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2020-12-06 騰訊網

為什麼研究金星的大氣層,包括困惑人類近60年的超級旋轉現象?

根據人類目前對太陽系的了解,在圍繞太陽運行的八大行星中,金星的無形運轉軌道圖形與正圓最為接近,因為它擁有0.006811的最小偏心率。由於金星的亮度可以達到-3.3至-4.4等,所以,它看上去會比天狼星的亮度還要強14倍左右。

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們,也只有在傍晚或清晨來臨的時候,才有可能在天空的西側或東側覓得金星的身影,它正是古人口中的太白、或太白金星。一直以來,金星總是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姊妹星球,儘管金星和太陽之間只有0.725個天文單位的距離。

而金星也跟我們的地球一樣同為類地行星,且質量大小更是特別相近,雖然這顆星球上的天空看上去會是橙黃色的,但同樣也存在地球上常見的雷電現象。儘管金星上環境已演化到非常惡劣的程度,但在金星50到65千米高度的大氣層區域,卻具有和地球相似的溫度和氣壓,這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從未停止對金星大氣層進行研究的原因之一。

然而,即便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當時的科學家們就發現了金星大氣層存在「超級旋轉」現象。但是,這樣的現象是怎麼形成、並持續至今,卻成為了一個困擾人類長達60年時間的難解謎團。那麼,為什麼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會比行星本身的自轉速度還要快60倍左右?

金星的超級旋轉-大氣層的旋轉速度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金星大氣層的超級旋轉現象是指什麼?

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都有自己的運轉周期,正如地球不停地公轉和自轉,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年四季中的不同色彩,以及白晝與黑夜之間的交替輪迴。與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相比,金星在旋轉特徵上似乎表現出的更加與眾不同。如果只是一組數字可能難以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感覺,那麼,我們可以將金星和地球在相同維度上進行對比。

金星固體表面的旋轉周期雖然長達243天,但其大氣層的旋轉速度卻快到只需要4天時間。而地球大氣層的旋轉速度,實際上只有星球本身運轉速度的10%到20%左右。即:金星大氣層存在的超快旋轉速度,達到了行星固體表面的60倍左右,這便是所謂的超級旋轉。

事實上,不管是黑夜還是白晝,金星大氣層的超級旋轉現象都不曾間斷,它只是會在夜晚來臨之後表現得更加難以讓人預測罷了。或許很多人都有所不知,最早觀測到金星大氣層的人是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恰逢1761年金星凌日的時候。缺乏磁場的金星,不像我們的地球能夠替所有生命攔截大部分來自太陽的有害輻射,金星的電離層只能實現太陽風、太空和大氣層三者之間的分離。

超級旋轉現象的形成和維持機制是什麼?

對金星探索有興趣的朋友們,應該不會對日本的宇宙飛船金星氣候軌道器(Akatsuki)感到陌生,而科學家們得以揭開金星大氣層的超級旋轉現象,主要是通過星球上湍流和波浪來維持的研究結果,便是建立在這個宇宙飛船的實際觀測數據之上。

在日本的赤月宇宙飛船上,搭載的紅外成像相機有3臺,而可見光相機和紫外線成像相機則分別一臺。科學家們之所以可以跟蹤到金星雲層信息,便是利用了該太空飛行器上的紅外和紫外圖像研究出了一種更精確的方法,終於,研究人員通過對金星雲的追蹤,實現了對金星大氣層風速的準確測量。

簡單來說,不管是從赤月太空飛行器獲取到的風速信息,還是金星上大氣波、湍流對超級旋轉的輔助作用,乃至其他維持超級旋轉現象的機制,其實都離不開該太空飛行器的貢獻:

第一:金星大氣層的超級旋轉現象與該星球上的大氣潮汐有關。雖然金星上的一天也有晝夜之分,但不管是夜晚之後的冷卻反應,還是白天被太陽加熱的過程,都會導致星球赤道附近形成大氣潮汐。而且,這兩個不同時間形成的波浪是一樣的。

第二:位於兩極附近的大氣湍流,會比大氣潮汐帶給金星大氣層超級旋轉的影響更明顯。因為,從太空飛行器赤月捕獲的信息來看,如果並不是在跨緯度大氣環流的前提下,行星大氣層中溫度的變化,的確難以通過大氣波的作用來進行解釋。簡而言之,金星大氣層還存在另一種循環模式,該機制足以對金星上風的分布進行控制。不管是維持、還是進一步加強超級旋轉,就是這樣的機制在改變大氣層風力分布的同時,將超級旋轉峰削弱。

第三,從研究人員的建模和分析結果來看,在金星低緯度地區,風的移動速度應該還與始於日差溫加熱現象的熱潮存在聯繫。而且,潮汐對超級旋轉的作用力大小,還在低緯度和高緯度位置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在金星的高緯度位置,潮汐可以呈現出明顯的加速作用,但在金星的低緯度位置,潮汐卻很難讓這樣的作用得到緩解。

金星的大氣環境,為什麼會比地球大氣層厚重得多?

眾所周知,在地球大氣層的物質構成中,大約有78%的部分都是氮氣,但是,金星上含量佔比明顯低於二氧化碳的氮氣總體量,依然相當於地球大氣層中氮氣總含量的四倍左右。為什麼說宇宙中的每一顆行星都不可複製?正如大家現在看到的這樣,僅僅是大氣環境這個層面,同為類地行星的金星便與地球存在很大的不同,這大概也是為什麼科學家們這麼久都沒有找到另一個地球的重要原因吧。

倘若要用最簡單直接的一句話來描述金星的大氣環境,那麼,厚重而濃密便是其主要特徵,而這一切都跟它大氣層中的物質主要是二氧化碳、氮氣,以及其他微量氣體組成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金星上的大氣壓強也和地球的強度不在一個層次,地球的大氣壓強相當於金星的1/92,這個壓強跟地球海底1000米左右位置的壓力差不多。而金星大氣層的物質構成特點,同時也導致了這顆星球表面的溫度極高,最高溫度可達500℃,便是行星已經出現溫室效應失控的最好印證。

具體而言,當太陽光照射在金星厚重濃密的大氣層,位於其中的雲層會直接將陽光反射出星球,這便是為什麼大部分從太陽散發出的光芒都難以抵達金星的表面。而金星大約可以達到60%的熱輻射反射率,便足以體現太陽光的反射率會比這個數值本身更大。從目前的研究數據來看,金星上厚度極大的雲層,能夠將太陽輻射的75%左右全部反射回太空中。

簡而言之,行星本身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並非金星表面長期持續高溫環境的主要因素,而是因為星球上一直都在發生的強烈溫室效應,所以才所產生了這樣極端的保溫效應。

或許,在此之前,很多都覺得金星表面之所以會具有極高的溫度,主要是因為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太近,但並不是這麼回事。事實上,如果不是因為金星大氣層的特殊性造就了強烈的溫室效應,那麼,金星和地球在表面溫度這個維度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

行星科學-揭開金星超級旋轉之謎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終於,在數十年之後,金星大氣層長期存在的超級旋轉現象的形成原因,以及維持機制都得到解答。與此同時,我們也從這項研究中了解到,為什麼金星會擁有如此特別的大氣氛圍,以及在金星周圍傳遞的熱量是通過怎樣的方式進行傳輸:

對於金星大氣層的超級旋轉而言,其實就是將白天的熱量轉移到了夜晚,而金星兩極位置的熱量來源,則始於行星沿著子午線的特殊熱量循環過程。

地外生命一直是很多人關注的熱門話題,而所有能夠承載生命繁衍生息的基本條件,都建立在一個位於可居住範圍之內的行星之上。雖然,目前的金星並不具備讓已知地球生命存活下去的友好環境,但站在行星科學的角度來說:

對於金星進行的所有研究,包括大氣層的超級旋轉現象,不僅是加深人類對金星這顆行星本身的認識,更能幫助科學家們了解已經確認的其他系外行星。因為,只要是是具有潮汐鎖定的系外星系,它們一個側面便會一直都朝著自己的母恆星,而這些行星的大氣系統也會跟金星上的大氣系統存在相似之處。

總而言之,行星科學的意義往往都不會被局限於被研究的星球本身。宇宙的年齡大約有138.2億年,太陽目前的年齡大約在46億歲,而我們的地球也跟宇宙中的其他存在體一樣,同樣會因為星球自身的生命周期而經歷繁榮和死亡。

但是,人類在地球上可以追溯到的進化時間大概只有短短的幾百萬年,而一個人的一生往往也不過短短數十年,所以,我們無法通過這短暫的一生、乃至短暫的人類進化史,來研究行星或其他宇宙物體的完整演化歷程。

所以,我們的科學家們只有對宇宙中不同類型的行星,處於不同演化階段的行星同時進行探測和研究,才有可能將行星科學這個領域的信息更準確而全面的記錄下來。在人類去往另一個星球生活之前,地球依然是唯一能夠讓我們賴以生存的棲身之所。而行星科學,同時也能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過去,以及預計地球可能將要面對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金星大氣層的旋轉速度,為什麼比行星的自轉速度快60倍
    金星怪異的旋轉現象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層,困惑科學家長達60年?我們目前所了解的太陽系,八大行星環繞SUN運轉。可是為什麼金星的旋轉那麼像一個圓呢?那是因為它的旋轉與其他行星與眾不同,所以擁有最小的離心率。在天空中因金星比天狼星還明亮,所以看上去有個模糊點。金星在我們古代時期,被稱為太白、長庚、啟明。
  • 為什麼金星的大氣層旋轉速度比行星快得多?
    簡介:科學家們在1960年觀察到金星大氣比金星本身的自轉速度快,經過日本「赤月」號環金星衛星多年觀測,科學家們認為這種超轉速是由於金星向日面和背陰面的溫差造成的。
  • 為什麼金星大氣旋轉得比行星自身還快?雙循環系統促成超旋轉
    金星自轉非常緩慢,243個地球日才繞自轉軸旋轉一圈,然而金星的大氣完全相反,其向西旋轉的速度比金星自轉速度快上60倍。這個謎團已存在許久,最近科學家可能找到了原因,在於大氣波與子午環流的加持。1960年代左右,科學家首度發現金星大氣層的超旋轉現象:當金星每243個地球日才完成自轉一周時,金星的大氣層以每秒200米的速度向西奔馳,僅需4天就完成一趟全球旅行,這種奇怪現象如何形成與維持已困擾了科學家60年,目前科學家只在土星最大的衛星——同樣通用的泰坦(Titan)星球上才觀察到。
  • 為什麼金星自轉要243天,大氣層卻只要4天,就能繞金星轉一圈?
    來自金星探測器「破曉號」(Akatsuki)宇宙飛船的圖像,揭示了是什麼讓金星的大氣層比行星本身旋轉得更快。由北海道大學Takeshi Horinouchi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透露,這種「超級自轉」是由金星白天的太陽加熱和夜間冷卻形成的大氣潮汐波維持在赤道附近。然而,在更靠近兩極的地方,大氣湍流和其他類型的波會產生更明顯的影響,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 為什麼金星自轉要243天,大氣層卻只要4天,就能繞金星轉一圈?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來自金星探測器「破曉號」(Akatsuki)宇宙飛船的圖像,揭示了是什麼讓金星的大氣層比行星本身旋轉得更快。金星自轉非常慢,繞其軸自轉一周需要243個地球日。儘管自轉速度非常慢,但金星大氣層向西旋轉的速度比金星本身自轉速度快60倍。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玩兒陀螺的技術如果很好的話,它可以在地上飛快地旋轉並且能夠旋轉很長的時間。有趣的是,宇宙中的很多星球就像陀螺一樣繞著一個中心軸旋轉著。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今天咱們來一起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看看這些太空大陀螺是怎樣自轉的。
  • 太陽系行星們誰轉得最快?八大行星自轉速度排行榜,地球排第五
    玩兒陀螺的技術如果很好的話,它可以在地上飛快地旋轉並且能夠旋轉很長的時間。 有趣的是,宇宙中的很多星球就像陀螺一樣繞著一個中心軸旋轉著。這就是星球的自轉。在太陽系中有八顆大行星,它們都在自轉。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中誰的自轉速度最快?誰的自轉速度又最慢呢?
  • 銀河系自轉最快的恆星,自轉速度是地球的一萬倍,是太陽的250倍
    自轉是大部分天體的自然屬性,但是天體的自轉卻是有很多不同之處,比如自轉的速度、自轉的方向、自轉形式等等。最近,我們國家天文臺發現了銀河系內自轉最快的一顆恆星,速度達到了540千米/秒,這個自轉速度是非常之快的,那天體為什麼會自轉呢?自轉快慢是由什麼決定的呢?
  • 為什麼7大行星逆時針自轉,金星相反?
    在太陽系中,八大行星都圍繞太陽以逆時針在旋轉,並且都有自轉,其中7大行星都是逆時針在自轉,唯獨金星比較吊蛋,是順時針在自轉?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金星以順時針自轉?現代科學界很多人猜測,金星本來也是逆時針在自轉,歷史上受到一個外來星球猛烈的碰撞,才改變了自轉的方向。通過數學模型計算的結果,很難支持這種猜測,這種猜測目前沒有得到證實,金星為什麼是順時針自轉的問題,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 是不是除了金星和天王星行星都逆時針自轉?如果是這樣,為什麼?
    沒錯,除了金星和天王星以外的行星都以逆時針的方向自轉。但我們現在可以對到底發生了什麼做出一些假設,為什麼有些行星不像其他的一樣逆時針自轉?因為它自轉的速度非常慢。金星順時針旋轉和慢速自轉的原因是相同的。科學家認為金星曾經時逆時針旋轉的,但由於太陽的引力作用於它高密度的大氣層,大氣層,潮汐和其他行星的引力使得金星開始順時針旋轉。再開始順時針旋轉之前,金星的自轉速度減慢到幾乎靜止。
  • 為什麼金星的自轉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
    金星的自轉周期無法通過望遠鏡觀測其表面標記來確定,因為它的大氣毫無特徵。在20世紀60年代,當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雷達脈衝從金星被反射回來,它的自轉周期終於被發現,金星上的一天是243.09 +/- 0.18倍的地球日長,但它繞自身軸旋轉的方向和其他行星相比是相反的。
  • 為什麼金星自轉的方向與其他行星相反?
    金星自轉周期無法通過望遠鏡對其表面標記的觀測來決定,因為它有著厚重的且各部分無區別的大氣層。20世紀60年代,在金星距離地球最近的位置時,發射的雷達脈衝從金星上反射回來,最終發現了金星的自轉周期,它的一天,有243.09 +/- 0.18的地球日那麼長。但金星在自轉軸上以向後或逆行的方式相對於其他行星自轉。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2)行星自轉傾斜及自轉速度的形成
    行星的自轉軸是天體自轉形成的假想軸,行星的自轉軸垂直於行星的赤道平面,要系統的說明行星自轉軸的形成問題,也就是,行星的自轉問題,首先要闡明行星為什麼要自轉,行星自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解釋了這個問題,自轉軸的傾斜問題也就解決了。本旋轉宇宙模型理論,其中心思想就是天體碰撞的理論,所以,行星的各種特徵都和天體之間的碰撞有關。
  • 行星天體自轉速度對其表面旋渦體的影響
    對比太陽系行星天體表面的旋(漩)渦體狀態,不難發現,天體的自轉速度(或自轉周期)對其產生很大影響。 ●金星金星自轉周期相當漫長,為243天,相當於逆轉。然而,由於其自轉速度過於緩慢,導致其表面無法形成任何旋渦體,至今沒有任何權威媒體報導過,在金星表面發現過旋渦體。 因此,金星表面的氣態圈是正兒八經的一盤散沙、烏合之眾,沒有形成任何有層次的組織結構。如同剛開鍋的蒸饅頭,霧氣繚繞。
  • 地球旋轉速度那麼快,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
    地球自轉速度超過1400公裡/小時,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地球在旋轉? 據我所知,地球的自轉速度超過1400公裡/小時,但我們至今還沒有看到任何顯示地球自轉的視頻。我知道地球軌道內的物體會保持類似的速度,但為什麼我們卻看不到地球旋轉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地球的自轉速度為什麼是變化的
    地球生來就是旋轉的。科學家推測,地球和太陽系的其他7顆行星都來自於46億年前的一個旋轉的氣體和塵埃雲團。雲團裡的物質顆粒自己也不停地旋轉,相互黏附在一起,最後形成體積較大的天體。今天,各行星繞太陽公轉的方向依然與初始雲團旋轉的方向一致。
  • 沒有磁場的金星為什麼會有大氣層?
    金星的大氣層中96.5%的成份是二氧化碳,這種大氣層的成份與地球的大氣層成份完全不同,大氣比地球大90倍,大氣中還漂浮著濃厚的硫酸雲。而且金星的大氣層還會自行旋轉,大氣運動的速度僅需九十多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一次完整的自轉,比金星的一次自轉大約需要243個地球日要快得多了,金星表面大氣壓約為地球的96倍,相當於地球海洋大約900米深的海洋中的壓力。
  • 地球自轉速度超過1400公裡/小時,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地球在旋轉?
    地球自轉速度超過1400公裡/小時,為什麼我們看不出地球在旋轉?據我所知,地球的自轉速度超過1400公裡/小時,但我們至今還沒有看到任何顯示地球自轉的視頻。我知道地球軌道內的物體會保持類似的速度,但為什麼我們卻看不到地球旋轉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木星自轉一周9.8小時,金星243天,行星越大自轉越快?不只是這樣
    太陽系中八大行星,其中自轉最快的竟然是個頭最大的木星,自轉一圈只需要9小時50分03秒,第二快的也是第二大的土星,自轉一圈需要十個半小時多一點,個頭比較大的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轉時間也分別只有17和16個小時左右,而個頭最小的水星自轉一圈卻需要58.65個地球日,金星的時間則更長,自轉一圈需要
  • 太陽系中行星自轉的詭異規律:為什麼質量越大的行星轉的越快?
    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的行星都在一邊自轉,同時也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並且每一個行星自轉與公轉的速度都是不一樣的,直接的表現就是行星上的晝夜時間不一樣,以及行星上一年的時間也不一樣。天文學家們對太陽系中的行星進行研究後發現,在太陽系的九大行星中,木星的自轉速度是最快的,木星自轉一圈的時間是9個小時50分鐘零3秒,而地球的自轉一圈的時間大概是24個小時。而體積最小的水星自轉一圈的時間卻是58天。金星的時間則更長,需要243天。所以很多人就會問了,為什麼太陽系中,質量越大的行星自轉的速度越快呢?