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國企業實踐,創建管理前沿理論——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

2021-01-18 MBA中國網

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目前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高級別的政府獎項,被視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國家級獎項。在最近公布的第八屆優秀成果獎中,我院獲5項獎勵: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青年成果獎1項

管理學著作論文獎二等獎

獲獎成果:《重構全球價值鏈——中國企業升級理論與實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年。

完成人:毛蘊詩(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

毛蘊詩教授

獲獎成果

立足中國本土實踐

關注企業轉型升級

2005年在東京大學的一次研討會上,一位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日本的子公司總裁講述了該公司的發展以及於1998年收購日本新日鐵半導體公司的案例。這一代工企業升級的典型案例引起了我院毛蘊詩教授的注意,其意識到企業轉型升級將是中國企業面臨的重大實踐與理論問題。

回國後,毛蘊詩教授立足中國製造業企業的實踐,開始關注企業轉型升級這一國家發展的戰略問題,先後對數十家企業、行業協會、經濟管理部門進行了調研、跟蹤調研,以及多次問卷調研,形成了50餘篇產業/企業轉型升級相關主題的學術論文。在這期間,毛蘊詩教授主持了8項與企業轉型升級相關的國家級、省級項目,出版了《中國企業:轉型升級》(該書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一等獎、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著作二等獎;第三版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中華外譯項目資助,於2018年由斯普林格出版社出英文版「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ese Enterprises」)。

伴隨新興經濟體的快速發展,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優秀企業迅速崛起,打破了發達國家企業所主導的國際分工的制約,成為能夠主導國際分工、實現全球資源配置的跨國企業。在多年企業調研及大量課題研究和學術論文的積澱下,2016年3月一篇題為《論國際分工市場失效與重構全球價值鏈——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升級理論構建》的論文在《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發表。以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為基礎,毛蘊詩教授編寫了《重構全球價值鏈——中國企業升級理論與實踐》一書,其中包括重構全球價值鏈的基本概念與理論框架、13個企業和2個行業典型案例的研究,並且提供了開展企業升級實證研究的測量工具及研究結果。

毛蘊詩教授赴企業調研

相關課題如下: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傳統產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的動因、路徑與對策研究」,2015-2019.

2.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重大項目「企業升級理論與中國實踐」,2013.

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產品功能拓展的企業升級研究——基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分析」,2012-2015.

4.教育部應急課題重大項目「金融危機下的中國OEM企業升級研究」,2009-2011.

5.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特別委託項目「基於海內外市場的廣東大企業擴展研究」,2010-2012.

6.廣東省軟科學項目「實施『雙提升』戰略推動廣東轉型的路徑選擇和對策研究」,2019.

7.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研究」,2009-2010.

8. 廣東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從OEM到ODM再到OBM:廣東企業的自主創新路徑研究」,2007-2008.

部分相關論文如下:

1.毛蘊詩,孫賽賽,李煒.從傳統產業跨向新興產業的制高點——廣東德豪潤達的跨產業升級案例研究.學術研究,2016(9):104-110,178.

2.毛蘊詩,劉富先,李田.企業升級路徑測量量表開發.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03-117,192.

3.毛蘊詩,鄭奇志.論國際分工市場失效與重構全球價值鏈——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升級理論構建[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6(02):175-187.

4.Yunshi Mao, Tian Li, Yangchun Liu. Upgrading from OEM to OBM through Reverse Acquisition in China Emerging Economy: The Case of Lacquer Craft Mfg[J]. Frontiers Business Research.2015,9:64-90.

5. 毛蘊詩,王婕,鄭奇志.重構全球價值鏈:中國管理研究的前沿領域——基於SSCI和CSSCI(2002-2015年)的文獻研究. 學術研究,2015,(11):85-93.

6.毛蘊詩,鄭奇志.基於微笑曲線的企業升級路徑選擇模型——理論框架的構建與案例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2(03):162-174.

7.毛蘊詩,姜嶽新,莫偉傑.制度環境、企業能力與OEM企業升級戰略——東菱凱琴與佳士科技的比較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9,(6):135-145,157.

8.毛蘊詩,汪建成.基於產品升級的自主創新路徑研究.管理世界,2006,(5):114-120.

十年磨一劍,

創建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

西方全球價值鏈(Global Value Chain, GVC)以及與之相關的國際分工觀點認為,由於發達國家企業擁有技術、研發、智慧財產權等方面的優勢,所以承擔研發、關鍵零部件製造、銷售、品牌管理、服務等微笑曲線兩端附加值高的業務;新興經濟體企業則主要從事微笑曲線底部附加值低的業務。但通過對中國企業廣泛而密集的調研,毛蘊詩教授發現,許多優秀的中國企業主動參與全球競爭,通過資源積累,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成功地實現升級。它們從GVC的底部向高端移動,甚至從代工企業成長為世界第一的品牌企業。它們的成功實踐,打破了發達國家企業在所謂國際分工中的主導地位,改變了所在行業的競爭格局,成為在全球範圍整合資源的主導企業。

因此,毛蘊詩教授主張重新認識「全球價值鏈理論」,並進行理論探討,為建設基於中國企業升級的理論而努力。重構GVC是新興經濟體企業升級的實踐結果與理論深化。企業從GVC低中端向中高端移動,本質上是升級行為,是對原有GVC的改造和重置,從而構建了企業升級實踐與重構GVC理論之間的橋梁。在耗時10年時間的大規模調研、思考的基礎上,毛蘊詩教授構建了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RGVC理論),向西方學者的「全球價值鏈」理論提出挑戰,創建了管理學的前沿理論。

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的基本觀點

重構全球價值鏈是處於GVC低中端的新興經濟體製造性企業基於創新驅動,通過積累能力、尋求能力,打破由發達國家企業主導的國際分工,立足全球配置資源,向價值鏈中高端發展,促使全球競爭格局發生結構性變化的過程。RGVC理論由一系列命題和分析框架組成,可用於挖掘企業升級背後的深層次邏輯,分析新興經濟體企業重構GVC的動因、路徑,及其在全球競爭格局中的效果。

RGVC理論包括八個基本命題:(1)GVC是由發達國家企業所主導的國際分工的基本表現形式;(2)這種國際分工存在嚴重的市場失效;(3)這種國際分工,損害了利害相關者的權益,使在GVC中所處位置低下的企業、東道國政府具有改變其所處地位的動機;(4)GVC高端環節巨大的利潤空間為新興經濟體企業升級提供了機遇與空間;(5)新興經濟體迅速成長的經濟與巨大市場也為其企業升級提供了機遇與空間;(6)處於GVC低中端的新興經濟體的優秀企業基於創新驅動,通過積累能力、尋求能力,實現升級,從而打破由發達國家企業主導的國際分工;(7)新興經濟體企業通過多種升級路徑,重構GVC;(8)新興經濟體企業重構GVC導致全球競爭格局發生結構變化。

RGVC的基本理論框架

獲獎成果的主要創新和理論價值

圍繞RGVC理論展開的《重構全球價值鏈——中國企業升級理論與實踐》主要具有以下創新和理論價值:第一,立足中國企業升級的重大實踐,對現有西方全球價值鏈等理論和觀點提出了挑戰。第二,首次基於新興經濟體的視角提出了重構GVC的概念並闡釋其內涵,為企業升級實踐構建了新理論的基礎。第三,通過明確概念、確定邊界、提出命題,初步構建了RGVC的理論體系,為新興經濟體企業升級、參與全球競爭提供了理論解釋與分析框架。第四,運用第一手調研資料的典型案例驗證了RGVC理論模型的價值。第五,在廣泛案例研究的基礎上,提出多條企業升級路徑的選擇模型。第六,在企業升級研究中引入了成本分析,首次提出了對偶微笑曲線的概念。從而對企業升級過程中降低成本提升附加值的路徑(如低碳環保運作)提供了合理的解釋。第七,首次提出「基於升級的OEM企業反向收購」的概念,並通過案例匹配加以驗證。首次對處於價值鏈低端的OEM企業收購處於價值鏈高端的企業或其戰略性資產,實現升級提供了理論解釋。第八,提出產業整體升級的概念,並分別應用空調產業/自行車產業的案例進行了驗證。第九,首次開發出企業升級路徑的測量量表,為未來的實證研究奠定基礎並提供一個可操作化的工具。RGVC理論的提出是基於新興經濟體企業,特別是中國企業的實踐;但是重構GVC的理論觀點和分析框架也可用以研究發達國家企業的行為方式。

該書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企業升級理論與中國實踐」的最終成果,依據其中相關內容和觀點所形成的學術論文合計被引用288次。2016年,重構GVC的理論文章見刊後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反響。《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決策參考》馬上部分轉載了理論的核心觀點,《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全文轉載。學院有青年教師以書中的重構全球價值鏈理論為基礎,申報立項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還有外校的老師也以此為基礎申報立項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此外,該書的部分內容和相關觀點還刊登在《南方日報》《人民政協報》《國際商報》等報刊上,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獲獎成果的社會影響力和實踐價值

以RGVC理論為基礎,《重構全球價值鏈——中國企業升級理論與實踐》提出了對新興經濟體企業升級具有重要啟示與應用參考價值的對策建議。總體上看,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和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升級,並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樹立國際分工主導者的意識,爭取國際市場話語權,實現重構GVC。具體如下:(1)建立強大的製造網絡,提升產業的整體製造能力;(2)通過技術積累和能力演進,不斷提升「中國製造」的能力;(3)突破關鍵技術與關鍵零部件,形成高端的自主智慧財產權;(4)通過拓展產品功能,提升產品附加值;(5)收購海外戰略性資產,實現跨越式的能力提升;(6)通過降低生產投入與消耗,提高製造的生產效率;(7)響應綠色環保訴求,提升「中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8)通過海內外兩個市場的互動,促進「中國製造」的能力提升。

依據該書相關內容和觀點形成了5篇政府諮詢報告和10篇全國政協提案及發言,被全國政協、廣東省人民政府參事室採納,獲得了多位省領導的批示和肯定,並批轉省市經濟管理部門採用。政府有關部門依據該書形成有關調研報告並相應出臺了有關政策。如省政府出臺了《關於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意見》《關於加快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意見》《廣東省工業轉型升級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此外,該書多次被運用於包括工商管理專業博士生、研究生、MBA的教學,政府和企業培訓等全國各地的教學和培訓中,受到了廣泛好評。

相關焦點

  • 國內管理領域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學系」,如何立足前沿、服務...
    「頂天立地」、求真務實立足前沿、引領學科與行業發展,作為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最「前沿」學系之一,數據科學與管理工程學係為應對商業與社會發展的前沿需求而生,它「新」,因為它是國內管理領域內首個開展數據科學研究的團體;它底子「深」,其依託的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伴隨管理學院40年發展歷程,已擁有深厚學科積澱,且為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
  •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楊子暉教授、曾燕教授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
    近日,教育部印發《教育部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教社科〔2020〕4號),公布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獲獎名單。中山大學共25項成果獲得獎勵。其中,獲著作論文獎19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7項);獲諮詢服務報告獎二等獎1項,青年成果獎5項。
  • 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
    原題: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 努力推動當代中國史學話語體系的形成本報訊(記者李葳武雪彬)10月11—12日,以「國家治理與社會變遷」為主題的第八屆歷史學前沿論壇在武漢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歷史研究》編委會主任高翔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講話。
  • 浙大54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
    近日,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浙江大學在本次評選中再獲佳績,共有54項成果獲獎,獲獎率為33.75%,獲獎數並列全國第六(按申報時標識的單位統計)。
  • 第五輪學科評估前瞻分析│2016-2019中國大學教育部社科獎學科排名
    教育部社科獎是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獎項,是全國學科評估最重要的標誌性指標之一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是教育部設立的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最高獎項,是目前中國高校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人文社會科學獎,本報告中簡稱為教育部社科獎。
  • 關於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
    ,包括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專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項、工程科技人才培養研究專項、教育廉政理論研究專項、科研誠信和學風建設專項,具體申報條件和辦法另發通知。  申請者應認真查閱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有關管理辦法及以往有關立項資料,切實提高申報質量,避免重複申報。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揭榜!南大連續位列全國第三
    研究方向:中共黨史、現當代中國政治、政黨理論與實踐研究。兼任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符號學與生態藝術文化研究所」所長,中華美學學會「生態美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江蘇省「藝術學類」研究生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等。研究方向:藝術理論與美學、藝術符號學、生態語言學與生態美學等。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曲阜師範大學:守正創新以文化人,推動人文社科...
    守正創新 以文化人  ——曲阜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特色科研發展紀實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從「中國教育大數據研究院」到山東省首家「國學院」,從「孔府檔案學」到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兩漢《尚書》學研究」……決勝「十三五」收官之際,曲阜師範大學人文社科領域的重磅成果頻頻湧現,這既得益於建校六十五載以來的深厚學術積澱,也彰顯了「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的使命擔當。  「人文社科研究要有頂天的氣度和立地的情懷。
  • 徵稿啟事|《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年專欄「中國製造企業的數位化...
    教育部學位中心首屆(2019年)優秀案例教師、「中國企業管理案例與質性研究論壇」程序委員會委員、阿里活水學者理事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使用案例研究和質性研究方法探索新興技術情境下的企業戰略(如數位化轉型)和社會問題(如電商扶貧)。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優秀青年學者培育計劃」、阿里研究院「活水計劃」項目等多項研究課題。
  • 鄭大人在人文社科領域又有重大突破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樹華 通訊員 楊明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審結果。鄭州大學4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成果質量、獲獎等級和獲獎數量較以往相比有了實質性突破和較大提升。
  • 2019第八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 隆重發布
    2019年,第八屆「中國最佳EMBA排行榜」隆重發布。今年,《經理人》推出第八屆「中國最佳EMBA榜」。 比如「行知中國——企業篇」,該課程鼓勵授課老師提前走進企業熟悉企業的狀況、對企業進行深度的調研,深入分析企業案例,總結和提煉企業的最優實踐,把企業案例真正植入課程內容,以達到在教學中將企業最優實踐與管理前沿新知的深度結合。在「行知中國——企業篇」課程中,企業學生走訪企業,與企業高管深度溝通互動,全方位分享成功企業的管理創新之道。
  • 《杜甫研究學刊》被評為2018年度中國人文社科核心(AMI)期刊
    11月16日,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在「第五屆全國人文社科高峰論壇及期刊評價峰會」上,發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報告(2018年)》。《報告》基於學科與期刊特點構建了不同的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1291種人文社會科學期刊(2012年及以前創刊)、164種新刊(2013-2017年創刊或更名)及68種英文期刊進行了評價。
  • 高校科研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評選結果揭曉
    2020/12/18 信息來源: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教育部官網 編輯:沈鋆、呂成敏、悠然 | 日前,教育部正式公布了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 中國管理科學學會完成換屆 向錦武當選為第八屆學會會長
    大會選舉產生了第八屆理事會理事、常務理事。大會同期召開八屆一次理事會,選舉產生了學會負責人,會議審議通過了會員管理辦法、分支機構管理辦法、新設分支機構等提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向錦武當選為第八屆學會會長,黃維、張曉東、郭為、李凱城、伊志宏、謝壽光、金李、陳勁、王兆華當選為學會副會長。
  •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出爐 「家庭書架」(第一季)發布
    本網訊 (記者王坤寧)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北平學人訪問記》《醫學的溫度》《涂爾幹文集》《古音彙纂》《俄國文學史》《爵士樂史》《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法蘭西的特性》《西南中國行紀》《古代經濟》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
  • ...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以學校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九大學科為導向,面向全球,邀請一批具有優秀學術背景與學術潛質的青年學者來到我校,以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為契機,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了解上外,促成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學者來校創新創業,為上海的發展做出貢獻。
  • 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獲批入選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
    吉林大學人權研究中心前身為1987年成立的吉林大學法學院法律系權利研究所,秉承吉林大學權利研究30餘年的學術積澱、20餘年的培訓經驗和跨學科的研究風格,形成了「理論基礎深厚,工作與時俱進」「整合多方資源,蘊含強健能力」「立足學科交叉,結合理論實踐」「堅持全球視野,著眼中國問題」的優勢特色。
  • 「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召開
    原標題:「第八屆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壇暨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2020年高層論壇」召開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深入學習、研究、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
  • 中國翻譯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
    得益於中國翻譯教育的發展、翻譯實踐的豐富性及中國翻譯研究傳統上重實用性和應用性,應用翻譯研究範圍得以持續拓展,從早期單一的翻譯技巧探索、翻譯批評研究擴展到本地化、術語管理、機輔翻譯、語言服務、翻譯技術、翻譯行業等領域。全球化市場與新技術工具的應用不僅改革了翻譯的工作方式,也改變了應用翻譯研究的內容。翻譯教學研究(包括教學法、課程設置、教材編寫、翻譯測試、教師培訓等)成為應用翻譯研究的重點。
  • 第九屆「全國傑出青年法學家」提名獎獲得者簡介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中國法學會課題、司法部課題等多項。獲第三屆中國法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第六屆董必武青年法學成果獎一等獎、第十五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中青年學者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主要獲獎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主要獲獎人)等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