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協調發展——「五大發展理念」解讀之二

2021-01-13 人民網

  將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

  以協調發展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增強大局意識、協同意識、補短意識,把協調發展貫穿於發展各方面、全過程,讓協調出動力、出生產力、出合力。

  增強大局意識,提高發展系統性。當今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域越來越多、層次越來越多,各領域各層次之間關聯互動越來越緊密。習近平同志強調,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準確把握客觀實際,真正掌握規律,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係。這就要求我們在大局中思考、在大局中行動,始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用系統的、普遍聯繫的觀點和方法推動工作、處理關係。這就需要我們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識大體、謀大事、顧大局,避免「一葉障目,不見森林」;勇於動自己的「奶酪」,擺脫局部利益、部門利益和地區利益的束縛與羈絆,真正從國家整體利益、人民長遠利益出發開展工作、推動發展,提高發展的系統性。

  增強協同意識,提高發展耦合性。協調發展內在地要求協同發展,凝聚發展合力。習近平同志強調,隨著改革不斷深入,各個領域各個環節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對涉及面廣泛的改革,要同時推進配套改革,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這就要求我們深入研究各項改革發展舉措的關聯性、耦合性,樹立「雙贏」「多贏」「全局贏是最大的贏」「整體贏是最好的贏」的觀念,摒棄「零和」思維,走出「九龍治水」、各自為政的誤區,克服「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甚至以鄰為壑、損人利己的陋習,多些「雪中送炭」、多些和衷共濟,使各項改革發展舉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實施過程中相互促進、在實際成效上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共振效果。

  增強補短意識,提高發展均衡性。「補厥掛漏,俾臻完善」。補短板對於協調發展至關重要。「木桶效應」告訴我們: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習近平同志一再強調,「必須全力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做好補齊短板這篇大文章,要增強補短意識,認識到補短板也是謀發展促發展,也是調整比例、優化結構,增強後發優勢、培植髮展後勁。補齊短板意味著協調成功、整體增效。下決心優先解決涉及發展全局的那些「心頭之患」,補齊補牢可能導致改革發展功虧一簣的那些短板;把補短板作為一個動態過程加強研判,防止出現新的短板,不斷增強發展的協調性、均衡性。「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牢固樹立協調理念,堅持協調發展,與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一起,必將引領我們向著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穩步前進。

  《 人民日報 》( 2015年12月21日 07 版)

相關焦點

  • 韓振峰: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繫的有機整體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重慶調研時要求,「全黨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新的發展理念上來,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努力提高統籌貫徹新的發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強調「五大發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聯繫、相互貫通、相互促進,要一體堅持、一體貫徹,不能顧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
  • 從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看五大發展理念
    五大發展理念堅持遵循客觀規律,把握時代脈搏,系統詮釋了「發展是什麼」的目標內涵。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唯物辯證法認為,社會是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其發展運動有著一般性的規律,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五大發展理念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契合民生福祉,深刻揭示了「發展為了誰」的價值取向。發展為了誰、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共享,是發展首先要解決的根本性問題。唯物史觀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一切發展成果都應當由人民共享。
  • 人民日報:五大發展理念彰顯科學方法論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解決我國發展中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產物,凸顯馬克思主義科學方法論的精髓,體現中國共產黨人幹事創業的基本方法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新最好的發展理念。  堅持黨的思想路線的時代典範。堅持黨的思想路線是思考發展問題的關鍵。習近平同志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都必須堅持和把握黨的思想路線。
  • 五大發展理念:政協事業的「指南針」
    「展現政協的作為,就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南。」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政協主席唐一軍對五大發展理念與政協發展的關係進行了解讀:「五大發展理念既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也是人民政協事業科學發展的『指南針』。」
  • 劉雲山:五大發展理念是黨關於發展理論的重大升華
    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儘管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但加快自身發展、提高綜合實力依然是世界各國的共同追求。特別是圍繞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影響、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許多國家都積極創新發展理念、完善發展戰略,力爭以新的理念、新的戰略贏得發展主動。可以說,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理念問題,發展戰略競爭透射的也是發展理念之爭。
  • 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堅定不移落實新發展理念。我們以新發展理念創新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並貫穿於發展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厚植髮展優勢,創新驅動作用明顯增強,協調發展取得重要進展,綠色發展取得重要成就,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共享發展成效顯著,新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 「五個動詞」為五大理念注入「習動能」
    期間,習近平多次談到五大發展理念,尤為引人注意的是,總書記首次在講話中對每一「理念」均增添了動詞,用了5組共20個字的生動詞彙,即「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進一步豐富了五大發展理念。
  • 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體系
    把五大發展理念融入「原理」課程教學,應重點圍繞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文本關於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辯證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事物彼此聯繫、發展主體與發展目的辯證統一等內容的重要論述,講清楚五大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提出的理論基礎及其相互關係,引導學生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視角把握五大發展理念的深厚思想底蘊。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五大發展是"十三五"最大亮點
    剛剛閉幕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五大發展」新理念: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不僅是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體指導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思想靈魂和設計布局。第二,五大發展既總結了以往的五年規劃之創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又與時俱進,再突破、再創新,極大地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總結了中國發展的最佳實踐,是中國原創的發展理念。
  • 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
  • 習近平:深入理解新發展理念
    堅持創新發展,是我們分析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特別是總結我國改革開放成功實踐得出的結論,是我們應對發展環境變化、增強發展動力、把握髮展主動權,更好引領新常態的根本之策。回顧近代以來世界發展歷程,可以清楚看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創新能力,從根本上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
  • 新發展理念揭示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知新覺)
    新發展理念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發展的生產力標準,強調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實現我國生產力水平總體躍升;強調不斷調整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 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牢牢把握「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
    《建議》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明確了「十四五」 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並分別就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 權威發布丨山東實施五大行動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
    權威發布丨山東實施五大行動加快發展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 2020-08-17 16: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雲南保山「十四五」規劃解讀:找準發展定位
    人民網保山1月7日電 (曾智慧)1月6日,中共保山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市委有關領導及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就中共保山市委四屆九次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保山市委關於制定保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內容進行了解讀。
  • 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發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提出了許多重大理論和理念,其中新發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   自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來,5年多時間裡,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奠定了實現新的更高目標的雄厚物質基礎。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我們要繼續深化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和理解,更加完整、準確、全面地貫徹落實,引領中國經濟續寫新的更大奇蹟。   貫徹新發展理念,根本宗旨需牢記。
  • 「每日一習話」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
    習近平: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協調發展。德智體美勞是對人基本素質的定位準則,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趨向目標,而身體則是人生一切奮鬥和幸福生活的本錢,身體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我們要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推進青少年體育工作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
  • 人民日報人民要論: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突出新發展理念的引領作用,強調「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 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人民要論)
    核心閱讀新發展理念是相互貫通、具有內在聯繫的整體,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層面的。我們要堅持系統觀念,遵循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努力提高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