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大氣和揮發物質進化」探測器(MAVEN)在對火星展開全面探測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神秘現象,火星會呈現螺旋狀的出現全球性發光現象,這可著實讓科學家們「糾結」了一把。
MAVEN探測器拍攝到的火星南極極紫外光氣輝
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大氣和空間物理研究所的尼克·施耐德表示:「出現在火星南極和整個半球的螺旋形發光主要是由極紫外光造成的,它們確實可以讓火星發光這我們是知道的,但是形成這樣的螺旋狀就很奇怪了」。
類似這樣的大氣發光現象在地球上也有,就是我們平時說的氣輝,白天,受到太陽照射的高層大氣會分解成氣體原子態,而在夜間,這些原子又會重新組合在一起,這一過程伴隨著微弱的發光。在地球上,氣輝看起來和極光有點類似,但是在火星上,由於氣輝發出的光集中在極紫外波段,人的眼睛是看不到它們的。
MAVEN探測器已經觀測火星的氣輝現象有數年之久了,只不過這種螺旋狀的形狀卻是首次看到的。施耐德稱它們為『尤裡卡時刻』(有靈光乍現的意思):「我們嘗試在實驗室中通過球形內投影技術來實現這種形狀的發光,這也是我們頭一次通過極坐標來實現極紫外波段的發光,最終螺旋形的炸裂效果真的讓我們都很吃驚。
火星大氣白天日照後在夜晚發生氣輝的原理
對於火星來說,南極的螺旋發光只是「水面上的冰山」,整個火星都被這種有脈動的氣輝所包圍,在火星北極上方,有一個位置點每天會產生兩次光脈衝,而在赤道周圍這樣的點還有三個,它們每天則要脈衝三次。只有南極的這個是每天脈動一次並且是螺旋形的。
為了搞清楚這一切,施耐德和同事們構建了一個火星大氣的大氣環流模型(GCM),他們通過這個模型模擬運行火星的大氣運動,實際上地球上的天氣一樣可以通過這個模型來模擬,它的火星版本可以用來預算火星上太陽輻射加熱、風、大氣化學以及雲的形成等。
光譜分析洞悉火星氣輝的周期性謎題
計算結果表明,火星上的氣輝源自大氣的「潮汐」運動,隨著火星的自轉,受太陽的引力作用,火星的大氣自然而然的出現了周期性的變化,如同鬧鐘般每日準時的三次變化,這就解釋了火星赤道氣輝周期性變化出現的原因。
「但是,我們仍然無法解釋出現在火星南極周圍的螺旋形氣輝」施耐德很困擾的說,也許,在未來更多的MAVEN的監測數據可以幫助人們解開這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