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以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那麼太陽系外的行星能夠積聚大氣麼?

2021-01-07 劉同學的科學戰記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作為地球人我們知道大氣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沒有大氣我們就不能存活。對於外太空的星球來說,有的行星有大氣而有的則沒有。由於地球的引力適中,使得大氣能夠積聚在地球上空而不逃逸到外太空,那麼其它星球可以維持大氣層的存在麼?有什麼辦法可以探測到數光年之外的星體大氣呢?

這不,天文學家提出了一種在巖石星球上尋找大氣的新方法。

NASA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在將在2021年發射,它對天文學最令人期待的貢獻之一將是研究系外行星——繞遙遠恆星運行的行星。系外行星科學中最緊迫的問題之一是:一顆靠近紅矮星的小型巖石系外行星能否維持大氣層?

下面這張圖照片展示了一顆多巖石的系外行星,圍繞著一顆紅矮星旋轉的是稀薄的雲霧狀的大氣層。天文學家發現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讓韋伯太空望遠鏡在短短幾個小時的觀察時間內探測到系外行星的大氣層。

天體物理學雜誌》發表了四篇系列論文,一組天文學家提出了一種新方法,利用韋伯來確定一顆巖質系外行星是否有大氣層。這項技術包括測量行星從其恆星背後經過時的溫度,然後再返回視野,其速度明顯快於傳輸光譜等更傳統的大氣探測方法。

「我們發現韋伯可以很容易地推斷出在十幾個已知的巖石系外行星周圍存在或不存在大氣層,而每個行星的觀測時間不到10小時,」芝加哥大學的雅各布·比恩說,他是其中三篇論文的合著者。

天文學家對圍繞紅矮星運轉的系外行星特別感興趣,原因有很多。這些比太陽更小、更冷的恆星是我們銀河系中最常見的恆星類型。此外,由於紅矮星很小,如果一顆行星從它前面經過,它會擋住比太陽等恆星大的恆星更多的光。這使得圍繞紅矮星旋轉的行星更容易通過這種「凌日」技術被探測到。

選擇紅矮星的理由

紅矮星產生的熱量也比我們的太陽少得多,所以要享受適宜居住的溫度,行星需要在離紅矮星很近的軌道上運行。事實上,要想處於宜居帶,行星表面要存在液態水,並且處在恆星周圍區域,這種行星必須比水星離太陽更近。因此,它將更頻繁地凌日恆星,使重複觀測變得更容易。

但是,在如此靠近紅矮星的軌道上運行的行星會受到惡劣的條件影響。年輕的紅矮星非常活躍,經常爆發出巨大的耀斑和等離子體。恆星也會釋放出一股帶電粒子的強風。所有這些因素都有可能衝刷掉行星的大氣層,留下光禿禿的巖石。

「大氣損耗是對行星宜居性的頭號生存威脅,」比恩說。

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的另一個關鍵特徵是新技術的核心:它們可能會被潮汐鎖定,這意味著它們有一個永久的晝面和夜面。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地球在軌道上不同位置的不同階段。當它穿過恆星表面時,我們只能看到行星的背面。但是,當它即將從恆星後面穿過,或者剛剛從恆星後面出現時,我們可以觀察白天。

溫度越低越有可能存在大氣

如果一顆巖石系外行星缺少大氣,它的白天就會非常熱,就像我們看到的月球或水星一樣。然而,如果一顆巖石系外行星有大氣層,那麼大氣的存在將降低韋伯測量的天體溫度。它可以通過兩種方式做到這一點。厚厚的大氣層可以通過風把熱量從白天輸送到黑夜。更稀薄的大氣仍然可以形成雲團,這些雲團會反射一部分射入的星光,從而降低地球白天的溫度。

「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你增加一層大氣,你就會降低白天的溫度。因此,如果我們看到比裸巖更冷的東西,我們就會推斷它可能是大氣的跡象,」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丹尼爾·科爾解釋道。

韋伯太空望遠鏡是進行這些測量的理想望遠鏡,因為它比其他望遠鏡,如美國宇航局的哈勃或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有更大的鏡子,這使它能夠收集更多的光,它可以瞄準適當的紅外波長。

研究小組的計算表明,韋伯應該能夠在一到兩次日食中探測到行星大氣的熱信號,只需要幾個小時的觀測時間。相比之下,通過光譜觀測來探測大氣通常需要8次或更多的凌日。

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比光譜探測技術更佔優勢

透射光譜學研究的是星光穿過地球大氣層時的情況,它也會受到雲層或霧霾的幹擾,因為雲層或霧霾會掩蓋大氣的分子特徵。在這種情況下,光譜圖不會顯示出明顯的吸收線,由於分子特徵被掩蓋,光譜圖將基本上是平坦的。

「在透射光譜中,如果你得到一條平坦的線,它不會告訴你任何東西。平線可能意味著宇宙充滿了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或者宇宙的行星有一系列的多樣化,有趣的大氣,但他們看起來都一樣。」馬裡蘭大學的伊麗莎·肯普頓說,他也是三個論文的合著者。

她補充說:「沒有雲和霧的系外行星大氣層就像獨角獸一樣。我們只是還沒有看到它們,它們可能根本不存在。」

研究小組強調,比預期更低的白天溫度將是一個重要的線索,但它不能完全證實存在大氣。任何關於大氣存在的疑問都可以通過後續研究排除,這些後續研究使用了其他方法,比如透射光譜法。

這項新技術的真正優勢在於確定有多少巖石系外行星可能有大氣層。在過去的一年裡,大約有12顆系外行星被探測到,它們是這種方法應用的良好候選者,更多的存在大氣層的行星可能在韋伯開始工作時被發現。

「凌日系外行星勘測衛星(TESS)正在尋找大量的此類行星,」肯普頓說。

第二次月食法有一個關鍵的限制:它最適用於那些太熱而不能位於宜居帶的行星。然而,確定這些熱行星是否擁有大氣層對可居住帶行星有著重要的意義。

科爾說:「如果熱行星能夠保持大氣層,那麼溫度較低的行星至少也能保持大氣層。」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21年發射,屆時它將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太空科學天文臺。韋伯將解開太陽系的奧秘,觀察其他恆星周圍遙遠的世界,探索宇宙的神秘結構和起源,以及我們在宇宙中的位置,韋伯也是一個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及其合作夥伴歐洲航天局和加拿大航天局領導的國際項目。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科學家們通過折射的星光分析出其大氣層的成分。結果顯示,它的大氣層富含水蒸 氣,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於它距離所環繞的恆星距離僅為200萬公裡,因此其地表的溫度有200攝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
  •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大氣比較
    NASA / 新視野探測器我們對地球大氣習以為常。對於地球生命而言,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舒適的環境。但太陽系內的其它行星呢?它們是否也擁有大氣?它們的大氣結構和地球大氣又有什麼不同呢?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太陽系所有行星都擁有某種大氣或外逸層。它們的密度變化範圍非常大,既有火星上那種極度稀薄的,也有氣體巨行星上那種稠密狂暴的。
  • 水星是行星,卻沒有大氣層,這顆衛星的大氣卻比地球還厚,啥原因
    在我們的太陽系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有固態表面的巖質行星,但是這四顆星球的大氣狀況卻差別極大,其中水星基本沒有大氣層,而金星的大氣層卻非常濃厚,表面大氣壓是地球表面氣壓的近百倍,地球也有大氣層,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而火星的大氣則非常的稀薄,表面氣壓只有地球表面氣壓的
  • 被稱為「地獄」的行星!就在太陽系!大氣壓力是地球的90倍!
    我相信大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想離開地球,去探索太陽系,去看看外面神秘的世界,但是大部分人沒有意識到我們的地球其實有多好:我們有大量的空氣,比我們所知道的更多的液態水,一個保護我們宇宙輻射的強大的行星磁場,一個保持我們肌肉強壯和骨骼厚實的強大引力。但是,我們仍然在向我們的行星鄰居尋求可以參觀甚至居住的地方。
  • 原來太陽系最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也會像地球大氣一樣產生閃電
    木星大氣中奇特的「淺閃電」比如,我們地球是一個平均半徑約為6371千米的固態行星,實際上在地球表面以外,還包裹著一個厚度達太陽系八大行星示意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把太陽系八大行星都理解為是固態內核外包圍著氣體層,只不過這個固態內核的大小和氣體層的厚薄等差異巨大
  • 原來太陽系最大的氣態行星「木星」,也會像地球大氣一樣產生閃電
    八大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及遠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巖石組成的固態行星,或者稱為「類地行星」,另外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氣體組成的氣態行星,或者稱為「類木行星」。科學家研究表明實際上太陽系八大行星,每一顆都有固態巖石和氣態氣體共同組成。
  • 太陽系外有「備用地球」 「居民」或不同於地球
    與中央恆星相隔一段合適的距離,此處的行星表面平均溫度能夠使液態水穩定存在,才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生命環境條件。「宜居帶的範圍和恆星本身的類型有關,同時還跟恆星的輻射強度有關。 」季江徽說,在太陽系,宜居帶大致分布在金星軌道到火星軌道之間,地球剛好在其中。
  • 除了地球上能看到「極光」之外,太陽系還有哪些行星上能夠看到?
    除了太陽輻射之外,太陽還以耀斑爆發以及太陽風的形式向宇宙空間釋放大量高速運動的帶電粒子,這些帶電粒子的運動速度甚至可以達到350千米每秒,這些帶電粒子的影響範圍十分廣泛,幾乎覆蓋整個太陽系,甚至能夠脫離太陽的引力飛向宇宙空間。
  • 太陽系大氣層最冷的行星——天王星
    天王星距離地球大約26億公裡,從地球上是看不到天王星的,這裡長期不為人所知,天王星附近就像是深海潛遊,我們在這裡開始感受到自身的渺小與孤單,它的光環就像是被某顆迷失的行星撞到了一般。天王星的大氣層含有較高比例的氨和甲烷,由於距離太陽太遙遠,溫度過低,氨和甲烷只能以液體存在,天王星是太陽系大氣層最冷的行星,它的內部則是由冰和巖石構成。天王星有一個暗淡的 行星環系統,由直徑約十米的黑暗粒狀物組成。他是繼 土星環之後,在太陽系內發現的第二個環系統。天王星的光環像木星的光環一樣暗,但又像土星的光環那樣有相當大的直徑。
  • 以月球為「鏡」看地球 哈勃或借穿越大氣層的光探索系外生命
    據「物理—天文學」網站近日消息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能夠將月球作為一種「鏡子」——利用穿過地球大氣層和從月球上反射的太陽光,分析我們星球的大氣層。該實驗是一種概念驗證,表明人類已能夠通過分析穿過大氣層的光,來探測該星球生命。
  • 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有自己的運轉周期,正如地球不停地公轉和自轉,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年四季中的不同色彩,以及白晝與黑夜之間的交替輪迴。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金星在旋轉特徵上似乎表現出的更加與眾不同。如果只是一組數字可能難以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感覺,那麼,我們可以將金星和地球在相同維度上進行對比。
  • 天文學家的新方法——探索宜居帶的類地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
    Olmsted (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天文學家們找到了一種新方法,可以辨別一個巖質系外行星(與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是否存在大氣層。在過去十年裡,天文學家們發現了許多與地球相似的巖質系外行星,在「宜居帶」運行,「宜居帶」是恆星周圍的區域,溫度溫和,有可能使液態的水停留於巖質系外行星表面。
  • 太陽系八大行星系列之三:地球
    今天我們來聊聊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三顆:地球(Earth)。太陽系八大行星位置圖地球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三顆,距離太陽平均距離為1個天文單位,也就是1.5億千米。全球海洋和陸地表面溫度另一方面,由於地球大氣的存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溫作用,使得地球維持較小的晝夜溫差,不會像月球那樣白天陽光照射,溫度達100多度,夜晚沒有太陽輻射,溫度降到零下100多度。
  • 氣態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嗎?大氣層有可能孕育奇特的漂浮生物
    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同時也是一顆有豐富生物的生命星球。地球的生物以陸地生物為主,還有海洋生物,天空生物等,人類雖然是智慧生物,但人類也是生活在陸地。正是人類生存的地球是巖質行星,因此人類走出地球探索尋找地外生命和文明的時候,基本都是以地球為模板來尋找,比如巖質行星,類地行星等。認為地外生命也應該生活在和地球相似的巖質行星上,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有水的行星在太陽系很常見,那麼它們在銀河系中應該也很常見?
    因為它們可能像木衛二一樣存在羽流活動,如果有這種現象,那麼未來的外行星狩獵望遠鏡可能能夠探測到。在太陽系,水柱是從歐羅巴和土衛二噴發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些天體的冰層下面有地下海洋,它們有驅動水柱的能量,這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的兩個要求。因此,如果我們認為這些地方可能適合居住,那麼在其他行星系統中,它們如果有類似的存在也可能適合居住。
  • 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含有液態水的星球,但它的大氣實在太可怕了
    引言:一顆星球之所以不存在液態水,往往是因為它沒有足夠的大氣層來保護住原本的自然環境,導致原本可能存在的液態水逃逸到宇宙中去了。但是並非擁有大氣層的星球就一定能夠孕育生命,例如這顆最近發現的星球。
  • 比較行星學 | 大氣層或是宇宙對生命的眷顧,但並非所有行星的「標配」
    在劉勇看來,地球磁場的束縛功能在防止大氣逃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行星大氣逃逸的過程也是科學家非常關注的問題之一。事實上,地球和火星都有大氣逃逸的現象。但兩者大氣密度差異很大,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球有著內稟磁場,形成的磁層就像『保護罩』一樣,能夠有效防止大氣的逃逸。」劉勇分析道。
  • 天文學家發現110光年外宜居行星上存在水,可能是宜居的大號地球
    即天文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的一顆可能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上發現了水存在的證據。來自倫敦大學的系外行星科學家、《自然天文學》論文的第一作者安傑洛斯·齊阿拉斯(Angelos Tsiaras)說:「這是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太陽系外唯一一顆溫度適宜於支持水存在的行星,它有大氣層,也有水,這使得它成為我們目前所知最適宜居住的行星。」
  • 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擁有水的巖石行星
    科學家首次在太陽系之外發現了擁有水的行星,這是在探索適宜居住的世界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人類在距離地球110光年的地方發現了水蒸氣,這顆名叫K2-18b的星球是地球大小的兩倍,質量是8倍。據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稱,K2-18b還有大氣,活物的溫度範圍是正確的。
  • 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我們有了新線索
    原標題:尋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我們有了新線索   圖中的帶狀區域為恆星的宜居帶,只有位於宜居帶內的固態行星才擁有合適的表面溫度,使得液態水可以長期存在,並支持類地球生命的存在。   Gliese 581是一顆紅矮恆星,Gliese 581g 為此項研究的對象,這一研究結論也適合其他類似行星。   地球生命是否是唯一的?太陽系外是否存在適宜生命存在的星球?一直以來,人類不停地在探尋著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   雖然到目前為止,太陽系除地球之外,還沒有在其他行星發現有生命存在的跡象。但人類卻從沒有停下尋找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