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外有「備用地球」 「居民」或不同於地球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如果要移民外星球,你願意去哪裡?木衛二、土衛六、火星,才公布不久的「克卜勒—22b」,還是其他「超級地球」?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江徽說,其實不管去哪裡,我們都離不開茫茫宇宙中特定的「宜居帶」。而在我們太陽系中,「宜居帶」大致分布在金星軌道到火星軌道之間,我們現在生活的地球剛好就在宜居帶上。

  太陽系神秘「宜居帶」

  位於金星軌道和火星軌道之間

  「超級地球」是否適合生命生存,還要看它的位置以及其他條件而定。天文學家將行星系統中適合生命的行星軌道稱為「宜居帶」,範圍主要取決於中央恆星的類型和輻射強度。

  與中央恆星相隔一段合適的距離,此處的行星表面平均溫度能夠使液態水穩定存在,才可能擁有像地球一樣的生命環境條件。「宜居帶的範圍和恆星本身的類型有關,同時還跟恆星的輻射強度有關。 」季江徽說,在太陽系,宜居帶大致分布在金星軌道到火星軌道之間,地球剛好在其中。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學者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甚至指出,銀河系中大約有10億個適合生命存在和演化的區域,且其中大部分可能分布在接近銀河系核心區的部位。目前,在美國宇航局克卜勒空間望遠鏡找到的一千多個系外行星候選體中,據估計有54個位於宜居區內。

  「宜居星球」是否宜居

  要看「生命維持系統」是否完備

  「宜居帶」上的行星,是否就是將來我們可以進行宇宙移民的星球呢?季江徽說,這還需要很多條件:恆星和行星的壽命必須長到足以產生生命、適宜的恆星光度、穩定的低離心率行星軌道和自轉傾斜度,以及成分合適的行星大氣等。

  如果將來找到了處於宜居帶內的系外類地行星,如何判斷它們是否適合生命存在呢?首先,這顆超級地球要和恆星之間有距離,能夠接受到恆星的光和熱,自轉軸要有一定的夾角形成一年四季。其次,要有規定的軌道,一定的偏心率,還要有液態水,適合生命存在的大氣。「人類之所以可以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就是因為它既有磁場,又有大氣。它們就是地球的保護圈。 」最後,恆星、行星的壽命還要足夠長,長到可以產生生命,這一套都是「生命維持系統」。

  當然,要想真的有生命生存,還要有很多條件,比如:不存在對人體有破壞作用的物質,諸如毒氣等。

  太陽系外也有宜居行星

  可能存在於高傾角行星系統中

  宇宙中存在著數以千計的星系,銀河系只是其中之一,而在銀河系將近2000億顆恆星中,太陽也只是其中的一顆普通恆星。那麼,是否在太陽系外也有適合居住的行星?「太陽系中,宜居帶大概位於0.84個~1.77個天文單位,即大致在金星軌道到火星軌道之間,距離太陽恰為1個天文單位。同一個原理,我們在高傾角行星系統中進行數據模擬,發現了2顆到3顆宜居行星,也是圍繞同一顆恆星運動。 」經過半年研究,季江徽和他的科研團隊發現高傾角行星系統中可能存在宜居的類地行星,數量在2顆到3顆左右。

  高傾角行星系統屬太陽系外行星,距離地球幾十光年甚至上百光年。季江徽說,它們可能存在生命,但不按照人類所知的生命規律來。其實,即便在地球上的深海、火山口等極端環境下,也有很多我們不知道的生命存在。

  如何尋找「備用地球」

  科學家用視向速度法和掩星法

  實際上,這些神秘的超級地球並不容易被觀測到。為了找到它們,現在幾乎是全球總動員。

  據季江徽介紹,目前最普遍的兩種搜尋方法是視向速度法和掩星法。

  所謂視向速度法的原理是,類地行星本身不發光,它是發射恆星的光,儘管發出的光很微弱,但也有一個輻射的過程,由於行星大氣成分的不同,會產生發射光光譜的周期變化,通過對變化譜線的測定,我們就可以確立「超級地球」的存在。

  掩星法則不同,它的原理是因為「超級地球」會圍著恆星轉,從地球的角度看,在旋轉的一個周期內一定有把恆星「擋住」掩蓋恆星光亮的時候,天文學通過測量恆星暗下來的度數,就可以估算出這顆行星的大小和質量,而兩次「擋住」的間隔就是「超級地球」的軌道周期,同時光譜儀將測出行星的溫度、亮度和質量,進而考察是否有水、氧氣等等。

  未來,天上地上的「天眼」都越來越多地關注系外「超級地球」。

  暢想

  假如宇宙移民你中意哪裡

  克卜勒-22b

  宜居原因:表面溫度22攝氏度,和地球很接近,一年有四季,有大氣。不過,由於它距離地球有600光年,所以可以直接把它踢出選項了。

  木衛二

  宜居原因:地表冰層下方大約3公裡處,有湖泊;木衛二是木星的第六顆已知衛星,是木星的第四大衛星,比月球稍微小一點,有一層含氧的稀薄大氣。

  土衛二

  宜居原因:土衛二是一個被冰覆蓋的衛星,被發現表面有噴射的液態水。

  土衛六

  宜居原因:它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擁有濃厚大氣層的衛星,被視為一個時光機器,有助我們了解地球最初期的情況,揭開地球生物如何誕生之謎。 2008年「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發現土衛六南極地區存在一個比北美安大略湖還要大出許多的湖泊。

  火星

  宜居原因: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和地球相近;曾經有湖泊,現在已經冰化,有以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

  「備用地球」有很多

  美國科學家盯上冰冷冥王星

  前些天公布的「克卜勒—22b」被認為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那我們是否有機會移民上去?季江徽笑著說,即使人類將來發明出接近光速飛行的太空船,到達那裡也要很長很長時間,克卜勒—22b距離我們有600光年遠呢。「我們乘什麼進行星際移民是個問題。 」季江徽說,不到萬不得已,沒有必要進行宇宙移民。「要進行宇宙移民,肯定是太陽變成了紅巨星,它吞噬了地球。所以,大家才紛紛逃離地球。 」

  而實際上,現在天文學家們比較心儀的幾個候選是太陽系的木衛二、土衛二、土衛六、火星,美國宇航局甚至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冥王星上,因為他們猜測冥王星上有液態氨。 2015年,美國宇航局將啟動對冥王星的探測,由於冥王星距離太陽太遙遠,圍繞太陽轉一圈要幾百年的時間,那裡的所有東西都是冰冷的,「美國宇航局將揭開冥王星這個冰冷世界的奧秘。 」

  科學家們最欣賞的還是火星。「最現實的是火星,它的自轉和地球很接近,是23個小時多一點,火星上曾經有湖泊,只是後來發生了氣候變化結成了冰。美國宇航局曾經探測到火星的兩極存在冰。不久的將來,美國火星實驗室『好奇號』將在火星上著陸,分析這些火星上是否存在有機水。 」據《現代快報》報導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外有沒有另一個地球
    尋找太陽系外的行星,不誇張地比喻,就好像在大海中航行的水手試圖觀察遙遠燈塔光輝下的一隻飛蟲那麼困難。    「連續幾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都有研究宇宙起源的科學家獲獎,進一步激化了人們對宇宙的探索,給了研究者更多鼓舞。」湖南師大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餘洪偉接受瀟湘晨報記者採訪時還表示,馬約爾及奎洛茲的發現具有開創性,對人們探索系外行星產生了重大影響,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去搜索太陽系外的行星。
  • 地球有喜啦!太陽系外有個「兄弟」
    四川新聞網--成都晚報訊 :  該行星離地球190萬億公裡 其表面溫度與地球相當 可能適合人類居住  地球是宇宙中人類唯一能棲居的星球嗎?日前,科學家宣布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了一顆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它的溫度、體積估計與地球相似,而且還可能有液態水。
  • 太陽系外真的有「另一個地球」嗎?
    文圖/鄭永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許多太空科幻電影中,都描繪了人類未來可能移居到地外星球的光明前景。而銀河系中像太陽一樣的恆星有上千億顆,而整個宇宙中像銀河系一樣的星系又數以千億計。那是不是在太陽系外的另一個恆星系,也有圍繞另一顆「太陽」運行的系外行星呢?它適合我們移居嗎?事實上,如果是短期登陸探訪,有很多太空探索的目的地可供人類選擇,因為密閉的登陸艙和厚重的太空衣可以保護我們。
  • 太陽系外發現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
    美國航天局12月20日公布的名為「克卜勒-20e」(左一)和「克卜勒-20f」(右一)的兩顆行星與地球(右二)和金星比較的假想圖。新華社發 據《自然》雜誌網站12月20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兩顆與地球大小近似的行星,這也是迄今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最小類地行星。
  • 太陽系外發現首顆密度接近地球的行星
    2009年9月18日,天文學家最終獲得了確鑿證據,他們成功測得太陽系外的一顆行星的質量,發現其密度和地球接近。這是科學家證實的第一顆同地球密度接近的類地行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薩拉-西格爾說:「這是一個我們很長時間夢寐以求的日子。」
  • 太陽系裡不存在超級地球,那太陽系外會有嗎?101光年外有機會
    從那之後他們潛心研究系外行星,最終在去年憑藉著在系外行星方面有重大的成就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不僅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將獎項頒給在天文領域有卓越貢獻的人,同時意味著科學家在太陽系外的發現逐漸被認可了。
  • 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和地球有哪些不同?
    這不僅僅因為它是太陽系裡最大的行星,還在於經過幾個世紀的研究之後,我們仍未徹底了解木星的全部秘密。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木星和我們熟知的其他行星有很大差別。在它難以想像的體型、質量、成分、磁場與重力場和它那令人印象深刻的衛星系統等多方面,木星向我們展示了行星究竟可以有多麼多樣化。
  • NASA克卜勒計劃在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中國網6月5日訊 據西班牙《世界報》網站6月3日報導,被稱之為「哥斯拉星球」的是一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體積17倍於地球的巖石行星。這顆「超級地球」的發現震驚了哈佛-史密森學會的天文學家,因為它違反了目前的行星形成理論。截止到目前人們認為:一顆體積如此龐大的行星在形成過程中只能靠捕獲相當數量的氫氣才能形成像木星一樣的氣體球。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3倍,而距離地球也僅6光年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體積是地球3倍,而距離地球也僅6光年人類的科技自從可以達到探索太空之後的高度時
  • 除地球外,太陽系天體上有生命嗎?
    我們的太陽系不僅有8顆行星和5顆矮行星,還有超過200多顆衛星和近百萬顆小行星,那麼在如此眾多的選項中,是否也有其他地方有著孕育生命的可能呢?雖然對於許多物種來,火星說仍然是一個嚴酷的世界,但這顆紅色星球可能是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最適合居住的行星。
  • 科學家又在太陽系外發現一個"新地球" 或有生命存在
    比鄰星是距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人類能夠發射探測器到這顆潛在宜居行星上探索生命痕跡。 研究人員通過觀測發現,比鄰星附近有行星運行的痕跡;隨後的多次觀測最終證實這顆名為「比鄰星 b」的行星確實存在。
  • 太陽系外發現"超級地球" 大氣層中含大量水蒸氣
    結果顯示,它的大氣層富含水蒸 氣,甚至在地表有海洋,但由於它距離所環繞的恆星距離僅為200萬公裡,因此其地表的溫度有200攝氏度,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不大。  這個於2009年發現的類地行星被命名為「GJ 1214b」。它距離地球僅為40光年,直徑是地球的2.6倍,質量是地球的6.5倍,是迄今發現的第二顆最小太陽系外行星。這顆有水行星被歸入「超級地 球」行列。
  • 後地球時代: 太陽系家園
    戰爭總是有勝有負,在火星大戰中勝利的一方得以繼續統治火星,落敗的一方惹不起只好躲著走。太陽系這麼大,太陽系移民也是一回生二回熟了,走起。新的家園可能不會是水星或金星,水星的溫差比火星更大,白天的溫度高達430℃,而夜間的溫度可以下降到-180℃,在金星生活,需要承受400℃以上的高溫和約等於千米深海的壓力的大氣壓。
  • 很好的聖誕禮物 太陽系外發現第二個"地球"
    美國宇航局利用克卜勒太空望遠鏡(Kepler)確認了在太陽系外發現的首顆適合生物生存的類地行星,那裡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家園(來源:國際在線)覆蓋海洋 也許與地球海洋相同地球以外,何處宜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5日說,一顆被命名為「克卜勒-22b」的太陽系外行星或與地球環境相似。科學家認為,這顆星球表面可能由「海洋覆蓋」。項目組天文學家傑夫·馬西說:「我打賭……上面沒有堅硬的巖石可以立足。」
  • 科學家發現,太陽系宜居帶正向外遷移,地球何時會走向滅亡?
    也許,46億年前,太陽系剛剛形成的時候,這些外星文明就來過我們的星球,但那個時候的地球,剛剛形成,如同地獄一般,到處都是熔巖,你絕對想像不到,在未來的幾億年後,這個煉獄一般的星球,會變得如此生機盎然。相反,距離地球不遠的太陽系的另一顆行星——金星,更有可能稱為「生命的天堂」,那時的金星,很可能有陸地、有海洋,甚至有生命。在金星最繁榮的時期,它正位於宜居帶,「宜居帶」也叫「適合居住帶」。「宜居帶」也叫「適合居住帶」。對於任何動物、植物、以至於微生物來說,都會有一個最合適其生存的地帶。
  • 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距地球僅有4光年,我們何時才能前往?
    自從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向外星球移民的夢想就出現了。可能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否能夠向外星球移民並不重要,可是在科學家的心裡,人類的未來在宇宙,人類想要延續發展,成為更強大的文明,走向宇宙,殖民外星球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
    為什麼在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才有花崗巖Why do Granites Only Form on the Earth in Our Solar System?撰文丨吳福元單位: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吳福元,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一般來說,太陽系模型都是不成比例的,但不妨礙我們對其成員和運動情況的了解(圖片來自花瓣網) 太陽系是由包括地球在內的八大行星所組成的,其中地球以藍色的海洋和綠色的大地而區別於其他行星。
  • 美德研究人員: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他們最終從4500顆已知地外行星中篩選出24顆「超宜居」行星。
  • 美德研究人員: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宜居
    視覺中國 資料圖新華社10月6日消息,美國和德國研究人員認為,地球不一定是全宇宙中最宜居星球,太陽系外有24顆行星可能比地球更適合生命體居住同時就職於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和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的教授德克·舒爾策-馬庫赫牽頭這項研究,與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和美國維拉諾瓦大學天文學家合作,確定「超宜居」標準,例如行星年齡、質量、體積、表面溫度、是否有水、與恆星距離等。
  • 地球上不同的人種是如何來到地球上的!
    地球的現狀是,來自其它的星系的宇宙天人已來到銀河系邊緣,就是我們的太陽系,它們將同化整個銀河系。銀河系星系外力量和銀河系內力量的在能量和物質界對立中,這種同化力量將從銀河系邊緣向銀河系中心前進。在銀河系邊緣的太陽系是入口,地球將迎來一種新的文明到來。高維度生命的對決在地球上是看不到的,但總有一個時間地球上會看到這進步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