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薄大氣行星避開恆星的「潮汐鎖定」

2020-12-06 鄧如山

被大氣層包裹的行星可能避免主恆星的「潮汐鎖定」,稀薄的大氣層甚至層使得行星保持自由轉動的狀態,好像地球的自轉形成了白天與黑夜一樣。加拿大和法國的天文學家團隊最近探討了行星大氣層的物理作用,新的理論視角增加了「生命行星」存在的可能性。很多系外行星位於昏暗恆星的宜居帶,天文學家相信,「昏暗太陽」的矮星在銀河系十分常見,處在昏暗恆星宜居帶的行星可能存在陸地的氣候類型。多倫多大學的天文學家傑裡米·勒孔特對行星大氣層的奇特作用感到意外,科學家以前沒有預料行星大氣層存在強大的作用力。天文學家直到目前為止發現了1000多顆系外行星,它們繞著主恆星旋轉,好像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一樣。更加清晰的行星圖景顯示,微小的宇宙銀河系包含了數量驚人的行星,天文學家說不清究竟存在多少孕育了生命的行星、或在我們「大而小」的銀河系究竟存在多少顆生命行星。

大多數恆星是橙色和紅色的矮星,它們比太陽更冷、更小、發出的光線更為昏弱,宜居行星為了保持必需的溫度「蜷縮」、「依偎」在主恆星附近,「停泊」在恆星「港灣」的行星遭遇了更大的引力作用,行星與主恆星靠得越近,它們受到的恆星的潮汐引力越強。潮汐力影響了行星的旋轉速度,潮汐力在極端的情形達到了一定的強度,主恆星對行星產生了「潮汐鎖定」,受到潮汐鎖定的行星旋轉得越來越慢。好像地球以「潮汐力」鎖定了月球一樣,恆星施加的潮汐力使得行星的一面永遠朝向恆星,行星的另一面永遠背向恆星,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奇觀:朝向恆星的一面是永恆的白天,背向恆星的一面是永恆的黑夜。永恆黑夜一面行星的氣溫極為寒冷,形成了「大冰凍」的黑夜世界。

人類十分幸運,太陽比典型的「昏暗恆星」明亮許多,遠離太陽的地球擁有適宜的氣溫,同時避免了太陽潮汐力的鎖定,地球在自由旋轉中形成了輻射均勻變化的白天和黑夜,東半球、或西半球沒有陷入永恆的白晝和黑暗之中,永遠在黑暗世界生存的人們看不到光明的日子。在地球大部分維度地區生活的人們享受了每天24小時白天與黑夜交替的「時光大餐」。水星和金星沒有那麼不幸,太陽潮汐力顯著地減慢它們的旋轉速度,水星的自轉周期(一天)為58.65天,它的公轉周期(一年)為88天,水星的一天相當於一年的三分之二,真正是一個漫長的白天和黑夜,假如地球人移居到水星,人們只能在白天睡去,在黑夜醒來,或者在白天毫無睡意,或者在黑夜昏昏欲睡,任何生命的「養生堂」改變不了人們的起居行為。白天的水星氣溫升高到融化鉛的程度,夜晚水星的氣溫降低到比土星的氣溫更低。

太陽潮汐力減慢了金星的旋轉速度,金星沿太陽公轉的周期為225天,自轉的周期為243天,兩種周期出現輕微的不匹配。金星的大氣層很厚實,它的地面大氣壓相當於地球的93倍,大氣層和金星表面發生了摩擦,從而改變了它的旋轉速度。勒孔特和他的同事研究了一個課題:較薄大氣層的行星出現怎樣的情形?假如含有稀薄大氣的地球圍繞一顆橙色、或紅色矮恆星近距離地旋轉,那麼將會產生怎樣的結果?科學團隊的模擬計算顯示,含有稀薄大氣的地球在很多情形中保持了自由旋轉。當質量為太陽60%的行星圍繞一顆紅矮星轉動時沒有發生「潮汐鎖定」,當這顆行星和紅矮星的距離只有地球和太陽距離的三分之一時,同樣沒有發生行星被鎖定的現象。處在紅矮星宜居帶的行星可能存在適宜的氣溫和液態的水。假如行星大氣層的濃度為地球的10倍,模擬計算的結果顯示,即使行星更靠近主恆星依然保持了自由旋轉。

宜居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自然的奇蹟始終挑戰了人類認識的智慧,一方面,一個自由旋轉的行星能夠模仿地球的氣候類型;另一方面,被恆星潮汐力鎖定的行星能夠支撐生命的活動。處在白天的行星維持了生命的生長,處在黑夜的行星可能獲得生命的條件,地球上的一些動物白天休息,晚上活動,黑夜動物擴展了生命活動的範圍,有一些行星的大氣將白天積蓄的熱量傳播到黑夜,黑夜活動的動物不會感到格外寒冷,處在黑夜一面行星的大氣不會凍結和消失。

勒孔特和同事的研究成果是十分有趣而重要,可能應用到對很多行星的分析,橙色和紅色矮恆星在宇宙中非常普遍,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行星處於紅矮星的宜居帶。生命的可能性不等於生命的現實性,處在紅矮星宜居帶的行星是否存在生命活動?天文學家目前很難判斷,他們考慮了其了它的挑戰因素,例如:更靠近主恆星的行星在軌道的轉動速度更快,好像水星的公轉周期比地球短了許多一樣,小行星和彗星可能更為頻繁地撞擊水星和金星,將它們的大氣層「踢出圈外」,上演一場別開生面的「踢館賽」,人們很難想像,生命在頻遭小行星和彗星襲擊的行星上獲得了良好的生長條件,相反,我們居住的地球曾經得益於小行星和彗星的撞擊,它們在破壞過地球生命環境的同時給地球帶來了大部分生命需要的水資源。《科學》雜誌刊載了科學團隊對大氣層物理作用的研究成果。

(編譯:2015-1-16)

相關焦點

  • 被恆星潮汐鎖定的行星呈現詭異的眼球外觀
    我們知道蔚藍色的地球,知道火紅色的火星,知道長有「大紅斑」的木星,知道擁有美麗光環的土星……但有一種行星你或許不知道,這種行星看起來就像是一顆巨大的眼球凝視著我們,讓人驚悚不安,這種行星被稱作是眼球行星。
  • 潮汐鎖定行星未必就是「冰火兩重天」
    原標題:潮汐鎖定行星未必就是「冰火兩重天」   ■新知   宇宙中有著這樣一種奇妙的關係——潮汐鎖定——由於引力的作用,行星或衛星的自轉周期與其公轉周期相同,使得行星或衛星永遠以同一面對著其圍繞公轉的星體,就像地球和月亮。
  • 潮汐鎖定星球的「中間地帶」可能孕育生命形式
    浩瀚宇宙非常奇特,對於一些星球,會看到「太陽」永遠不會升起或者落下,如果一顆行星繞軸旋轉一次所需時間與繞主恆星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那麼站在該行星表面就會看到主恆星始終靜止不動,這樣的行星僅有一側朝向主恆星,該情況叫做「潮汐鎖定」。
  • 潮汐鎖定的行星如何能避免「大冰凍」命運?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根據一項研究,在可居住恆星宜居帶中,潮汐鎖定的行星也許能夠避免全球冰河時代的到來,這一研究為冰的形成和反射陽光的方式提供了模型或者一顆外星行星或月球可能會與它所環繞的任何物體產生共振,因此它進行一次旋轉所需的時間長度與它環繞它的母體所花費的時間完全相同。這樣做的後果是,行星或月球會變得「潮汐鎖住」,並且有一面總是面朝遠離它的恆星,另一面總是在陽光下。例如月亮潮汐地鎖在地球上,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在月球的近旁看到熟悉的「人」的原因。
  • NASA行星獵人發現首個宜居行星:被潮汐鎖定,可能有外星生命
    由於位於宜居地帶,TOI 700 d能夠吸收大約86%的恆星光芒,這足以使得其表面存在穩定的液態水,從而支持生命的誕生。TOI 700 d概念圖科學家通過對這個宜居行星連續11個月的觀測發現,這顆行星似乎被其宿主恆星潮汐鎖定,這預示著其一半的面積始終朝向恆星
  • 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那地球為什麼沒有被太陽「潮汐鎖定」?
    潮汐鎖定「潮汐鎖定」的天體繞自身的軸旋轉一圈要花上繞著同伴公轉一圈相同的時間,這種同步自轉導致一個半球固定不變的朝向夥伴。在宇宙當中,潮汐鎖定現在是十分普遍的,在我們所在的太陽系就有很多,比如地球鎖定了月球,火星鎖定了2顆衛星,木星鎖定了8顆衛星,土星鎖定了15顆衛星,天王星鎖定了5顆衛星,海王星鎖定了2顆衛星。
  • 沒有大氣層且潮汐鎖定的系外行星,對生命而言意味著什麼?
    這說明了LHS 3844b很可能被潮汐鎖定,因此才會出現行星的一側總是永久的面向其主星,並且面向恆星的這一側、又或者說是白天,其溫度大約在770攝氏度左右,這樣極度炎熱的溫度,會導致星球發出大量的紅外線。科學家們通過檢測地球和該恆星之間的行星軌道,觀察到了恆星光線變暗的時間,然後檢測到了來自該行星表面的光。
  • 如果地球被潮汐鎖定,生命將如何生存?
    雖然在太陽系中,潮汐鎖定比較常見,但是什麼樣的天體會被潮汐鎖定取決於軌道距離、兩個天體的質量以及軌道物體的延展性。對於恆星來說,離恆星較近的天體更有可能被它「抓住」,不過如果恆星的引力足夠強,那麼位於宜居帶中的天體也可能在恆星潮汐鎖定的範圍內。地球位於宜居帶,是否也可能被太陽鎖定呢?
  • 如果地球被潮汐鎖定,生命將如何生存?
    對於恆星來說,離恆星較近的天體更有可能被它「抓住」,不過如果恆星的引力足夠強,那麼位於宜居帶中的天體也可能在恆星潮汐鎖定的範圍內。地球位於宜居帶,是否也可能被太陽鎖定呢?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地球還不太可能被太陽潮汐鎖定,一方面當然是因為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地球的小兄弟月球幹擾著太陽對地球的作用。
  • 小科普:如何在一顆「潮汐鎖定」的星球上生活?
    因為它們的軌道周期和自轉周期是一樣的,所以這些行星朝向太陽的一面總是固定不變的——就像月球在環繞地球的過程中我們總是看到它固定的一面一樣。潮汐鎖定的現象如此普遍的原因也很簡單。在我們的星系中,多達四分之三的恆星是紅矮星,比我們的太陽體積更小、溫度也更低。任何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都需要離它的恆星更近才能保證達到維持生命存在的溫度,差不多有水星離太陽那樣近。
  • 潮汐鎖定的星球:「太陽」永不會下山,只有「朦朧地帶」可以生存
    文章稱,人類在尋找類地行星的過程中,潮汐鎖定的星球應該受到重視,如果我們真能生活在其他星系中,那麼永恆的黑暗和無盡的陽光將是人類的未來。文章稱,天文學家認為,在宇宙中,大多數溫度與地球相似的行星,潮汐都有可能處於鎖定狀態。因為它們的軌道周期和自轉周期是一樣的,所以這些行星總是對恆星呈現同一面——就像我們總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一樣。
  • 太陽系潮汐鎖定的星球知多少?
    大同步是指整個太陽系是銀河系裡一枚小小棋子,太陽只是銀河系幾千萬顆恆星中的一顆。而太陽在太陽系裡卻是當然的老大,名符其實的老大。太陽是太陽系唯一的恆星,其質量就佔有了太陽系全部質量的99.86,而八大行星、十幾顆矮行星、200餘顆衛星和無數地小天體加起來才佔有那麼一丁點~0.14%。
  • 月球被潮汐鎖定,地球只能看到其一面,未來地球會否也被太陽鎖定
    月球被潮汐鎖定,地球只能看到其一面,未來地球會否也被太陽鎖定?許多人有疑問,地球和太陽之間也有潮汐鎖定吧,為什麼地球不會只有一面對著太陽呢,太陽系裡那麼多行星及衛星,為什麼僅月球被潮汐鎖定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其一面,這本身是不是巧合?
  • 什麼是潮汐鎖定?我們在地球上為什麼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什麼是潮汐鎖定?在讀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從未聽說過潮汐鎖定,或許會好奇它到底是什麼?它是怎樣一種現象,以及它究竟意味著什麼?潮汐鎖定是指當空間中的某個物體繞著另一個物體旋轉,該物體的年和日在時間長度上相等。
  • 在天文學中,有哪些天體存在潮汐鎖定現象?
    在太陽系中,有很多衛星天體被大質量行星潮汐鎖定,比如月球,土星的十幾顆衛星等等,甚至冥王星和它的衛星卡戎相互潮汐鎖定。月球只有一面對著地球,這是因為在地月幾十億年的時間中,月球受到地球潮汐力的影響,從而造成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如果時間足夠長,甚至地球也會被月球潮汐鎖定,目前地球的自轉速度也在逐漸減慢,最終地-月始終面對面地相互繞行,不過預計地球還得花上一百多億年,才會被月球潮汐鎖定。
  • 地球會被太陽潮汐鎖定嗎?
    潮汐鎖定現象在天體中普遍存在,太陽系中就有不少的例子,例如,月球已經被地球潮汐鎖定,月球的自轉和公轉周期已經同步;而冥王星和卡戎則更極端,它們互相潮汐鎖定,它們的自轉周期與彼此繞行對方的公轉周期都達到同步。那麼,潮汐鎖定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 冰火兩重天,假如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了,會發生什麼?
    現在為你闡述如果地球被太陽潮汐鎖定將發生什麼?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只能看見月球的一側?那是因為月球離地球太近以致月球面對我們的一側受到了地球更強的引力,且月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與饒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一樣長,這就使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
  • 比鄰星b被潮汐鎖定沒法宜居?科學家:超算模擬結果是這樣的
    公轉周期的長短,即是離主恆星距離遠近的體現。比鄰星b公轉周期很短,說明它離主恆星的距離很近。如果在我們太陽系內,公轉周期僅為十來天,意味著這顆行星的溫度很高,不可能適宜孕育生命。但是比鄰星b的情況不同,因為它的主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和太陽相比,紅矮星釋放的能量較低,所以在紅矮星系中,宜居帶離主恆星較近,科學報告指出,比鄰星b就位於比鄰星星系的宜居帶。
  • 宇宙間最狂暴的行星
    在距離地球63光年處有一顆名為 HD189733b的行星,這顆行星大小和木星相似,顏色和地球一樣呈現深藍色,但與地球不同的是,這顆行星美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無法想像的狂暴世界。這是一顆位於狐狸座的著名熱氣巨星,距離自己的母星恆星只有地球到太陽的三十分之一,這顆行星公轉速度十分快,約為2.2天便可進行一次完整的軌道運行,如此一來就直接導致該行星具有超高溫的環境,藍色的外表並不代表它擁有液態水,而是因為由於高溫導致大氣層和矽酸鹽相互折射而形成的結果。
  • 地球可以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那麼太陽系外的行星能夠積聚大氣麼?
    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將在2021年發射,它對天文學最令人期待的貢獻之一將是研究系外行星——繞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系外行星科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是:一顆靠近紅矮星的小型巖石系外行星能否維持大氣層?下面這張圖照片展示了一顆多巖石的系外行星,圍繞著一顆紅矮星旋轉的是稀薄的雲霧狀的大氣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