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掃描中子星以尋找變成光的暗物質信號

2020-12-22 cnBeta

據外媒報導,雖然暗物質的數量被認為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但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很難捉摸。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

這種「黑暗」物質不會發出光或反射光,但它通過其對恆星和星系極強的引力效應使其存在得以為人們所知

直接探測暗物質粒子被認為是物理學的聖杯,但很顯然,找到一種「看不見的」物質絕非易事。更困難的是,人類對暗物質知之甚少--暗物質可以是任意數量的假想粒子如超重引力子、惰性中微子、暗光子或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每一種都有其自己的特性。

一個特別有希望的候選是軸子。如果它們存在,其被認為是非常輕、帶有中性電荷並以波的形式漂浮在宇宙中。但最讓人興奮的是,跟其他候選粒子不同的是,軸子偶爾也會通過引力以外的力跟普通物質發生相互作用--也就是電磁力。

過去曾有實驗試圖探測在特定條件下產生電場或磁場的軸子,或通過影響帶電中子的自旋來探測軸子。但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目光從實驗室轉向了恆星。

對於軸子的另一個預測性質是,當它們遇到強電磁場時,它們有時會自發地轉化為光子--一種很容易被檢測到的光粒子。

中子星擁有宇宙中最強的磁場,它們巨大的質量應該會吸引大量的軸子。因此,研究人員推斷,這些物體將是掃描軸子轉化為光子的完美場所。

這種轉換有望在特定頻率產生超窄的無線電波峰值,這取決於軸子的質量。團隊分析了來自兩個射電望遠鏡----位於美國的Robert C. Byrd Green Bank望遠鏡和位於德國的數據望遠鏡的數據,他們對附近的兩顆中子星進行了觀察並對銀河系中心展開了更廣泛的掃描。研究人員在這些地點採集了1GHz左右的無線電頻率,這是預期由質量在5到11微電子伏特之間的軸子產生的範圍。但他們沒有發現這樣的信號。

Robert C. Byrd Green Bank望遠鏡

然而一個零結果並不是一個失敗--它允許研究人員排除存在於這個質量範圍內的軸子。隨著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實驗來尋找具有不同質量和性質的候選者,每一次實驗都可能讓我們人類更接近答案。

相關焦點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雖然暗物質的數量被認為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但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很難捉摸。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科學家們尋找引力波背景和暗物質的答案越來越接近
    科學家們越來越接近尋找引力波背景和暗物質研究人員在本周舉行的第237屆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報告說,天文學家們可能越來越接近於發現尚未隱藏的宇宙秘密,如暗物質的性質和空間中普遍存在的扭曲現象。暗物質的存在,一種被認為在宇宙中超過五分之四的物質的無形物質的存在,可能有助於解釋各種宇宙謎題,例如星系如何可以像它們那樣快速旋轉而不被撕裂。然而,關於暗物質的本質——甚至它是否存在——的很多問題仍然不得而知。為了幫助確定暗物質的特性,研究人員試圖直接測量暗物質對恆星在銀河系中移動速度的引力效應。
  • 用新型腔體探測器尋找隱形軸子暗物質
    軸子(axion)是一種假想的亞原子粒子,大約是1970年代為了解決CP守恆問題所提出的一個假想粒子,目前科學家們正在不停努力地尋找它,這是由於認為可以解釋理論和描述基本對稱性的實驗之間的矛盾的特定機制導致的。這種對稱性與宇宙中物質與物質的不平衡有關,反映在不同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中。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 黑洞吞噬光、恆星、中子星,黑洞中心是什麼?
    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天體,"黑"意味著它不會向外界發射或反射任何光,"洞"意味著它可以吞噬任何物質,包括光,一旦墜落進去,就會成為它的一部分。黑洞吞噬天體,被認為是目前宇宙中最神秘和最令人震驚的場景。最近,科學家第一次觀察到黑洞吞噬中子星的引力波。黑洞還吞下了些什麼?
  • 尋找暗物質是削足適履
    暗物質暗能量根本不存在,它來源於理論假設。正確的理論是理論符合客觀實際,也叫科學論斷。而不是客觀存在符合理論假設。我們需要尋找的是理論的錯誤,而不是客觀世界的錯誤。暗物質暗能量的來源是理論,愛因斯坦等科學家對星系旋轉異常(旋轉過快,沒有散架),萬有引力定律解釋不了,弄個暗物質就是為了彌補萬有引力定律誤差,其實星系旋轉異常,不符合牛頓萬有引力定律與廣義相對論
  • 製造一臺「收音機」捕捉暗物質
    至今為止,研究者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尋找暗物質粒子上。但是利用暗物質收音機,研究者希望找到暗物質發出的波。 另闢蹊徑 直接尋找暗物質粒子的探測實驗需要利用大型地下探測器。研究者們希望捕捉到暗物質粒子與探測器粒子發生碰撞的信號。然而,這種信號只會出現在暗物質粒子足夠重、能在碰撞過程中產生足夠能量的時候。
  • 科學家義大利山下搜尋暗物質,神秘信號出現隱藏重大發現?
    在義大利的山下,一個科學家團隊在搜尋暗物質的過程中,記錄下了一大桶液態氙發出的非常可疑的「砰」的聲音。儀器:XENON暗物質計劃的暗物質探測器。圖|紐約時報儘管他們並沒有宣稱自己發現了暗物質——反正至少目前還沒有。
  • 地球接收到神秘信號,科學家認為與暗物質世界有關
    對於宇宙的誕生,科學家目前普遍認可大爆炸理論。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直到爆炸開始和宇宙誕生之前,宇宙中什麼都沒有。在不斷膨脹的過程中,宇宙開始逐漸充滿各種物質。宇宙中有兩種物質。一種是我們可以觀察到的亮物質,另一種是很難檢測到的暗物質,它佔據了至少85%的宇宙。自上世紀初以來,科學家首次發現了宇宙中的暗物質。
  • 為什麼尋找暗物質的試驗是毫無意義的
    這種設置使從事實驗的科學家能夠大大降低他們的背景噪聲,並更有信心地從他們試圖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信號。假設你知道我們的物理現實和我們現在對它的概念有什麼不同。也許你認為存在額外的粒子或相互作用,而這可能是當今自然科學面臨的一些最大難題的答案。你會怎麼做?你制定一個假設,然後你試著梳理出可觀察的,可測量的結果是什麼。
  • 暗物質的希望?人類利用銀河系「反推」暗物質的存在!
    暗物質是科學家猜想的一種未被證實的物質,而這種物質的存在可以解釋許多我們無法解釋的現象,但是暗物質始終未能被觀測到。近日,科學家計劃利用銀河系來反推暗物質的存在,暗物質真的會被觀測到嗎?為什麼科學家會從銀河系入手?因為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
  • 科學家:用人臉識別算法尋找暗物質
    用於人臉識別的同類型的神經網絡工具,正被用來尋找和表徵暗物質暗物質:我們從未直接探測或測量過暗物質,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它對宇宙的影響。許多不同恆星和星系的運動不能用我們能看到的物質所施加的引力來解釋。一定有別的什麼東西在起作用。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在分布在地球各地的近24個地下實驗室裡,科學家們正在使用大桶液體或金屬和半導體塊來尋找暗物質的證據他們的實驗越來越複雜,搜索也越來越精確,然而,除了義大利一個實驗室受到的一個備受爭議的信號之外,還沒有人找到直接證據來證明這種神秘物質的存在,這種神秘物質被認為構成了宇宙84%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暗物質不同於普通的重子物質(重子物質是構成恆星、星系、狗、人類和其他一切的物質),它只會通過引力(或許還有微弱的核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
  • 物理學家深入尋找暗物質
    在這裡,科學家可以更容易地探測到各種難以捉摸的宇宙信使,否則這些信息將會被來自我們太陽和來自遙遠的爆炸恆星或其他假設粒子的表面中微子淹沒,這些中微子被認為構成神秘的暗物質。一隻引導星系生長的隱藏之手。這些顆粒太暗,以至於它們被淹沒在地上:尋找它們有點像尋找從太陽表面照射的聚光燈。但這些是科學家必須研究的粒子,以了解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使用反物質尋找暗物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迄今為止暗物質尚未被直接探測到,但科學家仍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尋找暗物質。現在,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進行重子反重對稱性實驗(BASE)的研究人員已經嘗試了一種使用另一種奇怪物質-反物質的新方法來尋找暗物質。
  • 首席科學家詳解暗物質衛星「悟空」
    因此,儘管暗物質粒子是隱身的,並不意味著它們就可以橫衝直撞而不受任何阻擋。就像是荒不擇路的兔子一樣,它們也有可能一頭撞上原子核這個「樹樁」。被暗物質粒子撞上的原子核會發光發熱,或者被撞得偏離了原來的位置,這些光和熱還有位置移動是科學家有可能探測到的。只可惜,原子核太小太小,暗物質粒子撞上去的機率低到幾乎可以忽略。科學家只能採用一個笨辦法,準備好一大片森林等兔子來撞。
  • 為了尋找暗物質,我們發射了一隻「龍蝦眼」
    ,他們為了維持現有科學定律的有效性,提出了「暗物質」假說:假設宇宙中存在大量人類目前無法探測到的暗物質,影響著天體的運動。兩百多年前,為了解釋光在真空中的波動傳輸,科學家也假設宇宙中充滿了一種叫「以太」的物質,最後被證明是荒謬的。但「暗物質假說」在目前,仍是主流科學界最廣泛接受的理論。
  • 暗物質粒子或被科學家發現,不明信號揭示出軸子,新發現讓人驚嘆
    當然,想要揭開宇宙終極奧秘,就需要了解宇宙中最神秘的一種物質,這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暗物質。 最近科學家在研究暗物質方面有了全新發現,很可能會揭示暗物質的狀況。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已經有幾種暗物質粒子,成為候選者。雖然科學家不知道,他們主要的物理特點,但是科學家從一些蛛絲馬跡中,找到了暗物質軌跡。這次科學家研究發現,並不是以往暗物質的研究主力WIMP,因為科學家覺得這種物質更加難以捕捉,因此科學家這次全力研究軸子。軸子是一種質量比WIMP要低得多粒子,只有1μeV~1meV。
  • 暗物質衰變被排除為從附近星系探測到的神秘電磁信號的來源
    密西根大學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伯克利實驗室)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已經排除了暗物質要對以前從附近星系觀測到的神秘電磁信號負責。在這項工作之前,人們非常希望這些信號能給物理學家提供確鑿的證據來幫助識別暗物質。暗物質不能直接觀測,因為它不吸收、反射或發射光,但研究人員知道暗物質的存在是因為它對其他物質有影響。例如,我們需要暗物質來解釋將星系聚集在一起的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