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市民邂逅世上最小的蛇 它的世界沒有雄性

2020-12-03 東南網廈門頻道

海西晨報訊(記者 陳璐)前兩天,剛下夜班的陳先生路過廈門海滄自貿公園的一處馬路牙子。眼尖的他發現了一位「老朋友」———鉤盲蛇。據記載,這種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

第一次偶遇以為是蚯蚓

陳先生第一次和鉤盲蛇邂逅,是在去年五月初的一天晚上。

據陳先生回憶,當時他在海滄自貿公園散步,還以為自己遇到的是條蚯蚓。它長十餘釐米,通體披著黑色鱗片,不過,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

陳先生拍了一段十幾秒的視頻及幾張照片後,那「蚯蚓」鑽進石縫裡消失了。事後,陳先生把視頻及照片發到網上。網友告訴他,這是鐵線蛇,學名鉤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

「沒想到今年又在海滄自貿公園偶遇鉤盲蛇了!」陳先生很欣喜,他說:「雖然小蛇個頭小,但它的樣貌我記得很清楚,這次一看就斷定它是鉤盲蛇。」

這次陳先生偶遇的鉤盲蛇,沒有去年所遇的「粗壯」———其不過兩粒米粒並排那麼粗,長度大概五六釐米。小蛇沿著馬路牙子「S」型行進,時不時吐出信子。

這一回,陳先生順手撿了個礦泉水瓶,將小蛇帶回家養了一天。「我拍了幾段視頻和照片,告訴大家我遇到的是蛇,不是蚯蚓。」陳先生告訴記者,小蛇在他家「暫住」一天後,他便把小蛇放回他倆偶遇的地方了。

從陳先生提供的照片中,可以看到小蛇全身覆蓋著黑色細小鱗片,鱗片在光照下還會反光,此外還能看見小蛇吐出的深色信子。而視頻中,小蛇在米粒間以蛇形快速移動,樣子十分靈活。

鉤盲蛇的世界裡沒有雄性

經對蛇類頗有研究的動物愛好者春曉及廈門大學醫學院劉灝教授鑑定,陳先生遇到的小蛇,確實是鉤盲蛇。

鉤盲蛇是蛇亞目盲蛇科下的一種無毒蛇種,主要分布於非洲及亞洲,不過如今其分布已至世界各地;而在福建多地,都有觀察到鉤盲蛇活動的痕跡。

鉤盲蛇是棲息於地洞的蛇種,由於體型細小,又善於掘洞,常被誤認為是蚯蚓。不過,鉤盲蛇的身體並沒有如蚯蚓一樣分成明顯的段節。石下、花盆下、落葉堆、垃圾堆、巖縫等潮溼陰暗處,是鉤盲蛇喜歡出沒的地方;晚上及下雨過後,它常會到地面上「透透氣」。

春曉介紹,鉤盲蛇在民間亦被稱為地鱔或鐵線蛇,最大的鉤盲蛇也只有十幾釐米長,在蛇類裡是體型最小的。鉤盲蛇之所以「盲」,是因為它的雙眼退化成兩個小圓點,小眼睛上蓋有一片透明薄膜。有意思的是,鉤盲蛇的世界裡沒有雄性,是孤雌生殖。

相關焦點

  • 2米長大蛇鑽進市民被窩 專家教您夏季如何防蛇
    不過,林業人員說,蛇只是樣子嚇唬人,遇到蛇只要不碰它,不逗它,然後打個電話,其餘的就交給他們來處理。小編也很怕蛇,但聽這麼一說,就覺得不那麼害怕了。注意了,下面這些知識很實用,都是捕蛇者的經驗之談。­  夏季是蛇類出沒頻繁的季節。從今年4月以來,林業人員已接到市民關於蛇的求助和救助近200起。­  那麼,在廈門都有哪些類型的蛇呢?遇到蛇怎麼辦?
  • 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5釐米盲蛇
    原標題:不是蚯蚓竟是蛇 廈門一人行道縫隙裡現李先生彎腰觀察,發現它像蛇一樣曲線行進,而且似乎還會吐信子,不像是蚯蚓。「這是什麼東西?有沒有毒?」出於好奇,李先生就用小木條把它抓了起來。後經了解他才得知,這是一條盲蛇,約5釐米長。根據百科資料,盲蛇又稱鉤盲蛇,體長不超過20釐米,呈圓筒狀,形似蚯蚓,故又稱「蚯蚓蛇」。它為蛇目的一科,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無毒,以白蟻、螞蟻或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 市民:廈門都冬天了怎麼還有蛇,都不冬眠的嗎?
    海西晨報記者陳理傑,實習生呂明澤攝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彭怡郡)不少市民會有疑問,冬日裡蛇類是要冬眠的。12月份了,廈門還有蛇類出沒,是不是溫度較高的原因呢?昨日,記者請教林業專家找到了答案。  廈門野生蛇冬眠晚  林業人員表示,廈門屬於海洋性氣候,四季不分明。根據經驗,臨近12月時,廈門氣溫較低,不少野生蛇類都進入了冬眠狀態。但這幾年,廈門冬季氣溫變化太快,讓人難以捉摸,不少蛇類也「吃不準」。「11月中下旬,氣溫開始回落,我們仍接到了不少關於蛇類的求助報警。」
  • 福建現「巨型蚯蚓」 竟是世上最小蛇類
    永春驚現成精巨型蚯蚓; 竟是世界上最小的蛇類,網友驚呼這不是鐵線蛇嗎? 近日,有網友遇到一條「蚯蚓」,這條「蚯蚓」爬行姿勢怪異。 隨後永春網老鄭將照片發到網絡上,沒想到,不少網友說,網友遇上了「世界上最小的蛇」———鉤盲蛇。 在網友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條「蚯蚓」通體披著黑色鱗片,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像蛇在爬行。
  • 廈門「捕蛇達人」放生三十斤大蟒蛇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海西晨報 · ZAKER 廈門 記者 王世偉近日,不少野生蛇在廈門島外被放生。其中,最大的蟒蛇超過三十斤重!!說起蛇,許多人都會望而生畏。在廈門,有一位捕蛇達人阿寶用多年來的堅守與蛇成為了朋友。6 月 3 日晚,思明區西林一住戶,發現一條蟒蛇闖入衛生間,把該住戶嚇得不輕。聞訊後,阿寶隨身帶著捕蛇鉗、捕蛇鉤、毛巾、手電筒四件套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先伺機將毛巾蓋在蟒蛇頭部,遮住蟒蛇的眼睛," 這樣可以讓它覺得周圍比較安靜,不會有危險,就不會亂動。"
  • 有人在廈門山區放生十幾條蛇,包括重達40多斤的大蟒蛇
    「廈門多數蛇類的繁殖期一般在端午節前後結束,到時蛇擾民的情況將有所緩解,也有少數蛇的繁殖期在8月份。」近期廈門多地上演「蛇出沒」不少市民都很擔心(資料圖)下面給大家支招↓↓怕被蛇咬怎麼辦?首先撥打110求助在安全距離追蹤蛇的位置阿寶近期上門幫市民捉蛇過程中,有好幾次空手而回。因為求助市民怕蛇,沒有及時跟蹤到蛇的具體位置,等他到場後,蛇已不知所終。阿寶建議,市民如果在居住區域發現有蛇,首先要撥打110求助,最好在保持安全距離的情況下,追蹤蛇的具體位置,等專業捕蛇人員到場後指明位置,這樣就能避免「撲空」的情況,徹底消除安全隱患。
  • 草花蛇闖入小區 廈門一名女市民嚇得飛奔到樓上
    ­  打開鐵門門禁,竟看到一條草花蛇盤在樓梯口,廈門市民黃小姐嚇得飛奔到樓上――昨天下午,這事發生在湖裡韻園公寓90號居民樓下。­  黃小姐稱,這條蛇是青花色的,1米多長,目測不到1公斤重,見到人後,蛇沒有離開,反倒把她嚇得不輕。「我連忙爬樓梯到三樓家裡,朝窗外大喊『樓下有蛇!』」
  • 與它們的邂逅(下)
    最後讓它走了,它依舊是圓鼓鼓的樣子,猜測它已經非常不耐煩了。      對於它這樣的行為,我們猜測它先前遭受了蛇之類動物的攻擊,在遇到天敵的時候,一些蛙類會吸入大量空氣,讓身體顯得更大,也更難被吞下。     黑眶蟾蜍:今天夠倒黴,先被蛇追殺,成功逃脫後又被兩個兩腳獸抓住,折騰了我半天,這輩子的怪事都遇上了。藍瘦香菇!
  • 男子散步時遇上一條特殊的「蚯蚓」 專家:是條蛇
    (海西晨報記者陳璐)5月1日凌晨1時許,在海滄自貿公園散步的市民陳先生,遇上了一條特殊的「蚯蚓」。  網友:這「蚯蚓」是蛇  開始只是覺得這條「蚯蚓」爬行姿勢怪異,陳先生順手把它拍了下來,照片發到網絡上,沒想到,不少網友說,陳先生遇上了「世界上最小的蛇」———鉤盲蛇。  在陳先生提供的照片和視頻中可以看到,這條「蚯蚓」通體披著黑色鱗片,行進時呈「S」形,速度比一般蚯蚓快,十分靈活,像蛇在爬行。「也就十幾釐米長,我拍了它十幾秒,它就鑽到路邊的縫隙裡了。」
  • 這種蛇比狗狗都聽話,是最溫順的寵物,膽子再小也敢擼
    有一種蛇是美國的特產,它長得很美,就像是神仙一樣,卻偏偏喜愛在一個地方出沒,那就是玉米地裡,所以大家就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做玉米蛇。玉米蛇有三種顏色,最美的一種是白色,被叫做暴風雪玉米蛇。玉米蛇是現在在寵物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物蛇,對於人們飼養它的原因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玉米蛇是無毒的。
  • 世界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曾被誤當成雄性24年
    金氏世界紀錄大全周三(10月16日)公布,德國薩克森-安哈特州一隻雌性二趾樹懶今年迎來50歲生日,正式成為世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該只二趾樹懶的經歷不凡,曾有長達24年時間被動物園職員誤當成雄性。Paula成為世上最老的人工飼養二趾樹懶。
  • 世界首例「兩性鯊魚」被廈門漁民捕獲
    今年1月,廈門漁民在靠近臺灣海岸處捕獲了一隻間性鯊魚,這隻鯊魚只有0.5米長,重達0.4公斤。起初,它被認為是一隻雄性鯊魚,後經廈門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鯊魚的每一個生殖器都已經完全形成,它既有雄性生殖器官也有雌生殖器官。
  • 是蚯蚓還是蛇?世界最小的蛇.也太弱了吧——盲蛇
    提起蛇,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毒蛇,提起毒蛇又很容易能聯想到自己被毒蛇咬的樣子,一想到這些八尺的大漢都難免虎軀一震,好像對蛇的恐懼被刻進的基因裡,又因為恐懼使得人們產生對蛇的厭惡,甚至憎恨。是盲蛇不是蚯蚓老夫小的時候也是很怕蛇的,但隨著對蛇類的研究和了解,這份恐懼慢慢的減弱,畢竟蛇類家族中也不全是脾氣火爆,爭強鬥狠的傢伙。
  •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蛇?
    世界上最大的蛇是什麼蛇?蛇有蟒蛇、蚺、毒蛇、無毒蛇之分,蟒蛇與蚺是體型最大的蛇類了,在地球上曾經生存著巨大的蟒蛇,名為泰坦巨蟒,它生活在距今5800萬-6000萬年以前,是繼恐龍滅絕之後在陸地上生活的最大的食肉動物。
  • 身上的斑紋像蛇頭部的模樣像魚 「怪魚」現身海邊市民及時放生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實習生 葉琰) 身上的斑紋像蛇,頭部的模樣像魚。近日,市民小劉在海灣公園附近發現了一隻退潮擱淺的動物,在市民的幫助下,小劉將它放生。  黑色的點狀斑紋,又長又圓的軀體,看不見腦袋,「躲」在石頭與淤泥間一動不動……3日傍晚6點,正在海灣公園海邊散步的小劉,發現了這隻奇怪的動物。
  • 邂逅世上最稀有的海洋哺乳動物 - 知識速遞 - 國家地理中文網
    在墨西哥科爾特斯海搜尋小頭鼠海豚的生物學家擔心,他們可能已經太遲了。小頭鼠海豚是世界上最瀕危的海洋哺乳動物。   去年,地球上僅存97隻小頭鼠海豚。考慮到偷獵者和漁民們偶爾會用網捉到它們,科學家猜測,這種神出鬼沒的生物滅絕速度還會進一步加快。
  • 什麼是世界上最致命的蛇?眼鏡蛇第一它是最後一名
    眼鏡王蛇的長度達到18英尺(5.5米),也是世界上最長的毒蛇。其中的這個星球上最致命的蛇,它的毒液癱瘓導致的血管和肌肉組織出血。大班蛇Coastal Taipan(太攀蛇)主要生活在澳洲人口最多的東海岸,是澳洲最常見的毒蛇之一。移動迅速,白天就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捕食。而且它是極少數為了保護自身而主動進攻的蛇類之一。大班蛇是一種又細又長的蛇。這種蛇可以是棕色或深棕色的。它們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之一。
  • 「冰火蛇」為何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蛇?它是什麼來頭?
    然而,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毒蛇品種,這種毒蛇的名字叫「冰火蛇」,它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毒的蛇類。
  • 似曾相似的梗,廈門一市民誤把「海鰻」當「毒蛇」
    最近在廈門發生一幕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不過筆者覺得這種經歷應該不少網友也曾經歷,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家住廈門某小區的一女士準備下班回家時,在單位樓下馬路上偶遇一條「毒蛇」,當時第一眼看到被嚇得驚慌失措,還差點報了警。
  • 扒一扒世界上最毒的蛇
    第一名太攀蛇它是致命的一種毒蛇, 個頭很大,身體強壯,並能分泌致 命毒液,每咬一口釋出的毒液已足 夠殺死100個成年人,分布於澳洲北 部、紐幾內亞 ,體長約兩公尺。棲 息於樹林、林地,以小哺乳動物為 食,卵生。分布於澳洲北部、紐幾內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