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最前沿,對超對稱粒子的探索

2020-12-03 老胡說科學

芝加哥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最近開始了對生命的研究——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對超對稱長壽粒子壽命的研究。超對稱理論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擴展理論。與元素周期表類似,標準模型是我們對自然界亞原子粒子和作用於它們的力的最好描述。

但是物理學家知道這個模型是不完整的——例如,它沒有給引力或暗物質留出空間。超對稱的目標是通過將每一個標準模型粒子與超對稱粒子配對,從而開啟了一種新的假設粒子來檢測。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芝加哥大學的物理學家們發現了這些超對稱粒子(如果它們存在的話)可能具有的局限性。

「超對稱確實是我們擁有的最有前途的理論,可以解決標準模型中儘可能多的問題,」田納西大學諾克斯維爾分校助理教授託瓦·霍姆斯說。

位於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在迫使質子碰撞之前,將其加速到接近光速。這些質子-質子碰撞產生了大量的額外粒子,研究人員希望在這些粒子上發現新的物理學。

「但在大型強子對撞機中,新的物理事件極其罕見,很難在碰撞粒子的碎片中識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主任金永基教授說,他也是這項研究的合著者。

芝加哥大學的研究小組利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粒子探測器ATLAS收集的數據,研究了「伴輕子」的產生(假設存在的電子、介子和輕子的超對稱夥伴)。在經過測試的超對稱模型中,從理論上講,伴輕子具有較長的壽命,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衰變成ATLAS能探測到的物體之前飛行很遠。

「我們可能錯過新物理學的一種方式是,粒子在產生時沒有迅速衰變,」霍姆斯說。「通常,在我們的搜索過程中,我們看不到長壽命的粒子,因為在我們的探測器中,我們基本上會剔除任何看起來不像是標準的快速衰變的粒子。」

預計伴輕子最終會衰變為它們正常的輕子夥伴。但與傳統的衰變不同,這些輕子將被取代,這意味著它們不會指向最初的質子-質子碰撞點。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尋找的就是這種獨特的特徵。

「我們至少有95%的把握認為,如果這個模型中存在伴輕子,那麼它就不會有質量和壽命,」萊斯亞·霍林說,她是芝加哥大學的博士。知道了長壽的伴輕子沒有一定的質量和壽命,這就告訴了研究人員未來搜索的重點。

這個結果激勵了科學進一步突破界限。在未來十年的某個時候,大型強子對撞機將進入周期性關閉狀態,為ATLAS的硬體升級留下充足的時間。未來的步驟可能包括使用大型強子對撞機下一階段運行的更可靠數據來尋找相同的模型,將對長壽粒子的研究擴展到伴輕子之外。

目前,標準模型的完成仍是一個謎,但該團隊很自豪地領導了在ATLAS中首次尋找超對稱模型的工作。發現新的物理學就像大海撈針,雖然我們在目前的數據中沒有看到任何東西,但未來有很大的機會!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超對稱可能是粒子物理學史上最失敗的預言預言?
    高能粒子會與其他粒子碰撞,產生大量新的粒子,可以用探測器看到。、通過重構每個能量、動量和其他屬性,我們可以確定最初發生碰撞的事件以及在此事件中產生的結果。自Wess和Zumino首次提出超對稱性以來的近50年中,從未見過任何超對稱粒子。
  • 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粒子物理學的支配理論解釋了關於亞原子世界的一切……除了它沒有解釋的部分。不幸的是,對於所謂的標準模型,並沒有很多奉承的形容詞。這一基礎物理理論是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點一點地建立起來,它最恰當的描述是笨拙、大雜燴和馬吉夫——就像用幾根繩子和口香糖拼湊而成。儘管如此,它仍然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模型,能夠準確地預測各種各樣的相互租用和過程。
  • 尋找超對稱粒子
    這些只是幾種類型的超對稱粒子,這些都是一種特殊的粒子,可以在世界上最強大的原子粉碎機上產生。歐洲核研究組織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很可能會永遠改變我們對宇宙的認識。27公裡長的地下粒子加速器發送質子繞其圓形軌道飛行,直到它們相互撞擊的速度達到光速的99%。當粒子撞擊時,它們將發生類似於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能量,這是物理理論的開始時間。
  • 超對稱性理論實驗測試中失敗,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在哪?
    到目前為止,標準模型之外沒有任何「新物理」的提示 - 已經接受的描述已知基本粒子的方程組 - 已經出現在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實驗中,由日內瓦以外的歐洲研究實驗室CERN或其他任何地方運行。(標準模型預測了最近發現的希格斯玻色子。)上周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強子對撞物理會議上發布的最新一輪質子粉碎實驗排除了另一大類超對稱模型,以及其他通過在幾個粒子衰變的速率中找不到意外的「新物理學」理論。
  • 能解釋宇宙的「超對稱粒子」在哪裡?
    博科園:本文為粒子物理學類粒子物理學的支配理論解釋了關於亞原子世界的一切博科園-科學科普:不幸的是,許多解釋這一偉大超對稱理論的主要競爭者,近年來要麼被排除在外,要麼受到嚴格限制。然而,仍然有一個概念可以解釋標準模型沒有涵蓋的宇宙神秘部分:長壽的超對稱粒子,有時簡稱sparticles。但令人沮喪的是,最近對這些奇怪粒子的研究卻一無所獲。到目前為止,最流行的一組理論突破了當前標準模型的界限,它們被歸為一類被稱為超對稱的思想。
  • 任重而道遠:尋找神秘暗物質的關鍵——超對稱粒子
    ATLAS是日內瓦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的超大粒子探測器,因2012年發現希格斯玻色子而聞名於世,現在它已經開始尋找更奇特的粒子——包括理論上的「超對稱」粒子,或者說宇宙中所有已知粒子的伴侶粒子。如果超對稱粒子是真實存在的話,那麼其中的一些粒子可以解釋充斥著宇宙的那些看不見的暗物質。
  • 暗物質、超對稱粒子會不會重走以太的道路?
    光以一定的速度向前傳播,按照經典的物理學理論,說物體的速度是多少需要找一個參考系,以太就是假想出來的一種充滿宇宙空間的物質,當時認為光速是多少就是相對於以太而言的。19世紀後期,邁克耳孫和莫雷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想檢驗地球在以太空間中的運行速度而做的一系列實驗,實驗本來是抱著以太存在的想法,結果在後人看來相當於宣判了以太的死刑。
  • 物理學家探測到罕見粒子衰變 或顛覆超對稱理論-科教臺-中國網絡...
    這項發現對於現行的物理學理論,即超對稱理論將是一項重大打擊。  超對稱理論之所以獲得流行,是因為它很好地構成了對現有描述亞原子粒子性質的標準模型的修正。它可以解釋標準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缺陷。而近日在日本京都舉行的強子對撞機物理學會議上研究人員們報告的一項發現和超對稱理論的諸多最可能的模型不符,研究人員們將於近期發表有關這一結果的論文。
  • 超對稱入門
    因此超對稱唯象模型是超出標準模型新物理模型的主流方向,也是正在運行的大強子對撞機(LHC)以及未來更高能量對撞機探測的重要目標。方興未艾的暗物質理論和實驗探測也把超對稱理論做為其研究的首要目標之一。因此超對稱理論基礎的教學對於理論物理的前沿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 科學家曾預言超對稱粒子是存在的
    玻色子和費米子對於許多物理學家而言,他們偏好一種東西,那就是一類名為超對稱的理論所預言的粒子超對稱粒子超對稱理論預言,對於每一種費米子,一定對應存在著一種在許多性質上與其極為類似的玻色子以電子為例,它就有一個尚未被發現的玻色子夥伴,我們稱為超電子。類似的,光子也存在一個費米子的對稱粒子,稱為光微子。在超對稱的所有新粒子裡,有一種粒子有可能穩定存在並具有暗物質粒子所應具有的特質,這就是這類粒子裡最輕的一種:超中性子。
  • 粒子物理學在地球上有未來嗎?
    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考慮了四種力中的三種(除了重力),全部發現的粒子以及它們的所有相互作用。我們可以在地球上建造的是否有可以用碰撞器發現的額外粒子和/或相互作用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主題,但是如果我們探索已知的能量邊界,我們只會知道答案。
  • 超對稱粒子賭局:諾獎得主輸給「民科之王」—新聞—科學網
    ■本報記者 倪思潔 7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輸掉」了一場長達6年的、關於超對稱粒子的賭局。這場賭局的贏家,是被稱為「民科之王」的安東尼·加瑞特·裡希。 在一次物理學會議上,裡希和韋爾切克打了一個1000美元的賭:裡希認為超對稱粒子根本不存在,而韋爾切克則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在6年內探測到超對稱粒子。
  • 超對稱理論的崛起與衰落
    我們似乎可以說粒子物理學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領域。四種基本力的強度懸殊,從強到弱(即從強核力到引力)形成等級。物理學中的不同質量也形成等級,最頂層的是普朗克質量,最底層的就是真空能量。這些超對稱夥伴可以保護所有粒子的質量(包括標準模型中的粒子以及超對稱中的粒子),在超對稱破缺時,都遠比普朗克質量要小,而超對稱夥伴會得到比標準模型中的粒子更大的質量。【註:自發對稱破缺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基礎原則之一。舉一個簡單的粒子,讓鉛筆豎立在筆尖,這是對稱的,即在平衡時,各方向是一樣的。但它是不穩定的。
  • 事實證明:宇宙中的粒子是對稱的!但是真相呢?
    這種被稱為超對稱性的聯繫,依賴於自旋的奇異量子特性,並可能是解開物理學新理解的鑰匙。對稱性的發展幾個世紀以來,對稱性使物理學家們得以在整個宇宙中找到潛在的聯繫和基本的關係。這一半被稱為「費米子」,是由我們這個世界的基本粒子組成的:電子、夸克、中微子等等。還有一些被稱為「玻色子」,是自然力量的載體:光子、膠子和其他。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弦理論學家開始帶有批判性地研究粒子自旋這個性質,並開始懷疑那裡是否存在自然的對稱性。這個想法很快擴展到弦界之外,成為粒子物理學的一個活躍研究領域。
  • 「新物理學」在希格斯粒子發現中開啟?
    還在去年夏天的時候,科學家捕獲到了一種新的粒子,這種粒子的特性指向他們長期以來尋找的希格斯粒子,科學家們在興高採烈之際,希望很快地開啟一扇通往新物理學的大門,創新物理學的領域和途徑,就像如日中天的「玄理論」在物理學和宇宙學中的影響一樣,然而形成大爆炸之後宇宙物質來源的基本粒子還存在諸多的疑問,就在上一周,科學家這種希望的熱情遭受冷遇。
  • 粒子物理前途迷惘?推進物理前沿,方可探求未知領域
    如果我們不去推動物理學向前發展,就永遠也不會知道已知之外的未知是什麼。從最基本的角度來說,宇宙是由什麼組成的?這個問題驅使著科學家們數百年來不斷推動科學向前發展。即使我們已經探索了一切可探索的方向,對科學依舊是一知半解。
  • 粒子物理學還有沒有未來?
    世界是由基本粒子組成的,粒子物理學是非常基礎的科學,兩千多年前的時候先哲們就思考世界的組成。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中,粒子物理學方面的獲獎數量最多,這是一百多年來粒子物理學輝煌燦爛的證明。在上個世紀早些年,往往發現一個粒子就能得大獎。
  • 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未找到超對稱粒子(圖)
    (LHC)的試驗結果似乎已經將亞原子粒子理論中的一種最簡單版本:超對稱理論排除。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塔拉·希爾斯(Tara Shears)博士是這一設備工作組的發言人,他說:「實驗的結果已經將超對稱理論置於聚光燈下。」  在實驗中,物理學家們試圖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觀察B介子的衰變情況。如果超對稱粒子果真存在,那麼B介子的衰變頻率將要比它們不存在的情況下高得多。除此之外,如果超對稱粒子存在,它們的物質和反物質版本粒子衰變時表現的差異也應當要更大一些。
  •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在一次物理學會議上,裡希和韋爾切克打了一個1000美元的賭:裡希認為超對稱粒子根本不存在,而韋爾切克則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在6年內探測到超對稱粒子。這場賭局的仲裁人是那次物理學會議的主持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戈馬克。   如今,6年已逝,LHC在經歷了兩年多的休整後終於在6月3日將能量成功提升到13萬億電子伏特,但仍未發現超對稱粒子的跡象。
  • 超對稱原理髮出的雷射
    根據《科學》雜誌報導,來自中佛羅裡達大學和密西根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超對稱原理的雷射系統,旨在用緊湊雷射系統產生更多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