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2020-11-23 前瞻網

世界上最大的原子加速器可能正在失去它的暗物質。但是,物理學家們對這些丟失的暗物質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如果暗物質存在的話)。

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

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而今年3月,一次以ATLAS為中心的會議公布了兩項研究結果,為我們提供了目前對這些假設粒子的最精確描述。

看不見的物質

讓我們先從頭說起。

暗物質是構成宇宙大部分的看不見的物質,儘管沒有人能看到它,但我們有很多理由懷疑它的存在,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星系的存在。

環顧我們的宇宙,研究人員可以看到,就星系裡面的可見恆星和其他普通物質來說,星系的質量似乎還不夠大,並不足以維持自身的存在。如果我們能看到的東西就是星系包含的所有物質的話,那麼那些星系就會散開來。這表明一些看不見的暗物質聚集在了星系當中,並通過引力將這些星系聚集在了一起。

但是沒有一種已知的粒子可以解釋宇宙中的星系網絡。因此,大多數物理學家都認為宇宙中的暗物質是由我們從未見過的某種粒子(或多種粒子)構成的。

實驗物理學家已經建造了許多探測器來試圖捕捉它們。

這些實驗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但本質上,許多實驗就是把一大塊東西放在一個非常暗的房間裡,然後對它進行非常仔細的觀察。該理論認為,一些暗物質粒子最終會撞擊到大塊物質中,並使其出現閃光,而根據物質的性質和發光性質,物理學家將了解暗物質粒子會是什麼樣子。

但ATLAS採取了相反的方法,它在地球最明亮的地方之一尋找暗物質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是一個非常大的機器,它能夠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高速將粒子撞在一起,在其數英裡長的管道內,粒子不斷進行碰撞,爆炸出新的粒子。當ATLAS發現希格斯玻色子時,它看到的實際上是一堆由大型強子對撞機創造的希格斯玻色子。

一些理論家認為,大型強子對撞機也可能創造出了特定種類的暗物質粒子:已知粒子的超對稱伴侶粒子。「超對稱」一詞指的是一種理論,該理論認為物理學中許多已知粒子都有尚未發現的「伴侶粒子」,而這些「伴侶粒子」比這些已知粒子更難探測到。這個理論還沒有得到證實,但如果它是正確的話,它將會簡化目前粒子物理學中許多混亂的方程式。

不過具有正確性質的超對稱粒子也有可能可以解釋宇宙中部分或全部缺失的暗物質,如果它們可以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上製造出來的話,ATLAS應該能夠觀察到它們。

尋找超對稱粒子

但有一個問題。物理學家越來越相信,如果大型強子對撞機可以產生這些超對稱粒子的話,那麼它們在衰變之前就會飛出探測器。這就成問題了,因為ATLAS觀測器並不會直接探測奇異的超對稱粒子,ATLAS只會觀測超對稱粒子衰變後變成的常見粒子,然而,如果超級對稱粒子在衰變前就飛出了大型強子對撞機的話,那麼ATLAS就不會看到這種粒子。因此,它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創造性的替代方案: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數百萬次粒子碰撞的統計數據進行搜尋,以尋找證據證明缺少了其他一些東西。

研究人員在一份聲明中說:「它們的存在只能通過碰撞失去的橫向動量的大小來推斷。」

然而,準確測量失去的動量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研究人員說:「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產生大量重疊碰撞的密集環境中,很難區分真的動量和『假』的動量。」

到目前為止,這場搜尋還沒有發現任何線索,但這並不代表一無所獲,每當一個特定的暗物質實驗失敗時,研究人員就知道暗物質不會像什麼,物理學家稱這種縮小範圍的過程在「約束」暗物質。

今年3月的這兩個結果是基於對動量缺失統計是搜尋結果,它們表明如果某些潛在超對稱暗物質(超帶電子、超輕子和超對稱底夸克)確實存在的話,它們必須具有ATLAS尚未排除的特徵。

如果目前的超對稱性模型是正確的話,一對超帶電子的重量必須至少是一個質子質量的447倍,一對超輕子的質量必須至少是一個質子質量的746倍。

同樣,根據目前的模型,超對稱底夸克的質量至少是質子質量的1545倍。

ATLAS已經完成了對更輕的超帶電子,超輕子和底夸克的尋找,研究人員說,他們有95%的信心認為它們不存在。

在某些方面,雖然對暗物質的探索似乎總是缺少有價值的發現(這多少可能會令人失望),但這些物理學家仍然保持樂觀。

他們在一份聲明中說,這些結果「對重要的超對稱場景有很大的約束作用,這將指導ATLAS 未來的搜索。」

因此,ATLAS現在有了一種尋找暗物質和超對稱性的新方法,不過目前還沒有發現任何暗物質或超對稱粒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尋找超對稱粒子
    如果這些假設是正確的,我們可以描述這些超對稱粒子會以什麼順序產生,所以我們試圖尋找這些超對稱粒子留下的痕跡。LHC產生顆粒,研究人員將無法直接觀察它們,因為它們會過快衰減。科學家們只能通過研究當粒子分解時產生的規則粒子射流來識別超對稱粒子的特徵。如何通過不同的理論引導不同的模式來對粒子進行大規模排序,所以這意味著,如果可以看到這些模式,我們就可以推斷出理論。
  • 暗物質、超對稱粒子會不會重走以太的道路?
    光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傳播,按照經典的物理學理論,說物體的速度是多少需要找一個參考系,以太就是假想出來的一種充滿宇宙空間的物質,當時認為光速是多少就是相對於以太而言的。19世紀後期,邁克耳孫和莫雷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想檢驗地球在以太空間中的運行速度而做的一系列實驗,實驗本來是抱著以太存在的想法,結果在後人看來相當於宣判了以太的死刑。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
  • 一種狂野的六夸克粒子,是暗物質嗎?還是粒子物理學家的新玩具
    宇宙中大部分物質,我們除了能感知它們所施加的引力,幾乎無法探測。這就是我們對暗物質最基本的認知。有人認為這些神秘的暗物質必定由未知的粒子組成,而另一些人則認為熟悉的粒子可能才是關鍵。雖然,目前探尋暗物質的主流工作還聚焦於發現宇宙深藏的未知物,但一些科學家越來越懷疑暗物質是否可以用現有的物理定律來解釋。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中微子計算結果人類的想像是無止境的,暗物質可不可以是我們現在沒有發現的其他粒子,是不存在與25種標準粒子之中的。宇宙中網狀星雲我們可以大膽推想,宇宙大爆炸之初,暗物質是氫的幾百倍到幾千倍的塊狀物,在其引力作用下星雲才能聚合到一塊,有了這個想法便提出了新理論,超對稱理論。
  • 科學家曾預言超對稱粒子是存在的
    以電子為例,它就有一個尚未被發現的玻色子夥伴,我們稱為超電子。類似的,光子也存在一個費米子的對稱粒子,稱為光微子。在超對稱的所有新粒子裡,有一種粒子有可能穩定存在並具有暗物質粒子所應具有的特質,這就是這類粒子裡最輕的一種:超中性子。
  • 神秘的暗物質究竟是啥?新發現驚人
    然而,所有利用對撞實驗來尋找暗物質粒子的努力都一無所獲,因此有一些科學家開始懷疑,暗物質是不是由另外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構成的?當前的宇宙學模型傾向於假設暗物質粒子的質量在100吉電子伏左右,這與另外一些通過弱互作用力發生作用的粒子質量尺度相符。這樣一種粒子的存在,符合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的超對稱外延。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但它確實有一些明顯的缺點:它沒有納入引力力;它無法解釋各種粒子的質量,其中一些粒子施加了力;它無法解釋中微子的某些行為,它沒有暗物質存在的答案。所以我們得想個辦法,需要超越標準模型來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宇宙。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
  • 物理學最前沿,對超對稱粒子的探索
    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開始了對生命的研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超對稱長壽粒子壽命的研究。超對稱理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理論。與元素周期表類似,標準模型是我們對自然界亞原子粒子和作用於它們的力的最好描述。
  •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
    天文學家對中子星進行掃描以尋找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信號(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雖然暗物質的數量被認為是普通物質的五倍,但令人沮喪的是它們很難捉摸。但如果你知道去哪裡看的話也許會找到發現它們的辦法,現在天文學家已經對中子星進行了掃描以尋找一種被稱為軸子的暗物質粒子的信號。幾十年的天文觀測讓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宇宙充滿了巨大的、看不見的粒子。
  • LIGO之後:暗物質,相對論,超對稱,中微子,黑洞誰贏誰輸?
    最低的曲線排除了WIMP(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橫截面以及位於其上的任何物體的暗物質質量。圖片版權:Xenon-100 Collaboration (2012), via失敗者4: 一般WIMP,尤其是超對稱就像冷暗物質的解釋那樣令人信服,我們正在尋找的最常見的候選人是WIMP: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
  • 神秘的暗物質可以通過鑽石來尋找?
    科學家認為,鑽石可以用來搜尋神秘的物質。研究人員說,含有晶體的探測器可以發現質量相對較低的潛在的暗物質粒子。暗物質是一種身份不明的物質,科學家認為必須存在來解釋宇宙觀測,例如恆星在星系中移動的速度。最流行的觀點是,暗物質由稱為WIMPs的亞原子粒子組成,或者相互作用的弱大粒子組成。但是,對這些大型WIMPs的廣泛搜索,最終結果是空的。
  • 浩瀚宇宙,神秘的暗物質之謎
    最近的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70%的暗能、5%的發光和不發光物體、5%的熱暗物質和2094的冷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宇宙中競有九成是看不見的暗物質,其中可能包含宇宙早期遺留至今的。一種看不見的弱相互作用的重粒子——冷暗物質正是支持腳脹宇宙論的關鍵。正因為宇宙中的暗能、暗物質至今尚未被發現,所以科學家們給我們留下了一系列關於宇宙中的暗物質問題的謎團。
  •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或顛覆超對稱理論-科教臺-中國網絡...
    克裡斯·帕克斯(Chris Parkes)教授是英國參與大型強子對撞機項目部分的發言人,他告訴BBC新聞稱:「超對稱理論或許還不至於立即死掉,然而近期的這項觀測結果確實足以讓它進醫院了。」  超對稱理論預言現在已經被探測到的這些粒子都還存在著質量更大的版本。如果這些粒子能夠被找到,那麼它將可以幫助解釋諸如暗物質等一些現象。
  • 宇宙中佔比非常大的暗物質,或許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神秘!
    天文學家努力了將近80年,企圖搞清瀰漫於宇宙的神秘暗物質是由什麼構成的。通過星系的運動,天文學家想到了利用暗物質來解釋為什麼宇宙的質量好像比可見恆星和星系擁有的質量大得多。在很大程度上,他們相信暗物質是某種奇異的亞原子粒子,在大爆炸的過程中大批量形成,用任何方法都無法看到,只是由質量而產生引力。暗物質粒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理論上的觀念,因為天文學家從來沒有直接探測到一個這樣的粒子。但是,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進行的新一輪觀測,可能發現了一個關鍵的線索,有望搞清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 破解暗物質的新線索:六夸克粒子
    >在我們這個宇宙中存在著一種主要的物質,除了它所產生的引力之外,它既不可見、也無法被探測到,這就是神秘的「暗物質」。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種神秘的「暗物質」一定是由未知的粒子組成的,而另一些科學家則認為一個熟悉的粒子可能是問題的關鍵。儘管人們在不斷尋找可以解釋暗物質對宇宙造成影響的東西,但暗物質仍然難以捉摸。但也一些科學家在猜想,暗物質是否可以用現有的物理定律來解釋。其中一種觀點認為,一種叫做六夸克的粒子(也稱為六夸克)可以解釋暗物質,而不需要任何新奇的新理論。
  • 超重引力子,就是暗物質?暗物質重量級候選者誕生!
    在研究中,Nicolai和Meissner採用了諾貝爾獎得主Murray Gell-Mann基於「N=8超重力」理論的舊觀點。提出的一個關鍵因素是一種新型無限維對稱,旨在解釋三個家族已知夸克和輕子的觀測光譜。研究假設實際上沒有為普通物質產生額外的粒子,而這些粒子在加速器實驗中沒有出現,因此需要加以駁斥。
  • 世界暗物質日:專家聚焦三類實驗尋找暗物質粒子
    中新社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 孫自法)10月31日是國際暗物質日,在當天下午舉行的2019年國際暗物質日北京地區活動上,來自中國、英國的多位專家學者共同科普暗物質研究進展,一起探討「上天」「入地」「人造」三類實驗搜尋暗物質粒子的可能路徑。
  • 科學家利用銀河系尋找暗物質
    惰性中微子,3.5keV線,銀河系的新發現能為我們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嗎?科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在銀河系中心周圍產生了一個明亮的球狀x射線輻射暈。雖然研究遙遠星系神秘信號的科學家們並沒有如他們所願發現暗物質。但是他們用來探測這種奇怪信號發明的新技術,即利用我們自己的星系來尋找暗物質的技術,可能會提升對這種令人難以捉摸的物質的搜尋機率。
  • 為什麼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預言?
    當物理學家遇到超對稱性(supersymmetry, SUSY)的時候,情況恰恰如此。沒有人知道,在標準模型裡,基本粒子的質量為什麼比普朗克質量小得多?基本常數為什麼不統一?暗物質可能是什麼?超對稱性理論對每一個問題都給出了答案,還預言了很多的新粒子。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第二輪實驗已經結束了,但是並沒有發現那些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