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兔吃各種各樣的植物。巖蹄兔主要以草為食,即以相對比較粗糙的食物為主,因此,它們牙齒的齒冠很高,齒根相對比較短;灌木蹄兔和樹蹄兔的食物以軟食為主,因此,齒冠比較低,齒根相對較長。
蹄兔不反芻,但是消化道比較複雜,包括3個獨立的含有微生物的區域,因此消化纖維的能力與反芻動物差不多。它們的腎允許它們僅呼吸潮溼的空氣就能充分保證水分的需求,而且,它們濃縮尿液的能力及產生電解液的能力很強,可以排出大量的未分解的碳水化合物。由於蹄兔連續不斷地在同一個地方排尿,會積累很多結晶的碳酸鈣,弄得懸崖壁上都是白色的斑點。此結晶物被多個南非的土著部落和歐洲人用做藥材,可以用來治療癔病等精神疾病和外傷。
為了彌補身體對溫度自我控制差的缺陷,蹄兔們經常擠在一起曬太陽。它們相對不太活躍,新陳代謝速度慢,這可以保證它們在食物質量差的乾旱環境裡生存。然而,棲息處必須能夠保持溫度和溼度的相對穩定。
蹄兔的社會組織形式有很大不同,這與它們的生存空間有關。南非的土丘群面積一般不到4000平方米,巖蹄兔和灌木蹄兔生活在緊密聯繫而且穩定的"家庭"裡,每個"家庭"由3~7隻近親成年雌性、1隻守護領地的雄性、分散的其他雄性和雌雄幼崽組成。大的土丘容得下幾個"家庭",每一個"家庭"佔據一片領地。一塊地盤上的雄性蹄兔會抵制其他雄性蹄兔的入侵。雌性生存的核心區域在灌木蹄兔中平均為2100平方米(有27個成員),在巖蹄兔中為4250平方米(有4個成員)。
雌性蹄兔不會保護它們的地盤,領地有時還會重疊。成熟的雌蹄兔會組成群體,最終會合併為一個"家庭"。雌性蹄兔大約一年受精一次,它們的生育高峰與降雨量的高峰期相一致。在一個"家庭"組合裡,懷孕的雌性一般集中在3個星期之內生出幼崽,雌性灌木蹄兔每窩生1~3隻,平均為1.6隻;巖蹄兔每窩生1~4隻,平均2.4隻。一般在幼崽出生後1~5個月內斷奶。無論雄性還是雌性蹄兔,達到性成熟都需要16~17個月。性成熟後,雌性蹄兔一般會加入到成年雌性蹄兔的隊伍中,而雄性蹄兔30個月大時會分散開。雌性比雄性的平均壽命長。
成熟的雄性蹄兔分為4個類群:有領地的、在領地外圍的、早期分散的和晚期分散的。有領地的雄性蹄兔是主要的領導者,它們對其他成年雄性蹄兔的侵略行為一般會在交配季節體現出來。在交配季節,它們的睪丸重量能增加20倍,這些雄性蹄兔會獨佔幾隻雌性蹄兔,不過它們喜歡與年齡超過28個月的雌性蹄兔交配。有領地的雄性蹄兔每年會找一個雌性蹄兔群體獨自佔有,而將其他的雄性蹄兔趕出雌性洞穴和曬太陽的地方。雄性之間的爭鬥有時是致命的,儘管這樣的爭鬥很少。
在一個小丘上,在領地外圍的雄性蹄兔不能定居在那裡,但在大土丘上,它們可以在有領地雄性蹄兔的地盤邊緣處佔據一小片地盤。這些雄性蹄兔單個生活,當有領地的雄性離開時,其中地位最高的一隻會佔有一個雌性群體。它們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爭鬥,僅僅會在交配季節裡發出叫聲。大多數在領地外圍的雄性蹄兔的交配目標是年齡在28個月以下的雌性蹄兔,而年紀大的雄性蹄兔懶得與這些年輕的雌性蹄兔交配,因為第一次懷孕出生的幼崽的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