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2020-11-20 光明網

用宇宙學家的話來說,宇宙中的所有可見物質,就像是漂浮在充滿了暗物質的浩瀚海洋中的少數存在。這種說法其實非常形象,因為構建了行星和恆星等的普通物質其實只佔了宇宙的5%,,而神秘的暗物質則約佔據了27%。

暗物質和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物質和能量的95%。|圖片素材:NIST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暗物質。暗物質是一些有質量,且會產生引力的不可見粒子。我們之所以相信這些「隱形」粒子的存在,是因為正是它們所提供的額外引力,才使得宇宙中的星系不至於分崩離析。自暗物質自被預言以來,在幾十年間一直對我們維持其神秘面紗,我們始終無法探測到它們的身影。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然而,以這種方式尋找WIMPs的研究要麼一無所獲,要麼得到的是不確定的結果。隨著對WIMPs的搜索似乎已接近尾聲,物理學家開始思考全新的方法以尋找質量更大的暗物質粒子。

最近,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這是一種更加直接的方法,憑藉的僅是暗物質與可見物質間的引力相互作用,而這種引力相互作用,正是目前科學家唯一能確定存在於暗物質與普通物質之間的耦合。

研究人員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了近期的《物理評論D》上。

在新的暗物質探測方案中,研究人員為引力版暗物質實驗提出了兩個方案:兩個方案都需要用到微小的機械裝置作為靈敏的引力探測器。並且這些探測器需要被冷卻到接近絕對零度的溫度,以儘量減少由熱產生的背景噪聲。

當暗物質粒子靠近一個懸掛的單擺時,單擺會因為引力的吸引而出現輕微的偏轉。|圖片素材:NIST

在第一種方案中,充當了引力探測器的是質量以克為級別的微小單擺。當暗物質經過這些單擺時,暗物質的引力會使得這些高度靈敏的單擺做出輕微的偏轉。然而,這種偏轉是非常微小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單擺都會受到背景噪聲的影響,從而產生隨機地、獨立地擺動。因此在研究人員的設計中,他們建議使用單擺陣列,來更好地將這種因引力而發生的偏轉與因其他原因(如背景噪聲)導致的偏轉區分開來。

背景噪聲對每一個單擺都可能產生獨立的影響,使它們隨機、獨立的擺動。使用陣列可以使得當有暗物質粒子通過時,受到暗物質粒子影響的單擺之間的運動是相關的,從而可以將這種運動從由噪聲造成的運動中區分出來。|圖片素材:NIST

當暗物質經過的是單擺陣列時,受到影響的那些單擺會按順序有規律地移動,換句話說,這些單擺的運動是相關的。經過計算,研究人員認為在一立方米的空間中,需要一組大約由10億個這樣單擺探測器組成的陣列來進行這項從普通粒子、隨機產生的電子信號,以及其他觸發了傳感器的幹擾中,區分出暗物質粒子的工作。此外,當數十億個單擺出現協調運動時,我們還能從中揭示暗物質粒子在陣列中的移動方向。

在另一種方案中,研究人員建議使用磁懸浮的小球或因雷射而懸浮的珠子作為探測器。在實驗的最開始時,先將懸浮關閉,讓小球或珠子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當有暗物質粒子經過時,暗物質的引力會輕微地幹擾小球或珠子的自由落體路徑。

這兩種方案都是利用物體的運動作為信號,這在本質上與所有的粒子物理探測器都不同。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實驗概念可以搜索質量約等於普朗克質量(2.18×10⁻⁸kg),以及普朗克質量以上的暗物質候選粒子。這個質量範圍特別有趣,這個區間的暗物質粒子大概率不會是基本粒子。在這一質量尺度進行探測的實驗寥寥無幾,很少有能夠記錄這種微小引力的探測器會對這一尺度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有人能夠按照這個模型建立實驗,那麼他們探索的將是在很大程度上關於暗物質的未知領域。

此外從技術角度上看,研究人員認為若要製造如此多的微型探測器,可能需要借用已在智慧型手機和汽車工業中運用的機械探測器製造技術。由於每個探測器的靈敏度都非常高,因此這項技術也可以不僅限於尋找暗物質,比如它的更小尺度版本就可以用於探測來自普通亞原子粒子的弱核力。

研究人員認為,他們設定的是建立一個引力暗物質探測器的宏偉目標;與此同時,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研發將可以為許多其他探測和計量測量帶來意外收穫。

參考來源:

https://www.nist.gov/news-events/news/2020/10/billion-tiny-pendulums-could-detect-universes-missing-mass

https://journals.aps.org/prd/abstract/10.1103/PhysRevD.102.072003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科院高能所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天然的地下古巖石探測器!
    他們的實驗越來越複雜,搜索也越來越精確,然而,除了義大利一個實驗室受到的一個備受爭議的信號之外,還沒有人找到直接證據來證明這種神秘物質的存在,這種神秘物質被認為構成了宇宙84%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應該更「深入」地進行研究。暗物質不同於普通的重子物質(重子物質是構成恆星、星系、狗、人類和其他一切的物質),它只會通過引力(或許還有微弱的核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使用反物質尋找暗物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迄今為止暗物質尚未被直接探測到,但科學家仍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尋找暗物質。現在,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進行重子反重對稱性實驗(BASE)的研究人員已經嘗試了一種使用另一種奇怪物質-反物質的新方法來尋找暗物質。
  • 科學家:用人臉識別算法尋找暗物質
    用於人臉識別的同類型的神經網絡工具,正被用來尋找和表徵暗物質暗物質:我們從未直接探測或測量過暗物質,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它對宇宙的影響。許多不同恆星和星系的運動不能用我們能看到的物質所施加的引力來解釋。一定有別的什麼東西在起作用。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惰性中微子,3.5keV線,銀河系的新發現能為我們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嗎?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但是,物理學家們對這些丟失的暗物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如果暗物質存在的話)。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暗物質起源的新理論
    墨爾本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關於暗物質起源的新理論,可以幫助澳大利亞和國外的實驗人員尋找神秘的新物質。我們表明,期望暗物質粒子發現很難進入這些氣泡是很自然的,這為宇宙中觀測到的暗物質數量提供了新的解釋。」
  • 首次實現:直接研究非彈性增強暗物質!
    過去天體物理學研究收集到的觀測結果表明,宇宙的主要物質成分不是普通物質,而是非重子暗物質。研究人員通過直接探測、間接探測和對撞機實驗,為尋找暗物質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到目前為止,他們的嘗試都沒有成功。博科園:缺乏成功促使他們尋找其他類型的暗物質,如輕質量模型或相對bosted dark matter (BDM),它們在探測器中具有本質上不同的特徵。
  • 為什麼尋找暗物質的試驗是毫無意義的
    信不信由你,這是推動直接搜索暗物質的心態。然而,為了理解我們如何找到暗物質,你必須先了解我們所知道的全部內容。這是模型獨立的證據,我們必須指導我們直接檢測的可能性。當然,我們尚未以與另一顆粒相互作用的形式直接發現暗物質,但這沒關係。間接證據都表明它必須是真實的。
  • 尋找暗物質是削足適履
    暗物質暗能量根本不存在,它來源於理論假設。正確的理論是理論符合客觀實際,也叫科學論斷。而不是客觀存在符合理論假設。我們需要尋找的是理論的錯誤,而不是客觀世界的錯誤。,可是科學界寧願虛構個暗物質來彌補萬有引力定律與相對論的漏洞,也不敢質疑這兩個理論是錯誤的或運用超範圍。
  • 尋找宇宙中暗物質,科學家給出新方法,或許這次離真相不遠了!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在進行著尋找暗物質粒子的實驗,這種不可見的物質可以滲透到我們銀河系和宇宙的各個角落,根據目前的研究來看,暗物質構成了我們宇宙中80%以上的物質,並已經被反覆證明通過它的引力可以影響到普通物質,雖然科學家知道它的存在,但卻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
  • 破解暗物質的新線索:六夸克粒子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神秘的「暗物質」一定是由未知的粒子組成的,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一個熟悉的粒子可能是問題的關鍵。儘管人們在不斷尋找可以解釋暗物質對宇宙造成影響的東西,但暗物質仍然難以捉摸。但也一些科學家在猜想,暗物質是否可以用現有的物理定律來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一種叫做六夸克的粒子(也稱為六夸克)可以解釋暗物質,而不需要任何新奇的新理論。
  • 科學家掃描中子星以尋找變成光的暗物質信號
    據外媒報導,雖然暗物質的數量被認為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但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很難捉摸。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
  • 世界暗物質日:專家聚焦三類實驗尋找暗物質粒子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主任、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做《暗物質之謎》報告指出,數十年來,各種天文觀測結果都明確支持暗物質的存在,這使粒子物理學面臨最嚴峻的挑戰:只能解釋宇宙中約5%的物質,而對佔95%的暗物質和暗能量一無所知,暗物質和暗能量也成為21世紀初物理學天空的兩朵烏雲。暗物質是什麼?
  • 科學家們將使用最先進的原子鐘尋找暗物質,這將縮小暗物質的搜索範圍
    JILA研究人員使用了最先進的原子鐘來縮小暗物質的搜索範圍。在微波頻率下工作的原子鐘以前一直在尋找暗物質,但這是第一次在較高頻率下尋找暗物質,本次測試將用於確保穩定光波的超穩定振蕩器,另外這次設置將設定更精確的界限。
  • 在暗星系中,發現暗物質的新線索,更加確定:暗物質是存在的!
    暗星系是被稱為低表面亮度星系,正是由於它們,才獲得了關於宇宙中最大謎團之一暗物質的重要確認和新信息。國際高級研究學院(SISSA)天體物理學家Chiara di Paolo、Paolo Salucci和Erkurt Adnan一起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發現盤狀星系可以用宇宙關係來表示。
  • 3個優先級能否找到暗物質?如果暗物質太輕怎麼辦呢?
    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wimp)理論已經成為暗物質組成的可能候選之一,但它們還沒有出現在科學家預期的地方。撒下許多小網,擴大範圍因此,科學家們現在正加倍努力,設計新的、靈活的實驗,以尋找以前從未探索過的粒子質量和能量範圍內的暗物質,並使用以前從未測試過的方法。
  • 物理學家深入尋找暗物質
    在這裡,科學家可以更容易地探測到各種難以捉摸的宇宙信使,否則這些信息將會被來自我們太陽和來自遙遠的爆炸恆星或其他假設粒子的表面中微子淹沒,這些中微子被認為構成神秘的暗物質。一隻引導星系生長的隱藏之手。這些顆粒太暗,以至於它們被淹沒在地上:尋找它們有點像尋找從太陽表面照射的聚光燈。但這些是科學家必須研究的粒子,以了解我們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 新設想:暗物質粒子或為暗磁單極子
    新設想:暗物質粒子或為暗磁單極子科技日報北京6月13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物理學家提出了一種新的暗物質候選者——暗磁單極子。而且他們認為,隨著相關技術的不斷成熟,可以通過探測電子通過時相位的變化探測到暗磁單極子的存在。暗物質據信佔宇宙的四分之一以上,其餘大部分是更神秘的暗能量。我們無法直接看到暗物質,但暗物質的引力決定了遙遠星系和其他天體的形狀。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尋找暗物質的過程就像與幽靈捉迷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儀器越靈敏才越有可能有發現。」常進說。「悟空」就是通過提高能量分辨和空間分辨的本領,降低宇宙射線背景噪音,並且把探測器做得足夠大等方法提高靈敏度。B 帶了300多根「水晶棒」以《西遊記》中的美猴王名字命名的衛星「悟空」,沒有攜帶金箍棒,卻帶了300多根「水晶棒」。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