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浙江大學在本次評選中再獲佳績,共有54項成果獲獎,獲獎率為33.75%,獲獎數並列全國第六(按申報時標識的單位統計)。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26項、三等獎14項、普及讀物獎1項、青年成果獎8項。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等級獎項和單項獎中,我校一等獎獲獎數佔全國3%(上屆僅1項,佔比2%);獲諮詢服務報告獎成果4項(全國共77項),列全國第二;普及讀物獎全國僅20項,我校佔5%。
獎項簡介
本屆評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質量和貢獻為導向,以多元分類評價為抓手,重點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研究,決策諮詢與社會服務研究,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新興和交叉學科研究,有力提升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一批研究闡釋黨的創新理論、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品力作脫穎而出,充分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一起來看具體獲獎名單吧
(按教育部公布順序排列)
↓↓↓
著作論文獎一等獎
論文《啟蒙理性及現代性:馬克思的批判性重構》(《中國社會科學》2015年第2期)
申報人:劉同舫
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院長
著作《希臘哲學史(修訂版)》(人民出版社,2014年)
申報人:陳村富
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著作《傅雷翻譯研究》(譯林出版社,2016年)
申報人:許鈞
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浙江大學中華譯學館館長
著作《人口遷移影響下的中國農民家庭》(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申報人:錢文榮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
著作《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動態監測及政策支撐體系研究》(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7年)
申報人:範柏乃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
著作論文獎二等獎
著作論文獎三等獎
諮詢服務報告獎二等獎
諮詢服務報告獎三等獎
普及讀物獎
青年成果獎
校內獲獎單位分布
近年來,我校秉持「古今會通、東西互動、中外相知、文理交融」的文科發展理念,堅持頂天立地和開源創新,大力弘揚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積極營造尊重差異、兼容並包、鼓勵探索、寬容失敗的學術生態,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下一步,我校將「四個面向」作為科研發展的根本遵循,通過改進科研管理方式、改革科研評價體系、優化科研創新環境、理順科研組織架構、推動科研模式創新、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等,努力構建世界一流、中國特色、浙大風格的哲學社會科學。
開展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獎工作,是教育部為表彰獎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展示高校社科界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成果,推動高校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舉措。高校普遍將該獎項視為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該獎每三年評選一次,迄今已成功評選了八屆,本屆評選的是2014年至2017年期間的成果。
本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浙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
本文編輯:浙江大學融媒體中心學生記者團 | 史玉桐
責任編輯:周亦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