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級分享,無長篇大論
大象和海牛組成了特提斯獸類(Tethytheria),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它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史前時代的特提斯洋岸邊。特提斯獸類和今天要介紹的蹄兔目共同組成了近蹄類(Paenungulata)。
平淡無奇的叔叔製圖
大象、海牛和蹄兔是有著共同祖先的,不過後代走向了不同的演化道路,大象變得巨大,海牛進入了海裡,而蹄兔變得小隻。曾經那些體型大一些的蹄兔目的動物都逐漸滅絕,只剩下了目前好像大老鼠一樣大小的蹄兔科。
蹄兔目動物英文為 Hyrax, 或者 Dassie。
蹄兔和嚙齒類動物(包括齧齒目和兔形目)很相似,最容易混淆的是齧齒目的旱獺(Marmot)和兔形目的鼠兔(Pika)。
蹄兔和兔子一樣上面兩個門牙彎曲不斷生長,這一點和大象也很類似,不過沒有長出嘴外,一般來說雄性上門牙更方正,雌性的更圓一些。下面有四顆成梳子狀的下門牙,用來梳理皮毛。
蹄兔長著小圓耳,脖子和尾巴很短,腿又短又細。前足四趾,有蹄狀的趾甲,後足第一和第三趾有蹄甲,中趾有爪。蹄兔眼睛上方有白色的斑塊,好像淺色眼影或者是粗粗的白眉,可能也是蹄兔看著眉清目秀的原因。蹄兔不呲牙的時候看著好像是在微笑。
蹄兔善啼,雄性蹄兔用啼叫傳遞信息,發號施令。
蹄兔目下只有蹄兔科一個科和其下三個屬。東樹蹄兔以前被看作南樹蹄兔的亞種,現在更多被看作單獨一個種。
平淡無奇的叔叔製圖
巖蹄兔外形上比較敦實。
巖蹄兔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黃斑蹄兔外形比蹄兔瘦一些,口鼻部分更加窄一些。
黃斑蹄兔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黃斑蹄兔後背明顯的黃斑
蹄兔是比較原始的哺乳動物,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差,蹄兔會聚集在一起或者做日光浴取暖。
巖蹄兔和黃斑蹄兔群居,生活在巖石區,是晝行性動物。它們會成群躺在巖石上曬太陽,輪流放哨,以免被天敵一鍋端。有時為了捕食,它們也會上樹。
巖蹄兔和黃斑蹄兔生活區域多有交叉,不過沒有混血,主要原因是性器官形態非常不同。
樹蹄兔主要生活在樹上,也會下樹。樹蹄兔是夜行性動物,一般獨居。人們比較少機會看到樹蹄兔。
西樹蹄兔 National Geographic Photo Ark
樹蹄兔的體色和環境有關,在潮溼植物繁茂一些的地區體色較深,在乾燥植物稀疏一些的地區體色較淺。
其實從外形上分辨三個屬的蹄兔還是比較難的。區分三種蹄兔可以看牙齒,巖蹄兔的上前磨牙比上磨牙短,黃斑蹄兔的上前磨牙和上磨牙一樣長,樹蹄兔的上前磨牙比上磨牙長。
巖蹄兔分布在非洲和中東,而黃斑蹄兔和樹蹄兔只在非洲有。
新加坡動物園可以看到巖蹄兔,在衣索比亞大裂谷區 (Great Rift Valley of Ethiopia)。叔叔之前沒有注意到它們,一直錯過。
圖源:WRS 新加坡野生動物保育集團
參考: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rax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projects/photo-ark/animal/procavia-capensis/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projects/photo-ark/animal/heterohyrax-brucei/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org/projects/photo-ark/animal/dendrohyrax-dorsalis/
https://www.wrs.com.sg/en/singapore-zoo/animals-and-zones/great-rift-valley-of-ethiopia.html
關注叔,不走丟
往期連結
動物園裡的動物:犀牛
動物園裡的動物:水獺
動物園裡的動物:河馬
動物園裡的動物:大象
動物園裡的動物:海牛和儒艮
海洋裡的動物:鯨豚類
動物園裡的動物:鰭足動物
動物園裡的動物: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