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新聞報導,杭州的錢女士因為聽信傳言,說懷孕做B超對胎兒有害,導致發生宮外孕也沒去做檢查,最後差點因為宮外孕大出血而丟了性命。
現在由於科技的發達和孕期的需要,孕婦們在懷孕期間都要做上幾次B超。很多女性從得知自己懷孕的那一天起,最關心的就是腹中的小寶寶是否健康,而通過B超可以幫助準媽媽了解胎兒的生長發育、胎盤是否正常、羊水量多少以及胎兒的生理活動情況。但不少懷孕的女性在接受診斷性超聲檢查時,總是對這個「透視」子宮的儀器還心存疑慮,比如,B超做得太早、太多是否對胎兒不利?做B超時塗抹在身上的是什麼東西?是否對胎兒有害?擔心超聲波會對寶寶產生不好的影響,損害寶寶的健康,導致胎兒畸形。有些比較敏感的準媽媽,每次做完超聲檢查後都要擔心好久,甚至整個孕期都不得消停,生怕寶寶生出來後有什麼問題,讓美好的孕期黯然失色。那超聲檢查對胎兒到底有沒有傷害呢?
從現代醫學原理看,B超也就是超聲波診斷,而不是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超聲是一種超出人的聽覺範圍的頻率的聲音(20000赫茲以上的聲音),可以穿透物體,如果碰到障礙,就會產生回聲,而各種不相同的障礙物會產生不相同的回聲。人們通過儀器將這種回聲收集,並顯示在屏幕上,可以用來了解物體的內部結構。利用這種原理,人們將超聲波用於診斷和治療人體疾病。孕婦孕期做B超檢查,其目的是判斷胎兒生長是否符合孕周,判斷胎兒有否畸形,了解胎兒在子宮內是否安全。在不同時期超聲檢查的目的也不同。杭州市一醫院婦科主任仝醫生建議,孕婦在懷孕45天至60天,就可以進行孕期的第一次B超檢查。早期B超檢查是確定是否妊娠、妊娠的位置及孕囊大小與停經時間是否符合,為預產期的估計提供可靠的依據,並及時發現胚胎發育的異常情況。
那麼,網上盛傳的早期B超對胎兒有害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婦產科專家認為,這一說法目前沒有數據支持。「B超檢查對胎兒的危害是極小的,不會影響胎兒的身心發育,孕婦不必對孕期B超檢查產生恐懼心理。」多年的臨床觀察表明,接受B超檢查的孕婦其胎兒畸形發生率並沒有增加。B超的這種聲波傳導,對人體組織沒有什麼傷害。但如果聲波密集在某一固定地方,又聚集很長時間的話,就會有熱效應,這種熱效應達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對人體組織產生不良影響,影響細胞內的物質,包括染色體。理論上,高強度的超聲波可通過其所產生的高溫和對組織的腔化作用對組織產生傷害。而事實上,醫學上使用的B超是低強度的,低於94毫瓦/立方釐米,對胎兒是沒有危害的,至今尚沒有B超檢查引起胎兒畸形的報導。目前,各醫院在產科領域中使用的B超檢查對胎兒是安全的[1]。
此外,一些女性懷孕之後,心情就變得特別激動,尤其是現在只能生一個寶寶,所以更加注意胎兒的情況,很多準媽媽為了有一個健康的寶貝,真的是恨不得從懷孕的第一天開始,就想要時時刻刻知道胎兒的情況,於是,B超就成了實現準媽媽的這一願望的途徑。有很多準媽媽幾乎每月都要去做一兩次的B超才會放心。那麼孕期到底怎麼樣做B超才是合適的呢?
專家建議,一般情況下,在孕期做B超不要超過4次為好。第一次B超一般是在懷孕6周後,孕婦除了婦科常規檢查之外,應通過B超確定宮內妊娠是否正常,排除宮外孕、雙胎、葡萄胎等異常情況;通常第二次B超在懷孕18~20周做,可以了解胎兒生長發育大體情況,此時可確定懷的是單胎還是多胎,並測量胎兒頭圍等;一般第三次B超的時間則安排在懷孕28~30周,此時通過B超檢查能夠比較清晰地了解胎兒組織器官的發育情況,查看是否有體表畸形,還能對胎兒的位置及羊水量有進一步的了解;第四次B超也就是最後一次是在懷孕37~40周,此時做B超檢查是確定胎位、胎兒大小、胎盤成熟程度,有無臍帶纏頸等,根據胎兒的頭徑、骨骼的測量估計胎兒的體重,明確胎兒的胎位,進行臨產前的最後評估[2]。總之,孕期B超是很好的輔助檢查手段,準媽媽們為了寶寶近期、遠期的健康,應該正確對待B超檢查,既不過分擔憂,也不是多多益善。
文章作者:程芬芬 食品科學碩士,食品研發員,科普作者
參考資料:
[1] 張海燕 試論B超對胎兒的影響
[2] 蔣為雲 孕期B超檢查時間表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