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Sensors:組合使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就可檢測一...

2020-12-06 生物谷

2020年6月30日訊/

生物谷

BIOON/---為了保護身體,免疫系統製造出一種被稱為抗體的蛋白質,用來抓住感知到的威脅,不論這種威脅是HIV、新型冠狀病毒,還是像

自身免疫

性疾病那樣,這種威脅是身體本身的一部分。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系統,它利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組合,在幾分鐘內檢測針刺血液中的抗體。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ACS Sensor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read-Based Bioluminescent Sensor for Detecting Multiple Antibodies in a Single Drop of Whole Blood」。

圖片來自ACS Sensors, 2020, doi:10.1021/acssensors.0c00564。

雖然一些測試只是簡單地檢測抗體的存在,但是有時醫生想知道有多少抗體在血液中循環。這類定量測試用於

診斷

一些疾病,包括感染和

自身免疫

疾病。雖然定量抗體測試還沒有被批准在美國使用,但是這種測試有可能幫助評估對SARS-CoV-2的免疫力。然而,定量測試目前需要實驗室中昂貴、精密的儀器,而使得它更容易獲得的努力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因此,Maarten Merkx、Daniel Citterio及其同事們測試了一種可以提供小型、廉價替代方案的方法。

這些研究人員開發的基於微流控棉線的分析裝置(μTAD)依賴於棉線上保持的發光傳感器蛋白。在正確的抗體存在下,發光傳感器蛋白發出的光的顏色會發生變化。從綠色到藍色的變化與樣品中的抗體濃度有關。這些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一滴摻雜HIV抗體的豬血液,發現他們的系統可以在5分鐘內成功檢測HIV抗體水平。此外,這種裝置還可以檢測單個血液樣本中幾種不同抗體的數量,並且不需要大量的處理和培養步驟。他們發現,配備適配器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可以捕捉到光線顏色的變化,而這種裝置本身則可以將顏色數據轉化為測試結果,並傳輸這些信息。他們表示,隨著進一步的開發,這種技術的組合可能能夠提供用戶友好的一步法抗體濃度分析。(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Kosuke Tomimuro et al. Thread-Based Bioluminescent Sensor for Detecting Multiple Antibodies in a Single Drop of Whole Blood. ACS Sensors, 2020, doi:10.1021/acssensors.0c00564.

相關焦點

  • 組合使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就可檢測血中的抗體濃度
    在一項新的概念驗證研究中,來自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和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新的系統,它利用棉線、發光蛋白和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組合,在幾分鐘內檢測針刺血液中的抗體。雖然一些測試只是簡單地檢測抗體的存在,但是有時醫生想知道有多少抗體在血液中循環。這類定量測試用於診斷一些疾病,包括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雖然定量抗體測試還沒有被批准在美國使用,但是這種測試有可能幫助評估對SARS-CoV-2的免疫力。
  • ACS Sensors:20分鐘即可檢測COVID-19
    2020年7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最近一項發現中,研究者們開發出了使用25微升血漿樣品鑑定的COVID-19的方法。由BioPRIA和莫納什大學化學工程系領導的研究小組,包括來自ARC融合生物納米科學與技術卓越研究中心(CBNS)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簡單的凝集測定法,用於確定血液樣品中是否存在針對SARS-CoV-2感染而產生的抗體。雖然當前的拭子/ PCR測試可以用於識別COVID-19呈陽性的病例,但凝集測定法可以用於檢測因感染而產生的抗體,從而為接種疫苗的臨床試驗提供協助。
  • 手機攝像頭或可直接檢測新冠肺炎
    近日,美國格萊斯頓研究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家們在《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肺炎(COVID-19)檢測技術。這種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新技術可在30分鐘內提供準確的檢測結果。目前,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無法實現大規模樣本的快速檢測。
  • 科學家將智慧型手機攝像頭與CRISPR技術相結合,實現COVID-19的快速檢測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近日有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快速COVID-19檢測方法,有望利用一個簡單的手持設備、鼻拭子和一個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在30分鐘內提供準確的結果。這種突破性的設備有可能被修改為檢測許多其他病毒性疾病,研究人員與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Doudna)合作開發了這種設備。
  • 聊一聊智慧型手機的雙攝像頭
    現在雙攝像頭甚至三攝像頭設計的智慧型手機已經越來越普及,連千元級的產品都在跟風。這其中有噱頭成分,當然也有真材實料。我們很反感誇大宣傳雙攝像頭的功用,但也有技術因素,雙攝像頭給人很大的想像空間,它背後的技術很值得關注,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雙攝像頭。
  • 手機攝像頭可直接檢測新冠?半個小時出結果
    近日,美國格萊斯頓研究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的科學家們在《細胞》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基於CRISPR的新冠肺炎(COVID-19)檢測技術。這種利用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新技術可在30分鐘內提供準確的檢測結果。目前,應對COVID-19大流行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無法實現大規模樣本的快速檢測。
  • 科學家將智慧型手機攝像頭變成檢測新冠病毒的「神器」
    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對檢測的需求給世界醫療界帶來了壓力。當科學家們努力簡化這一過程時,加利福尼亞的一個科研團隊想出了一種新方法,使用普通手機攝像頭來識別病毒。研究人員表示,使用一種與普通智慧型手機相連的特殊設備,就可以準確檢測鼻拭子上的SARS-CoV-2病毒,也就是新冠病毒。
  • 手機檢測不到針孔攝像頭?該如何檢測隱藏的攝像頭?
    網上流傳在關燈的情況下,打開手機的拍照功能如果能看到發光的紅點就有可能是針孔攝像頭。在肉眼看不到的情況下用手機攝像頭確實可以看到紅外攝像頭髮出的光線,因此很多人用這個方法來檢測房間裡有沒有偷拍設備,但是這種方法其實並不一定有用。
  • 手機攝像頭,除了拍照,還有3種用途?可直接檢測隱藏紅外攝像頭
    手機攝像頭,除了拍照,還有3種用途?可直接檢測隱藏紅外攝像頭如今大家在購買手機的時候,都會格外關注手機的攝像功能,這不僅得益於現在的人越來越喜歡拍照,而且手機還能滿足大多數拍照小白的需求,還可以省去一臺相機的錢。
  • 全球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廠商清單之中國攝像頭產業鏈梳理
    作為全球手機智能產業第一大市場,中國製造廠商們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據數據顯示,在全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方面,去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出貨量高達52.1億顆,其中中國地區產量佔比7成,是全球最大的攝像頭模組生產基地,這一現狀也將給供應鏈帶來更多的機會。
  • 網傳智慧型手機可探測紅外攝像頭 實驗:確實有效
    一位從事監控攝像頭安裝的公司負責人王先生說,確實有針孔攝像頭,這種攝像頭安裝後嵌入牆體,從外面看只有一個針孔大小的攝像頭,不仔細查看發現不了,但日常安裝使用的非常少。  如何探測偷拍器?網稱手機能探測  既然針孔攝像頭真的存在且不易被覺察,那麼如何探測到這些隱形偷拍器呢?網絡盛傳,手機和相機就能探測到。
  • 新型電子皮膚:靈感來自警報水母,在受傷時會發光!
    為了讓增進大家對於電子皮膚的了解,先回顧一下筆者以往介紹過的幾個有關電子皮膚的創新研究案例:案例一: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與美國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科研團隊開發出的新型電子皮膚微系統,可用於監測心率、呼吸、肌肉運動和其他健康數據,並可將數據無線發送至智慧型手機。
  • 智慧型手機攝像頭的進化史你知道嗎?
    智慧型手機發展至今已過去二十餘年,而智慧型手機的攝像頭更是在不斷的進化中千萬級的像素、三攝乃至四攝、AI美顏、自動對焦、光學防抖等等,這些攝像功能的強大之處在現在的智慧型手機上屢見不鮮。甚至有些智慧型手機的攝像功能都能媲美一些數位相機了。但十幾年前剛問世的智慧型手機攝像頭可並非如此,這麼多年攝像頭的變化究竟有多大?跟著小黑一起來看看吧。
  • 新技術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DNA檢測
    2020年5月12日訊 /生物谷BIOON /——中國幾家機構和美國一家機構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POCKET DNA測試套件,這是一種小型、廉價的系統,使用3D列印集成晶片和智慧型手機對各種材料的小樣本進行DNA測試。在他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論文中,該小組描述了該系統及其可能的用途。
  • 發光絡合物檢測水中草甘膦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以及HKUST-1和IRMOF-3的有效吸附
    Serra課題組報導了基於發光淬滅過程的水性β-二酮酸-Eu-EDTA絡合物用於草甘膦(GLY)定量分析。該複合物在5*10-7至10-5 mol.L-1的濃度範圍內成功測量了GLY。還執行了理論方法(LUMPAC)來確定溶液中最可能的複雜結構。易於合成的MOF HKUST-1和IRMOF-3可在約30分鐘的接觸時間內有效吸附水中的草甘膦。
  • ACS Sensors:生物事件從光電陽極分離:鐵氰化鉀介導氧化還原循環集成光電陽極與陰極體系
    近期,山東理工大學李月雲教授和濟南大學魏琴教授團隊在PEC傳感新模型的建立上取得重要進展。這一成果以「Separation of Biological Events from the Photoanode: Toward the Ferricyanide-Mediated Redox Cyclic Photoelectrochemical System of an Integrated Photoanode and Photocathode」為題發表在國際化學權威雜誌ACS Sensors
  • 偷拍視頻泛濫成災:攝像頭檢測APP真的靠譜嗎?
    儘管酒店、民宿攝像頭偷拍的惡性事件已經被多次曝光,但這股風氣似乎仍未得到遏制,來自偷拍攝像頭的視頻依然層出不窮。目前不少APP都推出了攝像頭檢測功能,方便人們用手機尋找是否有隱藏的攝像頭。根據APP自己的介紹,它們分別採取了紅外光檢測、反射光檢測、Wifi熱點檢測、磁通量檢測等手段,來檢測攝像頭。
  • 媲美上萬美元儀器 智慧型手機也能檢測DNA了!
    智慧型手機只能用來上網打遊戲嗎?那你就OUT啦!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用智慧型手機讀取DNA測試,檢測是否有疾病相關的生物標記,可以與實驗室和醫院高昂的專業設備相媲美。研究在線發表在了《ACS Nano》雜誌上。
  • 智慧型手機+WIFI攝像頭 邊玩手機邊倒車?
    鳳凰汽車無錫編輯 手機,曾經被視為駕駛座上的違禁品,如今卻堂而皇之,出現在了無錫螞蟻車展。年輕的王臣豪博士帶領他的創業團隊Vless,為我們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新開車族帶來了「智慧型手機+WIFI攝像頭」倒車裝置。藉助無線WIFI傳輸影像,駕駛者可以同步看到車輛後方的狀況——而且是高清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