油或是其他寵物營養品。光是用在寵物食品上的餌料魚數量就已足夠龐大,並嚴重影響這些魚的族群。至於影響有多嚴重,則為未知,因為餌料魚的數量變化很大,但有證據顯示,餌料漁業的過漁現象已經對海鳥或其他倚賴餌料魚育幼的生物造成負面影響。這些海鳥是全球受脅程度最高的一群鳥類,所以這有可能是很嚴重的現象。

  問:你也提到了因為飼養寵物而造成的疾病傳播。這跟目前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有什麼關聯嗎?

  答:這在兩個層面上有關。首先,很明顯地,越來越多科學證據顯示這種冠狀病毒起源於野生動物與其他生物。而病毒之所以會爆發,主要也跟我們對野生動物疏於關注有關。人類造成野生動物棲地流失,把它們的生存空間擠壓得越來越小,這使得疾病的傳播更加快速。然後人類在野生動物的棲地上開闢了道路和其他建設,因此得以進而捕捉、帶走這些物種或是與其有所接觸。我們比起以往更容易接觸到這些野生動物。

  去年發布生物多樣性評估報告的 IPBES 作者群認為,現在的生態環境可能是傳播病毒的完美溫床。顯然,寵物飼養行為也對此有所「貢獻」,尤其是在森林裡捕捉野生動物到特殊寵物市場上交易。這不只是野生動物貿易問題,也使得疾病的傳播風險更高。

  另一方面,同時也是我感興趣的部分是,人們在疫情期間更加享受與寵物相處的時光。他們在隔離期間與寵物共處、花更多時間與它們互動,並因此更加體會到有動物陪伴的喜悅,以及與其他有感知能力的物種共享空間的樂趣。

  往好處想,我希望這些寵物飼主願意將這樣的經驗推及其他物種,了解各種物種的存在都讓地球不那麼孤單。如此一來,這些與動物互動的正面情感將可能有助於保育,並進而有可能降低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爆發與蔓延。

  問:那麼寵物飼主可以做什麼來最小化寵物對野生動物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呢?

  答:我們前面討論到貓狗這種掠食動物,我的建議是管好你家的狗,當你帶狗到海灘或其他野外地區時,記得牽繩。不要放養你家的貓。我聽過很多次,有人會說「我家的貓必須要出門,它如果待在室內會發瘋」,那就幫你的貓戴上鈴鐺或項圈,減少它們成功獵捕鳥類和小型哺乳動物的機率[審訂注]。在購買寵物食品時,你可以檢查原料來源是否適當。與獸醫確認寵物的營養攝取狀況。你不需要幫寵物補充過量的蛋白質,尤其是對狗來說。這一切作為都會有效改善問題。

  如果你要購買特殊寵物,請確定你不是因為它很稀有才買,並且請弄清楚這隻動物是從哪裡來的。這些也都有助於問題改善。

  我想我們會需要飼主為整個寵物業起身行動,試著促成某種認證系統的建立,明文規範寵物食品、寵物來源與棄養等相關事情。寵物業的全球產值超過 1600 億美元,成長快速。如果能夠在寵物業中為了保育而建立規範,對於減低其對生物多樣性造成的犧牲將有直接助益。

  我不知道最樂觀的情境應該是怎樣,但我希望能夠找到方法來說服寵物飼主,我們其實是站在同一邊的。這對於解決問題來說,是很重要的一步。

  我認為在保育工作上疏遠寵物飼主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尤其飼主的人數非常多,大約是美國家戶數的 2/3。只要我們能夠說服這廣大族群中的一小部分人,讓他們相信我們有共同的熱忱,或許就能夠讓他們更能接受為阻止生物多樣性流失而設立的規範與限制。

  審訂註:有研究指出,貓的身上掛鈴鐺雖然可以減少野生動物被捕抓到的風險。但是,讓家貓在外遊蕩,還是會讓野生動物的日子過得戰戰兢兢,隨時都要提高警覺。這樣一來,野生動物會過得寢食難安,無法好好覓食和繁殖。

  物種介紹 ·象鼻蟲圖鑑

  

  作者標出了地域和生活在該地的物種。

  

  # 能搞一盒標本應該不錯。

  極品個體 ·三隻不一樣的巴西龜

  

  

  這隻背上殘留一塊黑斑

  # 要是在幾年前,這些都是神物。

  

  肆養公號對話框回復「精選圖片」可獲得原圖~

  圖 |Internet

  文 |Darwin,Venom

  編 |Darwin

相關焦點

  • 盤點寵物蜥蜴的 5 大食性! | 肆養周報
    肆養周報起始於 2017 年 2 月 7 日  以每周一篇的頻率,為爬友介紹國內外的爬圈諮詢  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 31 日為止,一共發布了 122 期  【這篇文章就來盤點下寵物蜥蜴的常見食性,幫助新手更好的入坑選擇。  註:這裡的蜥蜴是指生物學上的概念,不光是通常所說的真 · 蜥蜴類,也包括【守宮】以及【石龍子】等。
  • . | 肆養周報
    肆養周報起始於 2017 年 2 月 7 日以每周一篇的頻率,為爬友介紹國內外的爬圈諮詢截止到
  • | 肆養周報
    肆養周報起始於 2017 年 2 月 7 日以每周一篇的頻率,為爬友介紹國內外的爬圈諮詢
  • 盤點兩爬類中那些盡責的父母~ | 肆養周報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兩爬類中那些盡職盡責的好家長吧!鱷魚雖然很多蛇都有看護巢穴的習慣,但是會自己孵蛋的蛇缺卻是少之又少。如果是母雞孵蛋的話,它只需一屁股坐在蛋上即可,反正它是恆溫動物本身自己就會散發熱量,不孵蛋也是浪費了。就類似天氣冷先去暖被窩的人一樣。但是蛇就不同了,印度蟒不像雞那樣是恆溫動物,它們的身體熱量和環境溫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它想要孵蛋就要額外產生熱量。
  • 蛇吞象沒見過,蛇吞蛇見識了!澳洲最毒的兩種蛇,誰更厲害?
    澳大利亞兩條毒性最強的蛇打起來,你猜猜哪條蛇會勝利呢?「我當時在大壩取了一些水樣之後開車沿途行駛,然後就在路中央看到了兩條蛇糾纏在一起,我趕緊下車看了看,覺得特別驚奇,我當時完全看呆了,我並不是蛇類愛好者,也害怕被蛇咬,但是待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之後,我感覺它不會再有機會咬我了,因為它的嘴已經被另一條蛇塞滿了。」Hedzik回憶,她之後又返回到了那裡想看看眼鏡蛇吃了虎蛇以後還能否正常活動,不過等她到達那裡時,蛇已經沒影了。
  • 全球最大的蛇,鱷魚見了它都懼怕,很少有人見過
    說起蛇類,我們都已經毛骨悚然了吧?尤其是省蛇類作為一種冷血動物,讓人看到都心生害怕。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只能夠見到些小蛇,相信很少有人見過蟒蛇。在動物園裡,可能會偶爾見到幾條,他們都是比較溫順的,不知道各位朋友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嗎?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男子與蛇合照被咬身亡是誰的責任?世界上最致命的蛇類盤點
    當時耍蛇藝人正要將眼鏡蛇繞到這名遊客的脖子上,結果這條蛇卻不按套路出牌,沒有老老實實地任由擺弄而是直接對遊客發起攻擊,不偏不倚地咬在他的臉頰上,並釋放出致命劑量的毒液。一開始,遊客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中毒,還很淡定地對著相機拍照。片刻之後,他感覺有些不太對勁,便讓耍蛇人檢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被咬傷了,但耍蛇人並沒有理會他,而是繼續表演。幾分鐘之後,男子開始失去知覺。
  • 盤點地球上已經消失的遠古巨蛇,第2個獵食大象,第1個愛吃鱷魚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蛇在人們原始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原始文化當中蛇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被人們當做圖騰信仰,從遠古時代到今天,說類也在大自然的影響下不斷的進化改變,曾經在地球上生活著許多體型巨大的蛇類
  • 世界上7大陸生劇毒蛇類,它們都可以輕鬆殺死一頭牛!
    世界上7大陸生劇毒蛇類,它們都可以輕鬆殺死一頭牛!說到毒蛇毒性排行,這是一個綜合標準,LD50隻是一個方面,還要與排毒量和體型大小綜合考慮。下面小編來盤點一下毒性最強的7種陸生劇毒蛇類。細鱗太攀蛇危險指數4.5顆星眼鏡蛇科太攀蛇屬,體長2米左右,原產地:澳大利亞,攻擊速度極快、毒性極強,致死率接近100%。俗稱內陸太攀蛇,以前叫做內陸盾尖吻蛇,還有沙漠猛蛇、兇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別名。 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隻老鼠,分布於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
  • 你有中招嗎?| 肆養周報
    新到的貨倒是不少,市場上傳的國外最後一批睫角已到國內;變異角蛙、霸王、波子等等進口蛙也來了;玩具蛇類出殼繁殖也都在最近;品種不少。不過有些新手在飼養豹紋守宮時候總喜歡過量餵食,每天餵且餵的較多,見到一天沒吃東西就著急來問客服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 科普日的硬科普(3)溼地的動物——蛇類篇
    赤練蛇是典型的夜行動物,白天很少出來,體長一米出點頭,偶有很大的個體,蛇老闆小時候見過1.5米的大貨。食性也很廣鳥、鼠、蛙、蟾蜍、魚、蜥蜴、其它蛇統統都來者不拒。尤其是捕食大個體的蟾蜍,那場面真的驚心動魄,讓人難以忘卻。
  • 常見的十大無毒蛇,你見過幾種?
    常見的十大無毒蛇,你見過幾種?人們對蛇的印象一直是有毒的,兇猛的,以及種種不好。但是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很多無毒的蛇存在,它們又有那些呢?水蛇水中無毒蛇水蛇又叫紅點錦蛇俗稱水長蟲、白線蛇。是指遊蛇科遊蛇屬動物及類似的蛇類。全球共分布有65~80種。除南美洲外,見於各大洲。
  • | 肆養公告&肆養徵稿&肆養上新
    五一小長假放假通知由於肆養五一員工放假,從 4 月 30 日
  • 翠苑一區蛇和青蛙對峙蛇類專家估計是無毒的黑眉錦蛇
    小汪說,小時候是農村長大的,一般的蛇見了不少,但這樣的蛇還真沒見過。  小汪和同事找了一根木棍,想把蛇挑起來。結果蛇攻擊木棍,咬住木棍不放,小汪趁機把蛇挑到了水桶裡面。    小汪住的地方是一樓,蛇出現的房間剛好有一道門是連著院子,平時,這道門都是不關的。院子疏於打理,雜草叢生。
  • 蛇類中的小可愛——豬鼻蛇,微毒卻傷不了人,遇到危險直接裝死
    蛇類中憨憨-豬鼻蛇在許多故事和電影中,蛇常常和邪惡、死亡和陰險狡詐聯繫在一起。比如動畫片《葫蘆娃》裡的蛇精,寓言故事《農夫與蛇》,還有電影《狂蟒之災》,無一不不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蛇類都是那麼奸詐惡毒的,像我們今天主角豬鼻蛇就不一樣,完全顛覆我們對蛇的認知。遇到危險就只會嚇唬人,實在不行只能裝死豬鼻蛇大約有50-80釐米長,與其它身形纖細的蛇不同的是,它們樣子像是個「小胖墩」。要想從顏色上識別豬鼻蛇是很困難的,因為它們的顏色變化太大了,幾乎什麼顏色都有。
  • 蛇還能不能養?清遠蛇類養殖戶盼望能延續特種養殖產業的脫貧路
    廣東人吃蛇和養蛇的歷史很長久,從餐廳到肉菜市場都很常見,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蛇肉還能不能吃,蛇的養殖何去何從?這些都是一個問題。在今年1月底疫情爆發後就接到林業部門的通知,停止了銷售蛇類產品,但1個半月的封控期當中,羅瑞祥與兒子羅興偉繼續餵養家裡的蛇。
  • 世界上超級巨型動物大盤點 印尼捕獲世界上最大的蛇長15米
    世界上超級巨型動物大盤點 印尼捕獲世界上最大的蛇長15米時間:2015-12-08 17:52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超級巨型動物大盤點 世界十大恐怖巨型動物盤點,太嚇人了!
  • 大學生宿舍養毒蛇 系原矛頭蝮蛇屬有毒性蛇類
    大學生宿舍養毒蛇 系原矛頭蝮蛇屬有毒性蛇類時間:2016-11-28 21:59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學生宿舍養毒蛇 系原矛頭蝮蛇屬有毒性蛇類 蛇,有毒蛇,麻煩你們森林公安前來處理。24日中午12時,位於昆明市嵩明縣軍馬場職教基地的一學院保衛處幹部打來電話求助。
  • 全球十種最恐怖的蛇排行 全世界最毒的十大毒蛇
    是全世界最強毒性的陸棲蛇種,一次毒液就可殺死20萬隻老鼠,形體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僅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於澳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沙漠及附近,細鱗太攀蛇生性害羞,當防禦時,身體會離開地面。1、食性細鱗太攀蛇又被稱作兇猛太攀蛇,它是地球上毒性最大的蛇之一。被它咬一口產生的毒液,足以殺死一百個成年人。
  • 世界上最奇異的蛇
    蛇的種類非常之多,有些蛇甚至我們是聽都沒聽說過,香蛇你聽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