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王坤寧)11月3日,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在京舉行。《北平學人訪問記》《醫學的溫度》《涂爾幹文集》《古音彙纂》《俄國文學史》《爵士樂史》《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法蘭西的特性》《西南中國行紀》《古代經濟》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好書」。同時,為滿足讀者對經典閱讀好書的需求,今年的好書評選還增加了商務印書館「家庭書架」(第一季)的評選與發布環節。經過評委現場評選,《習近平扶貧故事》《國家相冊》《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理想國》《西方哲學史》《國史大綱》《走到人生邊上》《如何閱讀一本書》等50種圖書入選商務印書館「家庭書架」(第一季)。
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
本次評選共有147個品種的圖書入圍,共分為主題出版、歷史、思想、政治法律、語言文學、博物新知、文化藝術七個部分。作為年度圖書榜單風向標的「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活動自2013年舉辦至今已有8年整。「好書評選」已經成為當代中國人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反映了閱讀對國民素養與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單位的評審專家表示,今年的參選圖書從不同的維度與視角反映了商務印書館的出版特色,反映了時代需求、閱讀風尚和精神風貌,在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同時,為讀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指引。《大地與人:一部全球史》《古埃及<亡靈書>》《21.0:當代簡史》《吳恩裕文集》(六卷本)《北大植物書系》《寂靜的春天》《檔案之魅》《反思魏瑪共和國》《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新滿漢大詞典》(第2版) 獲評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十大入圍好書」。
主題出版圖書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實現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以《習近平扶貧故事》《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明月何曾是兩鄉:海外漢學家助力中國戰「疫」實錄》《扶貧筆記》《小康的真諦》《中國扶貧——制度創新與理論演變(1949—2020)》等為代表的主題出版類圖書,以其政治性、權威性、時效性和前瞻性生動詮釋了主題出版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深刻內涵。從一個側面展現了商務印書館在主題出版領域的特色與成績,助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
《習近平扶貧故事》由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著、商務印書館出版。本書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好讀易懂。全書由67篇扶貧故事組成,按照時間順序,系統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先後在陝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擔任總書記,都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關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帶領困難群眾脫貧攻堅的感人故事,生動記錄了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扶貧開發、馳而不息推進脫貧攻堅的精彩瞬間。該書生動地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思想力量、人格力量、語言力量,使人真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掉隊」的最深牽掛,「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使命情懷。《中國扶貧——制度創新與理論演變(1949—2020)》一書從理論上深入系統總結了改革開放後 40 年中國扶貧實踐經驗,是將理論建構與個案研究相結合的典範之作。《扶貧筆記》是人民日報社高級記者、駐河北灤平扶貧幹部楊一楓在基層扶貧所經歷的故事、所產生的情感、所觸碰的風物、所運用的工作方法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哲思的深情記錄。《抗擊疫情湖北方言通》融媒體口袋書由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導,「戰疫語言服務團」 研製,不到 3 天便完成樣書。《明月何曾是兩鄉:海外漢學家助力中國戰「疫」實錄》收錄了14位海外漢學家的13篇文章,生動反映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全體中華兒女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所體現出來的偉大中國精神。《應急語言問題研究》精選了應急語言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內容涉及應急語言問題的理論探討,中國應急語言服務的實踐,國外災難意識與應急語言服務等幾大方面。這是國內第一本應急語言問題研究專輯,它的出版,對今後我國應急語言理論研究和實踐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為有效提高國家應急語言能力,提供了珍貴的參考材料。
名著傳遞經典閱讀價值:讀名著,找商務
每一年的評選中,全新打造的經典之作與充滿名著潛質的新銳好書「正面交鋒」,展現了商務印書館在出版名著、發現名著、普及經典方面的用心:利今傳世、22年磨一劍的學術巨製《古音彙纂》,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彙編《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彙編》,當代世界規模最大的涂爾幹著作集《涂爾幹文集》,講述中國人類學史上最早的人類學田野調查活動之一的《西南中國行紀》,20 世紀最負盛名的法哲學著作《法學方法論》(全本第六版),國內學界和出版界第一次對著名政治學家、法學家和《紅樓夢》研究專家吳恩裕先生的著作進行全面整理和總結的《吳恩裕文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迄今為止貝克特唯一授權傳記作品《塞繆爾·貝克特——盛名之累》,中國人最早認識莎士比亞的譯介作品《莎士比亞戲劇故事》,二十五年來最暢銷的爵士樂史書籍《爵士樂史》,記述陝西關中西越隴山以達甘肅隴東的千年古道的歷史地理與人文遊記之作《隴關道》,最早針對自然保護地如何開展環境解說和宣傳教育的專題出版物《心隨星海皈自然》等圖書悉數亮相,點燃了各位評委與讀者的期待,其中的部分圖書已經登上了「中國好書」、「中華讀書報」「光明書榜」等重點榜單的月榜。
商務新知類圖書:打開一扇探索未來之窗
商務印書館始終積極傳播新知,與時代同頻共振。在今年的評選中,和「生命與醫學」相關的圖書有《醫學的溫度》《抗癌前線:一個人的革命》《超越生命的意識》等,它們有的從現實出發,從人們習以為常的醫學觀點提出質疑和新的建議,啟發讀者重新認識現代醫學乃至自身。有的及時網羅國際前沿,從科學哲學的視角,解讀生命進而思考有關人類意識的哲學問題,將醫學臨床經驗賦予哲學思考的思想深度。
近年來,博物與新知類圖書已經從商務印書館的新領域逐漸沉澱,在工具書、學術出版之後,作為大眾出版的重要組成,不斷刷新著社會的認知。以「自然文庫」(第四輯)為代表的博物類圖書,延續了以往以「喚醒現代人對自然的感知和思考」為主旨的選題方向,並在此基礎上做出調整與優化。同自然文庫一樣,《逛動物園是件正經事》《巖畫、羽毛帽子和手機:100個物件裡的觀鳥史》《致命的伴侶:微生物如何塑造人類歷史》《生命之數》等圖書在內容題材和形式上更為多元化,更多地強調人與自然的互動,包括早期人類認識自然的歷史、前沿科學家在大自然中思考科學真理的方式等,為探尋未來發展的道路給出有益的建議。
近日,中宣部印發《關於促進全民閱讀工作的意見》。與會專家表示,2020商務印書館人文社科好書評選與「家庭書架」(第一季)的發布適逢其時,共同助力全民閱讀理念深入人心,也期待用閱讀的方式去記錄這不平凡的一年,共同引領閱讀新風尚。
(本文圖片均由商務印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