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項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共有8位獲獎者,其中三位是女性,佔據近半席位。儘管女性獲獎比例增加,但總體來看還是太少。
撰文/張田勘(專欄作者) 編輯/吉菁菁
新媒體編輯/聶淑芳
2020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已經頒發完畢,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三個獎項共產生8位獲獎者,其中三位是女性科學家,這一比例在諾獎歷史是一大突破。
55歲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安德裡亞·格茲因「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與兩位男科學家分享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是諾貝爾物理學獎歷史上的第4位女性得主,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的女天文學家。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則頒給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珍妮弗·道德納和德國馬普感染生物學研究所的教授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以表彰她們發明了基因編輯方法Crisper。這也是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歷史上,第一次將一個獎項全部授予女性。
女性科學家佔據近半獲獎席位,這意味著女性獲得頂尖科學獎項的劣勢地位開始扭轉了嗎?
▲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也是首位獲得諾獎的女天文學家。(圖源:teachastronomy.com)
雖然女性科研工作者的獲獎,已經成為每年諾貝爾獎焦點話題之一,但一個更顯而易見的現象是,眾多諾獎獲得者中,女性獲獎數量近年來儘管增多,但還是太少。
自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到2019年,只有3位女性獲得過物理學獎(加上今年的格茲是4位),5位獲得過化學獎(加上今年是7位),12位獲得過醫學或生理學獎。諾貝爾經濟學獎於1969年開始頒發,迄今只有兩位女性獲獎。
▲1901-2019年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版權:Ill. Niklas Elmehed)
從1901年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950次,其中個人923人,組織或機構27次;各個單項為,物理學獎213人,化學獎184人,生理學或醫學獎219人,文學獎116人,和平獎107人+27個機構,經濟學獎84人;只有54次授予女性。即便今年的化學獎由女性包攬,其中也僅有7人為女性,共186人獲獎。
因此,總體而言,從1901年到2019年,女性在所有諾貝爾獎得主中所佔比例為5.85%。但從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獎和經濟學獎來算,只有22名女性獲獎,佔這4項(700人)的比例為3.14%。即便今年的諾貝爾獎有多位女性獲獎,也不可能改變諾貝爾獎獲獎女性只佔3%-6%的這個極少數比例的格局。
是什麼原因造成女性獲獎較少呢?一般的意見認為,諾貝爾獎也具有性別歧視。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物理學家賈夫雷德(Liselotte Jauffred)的觀點具有代表性。他和兩位同事調查相關數據後認為,諾貝爾獎女性獲獎少的96%的可能原因是,科學界對女性有偏見,而不是女性研究貢獻的代表性不足。
▲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脈衝星的發現,卻忽略了其第一發現人喬瑟琳·貝爾·伯內爾。(圖源:diasp.de)
賈夫雷德團隊的模擬程序顯示,每年在諾貝爾化學、經濟學和物理學領域的贏家都是男性的可能性超過80%,而在醫學領域的可能性大約是60%。因此,在過去20年裡,女性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與前100年差不多。儘管現在諾貝爾獎有所改進,並「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但速度還不夠快。」
不過,也有一些人認為,女性從事自然科學的人數較男性少,因此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缺少了數量的支持,因而女性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一直較少。今年獲得物理學獎的格茲的觀點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格茲表示:「培養年輕一代如何思考,如何提問,對世界來說更為重要。」「培養年輕一代」意味著要培養更多數量的女性科學家。只有大量女性參與科學研究,至少是與男性同等數量的女性參與科研並以此為職,才有可能從數量上打好女性取得重要科研成果並進而獲獎的基礎。
現實情況也更多地證明了這一點。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顯示,當今,世界上僅有不到30%的科學家是女性,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4門學科中,女性科學家更少。從1970年到2020年,女性在數學和理論物理的指標性期刊中撰寫論文的比例停滯不前,維持在10%左右。天文學和化學方面則有所增加。1970年,女性作者在指標性的重要期刊中的比例小於10%,2020年女性在天文學、天體物理學及化學期刊中的比例達20%,但是,在數學及理論物理中仍低於10%。
如何提升參與科研的女性數量?女性在智力上天生不比男性差,科學領域巾幗同樣不讓鬚眉。今年的兩位諾貝爾化學獎的女性得主珍妮弗·道德納和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關鍵還是要從小培養女孩對科學的興趣。教師和家長需要在與女學生和兒童的互動中,避免性別刻板印象和下意識的性別偏見。在教學與非教學場所,鼓勵女性參加STEM活動,並教導男、女生性別平等的觀念。同時,應避免使用會加強科學中性別差距的書籍和社交媒體,使用促進性別平等的書籍和媒體,並強調女性在科學中的貢獻,並在課堂上提高性別意識並鼓勵女性學習STEM相關科目。追蹤學習者的表現、確保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讓女生可以自在發言,而不會覺得有壓力。
「我希望,這將給那些願意踏上科學道路的年輕女孩們傳遞積極的信息,向她們表明,女性科研工作者也能通過她們進行的研究脫穎而出(My wish is that this will provide a positive message to the young girls who would like to follow the path of science, and to show them that women in science can also have an impact through the research that they are performing)」。——2020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Emmanuelle Charpentier(右)
對於諾貝爾獎中的性別差異,瑞典皇家科學院秘書長、生物醫學科學家戈蘭·漢森(Göran Hansson)也提出,在諾貝爾獎提名和評選中也在採取辦法讓更多的女性科研工作者獲得機會。瑞典皇家科學院希望通過鼓勵科學家提出更多樣化的提名,來解決女性和少數族裔比例偏低的問題:包括要求更多的女性提出候選人,修改邀請提名信的措辭,另外還明確要求提名者考慮性別、地理和主題的多樣性等
改變的趨勢是令人欣喜的,但想要從根本上改變諾獎女性獲得者數量偏低的狀況,關鍵還是要鼓勵更多女性投身於科研。水漲船高,當女性選擇科研為職業者的數量增多,做出的成果也大量湧現時,女性獲獎者數量也會慢慢增多,達到與男性齊平,甚至超過男性獲獎者。
參考文獻
1.諾貝爾物理學獎史上第四位女性得主:培養年輕一代如何思考,對世界更為重要,2020-10-06,紅星新聞
https://www.sohu.com/a/422923833_116237?scm=0.0.0.0&spm=smpc.sub
2.黑洞研究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諾獎為何連年垂青天文學?2020-10-06,第一財經
https://www.sohu.com/a/422926983_114986?scm=0.0.0.0&spm=smpc.subject.column
3.Press release: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20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chemistry/2020/press-release/
4.Nobel Prize Facts,
https://www.nobelprize.org/prizes/facts/nobel-prize-facts/
5.諾獎評選方:女性和非白人獲獎比例偏低,會採取更多措施,2019-10-06,觀察者網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19_10_06_520372.shtml?s=zwyzxw
6.Gender Gap in Science
A Global Approach to the Gender Gap in Mathematical, Computing, and Natural Sciences: How to Measure It, How to Reduce It?
https://gender-gap-in-science.org/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製:北京科技報 | 科學加客戶端
歡迎朋友圈轉發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
請發郵件至bjkjbeditor@163.com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