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對稱粒子賭局:諾獎得主輸給「民科之王」—新聞—科學網

2020-11-23 科學網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本報記者 倪思潔

7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輸掉」了一場長達6年的、關於超對稱粒子的賭局。這場賭局的贏家,是被稱為「民科之王」的安東尼·加瑞特·裡希。

在一次物理學會議上,裡希和韋爾切克打了一個1000美元的賭:裡希認為超對稱粒子根本不存在,而韋爾切克則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在6年內探測到超對稱粒子。這場賭局的仲裁人是那次物理學會議的主持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戈馬克。

如今,6年已逝,LHC在經歷了兩年多的休整後終於在6月3日將能量成功提升到13萬億電子伏特,但仍未發現超對稱粒子的跡象。這場賭局裡,是韋爾切克真的輸了,還是LHC無法探測到超對稱粒子,抑或是超對稱模型根本就不成立?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

一約六年 物理賭局是常事

故事要從6年前裡希的一次偶然旅行說起。裡希是個熱愛衝浪的物理學家,但不供職於任何一家科研機構。他關於大統一理論的研究讓全世界不少人認識了他,也正因如此,他被譽為「民科之王」。

「我大部分時間待在毛伊島的和平科學研究所開心地做我的科研工作,不常與其他物理學家交流。」裡希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說。2009年7月,一個偶然的機會讓裡希離開毛伊島,前往號稱「葡萄牙海外孤島」的亞速爾參加一個物理學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通過視頻,諾貝爾得主韋爾切克作了一個關於統一理論的精彩演講,表達了他對於超對稱理論的信心,並認為超對稱粒子將會在LHC上被發現。」裡希回憶。

儘管很尊重韋爾切克,裡希還是在演講結束後舉起了手,公開「挑釁」韋爾切克,問他是否願意就超對稱粒子存在與否的問題跟自己打個賭。「不同於大多數理論家,我不認為自然具有超對稱性,不認為超對稱粒子會被LHC發現。」裡希告訴記者。

「我知道,在那樣的場合裡把他拉進賭局,讓我看起來像個故意挑事的混蛋,但他對於打賭這件事還是很開明的。」6年前的一幕幕仍清晰地保存在裡希的腦海裡,當時,韋爾切克欣然接受了挑戰。

裡希告訴記者,在物理學家的圈子裡,善意的賭局是有其歷史傳統的,這些賭局通常都是君子協定。不過,裡希表示,賭局勝負究竟如何判,韋爾切克會不會給他1000美元,要看仲裁人的意見。「作為我們的裁判,我想馬克斯應該正在權衡現在發生的情況。」

而就在前兩天,韋爾切克在社交網站「推特」上表了態:「對這個賭局,我的記憶是朦朧的,幾乎沒有印象,但是我會很高興且及時地履行仲裁者的決定。」

對撞「神器」 重出江湖未出手

對韋爾切克來說,這不是他第一次下注。2005年,韋爾切克與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珍妮·康拉德打賭:他確信LHC將會探測到希格斯粒子,而後者則認為LHC發現不了。賭注是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供應的金幣巧克力。結果,韋爾切克贏得了賭局,並得到10枚金幣巧克力。

這次,韋爾切克似乎沒那麼幸運,可是裡希並不認為這次「勝利」值得歡呼。「下賭時,我其實是認為6年時間對於LHC收集和分析高能對撞數據來說已經是足夠了的,但這6年裡LHC屢經波折。因此,儘管我看似技術性地贏得了賭局,但這個結果並不公平。」裡希說。

今年4月5日,LHC在經過了幾個月的重啟準備後,終於發出了復甦後的第一縷粒子束流。6月3日,LHC開始以13萬億電子伏特的能級對撞粒子,並產生科學數據。

不過,近兩年,LHC一直處在休整期。2008年9月,LHC誕生。對於大多數高能物理學界的研究人員來說,它幾乎是探測粒子物理的「神器」。2012年末,LHC的第一階段運行結束。

這4年裡,LHC「打」出了一個輝煌戰績——2012年7月4日,CERN宣布LHC的緊湊渺子線圈(CMS)探測到新玻色子,此後,這個新發現被科學家證實為「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現在,CMS亮度還是很低,對超對稱的尋找還沒有真正開始。」參與LHC中CMS項目的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陳國明說,前些日子CMS超導系統的溫度一直沒有冷卻到位,超導磁場沒有打開,最近已經修復,上星期才開始正常取數。

悲觀太早 基礎研究拼耐心

對於這次賭局,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科技和加速器項目主任弗雷德裡克·博爾德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LHC升級後,我們期待發現標準模型以外的物理現象,不過,沒人能預測出什麼時候能發現。」

儘管希格斯粒子被發現後,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更完美了,但這一模型仍無法解答暗物質、暗能量以及物質和反物質不平衡的問題。而超對稱理論既能統一強、弱和電磁的相互作用,又能解析暗物質、暗能量。但至今,超對稱理論預言的超對稱粒子還沒有被找到過。

「基礎研究,需要的是耐心和運氣。」博爾德裡告訴記者,此前LHC的成果都是基於能量在8萬億電子伏特、亮度(粒子束強度)在30fb-1的基礎上的,現在LHC到達了13萬億電子伏特的新能級,在亮度方面,2025年計劃升至300fb-1,2035年將升級到3000fb-1。

陳國明稱,一般來說對撞能量越高,亮度越高,找到超對稱粒子的機率也越高。LHC的對撞能量升級後,很多人相信能夠找到超對稱粒子。「當然,LHC運行結束時,不能找到超對稱粒子的機率仍然存在,但現在說『悲觀』還為時過早。」

博爾德裡表示,現在LHC正在13萬億電子伏特的基礎上,邁向在2018年將亮度提升至120 fb-1的清晰目標。

連結

超對稱理論最早由日本粒子物理學家宮沢弘成於1966年提出,以補充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中的一些漏洞。

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了很多粒子,大部分粒子陸續被發現,而最後的那個粒子,就是來無影去無蹤、一出現便會迅速衰變成其他粒子的希格斯粒子。2012年,LHC發現希格斯玻色子,這一進展成全了標準模型。

然而,對於暗物質、暗能量等問題,標準模型卻無法解釋,「優美的」超對稱模型應運而生。不過,超對稱模型中預言的粒子,至今沒有一個超對稱粒子被找到,這引發了不少科學家對超對稱模型的懷疑。

2008年9月,由來自34個國家、超過2000位物理學家所屬的大學與實驗室所共同出資合作興建的LHC初次啟動測試。這個坐落於瑞士日內瓦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高能物理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能量最高的粒子加速器,有望揭開質量起源、暗物質暗能量、反物質、宇宙起源、額外維度5大謎團。

如今,升級後的LHC能量達到13萬億電子伏特,亮度也將逐漸提升,在發現超對稱粒子、驗證超對稱模型方面被很多科學家寄予厚望。

 

相關焦點

  • 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原標題:超對稱賭局:諾獎得主輸了!?   7月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弗朗克·韋爾切克「輸掉」了一場長達6年的、關於超對稱粒子的賭局。這場賭局的贏家,是被稱為「民科之王」的安東尼·加瑞特·裡希。   在一次物理學會議上,裡希和韋爾切克打了一個1000美元的賭:裡希認為超對稱粒子根本不存在,而韋爾切克則相信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在6年內探測到超對稱粒子。這場賭局的仲裁人是那次物理學會議的主持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馬克斯·泰戈馬克。   如今,6年已逝,LHC在經歷了兩年多的休整後終於在6月3日將能量成功提升到13萬億電子伏特,但仍未發現超對稱粒子的跡象。
  • 超對稱唯象學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河北大學粒子物理團隊日前在超對稱唯象學研究方向取得了若干最新進展,相關論文在《高能物理期刊》和《歐洲物理期刊C》上發表。
  • 我們和那位諾獎得主、8位物理學家聊了聊凡偉……這種水準的民科很...
    根據《重磅》一文裡所說,這名「科學家」是來自雲南大學的凡博士,其實驗細節經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布賴恩·約瑟夫森教授的審核,其論文已發表於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上。很快,打臉的新聞相繼出現:雲南大學發表聲明稱查無此人;論文作者特別鳴謝的浙大教授在簡訊裡表示自己好冤;中科院科技論文預發布平臺被發現並無同行評審機制,平臺上的論文只能算發布,不能算發表。
  • 粒子物理學界「三劍客」齊聚李政道圖書館 謝耳朵原型也是諾獎得主
    圖說:197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謝爾頓·李·格拉肖圖說:魯加諾·馬亞尼(右一)物理學界真有「謝耳朵」上世紀60年代起,科學家們發現物質世界是由夸克和輕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基本粒子組成,夸克間和輕子間有著相互獨立的對稱性
  • 「民科」都是偽科學?關鍵看是否具備科學精神—新聞—科學網
    郭英森說道:「我發明了幾個新理論,這些東西合集到一塊,就會產生新的科學,這些新科學會帶來什麼新的技術呢,未來的各種車輛都不用有車輪……」他認為,現有科學是在「慣性系加粒子實體」,在這個運動範圍之內,物體運動的速度極小極小於光速,它的物理學叫正物理學。而在新科學當中,是「加速系+引力波+物質波」,它的速度可以極大極大地超光速。
  • 2017諾獎物理獎得主:發現引力波 一場40年的「打賭」
    2017諾獎物理獎兩位得主講述:  發現引力波  一場四十年的「打賭」  從去年開始位居《科學》《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發現榜首,到今年諾獎物理獎獲獎領域,被稱為「時空漣漪」的引力波由於證實了愛因斯坦百年前的預測,拓展了人類的科學知識邊界
  • 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成深圳技術大學(籌)客座教授
    &nbsp&nbsp&nbsp&nbsp日前,諾獎得主梶田隆章接過了深圳技術大學(籌)聘書,正式成為該校客座教授。聘任儀式結束後,梶田隆章還為深技大(籌)全體師生帶來了題為《中微子振蕩與中微子質量》的精彩講座。
  • 加拿大盛產諾貝爾獎得主?原來這些名校校友都是諾獎得主
    ,總人口不到4000萬(還沒有上海和北京2個城市總人數多),可從諾獎頒布以來,已經有20多位諾獎得主來自加拿大,而且6個領域獎項(物理、化學、文學、生物或醫學、和平、經濟學)全部覆蓋。>生理學或醫學獎關鍵詞:加拿大第一位諾獎得主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近日,2019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的得主之一格雷格 塞門扎(Gregg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20世紀物理學巨人、諾獎得主菲利普安德森逝世,享年96歲
    儘管凝聚態物理是一門研究許多粒子集體行為的理論,他也跨界影響了粒子物理的發展。1962年,他發表了一篇關於光如何獲得質量的著名論文,推動了多年後粒子物理基石「標準模型」的建立和希格斯機制的提出,幫助解決質量的起源問題。1923年12月13日,安德森出生於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隨後在伊利諾州的厄巴納度過童年。
  • 超對稱理論的崛起與衰落
    超對稱做了一個非常大膽的預言:每一個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都有一種被稱為超對稱夥伴的粒子與之匹配,它們的性質幾乎完全一樣,除了超對稱夥伴的自旋與原粒子相差±½。這些超對稱夥伴可以保護所有粒子的質量(包括標準模型中的粒子以及超對稱中的粒子),在超對稱破缺時,都遠比普朗克質量要小,而超對稱夥伴會得到比標準模型中的粒子更大的質量。【註:自發對稱破缺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的基礎原則之一。舉一個簡單的粒子,讓鉛筆豎立在筆尖,這是對稱的,即在平衡時,各方向是一樣的。但它是不穩定的。
  • 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21世紀以來日本諾獎得主已有19人,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21世紀初日本曾制定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2010 年,《科學》期刊發表了關於呂克・蒙塔尼的新聞採訪,題為《法國諾獎得主逃離 「智力恐怖」 來到中國追求激進的構想》,開篇就講了他來中國打算做啥:高度稀釋的病原 DNA 放射的電磁波。文中呂克・蒙塔尼痛斥歐洲是 「智力恐怖」(Intellectual terror),認為中國對於此類研究更為開放。
  •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諾獎又尷尬了:本屆和平獎得主ICAN組織遭質疑 2017-10-12 14:38:22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超三分之一健在諾獎得主聯名,要求綠色和平停止反對轉基因
    面對綠色和平組織持續不斷地反對轉基因,超過百名諾獎得主站了出來,聯名寫了一封公開信。公開信要求綠色和平(Greenpeace)組織停止反對轉基因。目前,大約1/3健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皆在聯合署名的名單中,這其中包括朱棣文、崔琦、李遠哲等知名科學家。
  • 霍金的研究夥伴摘得諾獎!上任諾獎得主竟然這樣說…… | 解讀諾貝爾物理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18時許,在大家焦急等待了十多分鐘後,諾獎委員會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彭羅斯的獲獎說明諾獎對理論性強的工作態度更友好了。彭羅斯是傑出的理論家,但是這個與諾獎傳統風格不一致,更適合突破獎。彭羅斯是證明了一個定理,不是一個具體的問題,按照諾獎傳統,很難得諾獎。羅傑·彭羅斯是科學界的一個名人,也是奇人。他同時是娛樂數學家與具爭議性的哲學家。
  • 諾獎得主們年輕時都有哪些特徵?擅長合作、論文高產是關鍵
    儘管諾獎得主和其他科學家都依賴合作開始自己的科研生涯,研究發現,未來的諾獎得主在生涯初期會在更大的團隊中工作,發表的合作論文平均數量是其他科學家的兩倍。而在他們這一時期發表的論文中,最終擠進高被引前 1% 的論文數量更是達到其他人的 6 倍之多。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拉斯克醫學獎新冠疫情打亂了所有學術交流活動,一些學會或協會很快反應過來,開始舉辦網上虛擬年會,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中國:我們身邊的「諾獎」得主 2020-12-02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新科女諾獎得主駕到,關於黑洞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2020-10-15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