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動物園裡的動物

2021-01-10 騰訊網

冬天,動物園裡的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在順義一個不大的動物園裡,我們看到了幾種動物。鴕鳥很好玩兒,高高的個頭不停地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盯著你看。餵點菜葉子,爭著搶著吃。不過,餵的時候不敢拿在手裡,之前看過有人拿著胡蘿蔔條餵鴕鳥,手指頭被咬出血了,有點嚇人。可能鴕鳥的眼神兒不太好使吧。

這裡可能是個私人承包的動物園,好像除了北京動物園之外,很多私人承包的動物園裡面,都可以對動物進行投喂。這裡最大的看點是老虎和鱷魚。可惜,我們是既沒看到老虎,也沒看到鱷魚。老虎籠子裡是空的,可能都在室內趴著呢,外面太冷,不想出來吧。鱷魚據說在玻璃房子裡面,但是房子鎖著,什麼也看不到。

外面幾隻梅花鹿,看上去沒什麼精神,餵油菜葉子,也不吃,可能鹿不喜歡吃這個吧。

但小矮馬和四角羊就不一樣了,吃得特別高興,腦袋幾乎都伸到袋子裡去了。

兩隻熊很好看,有著紳士一般的白色V字領,但是期盼的小眼神兒讓你心生憐憫。而且盯著你看的時候,發現你不動,還會使勁兒敲白色的管子,那意思好像是說:「就知道看啊,不知道給點兒吃的啊!」我順著管子扔進去的油菜和蘿蔔,黑熊吃得特別香!看著挺好玩兒的,也覺得有點心酸。

總體來講,這個小動物園維護得一般,遊客也非常少,不超過10個人,我們轉了一個小時,就離開了。

相關焦點

  • 重慶動物園裡的動物怎麼過冬?空調、地暖、肥宅……
    山城的氣溫又降了,面對漫長而溼冷的冬天,重慶動物園裡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小傢伙怎麼度過?其實,它們和人類差不多,冷的時候也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宅在家裡,很多動物的籠舍裡,空調、地暖、大棉絮也少不了。19日,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走進重慶動物園,為你打探這些最怕冷的動物怎麼過冬。
  • 動物園裡的動物:蹄兔
    曾經那些體型大一些的蹄兔目的動物都逐漸滅絕,只剩下了目前好像大老鼠一樣大小的蹄兔科。蹄兔目動物英文為 Hyrax, 或者 Dassie。蹄兔和嚙齒類動物(包括齧齒目和兔形目)很相似,最容易混淆的是齧齒目的旱獺(Marmot)和兔形目的鼠兔(Pika)。
  • 「三九」天,北京動物園裡的動物是這樣過冬的(組圖)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今天是「三九」第二天,北京已經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時段,北京動物園裡怕冷的動物們如何過冬?原來,泡「熱水澡」、烤「暖氣」、躺「棉墊」......動物園的動物們早就過上了「暖日子」。
  • 野生動物園 動物過冬提前準備
    2011年10月11日 01:14  稿源:中安在線-新安晚報   分享到:   時至深秋,為動物們做好過冬準備也成了合肥野生動物園的大事。
  • 蟒蛇整天睡覺 大象是個"吃貨" 動物園裡的動物怎麼過冬?
    記者崔引攝  就在我們用羽絨服、帽子、圍巾把自己裹得緊緊的同時,寧波雅戈爾動物園裡的動物卻過得很愜意。  蟒蛇整天睡覺  昨天,記者來到寧波雅戈爾動物園。一進爬行館,就感到一股暖意撲面而來,瞄了一眼溫度計,差不多有20℃。  進門處,靠牆的恆溫箱裡,蟒蛇已進入冬眠狀態。
  • 這個冬天不怕冷 野生動物園為動物過冬做足準備
    ,因為不少動物家裡的取暖設備都開起來了。  「動物裡的孕婦產婦,一些老家在熱帶或者四季溫差不像杭州這麼大的地方的動物們,冬天到了,就得上取暖設備。」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劉建勳告訴記者。  昨天,記者來到一些開著取暖設備的動物家裡看了看,逛完之後很羨慕!
  • 寒潮來襲,動物園的動物怎麼過冬?
    重慶的氣溫又降了,面對漫長而溼冷的冬天,重慶動物園裡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小傢伙怎麼度過?其實,它們和人類差不多,冷的時候也會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宅在家裡,很多動物的籠舍裡,空調、地暖、大棉絮也少不了。
  • 動物園採取供暖設施,動物們過冬也都有保障,溫暖舒適過完冬天
    進入供暖期之後,天氣也是越來越冷,那麼動物園的動物是怎麼過冬的呢?相信很多市民也是十分關注的,記者為此也來到西寧野生動物園,一起去了解這些動物朋友們是如何在高原度過寒冷的冬天。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靈長類動物館和大型珍稀動物館的動物,比如長頸鹿和河馬等動物都是特別怕冷的,在這些動物的館內也會提供暖氣,保障這些動物不受寒冷。記者也來到靈長類動物館,很清楚就能夠看到這些靈長類動物要不就是呆在暖氣管旁邊取暖,要不就是嬉戲打鬧,絲毫沒有受到天氣的影響。
  • 這個寒冬,動物園裡的「小可愛」們怎麼過?
    大家一定穿上了最暖和的羽絨服了吧,同樣面對降溫,那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如何禦寒?1月7日,重慶日報記者走進重慶動物園,打探動物們如何度過寒冬。「浴霸」美食溫暖了它們上午10點,記者來到重慶動物園兩棲爬行館。不過,面對記者的到來,兩棲爬行動物們顯得有些「冷漠」,一動不動地呆在籠舍裡。
  • 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動物們幸福的「貓冬」生活
    位於群山中的哈爾濱北方森林動物園室外已達零下30°C,動物園裡來自世界各地2000多隻動物卻毫不在意,它們正很東北地享受著幸福的「貓冬」生活。非洲象「貓冬」安排暖氣+火炕新年的北方森林動物園室外一般般都是零下20多度到30度,而非洲象小情侶「豆豆」和「貝拉」的家裡是零上20多度。
  • 南京動物園驚現「鼠吃蛇」 專家:冬天餵蛇不科學
    中國江蘇網12月9日訊(記者 趙筱青)8日,南京市民劉先生在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見到驚人一幕:「動物園內用來餵養大王蛇的小白鼠,竟然把蛇咬了!」劉先生和許多市民都被這一幕驚呆了。據了解,蛇是一種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專家表示,動物園在冬天給蛇餵食顯然是不符合科學的飼養方式。  逆天!
  • 太原動物園裡各種動物趣味過冬(圖)_高清讀圖_山西新聞網 - 主流...
    3-19℃的館舍裡,白犀牛兄弟吃得津津有味。寒潮來襲,地處太原東山的太原市動物園一帶更是降溫明顯。來自熱帶的動物們既不能添加衣物,也不能生火取暖,它們該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當日,記者來到太原市動物園一探究竟。飼養員介紹,入冬以來,動物園方面為了給動物保暖,各種供暖設備「火力全開」,除了正常的暖氣供應外,電暖氣、空調、電熱扇統統上陣,無論室外溫度如何變化,動物們的館舍內總是溫暖如春。
  • 成都動物園裡的「花式」保暖:企鵝烤火
    11月26日下午,成都動物園企鵝館外,幾乎每個路過的遊客,看到4隻圍在取暖器旁的企鵝後,都會發出上述疑問。記者從成都動物園的企鵝飼養員處了解到,烤火的企鵝叫斑嘴環企鵝,分布在非洲,也會怕冷。上個月21日,氣溫大約14度左右的時候,企鵝館開始使用取暖器。等過段時間更冷的時候,可能還會再增加一個。除了企鵝,動物園還有什麼怕冷的動物?
  • 深圳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也有粽子吃
    深圳野生動物園開展了別開生面的「動物粽動員」活動。小朋友在家人的陪同下在該園裡給動物們包粽子,並把包好的特色粽子親手餵給動物。小朋友們在動物園裡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佳節。當日上午,動物園工作人員早早就準備了各種蔬果、顆粒料、蒜等食材。根據各種動物的生活習性,在動物園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遊客開始為長頸鹿、斑馬、環尾狐猴等動物們包各種特色粽子。
  • 冬天來了,動物園裡的小可愛們咋過冬?地暖、浴霸齊上陣!
    冬天來了,動物園裡的小可愛們咋過冬?地暖、浴霸齊上陣! 關鍵詞 >> 冬天
  • 後疫情時代,動物園裡的動物,快把人類忘卻了
    這裡是許多武漢居民認識動物的起點。和大多數城市的動物園一樣,它早已成為武漢城市記憶的一部分。因為疫情封城的日子裡,人們哪兒也去不了,包括動物園。如今,隨著城市恢復正常運轉,它也重新敞開了大門。 從某種程度上看,疫情微妙地給了人類一個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和動物的關係。
  • 疫情當前 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怎麼樣了?
    記者從位於大興的北京野生動物園了解到,作為平日的大人流聚集活動園區,北京野生動物園也是自1月21日就打響了疫情的防控阻擊戰,第一時間向公眾發布了臨時閉園公告,並每日做好園內重點區域的消毒工作,加強了內部員工的管理與動物飼養工作。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市民們也很是關心野生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它們的生活狀況有沒有收到疫情影響呢?
  • 天冷了 告訴你動物園的動物是怎樣過冬的
    動物園的動物們在工作人員的呵護下正式開啟了過冬模式。地熱、油汀、電熱板、暖風機、稻草、粉皮門帘等已經檢測、安裝完畢。當然在飲食結構上,也做了相應的調整,高能量食物增加,為此動物園還購進了飼料顆粒機。小長頸鹿首次過冬,墊草、電熱板、地熱齊上陣還記得今年年初剛出生的小長頸鹿「歡歡」嗎?
  • 動物園裡有啥動物?直到1958年時,學者:動物園中關著的,還有人
    啥是動物園?動物園裡又有啥?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大多人都不屑回答。顧名思義,動物園裡住著的,自然是形形色色的動物。而通過動物園,國家可以對一些動物起到保護作用,同時也能供人欣賞,加強科普教育。的確,在如今,動物園也成為了家庭遊玩所必去,也是小朋友最喜歡的娛樂場所之一,而這也正是動物園的意義。不過在15世紀的歐洲,動物園雖然也是供人消遣娛樂,但其中卻並非全關著動物,裡面竟關著不少人!在人類早期,動物園一般是貴族們享受的場所。他們將奇珍異獸關入動物園中,以供貴族們玩賞。不過,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洲的很多動物園卻變了味。
  • 天津動物園動物不冬眠(組圖)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據動物專家介紹,黑熊、蛇、鱷魚等動物都會冬眠,而缺乏食物是動物冬眠的主因。在這個寒冷的季節,生活在動物園的動物們睡了嗎?昨天,記者一行來到了天津動物園。  記者在黑熊的每日菜單上看到,黑熊冬季的食物充足,每天比原來增加20%的魚、牛肉餡等精飼料。這麼一來,居住在這裡的黑熊,習慣了享受飯來張口的幸福生活,徹底改掉了冬眠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