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創新與戰略系(籌)教授蘇濤永接受人民網-上海頻道採訪,就「五五購物節」在激活特大城市的消費活力、挖掘新經濟潛力方面的作用發表看法,以下為刊發原文。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如何激活特大城市的消費活力,挖掘新經濟潛力,構築消費城市的強大「勢」能?上海率先放了一個「大招」——
一個月前,一場上海首創、規模空前的消費節慶活動——「五五購物節」在黃浦江畔啟動,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與20位中外企業代表相繼登臺,面向全球喊話「買買買」,進一步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全球推介大會暨「五五購物節」啟動儀式現場
陳正寶、張馳攝
上海,這座向來被視為消費風向標的國際化大都市,為何不遺餘力創意「造節」?這一「人造」節慶又能否達到提振消費信心、拉動經濟復甦的目標?
6月3日,「五五購物節」即將迎來「滿月」之際,上海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半程跑」成績單:截至5月底,上海已先後舉辦84項重點活動和470餘項特色活動,帶動全市網絡零售額近1000億元,線下實物消費1443.6億元,線上線下銷售額近2500億元……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背後,折射出的是噴薄而出的消費熱情,是「肉眼可見」的復甦信心。
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提振消費。一度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上海經濟,正日趨呈現出全面復甦向好態勢。
購物節行程過半,拉動消費成效明顯
「努力做好地標文章、流量文章、聯動文章,充分借力在線新經濟,更好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4月28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赴部分大型商圈調研時強調,要以「五五購物節」為契機,切實把人氣聚起來,把商氣匯起來,把消費提振起來。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作為國內首批「社零」邁入萬億級的城市之一,2019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35萬億元,連續三年穩居全國城市首位,消費作為經濟穩定器和壓艙石的作用越發凸顯。
為面向全球進行國際消費城市推介,進一步打響「上海購物」品牌,包括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內的各級政府領導也紛紛面對鏡頭,給購物節、給本土品牌「直播帶貨」。
千企萬店、全城動員,日日有活動、周周有亮點,撬動消費這一經濟增長第一動力,為促進上海消費、打響「上海購物」品牌點燃了一把火:
線上銷售保持快速增長。5月份,全市網絡零售額近1000億元,其中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13%;據市郵政局數據,主要快遞企業攬件數同比增長17.9%。
消費者在盒馬門店選購 盒馬供圖
線下實體商家持續回暖。在外來消費仍處恢復階段的情況下,5月份支付端大數據監測的全市線下實物消費1443.6億元,基本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重點行業保持增長態勢。重點監測樣本企業數據顯示,5月份汽車銷售額同比增長8.9%;化妝品、食品、服裝鞋帽類銷售額實現兩位數增長,同比增速分別達15%、12.7%和10.7%;華為等各大品牌先後發布新品,帶動通訊器材類銷售額同比增長5.7%……
重點商圈人氣持續回升。南京東路、南京西路、小陸家嘴、五角場、徐家匯、中環(真北)、虹橋商務區等商圈客流環比分別增長62.3%、23.5%、59.9%、35.4%、41.2%、33.7%和55.3%,銷售額環比分別增長143.6%、43.6%、126.6%、67.7%、84.3%、63.9%和41.2%。
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蘇濤永認為:「多方面的數據顯示,五五購物節對線上和線下的零售平臺、商家和品牌企業的銷售業績均有很大的拉動作用,也實實在在地為消費者帶來了實惠。隨著線下各類主題活動的開展,上海主要商圈的客流量正在逐漸恢復,提振了人們消費的信心。」
「五五購物節」靚麗清單,離不開制度創新突破溢出的政策「紅利」。華源表示,市商務委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上海海關等部門出臺11條特殊管理措施,支持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市稅務局啟動首個購物中心離境退稅即買即退集中退付點;市交通委提供精準公交地鐵等交通配套保障;市綠化市容局延長景觀燈光開放時間,擴大開放區域;市城管局支持有序放開「外擺位」經營等。
5月8日,人民網電商研究院發布題為《線上線下新經濟融合發展 「五五購物節」打造提振消費新範本》的研究報告認為,「五五購物節」通過網絡促銷、假日經濟和消費券的相互疊加,推動線上線下新經濟融合發展,打造出一個提振消費的政企聯合新範本。
領導化身「帶貨主播」助力城市「滿血復活」
上海首創的「五五購物節」,為何能「一飛沖天」,引領全城嗨購,向世界消費復甦傳遞上海模式?
從整體經濟形勢看,今年二季度開始,隨著疫情在國內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經濟數據逐步回升。爬坡階段,氣可鼓不可洩。上海在關鍵時刻推出「五五購物節」,以大幅度的優惠讓利提振消費,更為經濟整體復甦添一把火、加一把勁。
為面向全球進行國際消費城市推介,進一步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上海各級政府在廣泛動員、直播帶貨等方面給予了史無前例的「加持」。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介紹聯影天眼CT 上海市經信委供圖
5月17日,購物節系列活動之上海消費雲峰匯上,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上陣「直播帶貨」,為全網推介上海製造硬核科技。實際上,後疫情時代,為拉動經濟促增長,上海各區領導紛紛化身「帶貨主播」,直播逛商圈、探店、推銷非遺美食、特色農產品,激增的數據顯示他們的直播帶貨業績可觀。
楊浦區委副書記、區長薛侃(左二)直播帶貨 楊浦區供圖
楊浦區委副書記、區長薛侃在當天的「直播帶貨」環節,穿著出自楊浦的回力運動鞋走進直播間,化身「網紅主播」介紹楊浦的創新發展環境。不僅現場跳繩,體驗了一把健身神器,還賣力為楊浦「質造」吆喝。
閔行區副區長吳斌表示,要經過購物節這種方式,推進發光與發熱並重,把前期購物節好的做法變成好的經歷、把即時活動變成常態化作業、把活動方式變成實踐成效、把領導帶頭變成全民參加,進一步促進消費回歸,拉動經濟展開。
寶山區委書記汪泓(左二)直播帶貨 胡偉攝
「通過購物節的全面推動,寶山區交出了一張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把危機轉化為發展的機遇。」寶山區委書記汪泓指出,今年「520」,全區18家重點企業實現2900萬銷售額,已略好於去年同期,全區消費正在實現持續穩定復甦。她認為,雲洽談、雲購買、雲會商已經成為了一個新模式、新經濟、新業態。
「危機孕育著新生事物,每一次危機後都會誕生出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模式。」蘇濤永教授認為,上海首創的五五購物節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也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嘗試。
蘇濤永教授指出,實際上,購物節等重大營銷活動的開展必然會促進消費,這符合經濟活動和市場行為的基本規律。尤其上海「五五購物節」是由政府發起號召、各大電商平臺發力、全市範圍內商家參與、線上線下齊上陣,聲勢浩大,活動豐富,對消費市場的復甦大有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各級領導「衝鋒陷陣」,帶頭示範中,各鎮黨委書記、鎮長也紛紛「支援」,加入帶貨行列;「在局長帶你遊上海」直播間,上海各區14位文旅局局長也陸續走進直播間,展示上海的多樣魅力。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行業研究院零售行業研究團隊負責人榮鷹表示,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政府官員保經濟的壓力是巨大的;另一方面,新技術和新模式能夠讓官員們直接面對普通大眾,這對政府以後指定更加合理的政策提供了一個直接的信息渠道。
「上海五五購物節的意義,超出了刺激消費本身,其背後折射出三層含義。」蘇濤永教授指出:一是打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品牌消費節IP,促進國際消費城市的建設;二是五五購物節的品牌影響助力上海老品牌的回歸和新品牌企業的提升;三是購物節作為政府服務創新的試驗場,推動政府多層次、跨部門協作,在疫情期間體現出了上海城市的韌性,為後續體制機制創新、釋放經濟活力提供了示範。
這也正是上海各區廣泛動員與積極參與的動力所在:與時俱進,最大限度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讓企業受益得發展,消費者獲利得實惠,區級經濟撬動得增長,加快推進建設上海國際消費城市重要功能承載區。
釋放新動能,合力打造在線新經濟新高地
購物節的如期火爆,離不開上海作為新消費「策源地」的這一獨特身份——這座有著巨大消費動能的城市,孕育了拼多多、攜程、小紅書等一系列在線商業平臺,購物節為線上線下企業帶來了深度融合的契機,模式創新和消費創新正在被不斷激發。
4月13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發布《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聚焦生鮮電商等12個重點發展領域,提出要在2022年末,將上海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領先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5月22日下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代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全體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大力發展在線新經濟,加大新基建投資力度,以「五五購物節」「首店經濟」等為抓手,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更加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實兜住民生底線。
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抓手,「在線新經濟」正為上海釋放新動能,開拓新藍海。
蘇濤永教授認為,在線新經濟成為新的增長極,線上購物、遠程教育、在線醫療、線上金融、工業網際網路、智能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將會得到持續發展。藉助5G網絡和智能交互技術,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進入新的階段,為在線新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
發展「在線新經濟」,是戰「疫」突圍的關鍵著力點。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吳金城在解讀行動方案時曾表示,提出發展在線新經濟,就是希望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催生和固化疫情中湧現的優質企業和品牌產品,合力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新高地。
盒馬總裁侯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上海提出打造在線新經濟高地,指出了面向未來的前進之路。上海的產業數位化,也將繼續領跑全球。他表示,打造上海在線新經濟是未來推動上海經濟的一條主要的途徑。
楊浦區委書記謝堅鋼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在線新經濟是當前防控疫情的支撐點、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著力點,也是構築未來發展優勢的發力點。楊浦今年已成立「內容科技產業聯盟」,希望繼續打造在線經濟的新平臺。
在線新經濟背後蘊含著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機遇,而上海已牢牢抓住這樣的產業變革機遇,為在線新經濟的品牌發展夯實堅強的保障。
打好組合拳, 塑造國際消費城市品牌
上周末,位於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限時步行街」——「安義夜巷」重新開啟。即使天空飄起了細雨,但是這也依然沒有阻擋市民們的腳步。
夜間經濟,也正是此次「五五購物節」關注的重頭戲之一。除了為消費者提供「買買買」的購物盛宴,還重點聚焦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和免退稅經濟,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當好「店小二」。
首次參與安義夜巷的商家 葛俊俊攝
來自蘇州的原創設計師木羽,第一次作為商家加入此次「安義夜巷」。精緻的首飾擺滿了展示桌,珍珠與繞絲工藝的巧妙結合,吸引了不少女生的目光。
安義夜巷全景 靜安區供圖
「明顯能夠感覺到經濟復甦了,下雨也擋不住市民對安義夜巷重啟的歡迎。」嘉裡(中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黃寧表示,此次「安義夜巷」從主題、氛圍、業態、藝術文化、社群活動和社交互動這六大層面進行了全面升級,希望通過更豐富、更個性化的深度體驗充分釋放夜間潛能,助力夜間經濟的加速復甦。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介紹,下一步將結合「618」、父親節、端午節等重要節慶節點,推動「五五購物節」熱度不減、亮點不斷。在即將於6月6日啟動的首屆上海夜生活節上,推出深夜食堂節、購物不眠夜等180餘項特色活動;首屆上海潮生活節將有19個本土潮牌和30餘家國潮商戶共同參與,共計首發或上新近500件單品;618年中大促,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各大電商平臺還將再推一波讓利優惠。
夜生活節將成為上海全城參與、跨界合作的夜間嘉年華。上海市商委副主任劉敏表示,打好「政策+活動」組合拳,提振夜間消費市場信心:「在政策舉措方面,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強化夜間城市綜合配套,在夜生活節期間,進一步放寬外擺位限制、在重點區域增設臨時道路停車場、在重要節點延長地鐵運營時間,增加夜間交通配套、支持打造周末限時步行街,打好「政策+活動」組合拳,提振夜間消費市場信心。」
除了推行夜間經濟,線上線下聯動促消費,上海市還將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在5月份的全球新品首發季,上海已有52個國內外知名企業和品牌舉辦73場新品發布活動。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副教授、復旦大學企業發展與管理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產業結構調整社科創新研究基地專家劉明宇看來,高端的品牌消費、領先的新品體驗、不眠的夜間經濟,這三個方面反映了上海城市消費的空間吸引力。上海24小時不打烊,展示了夜間經濟的繁榮。「夜間經濟是城市白晝經濟的拓展。通過節慶帶消費,讓消費者重新找回以前熟悉的感覺。」
榮鷹教授表示,上海的政策並不僅僅著眼於緩解疫情對消費的短期影響,同時也注重於為上海整個城市應對整個消費模式長期轉變提供了有力的措施,「這麼大規模城市級別的購物節活動確實非常罕見。」同樣,劉明宇教授則認為,「本次購物節不是簡單地讓原來因疫情壓抑的需求簡單釋放,而是尋找在社交距離控制下,如何實現智能、安全、體驗良好的購物,這將決定未來一段時間我們的消費模式。」
在劉明宇教授看來,上海辦好購物節相當於打響了全球經濟復甦的第一炮,對於塑造上海國際消費城市品牌,增強上海「四大品牌」的影響力和標識度,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開放、創新、包容,
讓全世界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度
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有廣闊的消費市場、強勁的消費活力、齊全的消費品牌、前沿的消費時尚、優良的消費環境。
上海市商務委主任華源用三個「最大」,闡釋了上海此次「造節」的初衷:最大限度激發市場主體和平臺企業積極性,最大限度放大政策和資金的槓桿作用、乘數效應,最大限度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上海是一座開放、創新、務實的城市,也是一座經濟密度大、消費能級高的城市。當新興需求出現、新消費場景發生,新業態、新模式就會產生,因為創新往往是從解決實際問題開始的。」蘇濤永教授認為,年輕人追求時尚,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而上海的人才、科技、資金等創新要素又具有優勢。當技術遇上需求,加上有好的商業土壤,新業態、新玩法自然而然地就誕生了。
據悉,圍繞打造國際消費城市,上海將主動順應消費提質擴容新趨勢,推動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融入生產生活,促進全業態、全渠道、全場景創新,打造一批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依託「一網通辦」「一網統管」,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努力讓每一個投資者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每一個消費者感受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
正如上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龔正所言,未來的上海將更加開放、創新、包容,全球資本與品牌在這裡集聚、成長,成為引領消費的風向標;最新創意與技術在這裡第一時間落地,成為消費升級的新引擎;國內外消費者在這裡收穫多多、幸福滿滿,成為令人神往的消費之都。
記者:葛俊俊董志雯軒召強
文章轉載自:《人民網》 2020-06-05
教 授 簡 介
蘇 濤 永
同濟經管創新與戰略系(籌)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戰略與財務研究所副所長
同濟大學MBA中心學術主任
研究領域:公司戰略;創新與創業;知識共享;產業生態
拓展閱讀
同濟大學2021年入學工商管理碩士(MBA)考核辦法
同濟經管專業學位線上面試設備調試指導視頻
【年中MV】麻煩給同濟MBA/EMBA考生來一杯Mojito~
【年中特刊 | 同濟MBA】雲遊、治學、立身、安國,一起回顧暖心瞬間
同濟大學MBA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